讨鬼传极橘花本子:你智慧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55:25
 数数很早之前,在野外拍摄鸟类的摄影师就发现,许多鸟儿发现附近有人时就不返回鸟巢,于是摄影师就耍了个小把戏——两个人同时走到鸟巢附近,然后只有一个人离开。很多鸟儿就上当了——它们搞不清楚一个和两个的区别。然而有些鸟儿却能识破这个骗局,最出色的就是乌鸦,它们能数到7。问问妈妈我们小时候是几岁才会数到10的,相比之下,乌鸦的确不算太笨。推理识数是幼儿园的数学课程,而用“因为/所以”来推理,则起码是小学高年级的水平。怎样证明动物也有推理能力呢?1948年,图尔曼进行过一项经典的试验。他把老鼠放进有两条路的迷宫中,一条路终点放着一个黑盒子,另一个放着白盒子。两个盒子里都放了老鼠爱吃的食物。反复训练几次之后,放进迷宫的老鼠都会迅速地找到盒子,吃完了一个盒子里的食物再去找另一个盒子。接下来,图尔曼在另一个房间里给同样这群老鼠两个并排的盒子,还是一个黑一个白。不过白盒子里装着食物,而黑盒子里有一个电极,任何进去的老鼠都会被电击一下——虽然没什么伤害,但绝对不舒服。老鼠们都避开了通往第二盒子的路。显然,老鼠们进行了以下的推理:因为这条路通往黑盒子,而黑盒子应该避开,所以这条路应该避开。这是逻辑学上经典的三段论。学习对于一个“新手”最快的进步途径就是模仿,这同样不是人类的专利。有关动物模仿行为的一个著名故事发生在上世纪30年代的英国。英国的送奶工习惯把奶瓶放在人们的家门口,那时候,牛奶瓶的封口都换成了锡箔纸。不知什么时候,一只山雀偶然啄开了锡箔纸,就像啄开树木的死皮一样。不过这次它发现的不是一条肥美的虫子,而是牛奶上浮着的奶油。还没等牛奶公司做出反应,英国各地的山雀都学会了这招偷奶的本事。制造工具上述“功课”与发生在黑猩猩身上的事情相比就太简单了。在非洲科特迪瓦的塔伊地区,从森林里常常传出来“嘣嘣”的敲击声,好像有人在辛勤劳作,其实那是当地的黑猩猩在砸坚果。瑞士动物学家博施对小黑猩猩如何学会砸坚果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观察。他发现,早在1~2岁的时候,小猩猩就明白坚果里藏着好吃的,会伸手向妈妈讨要,在妈妈砸坚果的时候它们会仔细观察。3岁时,它们会尝试着照葫芦画瓢,当然,不是没有锤头(握着坚果往砧板上摔),就是没有砧板(用锤头直接把坚果砸进了土里)要不就是掌握不好技巧,把坚果崩得到处都是。直到4岁,一只黑猩猩才有可能成功地砸开一颗坚果。科学家告诉我们一项“复杂”的技艺是如何在动物的群体中传承的,更告诉了我们另外一个事实,那就是“制造并使用工具”并不是区别人与动物的标准。语言如果说有什么“智慧”是动物目前看来还不曾有的,那也许就是“语言的智慧”了。解剖学的发现有助于解释这一现象,人们发现,相比黑猩猩的大脑,人类的大脑有两个全新的区域,被称为39脑区和40脑区,而这两个区域的损伤,会使人产生语言障碍。不仅仅是语言,正如我们说那些智慧的人有个“好脑瓜”一样,与智慧相关的这些能力,归根结底都是由脑决定的。科学界有一个专门的指数来描述脑与身体的比例,称为“脑化指数”(encephalization index),简称EI。人类的EI是黑猩猩的近4倍,是最原始哺乳动物的34倍,仅仅拿脑中涉及认知和记忆的新皮层来说,这一差距更是高达196倍。从人类的进化历程来看,自南方古猿到现代人,短短的300万年,我们的脑袋增大了3倍。脑的变化带给了人类智慧,这使得人类称为研究者,而别的动物注定只能成为研究对象。人类的祖先在选择智慧这条演化之路的时候用样抛弃了很多。在脑整体增大的过程中,人类脑中负责嗅觉的部分极大地退化了,比例上只相当于老鼠的1/30,与大部分动物相比,人类的嗅觉世界是苍白的。同时,人类也成了最难成熟的动物之一,一般来说动物要花寿命的1/4来完全成熟,而人类只能三十“而立”——用接近生命一半的时间来完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