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加油枪:最强的“声音”终结百年中医是非之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3:28:28

一、国家领袖力倡中医

1.毛泽东

    在1950年卫生部召开的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上,余云岫改变了他在1929年的说法,将“废止”变成“改造”,提出了“改造旧医实施步骤”的方案,要“淘汰多数,保留少数,加以改造,变为医助的‘改造中医案’”,这次会议上,针对解放前医药卫生条件落后的状况,党和国家仍然将“团结中西医”作为我国卫生工作的方针之一。此后,中央卫生部副部长王斌说,中医是封建医,应随封建社会的消灭而消灭。这些错误观点受到了毛泽东的严厉评,为此王斌、贺诚两位副部长被撤职。

    1950年8月,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的题词中指出:“团结新老中西医各部分医药卫生工作人员,组成巩固的统一战线,为开展伟大的人民卫生工作而奋斗”,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新中国卫生工作的根本方针,为中医药发展指明了方向。

    1953年,毛泽东在严厉评当时卫生行政部门某些人排斥中医、歧视中医的错误倾向时指出:“祖国医学遗产若干年来不仅未被发扬,反而受到轻视和排斥,对中央关于团结中西医的指示未贯彻,中西医的真正团结也未解决。这个问题一定要解决,错误一定要纠正,首先就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思想上要改变。”

    1954年7月毛泽东指出:“中医对我国人民的贡献是很大的”。他讲到,一说到中国的特点,人们往往用两句话来概括,叫做“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这两句话都跟中医有直接关系。由于地大物博,才有那么多的植物、动物和矿物成为中药,历史上有数不尽的天灾人祸,但最后,中国还是以“人口众多”屹立在世界东方,这里边当然有许多原因,但卫生保健事业所起的作用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这方面应首先归功于中医。毛泽东还指出:“中国对世界上的大贡献,中医是其中的一项”。同年,他还指示:中药应当很好地保护与发展。我国的中药有几千年的历史,是祖国极宝贵的财产,如果任其衰落下去,将是我们的罪过;中医书籍应进行整理……如不整理,就将绝版。要成立中医研究机构……对中医进行研究,派好的西医学习中医,共同参加研究工作。

    1956年,毛泽东在同音乐工作者谈话时指出:“学习外国的东西,是为了改进和发扬中国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就医学来说,要以西方的近代科学来研究中国的传统医学的规律,发展中国的新医学”。他认为“西方的医学和有关的近代科学,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学、化学、解剖学等,这些近代的科学都要学。但是学了西医的人,其中一部分又要学中医,以便运用近代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来整理和研究我国旧有的中医中药,以便使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毛泽东提出的“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是对中国医学发展提出的伟大战略目标。

    1958年9月25日,卫生部党组向毛泽东并中央报送了“关于组织西医学中医离职学习班”的总结报告。毛泽东阅后在10月11日写给杨尚昆的一封信中指出:“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这一著名论断奠定了党和国家的中医药工作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也充分肯定了中国医药学的历史地位和学术价值。在这封信中他还对“西学中”工作做出了非常具体的指示和乐观的预测:“今后举办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的学习班,由各省、市、自治区党委领导负责办理。我看如能在1958年每个省、市、自治区各办一个70~80人的西医离职学习班,以两年为期,则在1960年冬或1961年春,我们就有大约2000名这样的中西结合的高级医生,其中可能出几个高明的理论家。”

2.邓小平

    1978年9月7日,我国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审阅了卫生部党组《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并在上面亲笔作了以下示:“这个问题应该重视,一定要为中医创造良好的发展与提高的物质条件。建议以中央名义加一语转发下去。”并将报告送华国锋、叶剑英、李先念、汪东兴等。饱受摧残的中医药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走上快速发展的轨道,中医界欣喜地称为“迎来解放后的第二个春天”。

    1978年9月24日,党中央以(78)56号文件转发了卫生部党组《关于认真贯彻党的中医政策,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问题的报告》。并强调要抓紧解决中医队伍后继乏人的问题,要培养一支精通中医理论和有丰富临床实践经验的高水平的中医队伍,造就一支热心于中西医结合工作的西医学习中医的骨干队伍。

3.江泽民

    1991年江泽民同志为中医药题词:“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振兴中医中药事业”。

    2001年3月4日,江泽民在参加全国政协九届四次会议的教育、医药卫生界委员联组会时指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医学科学的特色,是中国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不仅为中华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世界文明的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推进中医药的现代化。”

二、法律保障中医药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从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遗产的高度,重新审视中医药学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促进中医药和中西医结合发展的正确方针和政策。

    1982年我国将发展传统医药郑重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给予了中医和西医同等的地位,从法律上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根本保障。1985年中央书记处在关于卫生工作的决定中指出:“根据《宪法》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的规定,要把中医和西医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一方面,中医药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所独具的特点和优势,中医不能丢,必须保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中医必须积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手段,促进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要坚持中西医结合的方针,中医、西医互相配合,取长补短,努力发挥各自的优势”。198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研究中医中药问题,提出要把中医摆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决定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1991年召开的全国人大七届四次会议上,将“中西医并重”列为新时期我国卫生工作的五大方针之一。2003年10月1日又正式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

三、官方明确表态“坚决反对取消中医”

    中南大学教授张功耀在网上发起签名“废除中医中药”后,2006年10月10日,卫生部新闻发言人毛群安表示,卫生部坚决反对这样的言论和做法。他指出,中医药既是国粹,又是我国卫生事业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我们的特色和优势所在。历史上,中医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依赖的就是中医药。当前,中医的发展确实面临一些困难,但是,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非常重视。在“十一五”期间,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就是要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支持力度,我们要发扬光大中医药事业,这是毫无疑问的。这种签名活动是无知的表现,既是对历史的无知,也是对中医在现实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无知和抹杀。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在接受《中国中医药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发起所谓签名活动的人没有资格代表西医,更没有资格以科学的代言人自居。以科学之名,行反科学之实,是不道德和不可理喻的。这次‘网络签名’活动,因其否定历史、违背科学,激起了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强烈愤慨,也必然地遭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反对。据调查,到目前,参与‘网络签名’的仅有138人,而非所传‘万名’,这一数典忘祖的闹剧应该收场了。我对此不想再做更多评论,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聚精会神搞好中医药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接着,他强调:“中医药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广大中医药工作者面临两大任务:一是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中医药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二是振兴发展中医药事业,使传承数千年的中医药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更加发扬光大。完成不好这项历史任务,将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中西医并重是我国卫生工作的方针之一,中西医并存是我国卫生事业的现状,也是特色和优势所在,中医药与西医药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互相补充,才能共同完成好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任务。”

四、国务院成立中医药工作部际协调小组

    为进一步加强有关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大力扶持中医药事业发展,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更好地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2007年3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国办发[2007]16号)成立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协调小组。

    该机构负责对中医药工作的宏观指导;研究拟订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协调解决中医药事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督促检查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协调小组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办公室,主要负责协调小组的日常工作,研究提出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政策建议,督察落实协调小组议定事项,承办协调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协调小组组长由吴仪(国务院副总理)担任,副组长由高强(卫生部部长)、徐绍史(国务院副秘书长)、王国强(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担任,成员有李辉(外交部部长助理)、张茅(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吴启迪(教育部副部长)、刘燕华(科技部副部长)、丹珠昂奔(国家民委副主任)、王军(财政部副部长)、王晓初(人事部副部长)、胡晓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范小建(农业部副部长)、易小准(商务部副部长)、周和平(文化部副部长)、刘凡(工商总局副局长)、宋明昌(质检总局党组成员)、张建龙(林业局副局长)、吴浈(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张勤(知识产权局副局长)、汪永清(法制办副主任)、房书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办公室主任由王国强兼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