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招聘人数 英文:浅谈如何提高校长的“执行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45:32

浅谈如何提高校长的“执行力”

默认分类 2010-01-12 17:34:30 阅读145 评论0   字号: 订阅

执行力是当前的一个热门话题。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这是“执行力”概念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标志着政府“执行力”建设被正式纳入国家治理范畴而备受关注。

美国ABB公司董事长巴尼维克曾说过:“一位管理者的成功,5%在战略,95%在执行。”可见,提高“执行力”对管理者来说非常重要,对校长来说,执行力也同样重要。

目前,校长的执行力不够表现很多,笔者认为具体有三点:一是高度,决策方案在执行过程中标准逐渐降低,甚至完全走样,越到后面离标准越远。二是力度,一些刚性常规,在执行过程中随时间推移,情境转换,力度越来越小,许多工作做得虎头蛇尾,成效不大。三是速度。决策方案在执行过程中经常延误,策划方案落实不到行动上,执行指令拖沓,缺乏紧迫感,实施过程中敷衍了事,严重影响计划的执行速度,等等。

校长缺乏执行力的问题是一个隐藏着的、很容易被忽视的重要的现实问题。人们常说:一个好的校长可以成就一所好的学校。在学校管理中,各项工作取得高绩效的关键在于校长的“决策能力和执行能力”。有了正确的决策,要实现预期的工作目标,达成预期的工作效果,关键在于执行力。校长执行力的高低决定着学校执行力的高低,决定着学校竞争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影响到学校教育是否能实现教育目的,是否能成为让人民满意的教育。

如何提高校长的“执行力”呢?笔者认为,应从如下三个方面入手来提升校长执行力。即人、机制和文化三元素。

提高校长的执行力之元素一:人——执行力提高的关键

首先是校长。执行应该是校长的主要工作。有校长认为,执行是下属的事情,工作中校长只需要进行一些战略和统筹方面的思考,用自己的愿景目标来激励下属和教师,而把那些具体工作交给其他领导和教师去做就行了。而实际上,执行是校长及学校其他人员共同的事情。对于学校的首席领导的校长,执行即是其身体力行的过程,更是其深入了解执行中存在的机遇与问题的过程,是领导者不能忽视的主要工作。作为校长,要提高自身的执行力,就必须率先做到四点:一是要加强政治理论、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及科学管理理论的学习,不断提升内力,不断修炼内功,不断充实头脑,使自己成为有修养、有头脑、法纪观念强的内行校长;二是要领会精神,科学决策。对党的教育方针以及上级文件、要求、指示等等,都要深刻领会精神,准确把握其实质,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规划、决策始终与党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观点正确,上下齐心,号令统一;三是要增强党性,坚决执行。有效提升执行力,就要不断增强党性,保证党和上级组织的意图的贯彻落实。使学校的规划、决策保证政令畅通,令行禁止;四是要真抓实干,勇于创新。要将组织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具体工作,做到有新思路,有新点子,有新措施,有新成效。不搞形式主义、花架子,在真抓实干中去勇于创新,从而有效地提高自身的执行力。

其次是中层干部。学校的中层干部是校长的左膀右臂,是落实学校发展规划、贯彻学校战略意图的最重要的实践团队。校长执行力的强与弱,关键在于中层领导的工作开展情况。联想总裁柳传志认为,执行力就是任用会执行的人。校长要精心配备学校的中层干部,把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敢干事、带动力强和执行力强的教师提拔重用到管理岗位上。通过系统培训和过程指导,提升中层干部的执行力。一是提升中层干部的理解力。校长所想的和中层干部所想的,有时并不能得到有效地统一。这时候,校长就有必要对部属给予有力的指导和点拨。应当承认,不是每位中层干部都能很好地理解上级的意图,而在理解上的偏差,可能使校长的所有宏伟构想都会变成一场空谈。在学校管理中,校长必须适时指导中层干部,帮助他们尽快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如何纠偏,帮助他们不断增强执行过程中的理解力。二是加强中层干部的角色指导。学校中层干部不论是作为一名执行者还是一名领导者,都要通过其他教师来完成任务。要做个“服众”的中层干部,就必须避免角色认知上的偏差,克服执行过程中的“向下”错位和“向上”错位,必须有意识地提高执行的领悟能力、计划能力、指挥能力、判断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快速提升自己的角色执行力。作为校长要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对中层干部的指导,避其所短,用其所长,引导中层干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这对于提高其执行力是十分有效的。三是强化中层干部之间的协调。在学校中层干部队伍团队中,必须时刻强调协作和团结。如果没有良好的相互配合意识,不能做好互相的补位和衔接,有时甚至出现“内耗”,必然会影响学校工作的正常开展,必然会弱化校长的执行力。

然后是教师。教师是校长乃至学校执行力的落脚点,学校的各项工作都需要教师去执行、去落实,教师团队的执行力也是提高校长执行力的重要元素。在实际工作中,校长要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和岗位技能培训,提高教师队伍的大局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增强集体合力。要通过不断改善、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生活环境和条件,保护、激发教职工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教师的责任心。有了责任心,教师干工作就会热心、用心、尽心,就会精益求精,就会积极主动地想办法、出主意、拿措施、抓落实,执行就会没有任何借口。从而会更有效地提高校长在管理过程中的执行力。

提高校长的执行力之元素二:机制——执行力提高的保证

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健全的执行机制,是提高校长执行力的重要保证和必要手段。因此,笔者认为良好的执行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用制度来克服责权利不对等、信息流通不畅、职责不清晰、工作推诿扯皮等影响执行力的因素。制度建设应科学、合理、简洁,符合学校建设和发展的实际。同时要逐步建立起科学民主的目标决策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使每项工作有目标、有措施、有责任人、有时限、有督促检查、有考核评估,形成管理闭环,奖罚分明。其次,要制定合理的工作执行流程。合理的执行流程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序运行的保障,在制定详细计划后,还应把总体目标细化成简洁的执行步骤。要使全校教职工明白日常工作及重大事项的执行过程,从而排除诸多不确定性,提高学校事务的透明度。然后要及时进行检查与督促,对于中层干部和教师执行学校工作计划及完成本职工作的成果必须加以检查和评价,做到检查及时,方法灵活。评价客观,从而使执行机制的协调运转,有效促进着校长执行力的提升。

提高校长的执行力之元素三:文化——执行力提高的核心

校长执行力的关键在于透过文化影响教职工的行为。因此,校长角色很重要的定位就在于营造执行力文化。校长要重视学校执行力文化的整体构建,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构建愿景文化。学校愿景是一个学校的教师共同持有的对未来希冀的景象,是得到教师群体认同的教育理念和和发展愿景,它能够形成众人一体的感觉,并使之融汇到学校的各项工作、活动中。它有三个基本要素:大家愿意看到的(期望的)、大家愿意为之努力的(主动的)、通过努力可以一步一步接近的(可接近的)。一所学校如果没有愿景,就没有了目标,就像一艘没有航舵的船,一列失去轨道的列车。有了共同的愿景,并在思想上达成共识,就能够引领全体教师营造浓郁的执行氛围。

二是促进和谐沟通。一项调查显示,学校存在的问题70%是由于沟通不力造成的,而70%的问题可以通过沟通来解决。美国管理专家戴维得认为正确的决策依赖于开放和谐的沟通。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开放和谐的沟通应该是无障碍的、有效的沟通。开放和谐的沟通有助于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干群关系。作为校长应该身体力行,有效促进学校执行群体的有效沟通和真诚对话,并在对话中实现信息的交流与反馈,引导、教育学校教职工要多看别人长处,接纳、帮助、提醒他人不足。学校上下分工合作,各司其职,互相沟通,上下畅通,纵横和谐。有了相通的脉络,整个机体才能有生气,才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树立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三是加强思想引领。校长要从组织上、制度上、措施上、方法上加强对学校执行群体的思想引领,促使领导干部和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当敬业精神、团队精神变成一种习惯时,学校的决策方案一旦确定,执行群体就能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并付诸行动,就会毫不犹豫的执行下去。

执行力也是学校竞争力的核心,是把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决策目标转化为学校发展、办学特色、教师进步、学生成长的关键力量。提高校长的执行力是学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也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须。作为校长,应该不断强化自己的执行意识,提高自己的执行能力和水平,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努力做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组织得当,执行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