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价材:《风声》:惊悚模式下的圣徒殉难记 荒淫无度的影像生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5:20:53
风声》:惊悚模式下的圣徒殉难记

 

   

本文无剧透,请放心观看。

 

如果你要报复或捉弄谁,可以在他看《风声》之前剧透给他说:“xx就是老鬼。”尽管有一些脑残记者无良媒体之前已经这样做过了。在这里声明一下,本文中的描述不涉及关键情节剧透。我也奉劝计划观看这部电影的观众,从现在开始到走进电影院,尽量避免观看本片的有关新闻,那些记者不剧透好像都不会写新闻了。尽管有人说本片剧透不影响观看,但在我看来,这个影响还是很大的。

 

《风声》比我原来预想的要好很多,本来对这部电影不抱什么希望,原因有两点,首先是觉得电影《风声》取材的小说《密码》在麦家的小说里属于写得比较差的,也许写密码战和密码人生麦家是高手,但写无间道不是他擅长的东西,而且原著中大量的逻辑推理和心理描写内容也很难用完全电影化的手段表现出来;其次是对本片的实际上的导演高群书没有信心,他的《东京审判》在故事和手段上的乏力都停留在一个电视剧导演的水平上。

这个故事曾经被柳云龙改编为电视剧《暗算》的最后一部分而风靡一时,而在那部电视剧里,因为一开始就知道卧底肯定是柳云龙扮演的角色,观众成了上帝视角,所以关键的悬念不在于谁是内鬼,而是内鬼如何将情报送出。电影《风声》在悬念设置上倒是和小说一致,观众和云山雾罩的剧中人所掌握的信息差不多,直到剧中的“老鬼”亲口承认自己的身份,观众依旧有身陷迷局的感觉。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是,《风声》所突出的不是智慧的较量,而是意志的对抗。因为作为解谜方的日伪方除了严刑逼供实在是没有什么更好的破解思路,贯彻的还是宁可错杀,绝不放过的方针,而老鬼给他们下套倒是一下一个准,这样被突出的并不是双方的智商,而是敌方的残暴和我方的牺牲精神。作为一部献礼片,这种设计倒也是名正言顺了,但是原著中那种类似杀人游戏的推理过程被削减殆尽了,所以被拿来反复炒作是只有刑讯逼供的场面了,不过说实在的,拿这个当噱头,实在是有点下作了,难道这是一部满足人施虐心理的电影吗?中国电影审查也很有意思,只对色情和意识形态敏感,《风声》中的暴力血腥即使在美国也要被定为R级的,尤其是周迅受刑一场,太挑战心理底线了,李冰冰受刑没看明白,就是一场猥亵吗?

这电影真正的力量在于影片谜底全部揭开之后的回味,当明知道自己所面临的一切还要做出如此选择的话,牺牲的意义更加被凸显出来,前面所经历的磨难也才更加值得人去尊敬。相比起小说,结局的修改是聪明的,这让本来应该是一部小格局惊悚片的电影升华成了圣徒殉难记式的具有强大精神引导作用的教化电影。对于中国的导演来说,拍只要主义真的殉难者远比拍聪明人的游戏来的老练,而且我发现高群书的运镜水平进步很大,不是只知道用摇臂虚张声势了,比如用一封电报串起命运关联的五个人的长镜头,还是很高调的。

 

其实和《建国大业》一样,《风声》也是一部只有小角色,没有小演员的群星戏。其中感觉发挥最出色的是周迅,各种状态都来的很足,几乎觉得是她从影以来最出色的发挥了。最温吞是黄晓明,虽然是男主角,但他的角色可发挥余地实在不大,连猥亵李冰冰的戏都演的那么没激情。都说李冰冰演的好,我只看到了苦情而已,这个人物像从电视剧中走出来的,铺垫很多但内容很少。王志文的角色基本上是一条有身份有尊严的狗,做的牺牲还是比较大的,被石兆棋踹的那一脚,很衰很跌份,但这个人物没什么层次,也就是笑里藏刀那一套,对于王志文这样的演员,阴着演,没什么难度。张涵予和英达的角色比较脸谱化,不过张涵予的唐山皮影戏唱的倒是味道十足,如果真是他的原声,倒是下了点功夫的。苏有朋已经沦落到连这样的角色都接的地步了,他的娘娘腔做戏的痕迹很重,不过影片中为数不多的笑点还是集中在他的身上,看到当年看上去很青葱的五阿哥如今杀鸡般地哀号,有点恶趣味的快感。客串阵容还是比较强大的,最好看的是吴刚扮演的六爷,他对张涵予用刑之前的那一段话简直太有戏了,他对待酷刑的科学精神让他的笑容显得毛骨悚然,在他的眼里,他面对的不是一个生命,而只是等待着他去摧毁的一段肢体。

 

在国庆献礼片中,《风声》是类型化做的最成功的一部,也是看过之后最震撼的一部,看的时候身边落泪的人很多,用惊悚片的外壳包裹一个信仰主义者的殉道故事,也是新兴起的国产谍战影视作品的标准模式,《风声》和此前的《潜伏》的成功之处都在于对娱乐元素的把握更加圆熟,什么时候中国的主旋律电影这个概念能够在与各个类型片种的融合中消失,才真正意味着主旋律电影的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