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花与警犬狗图片:王殿海身残志坚服务社区42年【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8 21:32:39
王殿海身残志坚服务社区42年

王殿海前和社区干部在巡逻 新华社发
3月28日,在哈市道里区抚顺社区一楼大厅内,一座崭新的铜铸雕像落成。这天,社区群众来了,走上正途的失足青年来了,市领导也来了,大家一起向铜像鞠躬,表达深深的思念与敬意。这座铜像的原形就是守护社区40年、生前被称为社区“铁人”的王殿海老人。
电击致残坚强站起
找到人生价值
“咚、咚、咚……”每当楼道中响起王殿海拖着沉重的假腿,巡逻发出的响声时,抚安社区的居民们就觉得很安心,他们知道,这是王殿海在为大家守平安。
家住道里区抚安社区的王殿海祖籍山东,1939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16岁来到哈尔滨,在原哈尔滨铁路水电段当电工。他倔强好学,工作中有弄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刨根问底弄个明白,在职工中他很快成为业务骨干,工友们都称他为倔强的“小山东”。24岁那年,王殿海与哈市一位姑娘喜结良缘,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没想到,不幸却突然降临,1964年,刚刚结婚一年的王殿海在一次带电作业时被万伏高压电击中,从此失去了左臂和左腿。
虽然安上了假肢,但离开工作岗位曾一度让王殿海意志消沉。“年轻力壮的一个人,一下子成了一个残疾人,说实话,当时我真不想活了。”王殿海回忆往事时说。
在单位和大家的鼓励下,王殿海从阴影里走了出来,他没事就拖着6公斤重的假腿在街道和庭院里溜达,看到双职工的孩子没人看,放学的孩子没人管,他就主动帮忙。从开始的1个孩子增加到7个,有的刚会走路,有的快要上学了,看不过来就让老伴帮忙,家里成了免费“托儿所”。他说:“虽然自己累了点,却减轻了双职工的负担,心里感到高兴。”从此以后,王殿海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义务巡逻几十年
协助警方捕获112名嫌疑人
据原抚安社区党委书记曹艳华介绍,王殿海居住的抚顺街道十五委,紧靠铁路货场,当年这里是棚户区,地势高,老哈尔滨人管这里叫“地包小市”,盗窃案件频发。居民对当时治安环境很不放心,特别是晚上出入家门时提心吊胆。可王殿海就不信这个邪,拖着一条假腿,挂着那只假胳膊主动帮助公安派出所破案。1968年被十五委选为治保主任,在“地包小市”他是第一个戴上红袖标的人。
78岁的马朝文大爷是王殿海的好伙伴,他们两个人一起巡逻了几十年。马大爷回忆说,这么多年来,王殿海每天拖着残腿断臂,从早到晚地走街串巷,给大家看门护院,无论刮风还是下雨,王殿海的脚步一天都没停过,真是搭上老命也要为社区换来平安。据他回忆,在一个夜晚,王殿海正带领3名联防队员在街道上巡视,走到铁路小学校附近,突然听到不远处传来“救命”的喊声,顺着声音找去,发现一名女青年的背包被歹徒抢走。王殿海和队员一起追赶歹徒,接近歹徒时,王殿海让大家跟在他身后,用左侧假臂作掩护,一步一步逼向歹徒,歹徒用尖刀刺中了他残缺的左臂,鲜血染红了半个胳膊,歹徒被在场的联防队员一起迅速制伏。
当年地德里居民住的都是平房,小胡同九曲十八弯,结婚的车进不去,出殡的灵柩抬不出来,居民除了怕坏人还怕火。一到风天,王殿海第一个走上街头巡视火灾隐患,早早把防火旗插到指定的街口。越是大雨天,他越是放心不下,怕街道上的水倒灌进居民家,怕低矮的小平房倒塌后伤着人,他穿着雨衣拄着木棍哪里有排水口他就站到那里,及时清理影响排水的杂物。雨中的王殿海,居民对他的身影是那样熟悉,假臂上那个红袖标是那样耀眼。几十年如一日,为群众排忧解难,王殿海把社区当成了自己的大家。
王殿海拖着那条沉重的假腿在巡逻时发出的“咚咚”声,从居民的门前远了又近,近了又远,每天在社区转几个来回。多年来,他先后配合公安机关捕获犯罪嫌疑人112人,破获各种案件174起,提供破案线索830余条。1973年,他光荣地加入党组织;1988年,公安部给王殿海记一等功;1989年,被授予全国城乡治安联防先进工作者称号;1999年,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公安保卫战线英模表彰大会上,王殿海曾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
帮社区80多名
失足青少年重归正途
在街上巡逻时,王殿海看到青少年犯罪很心疼,于是,他开始一条街、一个院地摸底调查,用爱心感化、耐心说服、诚心帮助、热心教育、关心体贴,引导孩子们走正路。
以前,社区里有一个叫小飞的青年,十几岁就经常打架斗殴,屡教不改。王殿海找到小飞,让他加入社区联防队,平时王殿海经常找小飞唠家常,谈理想,小飞慢慢有了转变。后来,王殿海找到了街道的一家板金厂,自己作担保,为小飞找了一份工作。由于小飞肯干有灵气,不仅被评为生产骨干,后来还当上了副厂长。
“没有王大爷的悉心教导,就没有我的今天,我非常想念他。”时至今日,曾被王殿海帮助过的居民刘贤成仍念念不忘老人的恩情。刘贤成流着泪回忆说,当年自己和王殿海住邻居,由于家里孩子多,生活贫困,差点走上犯罪的道路。王殿海了解他的情况后,经常找他谈心,有时两人能聊到后半夜。刘贤成下岗后王殿海在经济上接济他,帮他申请了低保,帮他树立生活的信心,让他找到了生活的方向。
据统计,王殿海帮社区80多名失足青少年重归正途,在孩子们的眼里,王殿海是他们最好的“知心爷爷”。马福贵大爷老泪纵横地说,王殿海生前创立的党员服务队有好多事要做,王殿海生前特意嘱咐他,要把服务队带好,把帮教过的对象时刻挂在心上,多帮助困难家庭……
对自己很“小气”
资助贫困居民很大方
王殿海要管的“闲事”确实不少,也很累,但他不为自己的付出感到吃亏,脸上始终挂着乐观的笑容,每天用残疾的身体为别人挡风遮雨、排忧解难。
王殿海的老朋友郭裕民大爷说,王殿海和老伴每个月就靠他1000多元的退休金生活,没有额外收入,但他还是省吃俭用,把钱攒起来资助困难孩子买书本,给孤老户买鸡蛋,给患病的人买药。这么多年来,他还记得王殿海就穿三件衣服:一件白衬衫、一件黑棉袄和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西服。即使在生病需要钱治疗时,王殿海还不忘以特殊党费的形式,为特困家庭学生捐款。
在社区207栋住着一户居民,父女俩都是智残人,买菜不知道给钱,有病不知道吃药,一个月的低保金没几天就花光了。父女俩几乎不与外界接触,邻居有事敲他家的门也不给开。王殿海了解这一情况后,主动当起了他们家的理财会计,将买好的食品送到父女俩家里。上楼对残疾的王殿海来说是件困难的事,于是他就拎着买来的食品站在楼下喊,让邻居敲父女俩家的门,开始父女俩不给开,后来只要听说是王叔叔来了,他们赶紧把门打开。
得知居民吕洪艳家丈夫患病去世,孩子没有钱上学,王殿海立即拿出200元钱为孩子买来学习用品,告诉孩子好好上学,有困难找王爷爷。为了表达对王爷爷的敬佩,孩子在作文中这样写到:王爷爷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长者,他用钢骨般的肩膀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王爷爷是一位残疾人,他用那坚强的独臂,为社区撑起爱的天空;王爷爷是一名党员,他用无私奉献的行动赢得了好口碑。
(本文来源:黑龙江新闻网-生活报 )
用一生有限时间 做终生难忘的事——“铁书记”王殿海身残志坚服务
新华网哈尔滨4月4日电(记者 王春雨)“用一生有限时间,做终生难忘的事。”这是哈尔滨市道里区抚顺街道抚安社区地工街党支部书记王殿海生前常说的一句话。因伤失去左臂左腿、仅有“半拉身子”的王殿海,42年为社区居民巡逻守夜、帮教“问题”少年、帮扶困难群体,用平凡“琐事”感动了社会。
咚、咚,这是王殿海拖着12斤重的假肢巡逻时敲击地面的声音。对于抚安社区的居民来说,无论刮风下雨,也不管节假日,这声音一响就是42年。原是铁路职工的王殿海25岁时因事故失去了左臂左腿,从工人岗位退下来后,主动担起了居委会治安员的职责。
一个需要别人照顾的人,能担当得起800多户3000多人的治安工作吗?王殿海说:“虽然没了‘半拉身子’,但我有另外一半身子啊,还有嘴啊。”他在社区组织了一支联防巡逻队,白天看门护院,晚上沿街巡逻,风雨无阻。
抚安社区居民吕洪艳说,王殿海是咱社区的活地图,哪家哪户啥情况,没有他不知道的,谁家有个啥事没有他不帮的。
1973年,王殿海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当上了居委会主任。对这个“官不大管事不少”的居委会主任,王殿海 “一天睁开眼就有干不完的工作”,他把每件关系群众利益的“小事、闲事”都放在心上,没有上班下班,更没有休息日。
为把社区里的青少年管起来,王殿海逐户摸底,发现社区里有30多名孩子有小偷小摸等不良恶习,有7名青年属于“两劳两放”人员。王殿海结合自己从事多年治安员的经验,组织社区孩子开展理想教育演讲会,带领孩子参观东北烈士纪念馆,引导孩子走正路,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知心爷爷”。
由于王殿海“半拉身子”都是铁打的假肢,再加上他长期忘我的工作,他被社区居民亲切地称为“铁书记”。
王殿海老伴说:“这老头儿就是有股刚强劲,和他年纪差不多的老头儿散步都懒得去,他却每天都坚持巡逻,腿经常被假肢磨出血。”
王殿海和老伴每月仅靠1000多元的退休金生活,他省吃俭用,宁肯把钱攒起来给困难孩子买书本、给孤老户买鸡蛋,也舍不得为自己多花一分钱。社区有一户居民,父女俩都是智残人,王殿海主动当起了他家的“会计”,逢年过节还要自掏腰包买慰问品。
有人不理解,问王殿海:“你收入不高,帮的智残人也不知道感谢你,有啥用?”王殿海说:“屋子冷了可以烧热,人心要是冷了,就不容易再热起来了,我是党员,不能让人心冷了,这是我的责任。”
小区的棚户区拆迁了,老百姓日子过好了,但王殿海发现人和人的距离远了,群众工作越来越难做。看到这种情况,已经退休的王殿海又坐不住了。在王殿海的带领下,社区里成立了老干部、老党员、老工人、老教师“四老论坛”,王殿海还提出了“五心帮教法”,即用爱心感化、用耐心说服、用诚心帮助、用热心教育、用关心体贴,多年来共帮教了80多名失足青少年。
在一次身体检查中,王殿海不幸被诊断出肺癌晚期。在病床上,王殿海说:“有很多人问我这么多年图啥?我啥也不图,在我看来,组织上给的荣誉比命重要,希望以后的党员做得比我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