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承旭真的结婚照:俄罗斯从利比亚冲突和日本地震中获益(转载) -吕鸿 -吕鸿的博客-强国博客-人民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20:17:53
 俄罗斯从利比亚冲突和日本地震中获益(转载) 刷新               标签: [ 原创 2011-03-30 13:51:10] 作者:吕鸿       此日记引用地址:http://blog.people.com.cn/blog/trackback.do?wlog_id=1301464746068436  


俄罗斯从利比亚冲突和日本地震中获益

    俄罗斯总理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总能发出可供引用的豪言壮语,本周他也没有让人们失望——他把为空中打击利比亚扫清障碍的联合国决议比作中世纪十字军东征的号令
    普京的这句广播讲话,以及稍后俄罗斯总统德米特里梅德韦杰夫(Dmitry Medvedev)批驳普京之说不可接受的言论,一如既往地充斥着浓厚的戏剧色彩。
在世人眼里,美国对海外军事干预一贯热爱有加,而抨击这种行为在普京的主要支持者——俄罗斯老百姓中间很有市场。(梅德韦杰夫针对的是见识更广、更具国际视野的听众。)
    然而,尽管普京在那里大喊大叫,但俄罗斯肯定会大大受益于利比亚的局势——以及近期的另一场冲击:日本的地震和核危机。
    在俄罗斯继续与早些时候和西方眉来眼去的乌克兰、白俄罗斯等邻国增进联系之际,美国及其盟友被栓在第三个军事舞台上——一个对俄罗斯没什么重要性的国家——符合俄罗斯的利益。而且,中东动荡已把油价推高到约每桶115美元,对俄罗斯经济是一个提振。
    上周在联合国安理会,当人们以为俄罗斯会行使否决权时,它却作出了弃权的决定,正是因为有着上述盘算。
    另一方面,日本和欧洲掀起的反对核能的声浪,必将推高这些地区从俄罗斯进口能源、尤其是天然气的长期需求。难怪在去年新兴市场反弹行情中逊人一筹的俄罗斯股市如今已逼近两年半高位。
    诚然,利比亚战争威胁到了俄罗斯的一些商业利益:40亿美元的军火合同;以及俄罗斯国有铁路公司(Russian Railways)承建的总投资22亿欧元的利比亚苏尔特-班加西高铁项目。但是,这些损失比不上油价高涨带来的利益。经济学家们估计,年平均油价每上升10美元,俄罗斯的收入就会增加200亿美元。
    鉴于议会和总统选举日益临近,克里姆林宫会很高兴有更大余力来提高养老金和公务员工资。这有助于化解阿拉伯式示威活动在俄罗斯境内上演的危险,无论这种危险有多么小。俄罗斯也正借助阿拉伯的示威浪潮来衬托自身形象——与中东和北非的能源供应国相比,俄罗斯是更加可靠的选择——以修补近年两度切断对乌克兰的天然气供应而造成的损害。
    在俄罗斯对日本海啸的反应中,这种意图也是昭然若揭。普京很快就提议由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为日本供应更多液化天然气,以缓解能源短缺的局面。
    由于液化天然气余量不多,普京本周又提出了一个主意。Gazprom可以增加对欧洲的管道天然气供应量,这样原定运往欧洲的液化天然气船就可改道日本。 
  上述交换提议并没有得到热烈响应。不过从长远来看,增加对日本供应的前景是乐观的。分析师们表示,假设有10家日本工厂继续关闭,明年该国天然气的消费量就可能增长七分之一左右。
    虽然俄罗斯毗邻日本的萨哈林2”(Sakhalin-2)油气田的产出,大多都要满足长期合同的要求,但日本需求上升有可能改变开采该地区其他油气田的经济效益。
    同样,如果德国暂时关闭7座老化核电站的举措得到其他国家的效仿,考虑到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天然气可能成为最主要的替代品,而欧洲有四分之一的天然气由俄罗斯供应。
    不过反对核电的声浪只出现在西欧。作为俄罗斯核技术的传统市场,东欧国家大多表示将继续使用核电。这对俄罗斯原子集团公司(Rosatom)来说可是个好消息。Rosatom是俄罗斯国有企业,其目标是成为核能领域的Gazprom
    日本发生海啸后短短几天,普京就签署了一项由俄罗斯在白俄罗斯建造一座反应堆的协议,梅德韦杰夫也同意推动俄罗斯在土耳其的核电站项目。这两个项目的价值分别为90亿美元和200亿美元。
    俄罗斯杰出的外交政策评论员谢尔盖卡拉加诺夫(Sergei Karaganov)在近期的一篇报纸专栏文章中指出,经历了20世纪的重大灾难后,21世纪迄今为止是俄罗斯的幸运世纪。就2011年前3个月的情形来看,卡拉加诺夫或许是对的。

利比亚战局将如何演变?

 
    今年是《考虑时间:决策者应借鉴历史》(Thinking in Time: The Uses of History for Decision-Makers)一书出版25周年,该书阐述了如何最好地从过去的事件中汲取教训。这本书是忘记历史的人注定将重蹈覆辙这句格言的推论。这对今天的利比亚尤其适用——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军事干预利比亚的人,都已经从史海中寻找论据。
    站在道德立场上对军事行动给予支持的人,包括总统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经常表示不能重复1994年未能对卢旺达进行干预的错误。主张设立禁飞区的人,则会举出伊拉克北部或前南斯拉夫的例子。不过这些都并非完全相符。不像卢旺达,利比亚社会结构中并没有单一或主要的民族裂痕。穆阿迈尔卡扎菲(Muammer Gaddafi)对反对派发出的无情镇压威胁,可能只是内乱局面中的威胁,目的是恫吓武装起来的反对派,并不见得针对班加西的所有男女老幼。
    可以说,近几年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经验更有参考价值。重塑社会的宏大计划在遭遇了当地的现实后,进展并不顺利。那里的经验也证明了,要想把初期的军事胜利转化为长期的成果,是十分艰难而且代价高昂的——就像我们现在发现的,禁飞区并不能控制地面战局一样。
    在利比亚,最初的有限禁飞区已经开始演变为更具雄心的行动。然而我们仍未取得决定性突破。现在的问题与其说是按照我们迄今的路线进行干预是否正确,倒不如说是现在该干什么?
    联合国安理会第1973号决议所要求的立即停火,并停止任何针对平民的攻击的情况不太可能发生。但如果卡扎菲真的遵守了呢?美国要求卡扎菲下台,这与联合国决议的要求不同。奥巴马政府会接受卡扎菲政权继续存在吗?如果利比亚政府军遵守停火要求,而叛军没有遵守呢?
    内战极少能自然停息。仅仅这一点就足以说明,以上这些情况都不大可能。较为可能的有三种情况。一是持久战,哪一方都无法发起决定性的打击。这样,禁飞区能使作战双方在战场上势均力敌,周日叛军夺回石油重镇卜雷加(Brega)和拉斯拉努夫(Ras Lanuf)就是一个例子,但这会延长内战,造成更多苦难和生命损失。如果出于人道主义立场而采取的军事行动竟造成了这样的后果,那么就会既讽刺又悲哀。但这的确是可能的。
    通过外交斡旋结束战争也是可能的,但这同样可能性不大。相反,国际社会可能需要考虑增加对反对派的支持。可以出动外国军队以提供直接支持,也可向反对派提供武器,以提供间接支持。
    第二种情况是卡扎菲政府倒台。这种情况可能通过支持叛军,或卡扎菲政权内部瓦解而实现。不过历史经验显示,在可以团结反对派的目标(仇恨现政权)达成之后,反对派更有可能四分五裂。
    如果卡扎菲政权的确倒台了,那么几乎可以肯定必须向利比亚派驻外国维和部队,或某种更有力的军事存在,以提供安全保障。然而尴尬的是,目前这种军事存在是授权设立禁飞区的联合国决议所明确禁止的。况且也不清楚部队该由谁派出,成本该由谁负担。更令人担忧的一个问题是,反对派能否将自身转化为一个全国性组织,有能力代表利比亚人民的利益执政?然而我们对自己支持的这些人了解实在不多,因此完全有可能出现这样一种情况:一些反对派脱离阵营,在利比亚某些地区乃至全国实行不宽容的伊斯兰统治。
    第三种情况是利比亚现政权设法打赢内战。短期来看,国际社会将不得不谈判。长期来看,西方会面临一个更艰难的选择:试图通过秘密行动和制裁推翻现政权,或通过经济或其他手段约束它的行为。毕竟,说服卡扎菲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靠的就是这种手段。
    然而现在利比亚充满了各方力量和各种变数,无法预测军事干预会有怎样的结果。谁都不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更无法预测倘若发生什么会造成怎样的结果。但历史经验表明取得成功是很难的。即使取得了成功,花费的时间和成本、始料未及的后果也都会多于许多人最初的预期。
    作者是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Council of Foreign Relations)主席,著有《回顾两次伊战》(War of Necessity, War of Choice: A Memoir of Two Iraq Wars)

美国靠后站
英国《金融时报》 菲利普斯蒂芬斯
 
    美国人正在努力适应一个陌生角色。他们习惯掌握主导权,尤其是在打仗这种事情上。但这回不然。当西方战斗机在利比亚上空巡逻时,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总统却指示美国的将军和外交官们靠后站。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全新的地缘政治画卷。
    欧洲人——至少就法国人和英国人来说——同样觉得这个领域很生疏。为了制止利比亚的穆阿迈尔卡扎菲(Muammer Gaddafi),法国总统尼古拉萨科齐(Nicolas Sarkozy)和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David Cameron)充当起了外交先锋。当奥巴马终于首肯时,他提出了一个附加条件:你们想要,你们就得管。
    半个多世纪前,法国和英国曾联手在中东投入军事冒险。当时他们是为了证明自己依然是世界强国。时任美国总统德怀特艾森豪威尔(Dwight Eisenhower)很快就粉碎了他们的美梦。如今,美国希望这些盟友们进展顺利。遗憾的是,这次利比亚行动仍可能重蹈苏伊士运河战争的覆辙,以不愉快收场。
    我听说,美国外交官们正觉得很难适应新的责任分配。他们习惯在别人都还在登船时就开动马力,朝着他们设定的航向启航。这才是自然秩序:美国人动手,欧洲人动口。美国人不会停下来等法国人和英国人。
    坐在后座对美军指挥官来说肯定特别艰难。没错,奥巴马的司令官们对这次行动并不热衷。然而,尽管这次行动被吹捧为英法(法英,如果你恰好在巴黎的话)行动,但美国从一开始就提供了大部分硬件——战斗机、导弹,尤其重要的是电子情报以及指挥和控制。美国战机目前仍在利比亚上空执行大部分作战架次。
    但是,奥巴马明白下一阶段应该怎么做。如果说建立禁飞区需要美国出力,那么现在必须由法国、英国、西班牙、意大利及其他盟国来执行这个禁飞区。奥巴马上周表示,美国无法解决世界上的每一个问题。
     这是实话。毕竟,北非是欧洲长期忽视的后院。美国在这里的战略利益较小。而且,美国在阿富汗已经忙得不可开交。无论如何,欧洲人难道没有在过去十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抱怨美国人不懂阿拉伯世界吗?
    美国国内政局不言自明。奥巴马当选可不是因为承诺要在中东发动第三场可打可不打的战争。如今他要争取连任,他希望把精力用于推动国内经济走上正轨。卡扎菲固然可憎,但美国选民并不希望美军加入战局。
    对于美国这种更留有余地、几乎有些羞涩的姿态,假如盟友们视其为一种偶尔的反常行为,是针对某种独特政治形势和地区敏感性的反应,那就错了。这更有可能标志着地缘政治均势正在发生结构性转变。
    美国依然是世界不可或缺的强者,但它正变得更加含蓄。奥巴马政府已经明白,不可或缺未必意味着充分强大。奥巴马和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早在利比亚事件之前就说过,美国可以通过合作、网络、结盟和多边机制等形式来发挥最佳影响力。弦外之意就是期望各伙伴国加大贡献力度。
     要是欧洲一致接受这一挑战就好了。可惜你无法忽视一个让人尴尬的事实:在联合国安理会就设置利比亚禁飞区举行表决时,德国投了弃权票。法德的不和就此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
    在德国看来,萨科齐争取国际领导人位置的努力是典型的作秀,目的是为了在明年法国大选前进行自我推销。法国则指摘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意图把德国变为大瑞士,因为她永远都在小心翼翼地迎合选民。
    一些欧洲外交官更加尖锐地指出,在投票中与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站在一个阵营,默克尔可算保住了德国的四大出口市场。老实说,假如萨科齐少一点冲动,而默克尔更愿意动用(而不总是捂着)自己的政治资本,会更加符合欧洲利益。
    虽然萨科齐和卡梅伦曾在外交上紧密合作,但最近也出现了分歧。美国执意移交利比亚行动的指挥权,使昔日围绕欧洲防御与北约关系的争论重新浮出水面。
    法国主张利比亚行动的政治监督不应只由北约中的西方国家负责。有道理。但是,从神学上找理由反对把军事指挥控制权交给北约,暴露了法国外交的幼稚。
然而,最重要的是,利比亚行动暴露出了欧洲军力的不足。英国派出了十多架战斗机、两艘护卫舰和一艘潜水艇。英军指挥官表示,这些差不多就是英国所能贡献的全部战力了。假如海湾或什么地方发生新的危机,英国已经没有后备战力。其它全部战力已投入别的地方,主要是阿富汗。
    法国集结的兵力更让人印象深刻——它还有一艘航空母舰。但是,它看上去也已经力不从心。英法两国这些年一直在削减国防预算。
    上月,北约秘书长安诺斯福格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指出了一个尴尬的事实。他表示,10年前,在北约所有成员国的军事开支中,美国占了一半左右。如今这个比例已经接近75%。在过去两年内,欧洲成员国的军费缩减了450亿美元,相当于德国全部国防预算。
    换句话说,欧洲人迄今假装历史确实已在1989年终结。阿拉伯起义提醒他们并非如此。苏伊士运河战争的溃败说明,英法不能违抗美国的力量;利比亚行动则表明,他们不能想当然地指望美国的力量。

俄罗斯从利比亚冲突和日本地震中获益(转载) -吕鸿 -吕鸿的博客-强国博客-人民网 俄罗斯从利比亚冲突和日本地震中获益 - 双语阅读 - FT中文网 市长倒下为何引发“地震”-石家友 -石家友的博客-强国博客-人民网 强国博客使用指南-管理员博客-人民网强国博客管理员-强国博客-人民网 一个俄罗斯女孩的检讨-颜世贵 -颜世贵-强国博客-人民网 从经典故事中学管理-谢存海 -谢存海的博客-强国博客-人民网 从利比亚战争,看大国博弈-静观世界风云 -和谐世界-强国博客-人民网 多国海陆空出兵 利比亚战局何去何从?-张召忠 -张召忠的博客-强国博客-人民网 日本大汉奸的下场-颜世贵 -颜世贵-强国博客-人民网 从毛泽东到胡锦涛的回响-云中岳 -大兔王1963-强国博客-人民网 南海的结在利比亚解开? -一二三五 看地方评论员-强国博客-人民网 矛盾新论(中)-卧楼闲士 -卧楼闲士凭栏处-强国博客-人民网 逼急的中石化咬出房价内幕-杨成富 -杨成富的博客-强国博客-人民网 正史中三国曹魏第一名将是谁?-刘继兴 -刘继兴的博客-强国博客-人民网 习近平抓住了治国的关键强国博客-人民网 揭开宋祖英的身世之谜 强国博客-人民网 毛泽东和杨开慧的生死爱情-创造大王 -创造大王的博客-强国博客-人民网 赵本山和宋祖英有啥异同?-秦 首 -秦首的博客-强国博客-人民网 中国公务员用车量咋是日本的2000倍?-闲散一石 -闲散一石-强国博客-人民网 中国公务员用车量咋是日本的500倍?-闲散一石 -闲散一石-强国博客-人民网 从省主要领导调整看到什么?-云中岳 -大兔王1963-强国博客-人民网 从还原华国锋真实形象看党的成熟-秦恨海 -秦恨海-强国博客-人民网 从宗教的起源看信仰-卧楼闲士 -卧楼闲士凭栏处-强国博客-人民网 北师大教授的牛气从何而来?-益昌人 -guanzhurensheng-强国博客-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