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之透视兵王:南极科考船雪龙号船长沈权:斗罢艰险又出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13:33
     雪龙号驾驶台          “雪龙”号,对于普通人来说,带着陌生和神秘,但对于船长沈全来讲,“雪龙”号就是他的第二个家。他驾驶着“雪龙”号11次到南极、2次到北极,多个春节都是在船上度过的。

  “这次考察时间安排很紧,我们进行北极第四次科考后,9月20日回到上海,进行了船的维修保养,11月5日又从上海起航前往南极。在北极考察我们取得了很好的成绩,‘雪龙’号最北到达北纬88度26分,开创了中国航海史新纪录。”说起“雪龙”号的成绩,沈权像是骄傲地夸奖自己的孩子。

  当记者问到极地考察是不是会遇到很多危险时,沈权表现得特别平静,“冰山倒塌、大风浪、偷渡、失火等等,经历多了,习惯了,也不觉得有什么了。”在记者的要求下沈权讲了两段极地的故事。

  22次南极科考时,“雪龙”号遇到冰山倒塌。当时科考队员正在冰面上作业,有人看到远处冰山在“冒烟”,有的队员觉得新奇,赶快拿相机拍照。作为有经验的老船长,沈权立即明白“冰山塌了,危险!”他赶紧指挥作业小艇开到海面的开阔区,所有的作业人员往坡上跑。队员们和小艇刚撤离完毕,巨大的冰浪推着冰块涌了过来,如果不是及时撤离,不仅小艇可能被掀翻,人员也可能有危险,队员们吓出了一身冷汗。

  24次南极科考那年除夕,队员们在船上过年。当时海面刮了十一级大风,沈权把船停在中山站旁边的一个海湾,虽然驶进去时他也有一点担忧,怕路被堵住,但风太大了,这里是最好的避风港。大年初一凌晨,沈权起来查看海情发现,由于风太大,出海湾的路全部被冰山堵死。经勘测,冰山间仅有很小的空档,船根本无法通过,也无法调头。沈权当时没有慌张,他一边等情况变化,一边想办法。没想到,受潮汐和大风的影响,第三天凌晨海冰裂开了,船开始调头了,科考队终于驶出了冰区。“如果真的被困住,那就要等国际救援了,这是国际大事。”

  记者了解到,“雪龙”号的船员共有40多人,只有一套人马。但“雪龙”号是中国惟一的破冰船,南极、北极的考察任务都得靠它,所以所有船员每次考察都要坚持上岗,一年在家时间只有三四个月。

  今天,“雪龙”号又将从深圳启航前往南极,开始它的破冰之旅。让我们衷心地祝福“雪龙”号:一路顺风,一路走好。

  “父子兵”接力去南极

  “我是接了儿子的接力棒去南极。”27次南极科考队员中年龄最大的队员,54岁的王刚毅说。

  王刚毅的南极情缘,还得从他的儿子说起。2007年,王刚毅的儿子王挺参加了中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活动。儿子去了南极,王刚毅的关注点自然也就发生了转移。当时,王刚毅每天都会上网了解南极的消息,通过互联网了解儿子的情况,并搜集相关资料。儿子回来后,他养成的习惯也没有改变,没事就到国家海洋局的相关网站上浏览,心中牵挂着那片雪原大陆,牵挂着人类最后一片净土。

  去年9月,他上网了解到,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面向全国公开选拔赴南极科学考察队员,其中有水暖工这一岗位。王刚毅是山东荣成市博实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的工程师,他对照报名表发现自己很有优势,报名参加了赴南极科学考察队员全国公开选拔。

  8月31日,王刚毅正式接到成为中国第27次南极考察队越冬队员的通知。“我成为第27次越冬队员中年龄最大的一个。”王刚毅说。55岁是上限,而王刚毅的年龄已经是54岁,马上就要触到年龄要求的“天花板”了。

  “到南极后,在与原来的科考人员交接五六天后就要正式上岗了。”王刚毅说,“这些天我仍在抓紧时间给自己‘充电’,希望能够尽快熟悉并胜任这份工作。”

  “雪龙”号上的8朵“金花”

  许多人都不知道,此番赴南极的第27次南极科考队190名队员里,有8名来自全国不同省市和单位的女队员,其中6人随大部队从深圳出发,另外两位则在澳大利亚上船。

  一头短发、俏皮可爱的张馨星来自厦门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1986年出生的她总喜欢背着草绿色的双肩小书包,在身着灰色队服的考察队员群体里显得格外扎眼。此番是她第一次去极地,言行中透着一股子兴奋劲儿。

  当记者提出想采访其他女队员时,她迅速地指了指身边的“大姐姐”葛人峰。葛羞涩地冲着记者笑了笑。

  “我这是第三次赴南极考察了,但是是第一次来深圳。”葛人峰告诉记者,这次从深圳出发让她感觉很兴奋。上世纪80年代初毕业于山东某学院无线电技术专业的她,现在是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物理海洋专家,2005年12月,她第一次随执行第22次南极科考任务的“雪龙”号到南极,2007年又再赴南极。值得一提的是,葛人峰同在国家海洋局工作的丈夫蒋志晓也曾赴南极科考。

  带着气象预报任务上“雪龙”的李敏来自国家海洋预报中心。“我主要做一些气象保障,船走到哪里,我们的气象保障就要走到哪里。尤其是过南半球西风带的时候,因为那边的气候比较恶劣,我们要提前找出一条适合‘雪龙’号航行的路线,确保船安全舒适地通过那个地区。”她告诉记者,因为负责极地的气象保障,她才有了这次首赴南极的宝贵机会。

  “在船上,女生的住宿条件会稍微好一点,两人一间,在五层。虽然可能会晕船,但船上的设施挺好的,伙食也不错,还有宵夜。”李敏说,因为这次出去长达五个月,还要在途中过年,她特意准备了不少零食。

  此外,“8朵金花”中还有船医吴婷婷,科技日报赴南极特派记者陈瑜和队员张介霞,以及从澳大利亚上船的美籍华人高原、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周春霞博士。

  吴婷婷是“雪龙”上公认的美女医生,但在今年9月刚刚结束的第四次北极科考中,这位清秀的上海姑娘,带头响应船上节约用水的号召,剃了一个光头,让不少人大跌眼镜。
美女医师吴婷婷剃发前后

  记者了解到,极地考察中,女队员的晕船反应会比男队员更厉害,体力问题也是她们面临的巨大考验。在极地考察过程中,女队员的生活和工作面临诸多不便,要连续几十天、甚至数月生活在雪地车里,无法洗澡。即便是这样,我国的极地事业仍然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女性。从第3次南极科考开始,我国就开始派遣女队员了,她们已经成为中国极地事业里靓丽的风景线。

  相关链接

  科考人的衣食住行

  

  在寸草不生的南极,粮食和蔬菜不可能自给自足,即便是随处可见的企鹅和海豹,也不允许随意捕杀,所以,考察队员的所有食品都必须从大陆带来。

  中国考察队除主食以五谷杂粮为主外,副食品主要有五类,相对便于保存的蛋、土豆等蔬菜,速冻食品,罐头食品,干菜,现场加工的副食品,比如豆腐和豆芽菜。

  穿

  南极考察队员在服装配备上基本的原则是轻便、保暖、经济、实用。仅就羽绒服来说,要求面料不仅具有很好的透气、透湿性,还要有很强的抗风性能和保暖性能。我国在结实的化纤面料之上再覆盖一层高分子膜,达到耐用、透气、防风和防水的多重效果。一般羽绒服的羽绒含量在80%以下,考察队员羽绒服的羽绒含量在90%以上。

  

  南极特别干燥,南极考察站一般不建造大型建筑物,每个建筑物之间要有合适的防火间隔,以免发生“火烧连营”的惨剧。另外,建筑材料也要防火。建筑内外钢板是不燃的,中间的聚氨脂泡沫也加入一定量的阻燃剂。我国考察站的其他物品也是阻燃的,壁纸、地板、门窗、地毯等是经过特殊加工制作的,很多物品用1200℃的喷灯去喷烧都不会起明火。

  

  地面上运送物资的是履带车、雪地车等。雪地摩托车在南极是很实用的车辆。但冰盖上有很多冰裂缝,驾驶雪地摩托一定要注意安全。

  

  南极科考越冬队员一般要在南极呆上几个月,工作单调,时间长,心理问题更容易出现。《中国南极考察队员手册》要求,队员不要嗜睡,工作之余可以选择下下棋,看看书,室内打打球,跟队友聊天等。现在南极也有互联网了,队员们可跟家人沟通,或者是上网玩玩游戏,看看新闻,多找一些事情来排解心中的不适。

  南极科考你也可以参加

  第27次中国南极科考队以及“雪龙”号的到来,在深圳掀起了一场“极地热”。这两天,不少人都在询问,如何才能加入到南极科考事业中去。昨天,记者从中国海洋局极地办了解到,28次南极科考后勤保障人员正在预选中,有志南极事业的现在就可以报名了。

  据了解,为满足中国第28次南极长城站、中山站越冬工作需要,国家海洋局目前正在面向社会公开选用两站部分越冬后勤保障岗位预选队员。岗位包括医生、厨师、机械维修等岗位工作,报名截止日期为2011年1月10日。

  记者看到,预选条件包括,一是中国公民;二具有良好的品行;三经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三级以上专门医疗机构体检确认,体格健康,能胜任在极区特殊环境下的工作。无各类器质性疾病;无各类严重的慢性病;无传染性疾病。心理健康,有较好的自我调节自控能力等。详情可登录中国极地网(http://www.chinare.cn)查询。

  昆仑站站长讲解南北极

  昨天,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第27次南极科考队副领队、昆仑站站长夏立民为学生作了一场精彩的极地科普讲座。

  夏立民曾7次到达南北极,2次进入南极内陆考察。昨天,夏立民以“神奇的南北极”以主题,以通俗、生动的语言,向学生们介绍了南北极的自然、地理环境;南极科考的历史和现状;我国极地考察的历程等。在互动环节,学生们积极提问,并表现出对南北极知识探求的强烈渴望。

  深圳宝安远洋渔港正式立项

  昨天,记者从深圳市海洋局了解到,经市发改委批准,深圳市宝安远洋渔业基地项目正式立项。项目建成后,深圳将成为华南重要的远洋水产品生产、加工和交易集散中心。

  宝安远洋渔业基地项目拟选址大铲湾港口三期北侧,港区总面积84.6万平方米,工程项目投资匡算为150154.05万元,预计于2014年建成。建成后,该基地力争5至10年内达到年交易量60万吨,实现产值100亿元终端消费市场产值达到300亿元,市场规模将达到600亿元。

  近年来,深圳市海洋产业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以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油气业、海洋渔业和滨海工业等为代表的海洋产业格局。据统计,深圳海洋经济增加值连续7年增长。2009年实现增加值1200亿元,对全市国民生产总值不完全直接贡献率约14%。为了实现我市“海洋强市”的发展目标,深圳一批海洋重大建设项目正在规划与建设当中。其中包括深圳机场扩建工程、大铲湾港二期工程、宝安中心区海堤填海工程、深圳湾滨海休闲观光带、海上运动基地及航海学校和七星湾游艇会等。这些项目投入使用后,我市的海洋经济发展版图将扩大三倍,“蓝色经济”将成为深圳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