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之叶project歌:你了解自己的睡眠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5:05:35

虽然我们对睡眠的认识尚存在不足,但对于睡眠期间脑部活动的情况已具有一定的了解:例如睡眠期间脑部的哪些区域特别活跃或是特别沉寂;脑细胞的活动有何变化;神经传导(即在神经细胞间传送信息的化学物质)被释放抑或受到抑制。相信读者都听说过“生物钟”,意即维持一天24小时内睡眠与清醒规律循环的细胞组群。其不仅掌控着我们的睡眠,还影响一天中人体内所有生理系统的变化。而构建生物钟的细胞位于脑部的原发区域(丘脑下部),该区域同时也控制着其他许多重要的人体自发生理机能:例如饥饿、口渴、体温以及荷尔蒙水平。

然而,我们依旧不明白为何人体需要睡眠,又是什么驱使我们入睡,以及睡眠究竟有何用?这些问题实际上并没有一个独立的答案,因其基于一个根本问题:入睡程度的深浅。在最浅的睡眠期,我们处于神经生理阶段,入睡或是醒来取决于脑部化学环境的变化,及其内部细胞活动、脑电波发生的变化。而在深一层的睡眠期,生理机能发生了作用,或是人体出现了一些行为,此时的睡眠是对我们身体或者思想进行恢复。毫无疑问,睡眠是白天身体各功能得以正常运作的必要保证。如果睡眠不足,我们会感到“困乏”,而这一感觉只能借助睡眠进行缓解。如果从进化论的观点来看,睡眠功能的出现则是其利于我们生存的结果。正如科研人员所言,睡眠的出现保护我们免受夜间猛兽的攻击,让我们的身体得到了休息,从而使我们白天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高警觉性。而且睡眠还能够增强记忆力。但反过来,“我们为何会中断睡眠醒过来?”这一问题同样能够利用生理学知识作答:这是脑部发生的化学作用以及脑电波作用的结果,而且根据生理机能、行为、进化的需要,我们也得醒来觅食、繁衍、养育后代。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医学界以及科研人员始终认为,睡眠状态只是为区分清醒状态而存在的一种独立状态。但我们现今已了解,睡眠其自身便可分为两个明显的阶段:REM睡眠(又称“快速眼动睡眠”)以及非REM睡眠。在非REM睡眠期,我们静静地平躺着,这时心率正常、呼吸平稳,这一状态最接近我们通常所说的“睡眠状态”,睡眠的恢复功能主要在这一阶段进行。在此阶段不会做梦,即便有,也只是白天部分思维的继续。而在REM睡眠期,睡眠生理机能则更为活跃,我们几乎所有的梦都来自该阶段。夜里,我们可能在非REM睡眠期与REM睡眠期之间来回,有时候也可能会突然醒来。

非REM睡眠

研究人员通过对几个月大的婴儿进行脑波、眼球转动以及肌肉松张情况的探测,发现非REM睡眠期可进一步划分为4个阶段,而且这4个阶段从瞌睡到熟睡层层递进。我们也许完全感觉不到,在初入睡时,双眼虽然闭着,眼球却在缓慢转动。这时,对外界的感知力开始下降。相信读者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听讲座或者开会时睡意浓浓,频频点头,错过许多演讲部分。但如果听到有人喊自己的名字,或是头一直向下弯,直到整个人快要从椅子上摔下来的时候,就会猛地醒过来。也许我们会认为,要不是一不注意根本不可能睡着。而从瞌睡中醒来后,可能还会想起刚才梦见的一些画面,我们通常把这称作“白日梦”。有的人认为,在REM睡眠期,会听见一些声音或者看到某些画面,就像真的睡着了做梦一样,只是这些梦境篇幅较短、结构欠佳,也不如梦那么离奇古怪。

若任由自己从昏昏欲睡向熟睡深入下去,我们会发现整个身体常常会猛地一震继而醒来,从而中断向深度睡眠期的进发。这种“入眠前状态”很常见,但并非每次入睡前都会出现。

瞌睡期是介于完全清醒期与非REM期之间的过渡阶段,我们只能通过监测脑电活动以及脑波来确定其何时进入下一阶段。在睡眠Ⅱ期初始,快速、短爆发的睡眠纺锤波以及高振幅、慢波的K复合波开始出现(见下图2)。在这一阶段,和睡眠Ⅰ期一样属轻睡眠期,容易被唤醒,而且惊醒后我们可能无法相信自己刚才睡着了,当然,这种感觉的强烈程度取决于我们在睡眠Ⅱ期停留时间的长短,以及醒来前在此阶段处于多深的层次。就像我们常常说的“因人而异”。从睡眠Ⅰ期醒来,我们可能想不起来任何奇特的梦境,只是存在一些思维或者所谓白日梦的画面。

随着睡眠的深入,接下来进入睡眠Ⅲ期以及最后抵达睡眠Ⅳ期(这两个类似的睡眠期一旦出现,则标志着我们进入了深度睡眠状态)。在这两个阶段,低振幅、快频的清醒脑波已经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高振幅、低频的“三角洲脑波”。此时我们的呼吸以及心率都非常平稳,发汗机能增强。在这两个阶段,很难被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