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手怪物 影音先锋:基于“再全球化”发展视野下看上海世博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4:59:25
  .style3 {color: #006699}   基于“再全球化”发展视野下看上海世博会 [ 2010-3-22 22:23:00 | By: 吴敏 ]   1 推荐

本文获得中国大学生挑战杯上海世博会专项国家级入围奖,可惜没有拿到名次,但这是我在大学里写的第一篇论文。

基于“再全球化”发展视野下看上海世博会

吴敏[1] 邹家远 严蓉 杨涛 南昌工程学院

【摘要】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由于政治格局、经济壁垒、文化差异等因素影响,出现“天花板”制约现象,此时需要寻求突破,以便朝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有力推动全球化发展迈向健康之路,即“再全球化”。当前国际国内学界对“再全球化”研究甚少,缺乏系统详尽解读。笔者试图对“再全球化”进行阐释,分析它与上海世博会两者的联系,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论述了上海世博会对推动“再全球化”发展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 上海世博会 再全球化 推动

Based on the "re-globalization" to se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View of Shanghai World Expo

Wu (1),Yan Zou Yang Tao far

【Abstract】 globalization has developed to a certain extent, due to political situation, economic barriers,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other factors, the "ceiling" phenomenon restricted, when the need to seek a breakthrough to a more positive direction. Shanghai World Expo will be held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a strong impetus to the health of the globalization of the road, that is "re-globalization."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scholars to "re-globalization," little research, the lack of a detailed interpretation of the system. The author attempts to "re-globalization" to explain, analyze it and the Shanghai World Expo will be the link between the two, and from the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aspects of the Shanghai World Expo will serve to push the "re-globalization," the impact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 Shanghai World Expo will promote globalization

(1) Authors: Wu, Yuan Zou Tao yanCollege of Engineering, Nanchang University for undergraduate students in Reading

人类社会文化发展史证明,人类社会具有某些共同的基本价值即普世价值,全球化发展就是一个普世的过程。世博会由最早的美术品和传统工艺品展览组织变为一个全球最大的集科技文化于一体的大型会展博览,大大地推动了全球化的发展,当前在经济和文化方面所起作用最为突出。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无疑是中国走向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标志,科技交流、中华文化与全球文化融合、经济合作等领域都是全球化进程的一个里程碑。这一个过程就是我所要探讨的“再全球化”(re-globalization)。

一、“再全球化”(re-globalization)概念的提出和新解

“再全球化(re-globalization)这个提法首次出现是在2009年3月,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历史系教授Journal of Asian Studies主编Jeffrey Wasserstrom教授在中国的一次演讲中。他把上海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出现国际化大都市的繁华景象,而后长时间落后于西方,在二十一世纪特别是当前又迎来了上海世博会召开的重要时期,再次成为重新领跑的国际大都市的这样一个过程称之为“再全球化”(re-globalization)。

笔者所持观点有别于Jeffrey Wasserstrom教授,本文主要是就上海世博会对全球化的影响来展开,通过简述上海世博会对全球化进程的影响,把“再全球化”作为推动全球化进程助推器来看待。

如今举办上海世博会的上海完全迎来了又一次飞跃,成就其一个“再全球化”的过程。这个词汇是开始是一种经济领域的描述,但是它更多也体现在其他领域。当今发展时代的主旋律,在经济、文化、科技等多领域都是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全球化的普遍化,人们已经不觉得有什么新奇,人们希望出现新一轮的全球化过程,这就是“再全球化”(re-globalization)。

当全球化发展到一定层次后就会出现“天花板”(见图一)现象,这是需要某种力量来推动它朝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上海世博会就是作为一种特定时期特殊的形式推动全球化迈向健康之路,而这种力量所产生的现象就是“再全球化”现象。

图片一:天花板现象图解

当前国内外对“再全球化”学术理论的研究甚少,亦没有对“再全球化”作一个详尽系统的定义。笔者通过对上海世博会的研究以及自身对“再全球化”的浅显认识,寻找到两者的一些联系,并从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分析了上海世博会是如何作用于“再全球化”。

首先,再全球化与全球化有着必然的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全球化是一个世界性政治、经济、文化交融的过程,“再全球化”同样是利用这些手段促进全球的多元化交流。但这又是有区别的,因为“再全球化”所产生的背景以及其后期影响皆不同于前者。

二、 上海世博会让“再全球化”步入大众视野

全球化发端于经济领域,但是深刻地影响到了人类生活的各方面,包括文化的全球化。“世界博览会是人类文明的驿站,是各种新思想、新科技、新发明、新创造、新理念充分展示的盛会,也是多元文化跨国界交流的平台。”[1]举世关注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上海举办,这将是中国人继奥运会后给世界人民带来的一次惊艳。上海世博会被看做21世纪之初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引擎”。上海世博会和全球化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一个互为推进的关系,也就是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要靠全球化来推动,反过来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也大大推动了全球化的进程。它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地域发展,并带来城市国际竞争力的整体提高。从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到其后续效益看,这种前景是可以期待的。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贯彻创新理念,通过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和运用现代生态、科学技术,使世博会从产品展览走向综合展示,从远程猎奇走向多元交流,从技术至上走向理念创新”。上海世博会所展出的高科技集中展现了现代的高端文明,是全球文明进步的反映,也是新时代科学技术的一次集结。

1、世博会的发展历程

翻开整个世博会的历史,可以说有四个里程碑:1851年伦敦第一届,其展馆水晶宫成了一种象征;1889年巴黎第九届,埃菲尔铁塔成为巴黎的标志;1939年纽约第十九届,对人类的生活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70年大阪第二十四届展出的机器人,显示出人类科技的飞速进步。我们可以乐观地企盼,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成为第五个里程碑!【3】世博会的发展历程体现的是全球化的一个部分,但全球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经历三四百年的发展之后,其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也到达了一个相对平缓阶段,出现了“天花板”现象,即局势到达一定领域之后,由于没有特殊的力量推动而难以向前进步。当然这其中还包括伴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的冲突极大地影响着全球化的进程等一系列因素的存在。这时,上海世博会将以一种催化剂或者说是马达的角色,来推动全球化继续积极向前发展。

2、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在世界历史上,全球化进程大概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十六世纪第一次世界资产阶级大革命之前,以荷兰、西班牙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开展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见图片二中的A)。这是全球化首次出现,它为全球经济文化交流打开了一扇窗户,这一次全球化进程中西班牙是最大的受惠国。

其二标志是在第二次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执行者是以英国为首的早期资本主义国家,这些国家抓住技术变革的关键历史时期,在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军事等方面发展惊人(见图二的B)。它使得英国取得了世界第一大国的地位,市场上和技术上占领全球。这一次资产阶级大革命最大的赢家是英国,英国通过第一届世博会1851年伦敦世博会的水晶宫展览,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科技实力。

第三次是(见图二的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日德等国家的经济发展腾飞的这一个时期,美国的发展取得了质的突变,最终挤垮英国成为新的世界一号强国和大国。日本、德国在上世纪60至90年代抓住了国家发展的黄金时期,在全球化进程中大有作为,并最终把本国发展成全球性的经济大国。这一次全球化进程是最彻底、最完全的,是世界真正完全开始交流的黄金期。因而,这次全球化过程是对全球发展贡献最大的一次。这次全球化中通过世博会表现的是1939年纽约第十九届和1970年大阪第二十四届世博会。

进入2000年后(见图二D阶段),世界相互融合的趋势更加明显,全球化进程的深度和广度更加惊人,但是这一次促进全球化的主角不是其他西方国家,而是中国。中国通过自身经济的发展,逐渐成为全球化的最有力推动者。而中国运用的手段除了奥运会以外,世博会也必将是一个重要窗口。在中国的政治心脏北京举办全球最大的体育文化活动和在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上海举办世博会,足以见证中国经历这些年发展后的成就。这个过程就是一个全球化的过程,但它又不完全同于其他三个阶段的历程,它的全球化进程基数更大,力度更强,所以可以称之为“再全球化”阶段。

图片二:全球化进程与时间关系图

注:(图中第四阶段D既为本文所阐述的“再全球化”阶段)

中国在全球化中崛起中如果需要载体手段,那么除了通过2008年的奥运会之外,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将是一个重要的载体。“再全球化”使“再国际化”的进程上有更大的突破,就像一句话说的“迎来发展的第二个春天”。

3、上海世博会与再全球化

上海世博会就是一个再全球化的过程。上海迈开了跻身国际化大都市最为关键的一步。上海世博会与上海城市地位的国际化进程密切相关,上海一直就是被誉为“东方巴黎”,中国人一直以这个赞誉为荣,世博会后,上海应该抛弃这个称誉,也就是说她的知名度不能仅是被巴黎的掩盖下,巴黎为什么就不会有人称其为欧洲的纽约或者其他称谓?因为其城市品牌和国际化程度高于中国。上海要树立自己独立的城市品牌,世博会将是一个绝好的机会,这将有利于缩小上海同纽约等特级大城市的差距,大大提高自身的知名度。2010年中国举办的世博会在上海召开,这个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充满着对人类未来生活的向往,并有望将上海推向世界明星都市的地位。

“再全球化”不是西方国家所谓的“中国将改变世界秩序”。但是有一点可以明白,进入二十一世纪后,中国的发展举世瞩目,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力逐渐争强,这对于世界新的政治秩序版图的构建是绝对有利的。就西方近几年长期存在的“中国威胁论”而言,侧面上反映中国正在强大,中国正在影响着世界,并且这种影响将是有一定时间的、有一定分量的。中国影响着世界,上海世博会就是一种有利的证据——中国已经成为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的舵手。

上海世博会将是上海的城市品牌,也将是塑造中国国家品牌的必要手段和重大机遇。城市品牌是一座城市形象价值的体现。城市品牌与城市固有价值(即城市的实际价值)之间存在双向互动关系。国家品牌即为国家的形象和声誉,国家形象是通过国家公关来塑造的,上海世博会将会是一次中国国家形象的大公关。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这里将成为全球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探索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中心舞台”,上演长达半年之久、预计有7000万人次参与的和平欢聚。这种群体效益将给中国国家品牌的塑造提供了一次全民公关策略。“上海世博会将是探讨人类城市生活的盛会;是一曲以‘创新’和‘融合’为主旋律的交响乐;将成为人类文明的一次精彩对话”[4]。世博会是展示我国全方位的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进行交流,大量吸引外资进入的大好机遇。

三、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将大大推动“再全球化”发展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是一届首次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也将是首届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综合类世博会。成功举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既是实施国家战略,又是一次全球化战略。

自1851年第一届世博会以来,历经一百五十余年的传承与发展,它日益焕发出新的光彩。“作为影响城市发展的‘大事件’,世博会为举办者带来了诸多机遇。以点带面,辐射全国,拉动宏观经济发展,催生“世博”经济圈,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城市的整体功能升级;提高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完善城市人文精神和文化的塑造等等,数之不尽。”[5]此次世博会对于上海、中国、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发展意义重大,而对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也是作用巨大,主要表现为:

图三:上海世博会作用于“再全球化”的具体表现

1、上海世博会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以及多个国际组织的参展交流,直接促进了政治全球化。

上海世博会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这就是由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全球化的发展,又是促进上海世博会能够举办好、举办成功、成为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届的一个决定性因素。随着这些年中国的国家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实力的强大推动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大国崛起是一种发展趋势,在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处理上,中国展现给世人的就是中国强大的影响力,这必然包括政治影响力。

上海世博会与各个国家的交流以及多个国际组织的参展交流,促进了政治全球化。上海世博会的目标是邀请200个国家、国际组织参展,吸引7000万参观人次.截至目前,累计已约有有230多的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展上海世博会,而此前的“最高纪录保持者”——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参展国家和国际组织共计172个。这足够说明上海世博会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届。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中国的政治影响力在逐步强大。

2、上海世博会将推动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高。

上海世博会一方面是向世人展现古老、文明的东方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是展现中国现代文明的新成果以及改革开放新面貌。在近日评出的影响世界的文化中,以美国自由女神为代表的西方自由文化和以中国孔子为代表的东方亚洲儒家文化排名前两位。2010年的世博会可以说是以这两种文化为代表的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它将衍生出文化全球化的结果。

世博会的最重要展示即各国先进科学技术,它给各国提供了一个展示最新科技成果的难得机会,直接促进全球科技的进步。从某种层面上讲,就是一个科技全球化的过程。

上海的决心是要办一届“最成功、最精彩、最难忘"的世博会,这不仅需要发挥上海市民才智,还需汇集全国人民的智慧,更需借用全球精英的“世界眼光”。”这里的“世界眼光”就是说上好举办的这一届世博会是站在国际化的角度去开展的,放眼的是全球。

城市是一个国家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突出展示上海城市的城市形象和精神,是上海世博会的目标之一。本次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所以说,凝炼城市精神、塑造文化英雄、提升城市品牌三个方面构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2010年中国举办的世博会在上海召开,这个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世博会充满着对人类未来生活的向往,并有望将上海推向世界明星都市的地位,上海城市功能的国际化、上海城市形象的国际化也是全球化的一个衍生。“一个国际大都市应当成为‘经济中心’、‘服务之城’、‘组织之城’、‘安居乐业之城’、‘移民之城’、‘创新之城’、‘传媒之城’和‘文明之都’”[6]。 上海世博会加快推动了上海市的基础建设、文化建设、服务建设,最大地符合了城市化发展的客观规律。

上海也许曾是“东方巴黎”或是“西部的纽约”。这一次上海世博会地区应该向着国际性城市先锋地区迈进。这种城市中心区功能的转换、重生和提升,必将伴随上海建设一座全球性、综合性、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全过程。

科技水平是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最有效表现形式。上海世博会在建筑、科技创造将是一次革新。1893年的芝加哥世博会是世界城市规划史上的盛会,其影响力直达美国此后的城市规划实践乃至世界其他地区的规划实践。上海就世博会场馆的建设、城区的建设、各个国家展览馆的和建设都倾心尽力,争取设计出能够影响世界、影响历史的历史性建筑。上海世博会在场馆建设、主题馆的修建等都是体现了世界顶级设计水准。而各个国家馆的风格迥异、水平高级,都集中展现在世博园中,这对于科技的交流、建筑美学的全球性发展具有很强的可示性。

3、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加速了经济全球化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时期正处于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机遇期,促进上海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是当前上海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比较重大影响。这一次全球化的特征是资本、技术、人才的全球化交流,实质上就是经济、金融的交流。

经济是上海世博会最直接受益者,中国之所以要花大力申办世博会就是它的强大经济效益,其他效益最终落实到经济效益上,经济效益是终极目标。

全球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世界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近年来,在中国跨国公司不断取得了新成就。但是中国大型企业想做大做强,迈向全球化的步伐,缺乏的就是一个成功走向世界的平台。而上海世博会将会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平台,中国跨国公司能否抓住这次机遇至关重要,中国企业发展终于迎来了绝佳契机。在北京奥运会上中国企业联想集团、韩国三星集团、美国可口可乐公司成为最高级合作伙伴,这也是中国企业第一次成为奥运会的这种级别的赞助商和合作伙伴。而这次世博会上,中国企业也大大地参与世博会,扩大企业知名度,为中国本土的公司做一次公关,以利于自己更好的构筑自己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声誉。

中国的跨国企业需要通过这种形式真正走向世界。2007年12月17日,上海世博局与国家电网公司在沪正式签约,国家电网公司成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电力供应与服务全球合作伙伴,这是继东方航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交通银行、上汽集团和通用汽车、西门子、可口可乐公司之后,上海世博会第八位全球合作伙伴落槌敲定。2009年5月,元祖食品正式成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糕点面包项目赞助商,这是自启动上海世博会市场开发工作以来,成功签约的第14家项目赞助商。无疑这是中国企业打开瓶颈走出中国的关键一步。

上海世博会是中国给世界的一个惊喜,必将是一段华彩篇章。在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人们用一种特殊的眼光特别关注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人们的心情是复杂的,大家希望这将是一届完美的展览,深受金融危机影响的资本主义国家会前所未有地关注这一届世博会。在不景气的全球经济环境下,中国世博会的亮点会在哪里?能否对挽救金融危机上有一些作为?

首先,世博会将对全球的旅游产业带来一次助长。这种助长对于饱受经济危机下的亚洲国家带来了最大的受惠,中国、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旅游业必将有了一次提速。对笼罩在全球金融危机下的这些国家不能不说是经济寒冬下的一缕春风。其次就是对于这次交流,必将推动全球各国加强合作,共同面对危机,在政策上不互设壁垒,而是合力而为。对于金融危机下的全球发展脚步放缓甚至停滞倒退的不利背景下,无疑是打了一针强心剂。

世博会召开为旅游业发展带来重要机遇,中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加快中国的国际旅游胜地建设,真正建设成国际化的旅游资源大国和全球重要的旅游地。使得中国的旅游业可以走向世界,在全球化的过程中充当重要的作用。法国首都巴黎是一座历史名城,它举办过7届世博会。今天,法国巴黎的许多名胜和重要建筑,其实都是世博会的遗址。从侧面上可以分析中国旅游业的契机不仅表现为原有资源的展示,还有就是旅游资源的再创造。“世博会具有广泛的辐射带动作用,不仅对上海旅游业及相关旅游产业有带动作用,而且对周边地区的旅游发展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吸引游客6400万人次,之后形成了关西经济带,其后连续十年发展迅速,促进了日本经济的增长。”[7]从往届世博会的效益来看,上海世博会在文化旅游方面上将大有作为。世博会对上海的推动,不单单是对上海,更是对全国的推动,全球也将借助上海世博会分享中国发展的历史机遇。

四、结语

举办世博会是综合国力强盛的象征,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它不仅给参展国家带来发展的机遇,扩大交流和合作,促进经济发展,而且给主办国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宣传和扩大了举办国家的知名度和声。上海世博会的举办,靠的的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中国逐步融入其中,并取得了不错的成就,成为大多数国家支持中国举办展览会的重要量化考核标准;而中国举办上海世博会则将进一步推动全球化的发展,由于这种推动的模式与力度不同于以往,故而产生了本文的核心。

上海的崛起,也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世博会不仅是“展览”的盛会,更重要的是向世界展示一个现代化的发展的中国,展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潜力、日益繁荣的市场等,从而能够在更大规模上利用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加速我国的现代化发展。”[8]

上海世博会里举办还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全中国的人都在期盼这一天的到来。这一天世界将属于上海,上海也将属于世界。那将是一个见证历史的时刻,这段历史,不仅是留在中国的历史中,同时对于世界文明史也将是意义重大的历史事件。“再全球化”将是一个世界全球化的又一次开端。上海世博会作为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举办这种高水平的展览,给上海带来的发展机遇自然是难以估量的。这种机遇,中国人在积极运用,并争取把它的效益最大发挥。我们都在期待,但是我们可以从自申办成功以来的这几年的经济效益来看,中国已经有了很大的收获,无论是会展经济还是旅游经济上都已经取得了成效。

“中国如有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片异彩”,这是中国申办上海世博会的宣传语,也是现在中国人梦想成真的自豪呼声。如今中国已经完备地为世博会做出了各种准备,等待着世界人民看到这一份异彩。

参考文献:

[1]全国政协常委周汉民谈世博会提升国家软实力http://law.eastday.com/node2/node1721/node2202/node2213/u1a32015.html.

[2]徐毅松. 把握规律、超前谋划,举办一届永不落幕的世博会[J].规划师,2006(07).

[3]黄耀诚.世博会是合作与发展的大机遇[J]. 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03).

[4]上海世博会官方网http://www.expo2010.cn/

[5]戴颖. 往届世博会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启示 [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2008(07).

[6]周汉民. 世博会是上海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契机[J].城市规划汇刊,2004年 (02).

[7]苏勇军. 宁波游业接轨上海世博会的机遇与对策分析[M].经济丛刊,2008 .

[8]孙超师.“世博”向我们走来 [J].师范教育,2003 (03).



[1] 作者:吴敏、邹家远 严蓉 杨涛系为南昌工程学院在读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