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颖儿受刑视频:“六三年版”中毛泽东之前发表的二十七首诗词的校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21:02:25

                 “六三年版”中毛泽东之前发表的二十七首诗词的校订

(2010-12-30 14:35:01)                           毛泽东对二十七首诗词的校订


        “六三年版”的《出版说明》写到:本书收入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以前发表过的二十七首,这次出版时经作者作了校订。另外十首是没有发表过的。毛泽东对27首诗词究竟是怎样校订的呢?“六三年版”刚发行不久,《解放军报》、《羊城晚报》等报刊曾刊载文章介绍过校订情况。现在看来,当时的介绍过于简单。笔者曾将“六三年版”同《诗刊》创刊号上的《旧体诗词十八首》、《诗刊》1958年1月号上的《蝶恋花·答李淑一》、《人民日报》1958年10月3日刊载的《七律二首·送瘟神》、《人民文学》1962年5月号上的《词六首》(以上报刊的毛诗统一简称为“原发表稿”),一一进行对照,发现作者所作的校订十分复杂、细致。
                 (一)为每首诗词署明了写作日期。               以往发表的27首诗词,都没有署明写作日期。读者除了能够从《蝶恋花·答李淑一》、《七律二首·送瘟神》的背景资料中得知其写作年月外,对其它20余首均不能确切地了解写作年月。而写作日期常常是领会诗意的重要依据。“六三年版”署明了作品的写作日期,这大大有助于读者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和思想内涵的理解。由于明确了写作日期,因而对《诗刊》创刊号上18首诗词的排列次序作了一些调整。         (二)补上了一些词的题目,改动了少数原有的题目。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的原发表稿,只有词牌名,没有题目,“六三年版”加上了“和柳亚子先生”的题名。

        《词六首》原发表稿,各词只有词牌名而没有题目,“六三年版”在这几首词的词牌名下补上了题目。补上题目,使得词的原意更加清晰了。

        《十六字令三首》收入“六三年版”时,在第二首、第三首的前面补了“其二”、“其三”的字样,从而明确地分出了三首。(人民日报1957年1月29日在转载《十六字令三首》时,就曾将三首误为一首计算。)

       “六三年版”所收37首诗词,只有《十六字令三首》没有另标题目。

         (三)对部分诗词的正文或附注作了文字订正。

        文字订正涉及8首诗词,这里对《菩萨蛮·黄鹤楼》的文字校订作一点背景介绍。1957年春天,当时正在复旦大学中文系二年级读书的黄任轲,见到报纸上刊登的毛泽东《黄鹤楼》词中“把酒酎滔滔”一句,感到非常奇怪:“酎”(Zh ou音纣)作醇酒解,心潮怎么会在醇酒的海洋里一浪高过一浪呢?,他联想起宋代诗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人生如梦,一樽还酹(Lei音泪,意为祭奠)江月”一句,此句叙述诗人把酒浇在长江里,祭奠千古风流人物。他经过一些考证后,断定“酎”一定是“酹”的笔误,于是写了一封“北京,毛主席收”的普通信件,讲明了他对“酎”、“酹”的看法。过了不久,他收到一封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5月23日的信,内中说:“黄任轲同学:你的来信毛主席已经看过,他说你提的意见是对的,嘱我们代复。此复,并致敬礼”。以后,1962年臧克家、周振甫的《毛主席诗词讲解》出增订本时,这个字已改。“六三年版”改了这个字。1996年《咬文嚼字》第1期发表了黄任轲对此事的回忆文章。可见,毛泽东的校订工作得到过广大群众的支持。

        (四)为和作附上了原作。

         27首诗词中有两首和韵之作,即《七律·和柳亚子先生》、《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这两篇和作,原发表稿都没有附原唱,“六三年版”补上了。

       “六三年版”新发表的10首诗词中,唱和郭沫若的两首诗词附上了原作;《卜算子·咏梅》是“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也附上了陆游的原词。

        (五)订正了诗词的标点。

        从以上五个方面校订情况来看,毛泽东这次的校订工作十分全面,十分仔细。尽管毛泽东当初在报刊上发表27首诗词时,对这些诗词曾经作过许多修改,如今当出版“六三年版”诗词集时,校订工作又做得如此的认真,真可说是千锤百炼,字字推敲,连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轻易放过。

        经过反复推敲后发表的十首新诗词

      “六三年版”收入的37首诗词中,有10首是以前没有发表过的,它们是:《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七律·到韶山》、《七律·登庐山》、《七绝·为女民兵题照》、《七律·答友人》、《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七律·和郭沫若同志》、《卜算子·咏梅》、《七律·冬云》、《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这10首诗词,从写作时间看,1首写于1949年,其余9首均是1958年以后的作品。这段时期里作者的诗词作品远不止10首,但作者只选了这10首,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这10篇作品,有诗8首、词2首,它们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是作者比较满意的。正如1996年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集》“出版说明”所指出的那样:作者生前发表过的“这些诗词一般地说是作者的上乘之作”。

         选定发表的10首诗词,都经过作者反复推敲、打磨。这一点,从作者留下的一些书信和诗词手迹就可以一目了然。

        毛泽东在1959年6月、7月分别写了《到韶山》、《登庐山》两首诗以后,曾于同年9月1日致信《诗刊》负责人臧克家、徐迟,信中说:“近日写了两首七律,录上呈政。如以为可,可上诗刊。”这两首诗当时均未在《诗刊》发表,原因是作者对作品还不满意,要作进一步修改。毛泽东随后的两封信可以证明这一点。9月7日、13日毛泽东先后两次给胡乔木写信:“诗两首,请你送给郭沫若同志一阅,看有什么毛病没有?加以笔削,是为至要。”“两诗又改了一点字句,请再送郭沫若一观,请他再予审改,以其意见告我为盼!”

        1963年3月和10月毛泽东曾打算让报刊发表他的三首诗词。3月毛泽东嘱林克致信《诗刊》主编臧克家,送去《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发表。林克致臧的信是这样写的:

  克家同志:

  主席嘱将他这首《满江红》词送诗刊发表。词内用了三个典即:“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请诗刊作注后,再送主席阅。主席词发表时请附郭老原词。

  致

  敬礼!

  林克

  六三、三、二十

  同年10月2日,毛泽东关于发表两首诗致信袁水拍,原文如下:

  水拍同志:

  诗二首定稿,请照此发表。可以照我的字照相刊出,以为如何?字不好,与诗相称,似乎适宜。

  敬礼!

  毛泽东

  十月二日

        以上两封信送去发表的三首诗词,当时都未发表。这是由于毛泽东在信件发出不久又改变了主意。改变主意的原因,即可能是考虑到发表的时机,更可能是想再对作品斟酌一番。

        上面说的是书信所反映的毛泽东对10首诗词作品的反复推敲。

摘自:《百年潮》2002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