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直播源码:申论热点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3:02:49

申论热点二:重大疾病防控与突发卫生事件

一、存在问题

首先,病预防控制工作形势日趋严峻。其次,重大疾病的流行蔓延仍在严重威胁公众健康。第三,“看病难”的问题比较突出。

中国卫生部副部长高强日前在此间召开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强调,中国目前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还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长期积累形成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
  ———卫生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基本需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医疗卫生资源总体上严重不足,水平不高,不能满足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和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
  ———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特别是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不完善,疾病防治工作不扎实,一些重大传染病仍在严重威胁人民的身体健康。
  ———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卫生事业发展不协调,卫生医疗资源布局不合理。绝大多数卫生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和大医院,有些大医院还出现了盲目扩大规模、增加床位和购置高精尖设备,忽视合理利用医疗卫生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的倾向。而广大农村和城市社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和社区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很差,城乡、区域之间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差距拉大,农民和城市困难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突出。
  ———卫生行政部门职能定位不准确,履行宏观调控、市场监督、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够有力,在制订和实施区域卫生发展规划、严格行业监管、维护医疗秩序、健全突发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以及为群众提供基本医疗服务,减轻群众医疗负担等方面,都存在薄弱环节。
  ———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观念不够强,对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看病难、看病贵和卫生行风建设抓得不够紧,药品购销和医疗服务中损害人民利益的不正之风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
  高强指出,提出这些问题不是否定卫生战线取得的巨大成绩,更不是否定广大医疗卫生人员做出的突出贡献,而是为了解决阻碍卫生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中国卫生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原因分析

1.对重大传染性疾病的严重性、危害性认识不足,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落实得不够好。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机制不健全。3.疾病预防控制能力不强。4.卫生法制建设滞后。5.农村卫生工作相当薄弱。6.政府财政投入不足。

卫生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我国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是举世公认的。世界卫生组织曾经赞誉我国用最低廉的成本保护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但是,用“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我国的卫生事业,认真进行反思,就会发现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卫生医疗服务体系与人民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相当突出,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着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2003年的非典疫情,使人们更加清醒地看到了卫生事业发展存在的差距。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公共卫生体系不健全,重大疾病预防控制任务艰巨。我国卫生工作的基本方针是坚持预防为主,预防控制疾病的发生是卫生工作的首要任务。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经济不发达、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的国家,如果不能有效控制疾病的滋生和蔓延,有限的医疗卫生资源将难以有效应对复杂的局面。目前,我国在中央、省、市、县四级都设立了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约20万。但不少机构,特别是基层机构人员素质不高,缺乏高水平的人才;设备不齐全,缺乏必要的检测检验设施;乡村两级缺乏稳定的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员;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约有一半的经费靠机构自己创收。这种状况难以有效控制重大疾病的流行,传染病患病人数仍居高位,结核病、肝炎等传统型传染病仍在威胁人民的健康。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国结核病患者人数约450万,仅次于印度,列世界第二位,其中传染性肺结核病人约200万。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估计占全世界三分之一。血吸虫病患者约有85万人。在不少农村地区,肠道传染病、微量营养素缺乏病、妇女孕产期疾病,地方病和寄生虫病等仍未得到有效遏制。艾滋病、非典、人间禽流感等新发传染病的出现,又加重了我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难度。与此同时,由于居民生活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习惯的变化,恶性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严重疾病的患病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病种。根据调查,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糖尿病患病率为2.6%。因患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病死亡的人数已经列在我国人口死因的第一位和第二位。精神卫生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全国现有精神障碍者约1600万人,患病率达13.47‰。我国出现了急性传染病和慢性严重疾病同时并存的多重疾病负担的况。    
    第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机制不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显著特点,一是突然发生,猝不及防;二是涉及面广,影响巨大,极易引起社会恐慌,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机制,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除了重大传染病传播蔓延以外,还有突发自然灾害、重大生产安全事故如火灾、车祸、矿难,以及重大刑事案件、重大食物中毒、职业中毒等带来的人员伤害。生物武器、有毒化学武器以及恐怖活动等也存在着潜在的公共卫生安全威胁。这些都需要我们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机制,提高应对公共安全危机的能力,尽最大可能减少突发事件发生时的人员伤亡损失。2003年非典疫情的蔓延,就暴露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发展滞后,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缺陷,应对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机制不健全,重大疫情信息监测报告网络不完善,卫生部门敏感性不强,应急救治能力不足等问题。非典过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设,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都制订了应急预案,在应对机制、人员队伍、技术力量、物质准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有效应对局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有效应对更大范围的突发事件,还需要不断完善。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的基本职责,也是我们的一项长期任务。 
  
  第三,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群众的健康需求,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我国的医疗服务体系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与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2003年,卫生部组织开展的第三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群众有病时,有48.9%的人应就诊而不去就诊,有29.6%的人应住院而不住院,充分说明了群众看病难的基本状况。我们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卫生资源总体不足,卫生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我国有13亿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22%,而卫生总费用仅占世界卫生总费用的2%。卫生资源不足,特别是优质卫生资源严重不足,是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过去我们经常说,中国的卫生事业走的是低投入、高产出、低成本、高效益的路子。但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这是以影响群众利益和加重医疗卫生人员,特别是优秀医务人员负担为代价的。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加快发展壮大医疗卫生资源。 

三、对策建议

1.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2.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信息系统。3.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4.加强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建设。5.进一步加强卫生法制建设。6.加大投入,保证物资供应。7.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宣传教育。

一、及时准确的信息公开机制。向社会提供真实可靠的公共信息是政府和媒体的社会责任。(一)借助媒体及时准确通报事件进展,避免因信息闭塞而出现无谓的恐慌;(二)开设突发性卫生事件的公众热线,24小时为公众答疑解惑;(三)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收集国内外疫情动态、防治经验及研究成果,结合实际指导防治工作;(四)加快疫情监控信息网络建设,依靠各级组织,形成灵敏、畅通、准确的信息反馈体系;(五)处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必须适应全球化要求,寻求国际援助,实现疫情防控和治疗的信息共享;(六)加强对互联网信息内容的监管,严防利用互联网、手机短信传播谣言。

二、长效的危机预警机制。这种机制是指由国家职能部门分不同等级发出警报,以中央政府的名义提出有预见的建议和防治方案。这要求社会成员对危机有清晰的认识,对危机感受敏锐,不放过蛛丝马迹。政府管理的目标应是“使用少量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量钱治疗”。在我国防疫体系比较薄弱的情况下,必须在“沉着应对、措施果断、依靠科学、有效防治、加强合作、完善机制”上入手,构建长效预警机制。目前建立这样一种机制须依赖政府,同时吸纳社会各界参加,确保信息来源的多元化和客观性。

三、快速的应急机制。(一)加快卫生体制改革步伐,实行治疗与预防相结合,建立有权威性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设置处理城市安全应急运作机构,明确管理部门职责,提高政府对危机管理的能力;(三)制定应急处理预案;(四)开展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实战演习,加强公众的危机教育;(五)组建专家智囊团,推进城市应急管理的现代化、科学化、有序化。

四、高效的行政指挥系统。公共安全事务以条为主的体制必须改革,应把一部分决策权下放到以块为主的地方政府手中,让他们能迅速反应,控制灾害的影响范围。各级政府要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总要求下,以一套完备的行政指挥系统去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使我们在现代化管理上更加成熟,不至一遇到问题就手忙脚乱。

五、有效的防治机制。SARS危机警示我们,在未来危机到来之前,如何强化第三部门,培育民间各种功能的非政府组织、非赢利组织,是建立社会危机应急机制、实现治理与善治的重要手段。救治体系是建设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机制的重要环节,对突发事件的有效控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健全救治体系可把突发事件带来的灾害降低到最小限度。成立城市紧急救援应急队伍,合理整合医疗资源,保证在第一时间处理疫情。

六、完善的后勤保障机制。SARS危机让我们看到,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准备不足,防疫体系薄弱,主要与医疗保健救助机制不健全和医疗资源稀缺及分布不合理等因素有关。医疗卫生是社会公共产品,政府责无旁贷必须加大投入。

七、健全的法律机制。市场经济要求法治政府,要求政府依法行政,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目前我国已有一套对付疫情的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特别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颁布,重点解决了《传染病防治法》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应急处理工作中存在的信息不准确、反应不及时、应急准备不足等问题,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与处置纳入法制化的管理。

八、完善的干部问责与纠错机制。民主选举、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要真正落实到政府的管理体制中,建设一个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政府。要完成这个任务,健全完善的干部问责与纠错机制是关键。必须尽快改革只对上负责,过于看重GDP等政绩考核标准,不能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负责的僵化干部体制;通过公正严格的司法程序,严厉惩处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扩散负有直接重大责任的相关人员,以消除民众中的不满情绪;认真做好上级抽查、本级检查、群众监督三方面的督促检查工作,在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斗争与促进经济发展的实践中考察、识别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