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指挥系统:品种提纯复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9 19:47:06

品种提纯复壮


  大蒜蒜薹顶部的总苞中,除了气生鳞茎外还着生许多小花,但小花的发育大多不正常,不能结种子,或者只结少数发育不正常、无生活力的种子。生产上长期采用蒜瓣进行无性繁殖,从蒜瓣到蒜瓣,不经过授粉受精产生种子的有性世代,则不能产生生活力强的后代,因而易导致品种退化。此外,不良的气候条件和栽培技术,如高温、干旱、强光、土壤瘠薄、肥料不足、高度密植、采薹过迟、采薹后植株倒伏、选种不严等,都可以引起蒜种退化。
  品种退化表现在:植株长势减弱,病毒病严重,蒜头和蒜瓣逐渐变小,产量逐年下降乃至丧失商品价值。很多大蒜产区的主栽品种,不同程度存在着品种退化问题,从而限制了大蒜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目前解决品种退化,实现品种提纯复壮的主要途径有以下4条。
  
(一)异地换种
  生产大蒜的名产区必定是具备某些品种生育最佳的气候、土壤、地形、地势条件及栽培技术的地区。许多大蒜产区都有每隔1~2年到名产区换种的习惯。例如,陕西省岐山县蔡家坡、山东省苍山县、四川省彭县及金堂县、湖南省茶陵县及隆回县等,都有一些生产名优大蒜品种的地区,成为该省乃至外省的大蒜换种基地。这些换种基地的共同特点是:气候温和,地势较高,土质疏松肥沃含腐殖质较多,排水良好。所以,大蒜换种的路线多为平原地区向丘陵低山区换种。从保持优良种性及提高经济效益考虑,在最适生产区培育原种,由次适区繁殖大田用生产种,是大蒜产区比较合理的品种提纯复壮体系。
  
(二)建立蒜种生产制度
  生产上沿用的留种方法是从生产田收获的蒜头中选留蒜种,一般不单独设立种子田,因而不能按照种子田的要求去栽培管理。加上选种目标不够明确、稳定,致使原品种的优良特征特性得不到保持和提高。进行品种提纯复壮,必须建立完整的蒜种生产制度。它包括:确立选种目标、提纯复壮繁殖原种及制定原种生产田技术措施。
  
1.确立选种目标
  各地都有适应本地区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并在某些方面有突出优点的名优大蒜品种,为了保持和不断提高其优良种性,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应根据生产目的,确定本地区主栽品种和配套品种的选种目标。以生产蒜苗为主要目的的品种,其选种目标为:出苗早,苗期生长快,叶鞘粗而长,叶片宽而厚,质地柔嫩,株型直立,叶尖不干枯或轻微干枯。 以生产蒜薹为主要目的的品种,其选种目标为:抽薹早而整齐,蒜薹粗而长,纤维少,质地柔嫩,味香甜,耐贮运。以生产蒜头为主要目的的品种,其选种目标为:蒜头大而圆整,蒜瓣数符合原品种特征,瓣型整齐,无夹瓣,质地致密脆嫩,含水量低,粘稠度大,蒜味浓,耐贮运。因此,严格地讲,蒜苗生产、蒜薹生产及蒜头生产都应各自设立专门的种子田,从种子田的群体中,按各自的选种目标,连年进行田间选择和室内选择。
  
2.提纯复壮繁殖原种
  最简单的提纯复壮方法是利用一次混合选择法(简称一次混选法)。每年按照既定目标,从种子田中严格选优,去杂去劣;将入选植株的蒜头混合在一起。播种前再将入选蒜头中的蒜瓣按大小分级,将1级或2级蒜瓣作为大田生产用种。为了加强提纯复壮效果,还应将第一次混选后的种瓣(混选系)与未经混选的原品种的种瓣(对照)分别播种在同一田块的不同小区内,进行比较鉴定。如果混选系形态整齐一致并具备原品种的特征特性,而且产量显著超过对照,在收获时,经选优、去杂、去劣后得到的蒜头就是该品种的原原种。如果达不到上述要求,则需要再进行一次混合选择和比较鉴定。然后用原原种生产原种。由于大蒜的繁殖系数很低,一般为6~8。用原种直接繁殖的原种数量有限,可以将原种播种后,扩大繁殖为原种一代,利用原种一代繁殖生产用种。与此同时,继续进行选优、去杂、去劣,繁殖原种二代。如此继续生产原种,直至原种出现明显退化现象时再更新原种。
 
 3.制定大蒜原种生产田技术措施
  大蒜原种生产田的栽培管理与一般生产田相比,有以下6方面的特殊要求:
  第一,选择地势较高、地下水位较低、土质为壤土的地段作为原种生产田。前茬最好是小麦、玉米等农作物。
  第二,播种期较生产田推迟10~15天。迟播的蒜头虽较早播者稍小,但蒜瓣数适中,瓣形较整齐,可用作种瓣的比例较高。 
  第三,选择中等大小的蒜瓣作种瓣。过大的种瓣容易发生外层型二次生长;过小的种瓣生产的蒜头小,蒜瓣少,有时还会发生内层型二次生长。二者都导致种瓣数量减少,质量下降。 
  第四,适当稀植。蒜头大的中、晚熟品种,行距20~23厘米,株距15厘米左右。蒜头小的卓熟品种,行距20厘米左右,株距10厘米左右。原种生产田如种植过密,则蒜头变小,蒜瓣平均单重,下降,小蒜瓣比例增多;可用作种瓣的蒜瓣数量减少。 
  第五,早抽蒜薹,改进采薹技术。当蒜薹伸出叶鞘口,上部微现弯曲时,采取抽薹法抽出蒜薹,尽量不破坏叶片,使抽薹后叶片能比较长时期地保持绿色,继续为蒜头的肥大提供营养。
  第六,选优、去杂、去劣工作应在原种生产田中陆续分期进行。一般在幼苗期、抽薹期、蒜头收获期、贮藏期及播种前各进行1次。根据生产目的,各时期的选优标准要明确、稳定。
  
(三)气生鳞茎繁殖
  
1.气生鳞茎繁殖的优点
  大蒜用蒜瓣作繁殖材料时,1个蒜头中经挑选后可用于播种的蒜瓣不过6~8瓣(蒜瓣多的品种多一些),也就是说,繁殖系数一般为6~8,所以单位面积的用种量很大,使生产成本增大。当大面积生产时往往因蒜种不足而四处购种,造成品种混杂,蒜种质量差,产量和品质下降。另外,长期用蒜瓣繁殖时,病毒病代代相传,使蒜种退化。
  用气生鳞茎繁殖的优点表现在:
  (1)提高繁殖系数
  一株大蒜上气生鳞茎的数目,不同品种间有很大差异。据观察,少者仅7粒,多者达280粒;平均单粒重,轻者仅0.01克,重者达1.43克。除了一些气生鳞茎数太少及太多(单粒重太小)的品种外,用气生鳞茎繁殖肯定可提高繁殖系数,至于提高的幅度,品种间有较大的差异。
  (2)后代生长势强
  用气生鳞茎繁殖的后代,生长势强,抗病性增强,增产效果显著,蒜头商品率提高。
  2.气生鳞茎繁殖技术
  (1)品种选择
  不是任何品种都适宜用气生鳞茎繁殖。气生鳞茎仅有数粒的品种,繁殖系数难以提高。气生鳞茎数目虽多,但个体太小的品种,培养成大的分瓣蒜头需要的年限较长。一般可选择单株空中鳞茎数20~30粒、平均单粒重在0.3克以上的品种。少数粒数虽多,但平均单粒重较大的品种如彭县晚熟,也可以选用。
  (2)培育气生鳞茎
  根据大田种植面积所需的蒜种数量及所用品种的空中鳞茎数和大小,建立一定面积的气生鳞茎培育圃,施足基肥。头一年在生产田中选择具有原品种典型性状的单株,采用一次混合选择法收获蒜头,从中选择一、二级蒜瓣作为培育气生鳞茎的种瓣。播期较一般生产田提早10~15天,适当稀植。
  当蒜薹总苞 初露出叶鞘口后,加强肥、水管理,促进蒜薹生长和气生鳞茎的膨大。当蒜薹伸出叶鞘,总苞膨大后,将总苞撕破并摘除小花,使营养更多地集中到气生鳞茎中。待气生鳞茎的外皮变枯黄、已充分成熟时,带蒜头挖出。气生鳞茎的收获期一般比蒜头收获期晚10~15天。收获过早,气生鳞茎未充分成熟,播种后出苗率低;收获过晚,地下的蒜头易散瓣,使蒜头产量和质量降低,而且,气生鳞茎易脱落,不便管理。
  挖蒜后,将符合原品种特征及选种目标的植株选出,连蒜头捆成小捆,放在阴凉处晾干,然后将总苞剪下,贮藏在干燥、通风处。
  (3)培育原原种
  气生鳞茎播种后形成的蒜头,称为气生鳞茎一代,可作为原原种。一般认为,气生鳞茎一代多为独头蒜,将独头蒜播种后才产生分瓣、抽薹的蒜头,所以,用气生鳞茎作繁殖材料比直接用蒜瓣作繁殖材料要多花1年的时间。实际上气生鳞茎的大小与分瓣和抽薹的关系很密切,用气生鳞茎生产出来的蒜头不一定都是独头蒜。据以苍山大蒜的气生鳞茎所作的试验表明:单粒重超过0.5克的气生鳞茎,当种植密度为每667平方米10万粒时,气生鳞茎一代的有薹分瓣蒜占88.3%,无薹分瓣蒜占5%,独头蒜占6.7%;单粒重小于0.3的气生鳞茎,当每667平方米种植密度为20万粒时,气生鳞茎一代的有薹分瓣蒜为0%,无薹分瓣蒜占35%,独头蒜占65%;当然,品种不同时,气生鳞茎大小与抽薹和分瓣的关系不一定都是这样,所以事先要作这方面的田间试验,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某品种气生鳞茎大小的分级标准。
  播种前将总苞内的气生鳞茎搓散脱粒,按大小分为2~3级。将独头蒜形成百分率最低、分瓣蒜形成百分率最高的大粒气生鳞茎定为1级,作为培养气生鳞茎一代的蒜种;将独头蒜形成百分率最高的小粒气生鳞茎定为2级或3级,作为生产独头蒜或进一步繁殖原种的蒜种;太小的气生鳞茎使用价值不大,可淘汰。 
  原原种培育圃要选择腾地早、土壤肥沃的地块,施足基肥,精细整地。播种期较生产田提早10~15天,以加长越冬前幼苗的生长期。行距15厘米,株距5~6厘米,开沟后点播。播种后加强田问水、肥管理及中耕除草工作。冬前及早春返青后,追肥2~3次,每次施尿素15千克或氮磷钾复合肥30千克,促进幼苗生长健壮,能在当年形成较大的、有蒜薹的分瓣蒜。蒜头成熟后及时收获,晾晒后将分瓣蒜和独头蒜分别扎捆或编辫存放。 
  (4)培育原种
  气生鳞茎一代蒜种收获后,在存放期间及播种前,严格进行选优、去杂、去劣工作,将选出的种瓣按每667平方米3万~4万株的密度播种,所生产的蒜头为气生鳞茎二代,也就是原种。如果所生产的原种数量充足,可将其中一部分用作繁殖生产用种,另一部分用于生产原种一代;如果当年生产的原种数量不足,可全部用于生产原种一代,再由原种一代生产原种二代及繁殖生产用种。一般繁殖到原种四代时,复壮效果已不大显著,所以最好每隔2~3年用同样方法对原种进行一次复壮。以上是指兼顾品种提纯复壮和提高繁殖系数双重目的时的气生鳞茎繁殖程序。如果栽培面积较小,而且主要是为了提高繁殖系数,可以每年划出一定面积作为气生鳞茎培育圃,便能解决蒜种自给自足问题。
  气生鳞茎繁殖虽然有它的优点,但目前在生产上尚未得到广泛应用。究其原因不外是3个方面:一是,不如异地换种简便、快捷;二是,留气生鳞茎的植株没有蒜薹产量,当年收入减少;三是,留气生鳞茎的植株,蒜头产量也受影响。但从品种提纯复壮及提高繁殖系数所产生的长远效益看,利用气生鳞茎仍不失为一项有效措施。
  
(四)脱毒苗繁殖
  大蒜感染病毒病是引起种性退化的主要原因。国内主要大蒜产区,病毒病严重时,发病株率几乎达到100%。由于大蒜是无性繁殖植物,连年利用蒜瓣繁殖,使病毒病逐年积累并代代相传,致使种性退化,产量和品质逐年下降。
  目前国内外普遍认为,将蒜瓣内幼芽的茎尖分生组织,切取0.1~0.2毫米,经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脱毒苗,是解决大蒜品种退化、提高大蒜产量和质量的有效途径。这是因为,在感染病毒病的植株体内,病毒的分布不均匀,一般在生长点部位(茎尖分生组织)不带毒,所以用茎尖分生组织进行组织培养,可以繁殖出脱毒苗(或称无毒苗)。由脱毒苗产生的小鳞茎(称当代或零代鳞茎)个体小,产量低,但由当代鳞茎繁殖的一代、二代及三代鳞茎,产量迅速增长。据试验,苍山大蒜由当代鳞茎繁殖的一代无性系鳞茎,产量较未脱毒的增加23%~35.7%,二代鳞茎增产39%~79%,三代鳞茎增产54%~114%;脱毒大蒜的蒜薹较未脱毒蒜的蒜薹粗而长,二代及三代鳞茎的单薹重增加1倍多,长度增加22%~64%。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即开始研究大蒜的脱毒技术,取得了一些进展。山东省苍山县科委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合作进行脱毒技术大田生产应用研究,已基本解决了实验室大蒜茎尖培养脱毒苗、温室繁育脱毒母种、网室扩大繁育脱毒原种及种子田繁育生产用种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1.脱毒苗培养
  (1)打破休眠
  将刚采收的新鲜鳞茎置于5~10℃温度下25~30天,以打破休眠,便于及早进行茎尖培养。
  (2)预脱毒
  将打破休眠后的鳞茎置于36~38℃温度下30天左右,使病毒钝化,可提高脱毒率,产生较多的健康苗。
  (3)表面消毒
  将蒜瓣皮剥掉后,放在2%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消毒15分钟,用无菌水冲洗数次,再投入75%酒精中浸泡20秒钟,取出后在酒精灯上烧一下,在超净工作台内的解剖镜下,切取长0.5~1毫米的茎尖。
  (4)诱导生芽
  培养基用B5+6—苄基嘌呤3毫克/升+萘乙酸0.1毫克/升配制而成,分装在若干个三角瓶内,在121℃温度下,高压灭菌15~20分钟,冷切后备用。将切下的茎尖立即接种到培养基上,密封瓶口后,置光照培养箱或组培室内的培养架上。培养条件为:日光灯人工光源2500~3000勒(克斯)16小时,暗期8小时,温度23~25℃时,暗期8小时,温度23~25℃。 
  (5)诱导生根
  当幼苗长到2~3厘米高时转接到B5+萘乙酸0.053毫克/升的诱导生根培养基上,在同样的培养条件下培养,使幼苗基部生根。
  (6)移栽试管苗,繁育脱毒原原种
  将生根的脱毒苗移栽到装有以蛭石为基质的塑料钵中,放在温室中培养。移栽初期浇灌浓度为30%的B5溶液,成活后适当补充氮肥和钾肥。初移栽时,由于幼苗柔嫩而且根系少,温室内的温度应控制在10~15℃,并在苗上部加盖塑料薄膜保湿,减少水分蒸发,防止幼苗萎蔫。幼苗成活后揭掉薄膜,温度逐步升高到25℃左右,促进幼苗生长。
  由于在进行茎尖培养时难以做到切取长度不超过0.1毫米的茎尖分生组织,所以脱毒率达不到100%,这就需要在繁育脱毒原原种时,就进行脱毒效果的检测及未脱毒苗的淘汰工作。
  由于大蒜花叶病毒病是由多种病毒复合侵染所致,而用茎尖分生组织脱毒的效果,因病毒种类的不同而异,所以在检测脱毒效果时,应当制备大蒜复合病毒抗血清,以常规酶联夹心法检测脱毒效果比较准确可靠。经检测后,淘汰未脱毒株,对已脱毒株还要进一步作特征特性方面的观察记载。
  幼苗生长到一定程度后,基部膨大形成小鳞茎,小鳞茎成熟后,地上部干枯,可收获贮藏,这就是脱毒原原种,又称当代或零代鳞茎。
  (7)网室扩大繁殖脱毒一代及二代原种
  蚜虫是病毒传播的主要媒介,为了防止脱毒原原种重新感染病毒,脱毒一代及二代原种的繁殖工作都要在网室中进行。网室内的土壤事先要消毒。脱毒效果的检测工作仍要继续进行。
  (8)种子田扩大繁殖生产种
  脱毒一代及二代原种的数量仍有限,再扩大繁殖时必须在田间进行,生产出大量的生产种,才能应用到大田生产中,在种子田里繁殖的生产种,仍会因蚜虫传毒而再度受到感染,使生产种的增产效果只能保持3~4年,所以在种子田里繁殖一、二代后要尽快用到大田生产中。
  上述茎尖脱毒、病毒的检测、脱毒原原种的室内快速繁殖、脱毒原种的扩大繁殖乃至种子田生产种的扩大繁殖,需要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成熟的配套技术,目前在农村尚难以推广,因此一些主要大蒜产区如能建立脱毒蒜种产销机构,蒜农便可直接购买生产种用于大田生产。
  
2.应用脱毒蒜种应注意的问题
  脱毒大蒜的生产种用于大用生产后,由于蚜虫的传毒而再度感染的情况仍然严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侵染我国大蒜的病毒有很多种,其中最主要的是大蒜花叶病毒(GMV)和洋葱黄矮病毒(OYDV),因此在脱毒大蒜田周,围不能种植祥葱等葱属作物,以免交叉感染。
  第二,田间采用物理方法诱蚜、避蚜及喷农药灭蚜,消灭传毒媒介。
  第三,购买脱毒生产种时最好选购增产效果较显著的一代生产种。 
  第四,脱毒生产种用于大田生产后,由于再度感染病毒病,增产效果会逐年下降,所以需要更新。一般每3年更新1次,重新购进一代或二代生产种。
    第五,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适当控制速效性氮肥的施用。因为脱毒生产种的生长势强,植株高大,如果速效性氮肥施用过多,施用期偏晚,植株生长过旺,容易发生“二次生长”,降低蒜头和蒜薹的产量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