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拍摄制作报价:世界性通胀绑架了中国经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5:00:54
    2011年,地球是个多事之年。从新西兰、到云南、再到日本,地球就像一个成长期的小男孩,多动、易闹!而世界经济也不平静,全球通胀正威胁着世界上大部分新兴经济体;而由此引起的政治动乱一个接着一个,世界大国的博弈正进入白热化阶段。欧美发达国家正通过制造全球性通胀,掠夺新兴发展中国家民众的劳动果实。

    中国,也未能例外。中国经济也正面临着多重威胁,通胀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大拦路虎,目前中国经济可谓是内忧外患。据新的统计,中国外贸已现逆差,外贸出口随着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和国外需求的下降而下降,而内需却在高通胀预期下迟迟启动不了,民众消费意愿越来越低!

    虽然2011年地球注定是多灾之年、经济也是多事之秋,但是笔者在这里想说一句,这个世界依然很精彩,生活依然美丽!在这个多灾之年、多事之秋正是大国崛起的千载良机!

    而对于中国房地产来说,2011年不是乐观之年,但也不是死亡之年。在全球高通胀之下,房地产依然会成为老百姓保值升值的首选。但是,从今之后,绑架中国经济的罪魁祸首不是房地产,而是世界性的通胀,是美国华尔街。

    在这里可以明确的就是,世界性的通胀已经很难避免,尤其是我们国家将面临2007年以来最为严重的通胀威胁。

   首先,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11年2月我国CPI为4.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幅度最大,达到了11%,老百姓已经在日常生活中切实感受到了物价上涨给生活带来的压力。

    2011年3月16日央行发布的调研报告也说明了这一问题。在央行公布的一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在当前物价、利率以及收入水平下,居民更倾向于储蓄,14.2%倾向于“更多消费”,这是1999年进行问卷调查以来的最低值。数据显示,85.8%的城镇居民倾向于储蓄。其中,44.2%偏好“投资债券、股票、基金等”的变相储蓄,41.6%偏好“储蓄存款”。

    为什么民众的消费意愿创出12年来的最低?按理说,这一两年市场上的货币流动性明显过剩,资金横流,市场上应该很多钱才对,老百姓应该很高兴的拿着这些钱去消费才对。可是,在央行的调查中,老百姓的消费意愿却创出新低,原因就在于物价的上涨幅度远远高过普通老百姓的收入上涨幅度。

    对未来通胀的恐惧,这是导致民众消费意愿低的根本原因。面对未来的高通胀,老百姓严重缺乏安全感,因此,他们更愿意把钱储蓄起来,以备不时只需。

    此外,在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PPI也达到了7.2%。PPI的上涨一般在延迟3个月后会向生活消费品指数传导,也就是说,PPI的持续高涨,对老百姓日常生活消费品的影响很快就会在3个月后体现出来。上周开始有日化跨国企业传出要上调日化用品的价格,虽然有企业的炒作嫌疑,但是也不排除这是他们在为上调日化品价格做的一种市场试探,这种上涨动力只要原材料价格不降,他们上涨动力就存在。

    第二,原油、大宗商品价格不断创新高。至上周五,纽约原油期货价格仍然站在105美元/桶、布伦特原油期货报收115.59美元/桶。2010年1至11月,中国进口原油21,845万吨,较2009年同期上涨19.8%。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是建立在世界原油大量进口的基础之上的。原油价格的暴涨,对中国经济的威胁显而易见。原油价格上涨,中国的汽柴油、化学药品、轮胎、沥青等原油提炼下游产品可以达到五六百种,这些价格都将随着原油价格的上涨而上涨。可以说,原油价格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也就有了市场广泛认可的石油资源争夺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石油战争》的热销不是没有原因的。

    据市场预测,美国通胀承受能力的临界点在原油价格涨到150美元/桶左右,更有大胆的专家预测,原油价格在2011年底可以奔向180-200美元/桶。

    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原油已经处于加速上涨阶段,很可能在上半年就会见到150美元/桶,创出历史新高。

    此外,黄金期货、白银期货等价格均在历史高位运行。

    世界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成为世界性通胀的根本推手。

    世界乱局,包括埃及、利比亚等政局动乱均与石油等大宗商品的争夺有关,而这些产油区的政局动乱,可能会进一步推高原油价格,而中国在这些地区的控制力又比较弱。

    因此,中国经济在这一轮世界资源争夺战中已处下风,中国的未来经济发展实实在在的被绑架在原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上了。

    当然,受害于通胀的也不会仅仅是中国。欧洲也一样难于幸免。这也是前几天欧洲向市场释放要加息的原因,但是由于实力不济,抵不过美国的压力,最终并没有在近期加息。但是,这已足以表明,通胀对于欧洲的压力并不会比我们小。欧洲民众对于通胀的承受力比我们小得多。

    德国3月份ZEW通胀预期调查显示,市场认为通胀预期将增强的比例达76.4%,较上月增长1.3%,认为通胀预期不变的比例达19.5%,较上月下降0.1%,认为通胀预期在减弱的比例达4.1%,较上月下降1.2%。

    第三,市场资金依然充裕。虽然中国央行采取了加息与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来抵御通胀。目前,央行已经把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20%,处于历史高位了。这个笔者在去年的文章就分析过,如果通胀一直处于高位,央行很可能把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23-25%,冻结3-4万亿。

    但是,中国投放的人民币流动性只是一方面,市场资金还有中国不可控的部分。那就是美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向全球注入的流动性。至今,美国还没有收紧的趋势。此前,欧洲央行向美国出过一次招,欧洲央行行长说要在短期内加息,以应对通胀威胁,但是这招很快就被美国压回去。美国不希望在它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时,自己最为重视的盟友倒向新兴经济体的阵营。

    因此,从这个外部环境来说,欧美短期不会跟中国同步实施紧缩货币政策,中国依然需要独力与欧美抗衡。

    此外,如果日本没有大地震,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已经开始在货币政策取向上与中国同频。但是,很遗憾的是,日本大地震打断了日本经济的发展。日本明确表示,将实行极度宽松货币政策,并在震后立即向市场注入40万亿日元。此后,如果日本震后重建需要,他们依然会大规模向市场注入资金。因此,来自日本货币资金压力依然不可小视,它的影响将长期存在。

    回到中国的房地产。在国家严厉的调控政策下,中国房地产要再像2010年和2009年那样疯狂已经不可能,这也是政策不允许的。目前,房地产已经在政府的“十二五”规划中被剔除出支柱产业。在政策上,房地产已经失去了最大的支持和保护,虽然地方政府对房地产的依赖依然是那么的强大,但已不可能像之前那么明目张胆了。

    虽然房地产在调控之下,必然迎来调整。但是,也不必过分悲观。只要市场资金充裕,通胀威胁不减,房地产依然可以有小阳春。何况2011年,中国M2要达到历史新高的80万亿。这么大的资金量,在实业投资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它们还能流向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