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片经典电影:周宗成揭秘红楼梦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12:36:57
周宗成揭秘红楼梦(连载) 周宗成揭秘红楼梦之一
  《石头记》与《十头记》《失头记》
  
   顺治出家、世宗夺嫡、雍正死因并称为清宫三大疑案。三大疑案中雍正占了俩。雍正在位13年(1722—1735),雍正是个什么样的皇帝?有人说他承上启下,勤于政务,洞察世情,以雷厉风行的姿态进行整顿改革,为以后乾隆时期的繁荣打下了基础。但雍正在当世就被舆论说成阴险、狡诈的伪君子,凶残不仁的暴君。湖南落榜秀才曾静归纳条理成十大罪:害父、逼母、弑史、屠弟、贪财、好杀、酗洒、淫色、诛忠、任佞。又说,满人夷狄,入主中原,得统不正,导致天怒人怨,天崩地塌,灾害不断,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曹雪芹约生于1715年,约卒于1764年。他写红楼梦约在十八世纪四十年代中期至逝世。生于雍、乾两朝,曹雪芹目睹了太多的罢官、抄家、充军,政治风云瞬息惨变。曹雪芹的先世是汉人,后来入了满洲旗籍,从他的曾祖曹玺开始了赫赫百年的荣华富贵。大概在曹雪芹四五岁的时候曹家就因“忤逆圣意”遭到雍正的抄家。所谓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当时家道还未完全破败。岂知曹家在曹雪芹十六七岁时遭到更大祸变,革职抄家,由此彻底败落。面对民族歧视压迫,面对虚伪、严酷的专制镇压,面对剧烈的社会动荡和家道兴衰,具有强烈人文主义思想的曹雪芹难以抑制对某些黑暗、虚伪政治现象的揭露和谴责。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意思是一块玉石的经历,但远没有这么简单。曹雪芹是文字中圣手,所谓“一手二牍”,甚至三牍、四牍。就是说一句话起码有两层、三层意思,石头记就是这样一句话,就在这三个字和它的谐音里,曹雪芹想隐秘的告诉世人自己对世宗(雍正)夺嫡、雍正死因这两大清宫疑案的看法。
   先说与石头记谐音的十头记。十头不是说十个头,是“十”字的上头和下头的意思。雍正是否夺嫡,是一桩引人入胜的历史公案。民间说康熙指定传位十四子,雍正禁锢康熙,矫诏“传位于四子”,在“十”字的上头加了一横,下面加了一勾,因此登上大统,称年号为雍正。《十头记》,这只是一种揣摩。本篇所有对红楼、对曹雪芹的理解都是揣摩。不单我,只要曹雪芹不起死回生,所有研究红楼的人也都只能是揣摩。问题是谁揣摩得更接近、更“像”一点。曹雪芹恐怕我们不往“十”字方面联想,在书中强调——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 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悦世之目,破人愁闷,不亦宜乎?故曰“贾雨村”云云。——真“十”隐,假“于”存,对雍正无耻夺嫡的揭露,这就是《石头记》书名的“一手二牍”。有人说雍正改“十”为“于”完全不可能,理由是:“十”古文应该写“拾”;前面还要加“皇”字,即使康熙果然想传位十四子,就必须写成“传位皇拾四子”,没法改。依我说,天下没有“绝对不可能”的事,只有几率问题。康熙对传位给谁拿不定注意,弥留之间能仓促写下“十四”就不错了,哪里还管得了大写前面又加皇。曹雪芹在书中把“于”定为敏感字,满纸是“于”,又满纸不见“于”,神人也。我保证,所有揣摩必须有后文印证,对满纸不见的“于”的印证,也将在后文中陆续。
  《石头记》书名的“一手三牍”是《失头记》,就是失去脑袋的意思,这是讲的雍正的死因。雍正的死因有:服丹说,即幻想长生,迷信丹汞;淫衰说,即滥淫而死;过劳说,贪于权势累死的;宫女、太监缢杀说;最为人津津乐道的是被吕留良案中逃脱的吕四娘入宫刺死说。吕留良因曾静的供词遭雍正鞭尸并满门发配,其后人为复仇,十年磨一剑,取走雍正首级,曹雪芹在书中深信不疑,几至“欢欣”(万姓),差点忘形。书中说:“天子惊慌恨失守(首),此时文武皆垂首。”对刺雍奇女子亦“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在书中为之讴歌。


周宗成揭秘红楼梦之二
  痴男怨女吴三桂
  
  是曹雪芹在书中把痴男怨女和吴三桂拉在一起的。照说,曹雪芹恨雍正,但不应该恨清朝,他的家庭在清朝显赫一时。但他的先人属汉,他不满加入满洲旗籍,这是不是他狭隘的民族观念作怪?吕留良是明末清初著名理学家和思想家。少年时博览群书即有文名,十二岁时在家乡结文社。明亡后曾散家财,企图反清复明。清顺治十七年,参加科考,名落孙山,始悔心迹相违,苦闷已极,后与同乡学者黄宗羲、黄宗炎结识,使他反清思想更为坚定。康熙十八年,浙省官员推荐他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被他拒绝,次年地方官员又以“山林隐逸” 荐举他,他坚辞不赴,吐血满地,索性削发出家当和尚去了,起法名为耐可,字不昧,号何求老人。表现他誓不仕清,蔑视现政的民族气节。吕留良于康熙二十二年病死,终年五十五岁,其后人将其诗文汇编刊刻。吕留良的基本理论是华夷之辨,大于君臣之伦。反对尊君卑臣,反对官重民轻,反对清朝满族统治。这些基本理论同清朝统治者要求大相径庭,故而遭到雍正在《大义觉迷录》中怒斥呵责:“徒谓本朝以满洲之君,入为中国之主,妄生此疆彼界之私,遂故为讪谤诋讥之说耳。不知本朝之为满洲,犹中国之有籍贯。舜为东夷之人,文王为西夷之人,曾何损于圣德乎。”雍正这番话有道理,大中华、大民族理念。但是他满人独尊的行为冲淡了这一理论,非但曹雪芹等不认可,直至近代孙中山还提出“驱除鞑虏”
  的口号。曹雪芹认为满人入主中原是一场灾难,导致这场灾难的关键人物便是吴三桂:一怒冲冠为红颜,放清军入关。曹雪芹在书中点名声讨吴三桂。书中第四回写道——
  转过牌坊,便是一座宫门,上面横书四个大字,,道是“孽海情天”,.又有一副对联,大书云: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宝玉看了,心下自思道:“原来如此,但不知何为古今之情,何为风月之债?从今倒要领略领略。宝玉只顾如此一想,不料早把些邪魔招入膏肓了。
  ——这幅对联是为红楼故事中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服务的。曹雪芹怕人们仅仅只想到这一点,故用宝玉的口说出要领略领略,可见有深意。先说“厚地高天”,
  第一牍情恩如天地之厚高。二牍呢:有一个字:嵬,词典解释山高大的样子。可以说是厚地。嵬字由山和鬼构成,谐音三桂。高天——口天的近音,口天吴,
  厚地高天四字寓意吴三桂。痴男怨女——此难怨汝。连起来:吴三桂:此难(劫难)怨汝!以后还要讲“厚地高天”一联的更深意。
  
  

周宗成揭秘红楼梦之三
  风月宝鉴——反清复仇的宝剑
  
  上节讲到古今之情、风月之债的对联的上半部分是“吴三桂:此难怨汝!”
  现在来说下半部分。风月二字给人的印象就是男女情事,这是一牍。深一层,说到风月,就联想到苏东坡在《赤壁赋》中的名句:惟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为声,目遇之成色…… 清风明月,清、明是非常敏感的两个字,特别是明,哪怕是明的谐音都是尽量避免的。书中第十八回写道——
  已而至正殿,谕免礼归座,大开筵宴,贾母等在下相陪,尤氏,李纨,凤姐等亲捧羹把盏,元妃乃命传笔砚伺候,亲搦湘管,择其几处最喜者赐名,按其书云:“顾恩思义”匾额。
   ——把“顾名思义”换成“顾恩思义”既是匾额立意的需要,也是曹雪芹在卖弄“此地无银”,清和明两字避免在一处主要是怕涉及“反清复明”。曹雪芹是在用风月二字引诱我们来联想“反清复明”或清明这一纪念祖先、慎终追远的节日。说到风月,不能不说“风月宝鉴”。书中第十二回:“王熙凤毒设相思局 贾天祥正照风月鉴” 贾瑞慕凤姐之色,反复在风月宝鉴中与凤姐欢会,骨髓枯干而死。这个风月是不是也有反清复仇之意呢?这个“宝鉴”是不是谐音“宝剑”呢?如果是,那么贾瑞就是死于反清复仇和风月的宝剑上了。贾瑞在书中是一个穷教书匠的孙子,但这是一牍,二牍则是雍正的替代。贾瑞的“瑞”字是雍正谥号中“睿”的谐音。移花接木、指桑骂槐是曹雪芹讽清刺雍的又一手法,如以贾敬代替雍正的迷信仙丹,贾敬的敬字便是雍正谥号中“敬”的谐音。回目中称贾瑞叫贾天祥,“天祥”是“天戕(音qiang)”的近音,“天戕”是遭天杀之意。再说谁的名子能配以“天”字? 雍正被骂得何等刻薄!
  上联中“厚地高天”除了寓意吴三桂外,还谐“叩地告天”。焚香祭拜,告诉天地:砍断胡颈情不禁——“堪叹古今情不尽”的谐音。胡:雍正是胡人,胡颈当然就是他的脖子了。
  
周宗成揭秘红楼梦之四
  大“十”换美“于”
  
  书中开篇就写道——
  此回中凡用“梦”用“幻”等字,是提醒阅者眼目,亦是此书立意本旨。
  ——似乎告诉人们,红楼故事就是人生如梦如幻的故事,这是一牍。二牍是谐音:蒙、汉。书中第五回写宝玉在秦氏房中午睡——
  入房向壁上看时,有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两边有宋学士秦太虚写的一副对联,其联云:嫩寒锁梦因春冷 芳气袭人是酒香
  ——“嫩寒锁梦因春冷”似谐音“论汉说蒙(满)隐裙稜”,把反清的话题隐藏在美人的裙边、裙褶里面,隐藏在痴男怨女的卿卿我我中了。三牍则是谐蒙、换之意。蒙是骗的意思;换就是把十换成于,讲雍正夺嫡。开篇中写道——
  那僧便念咒书符,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
  ——僧谐禛,雍正名胤禛。“石”变“玉”,就是“十”变“于”。这一段顽石变美玉的文字可能太显眼,乐善斎本在刊印时删去,而甲戌本则保留了下来。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是秦氏安置宝玉午睡时宝玉在上房看见的一副对联,世事洞明——十四洞明,把“十四”搞清楚就是学问。雍正变“十”为“于”夺嫡,如果用文字表达是件很容易的事,但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却一而再、再而三的托以隐喻,不厌其烦,这是为什么?这就涉及曹雪芹所说的此书立意本旨。他就是要在书中揭露统治者贪婪、尔虞我诈、六亲不认的本性;他们并不因为地位崇高而高尚,相反,是地位崇高使他们丧失了人的本性。曹雪芹认为这完全是一种历史的颠倒、玩笑和侥幸。他借贾雨村纳娇杏(侥幸)为妾一事说出:“偶因一着错,便为人上人”。他想揭露,但是文字狱又不允许,用隐喻又怕人一眼瞥过,只好反复提及,以增加读者解味的机会。雍正离我们已经两百余年,没有必要为他分青红皂白,之所以继续站牛角尖为的是探索书中伏延千里的草蛇灰线,欣赏曹雪芹在诸多隐喻中驾驭文字的技巧。


周宗成揭秘红楼梦之五
  袭人之名有含义
  
  上节谈到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 芳气袭人是酒香” “嫩寒锁梦因春冷”谐音“论汉说蒙(满)隐裙稜”,“芳气袭人是酒香”的“芳气袭人”与“花气袭人”何等相近。袭人的名子就是宝玉根据陆放翁的这句诗起的。为了让人们重视这句下联,曹雪芹一是以逗错的手法把诗中的“骤暖”改为“昼暖”;二是专门设计了一段文字——
  贾政便问道:“谁叫袭人?”王夫人道:“是个丫头。”贾政道:“丫头不拘叫个什么罢了,是谁起这样刁钻名字?”王夫人见贾政不喜欢了,便替宝王掩饰道:“是老太太起的。”贾政道:“老太太如何晓得这样的话?一定是宝玉。”宝玉见瞒不过,只得起身回道:“因素日读诗,曾记古人有句诗云:‘花气袭人知昼暖’,因这丫头姓花,便随意起的。”
  ——“芳气袭人”与“花气袭人”是相等的吗?答案:是。曹雪芹把袭人的哥哥设计名叫“花自芳”,花来至芳,芳来至花。“芳气袭人”谐音“反旗(清)惜明”,清人也称旗人。袭人的“人”和“明”扯上关系请看这段文字——
  雨村拍案笑道:"怪道这女学生读至凡书中有` 敏字,皆念作`密字,每每如是,写字遇着`敏字,又减一二笔,
  ——这段文字还有深意,这里只说减掉两笔——一撇一横,人子头。有人字头方成“敏”字。敏,明也。袭人和惜明就是这样演变来的。痛惜明朝昏庸失国,用当家丫鬟的名子向读者提醒之。
  嫩寒锁梦因春冷 —— 论汉说蒙(满)隐裙稜
  芳气袭人是酒香 —— 反旗(清)惜明私酒香
  把论汉说蒙(满)、反旗(清)惜明的主旨隐藏在梦幻酒色之中。
  
周宗成揭秘红楼梦之六
  添上一棱才捧出
  
  上节说到林黛玉每每写其母亲贾敏的“敏”字时都要减两笔,把敏感字“明”
  和“人”联系了起来,这是一牍;二牍是还有一个敏感字也需减掉两笔,那就是“于”。
  雍正既然夺嫡靠的是“十”字加了两笔变成“于”,要还真面目就要减两笔,上头减一横,下头减掉一勾。请看贾雨村的口占一绝——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清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这一绝有将近六牍。一牍是咏月,再说二牍三牍:天上一轮才捧出——添上一棱(横)才捧出。假设康熙遗旨是传位“十四子”,如果不修改就捧出来昭示给诸位大臣的话,皇帝就没雍正的份了。所以必须“添上一棱(横)才捧出”, “十”改成“于”。在这里曹雪芹玩了个纯粹的文字游戏:“十”字上面加一横表达为“天上一轮才捧出”,下面加一勾表达为“仰头看”,确实够形象的。天上一轮捧出来,有仰头看的,也有不买账的,这就出来了第四牍:“人间万姓两头砍(仰头看)”,把“于”字的两头砍掉,恢复“十”字。加加减减都离不开“十”字的上头和下头,能说曹雪芹不想把《石头记》写成《十头记》?是不敢也。
  


周宗成揭秘红楼梦之七
   吕在都,中秋删驾
  
   借贾雨村的口占一绝,曹雪芹讲了十头,也讲了雍正的失头。开头一句便是
  “时逢三五便团圆”,“便团圆”隐含着“饼团圆”,讲中秋节吃月饼故事。元朝末年,汉人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 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曹雪芹在“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对联中暗语“认清撵鞑即文章”,就是“驱除鞑虏”。民间传说吕四娘就是在中秋之候杀的雍正。因此曹雪芹只说月团圆,没有直接说八月,他怕文字狱。(书中七十六回黛玉和湘云联诗提及中秋吃月饼事,但曹雪芹用唐书唐志中的典故遮掩。原文:黛玉笑道:"到后头没有好的,我看你羞不羞."因联道:
  良夜景暄暄,争饼嘲黄发。湘云笑道:"这句不好,是你杜撰,用俗事来难我了."黛玉笑道:"我说你不曾见过书呢.吃饼是旧典,唐书唐志你看了来再说.")但他还是想说,接着写了一句:“满把清光护玉栏”,前两字“满把”就是告诉人们瞒了“八”,除瞒了八月,还瞒了八天。十五日加上八日是二十三日,是皇室宣布的雍正的死日。中秋之候杀雍正书中有多处暗示,第一回中——
   雨村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曰:
  玉在椟中求善价 钗于奁内待时飞
   玉在椟中求善价——吕在都,中秋删驾。吕四娘在都中,中秋节删了驾。删与刈、割相通,驾就是皇帝了。此外还在四十八回中借香菱学诗入迷事说——
  一时探春隔窗笑说道:“菱姑娘,你闲闲罢。”香菱怔怔答道:“‘闲’字是十五删的,你错了韵了。”
   为了让人注意这个“十五删”的韵,书中七十六回妙玉续黛玉和湘云的
  诗时故意把“十五删”韵混进“十三元”韵。
  “天上一轮才捧出”,含“添上一棱”,还含“殿上一囵”,就是吕四娘在雍正的寝殿里拿出一囵人头,才捧出,人间欢欣(万姓)仰头看!从人间欢欣看,你说曹雪芹不想把石头记写成失头记?
  现在我们来整个的回顾这一绝句——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清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其中隐藏的含义可能还不止目前谈到的这些。


周宗成揭秘红楼梦之八
  金锁通灵镌刻雍正死亡
  
   袭人悄笑道:“悄悄的,叫他们听着什么意思”一面又伸手从宝玉项上将通灵玉摘了下来,向他姊妹们笑道:“你们见识见识,时常说起来都当希罕,恨不能一见,今儿可尽力瞧了。再瞧什么希罕物儿,,也不过是这么个东西。”说毕,递与他们传看了一遍,仍与宝玉挂好。
   ——这是第十九回中袭人对通灵玉的评价,不是什么希罕物儿。通灵玉上写了些什么,很神秘。第一回中写道:
  那僧托于掌上,笑道:“形体倒也是个宝物了!还只没有实在的好处,须得再镌上数字,使人一见便知是奇物方妙,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石头听了,喜不能禁,乃问:“不知可镌何字,携到何方? 望乞明示。” 那僧笑道:“你且莫问,日后自然明白的。”
  第八回作了回答:
   ——宝钗看毕,又从新翻过正面来细看,口内念道:"莫失莫忘,仙寿恒昌."念了两遍, 乃回头向莺儿笑道: "你不去倒茶,也在这里发呆作什么?"莺儿嘻嘻笑道:"我听这两句话,倒象和姑娘的项圈上的两句话是一对儿."宝玉听了,忙笑道:"原来姐姐那项圈上也有八个字,我也赏鉴赏鉴."宝钗道:"你别听他的话,没有什么字."宝玉笑央:"好姐姐, 你怎么瞧我的了呢."宝钗被缠不过,因说道:"也是个人给了两句吉利话儿,所以錾上了, 叫天天带着,不然,沉甸甸的有什么趣儿."一面说,一面解了排扣,从里面大红袄上将那珠宝晶莹黄金灿烂的璎珞掏将出来.宝玉忙托了锁看时,果然一面有四个篆字,两面八字,共成两句吉谶.亦曾按式画下形相:
    音注云不离不弃
    音注云芳龄永继。宝玉看了, 也念了两遍,又念自己的两遍,因笑问:"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
   ——不离不弃 莫失莫忘。把其中的“莫”和“不”去掉,剩下四字:离弃失忘,谐音“离奇死亡”,是说雍正的死。这不是穿凿附会,一定是曹雪芹的本意。“仙寿恒昌”谐音“奸首恒藏”,雍正的头被人藏了,找不着,只好金雕一个代替;“芳龄永继”谐音“芳林用祭或黄绫永系”,是说以雍正之首奠祭冤魂。吕四娘为什么称芳林请参见第十章“林黛玉和林代吕”;黄绫永系是说雍正之首用黄绫包裹,请参见第四十九章“找寻砍断首在宁——造衅开端首罪宁”
   挂在红楼梦主人公宝玉和宝钗脖子上玉石、金锁的暗喻竟然这么可怕!这就是曹雪芹在书中所说的“荒唐言”,他只有在玉石、金锁上暗喻这些,才能突出讽清刺雍的主旨。



周宗成揭秘红楼梦之九
  钗就是猜,也是首事
  
  宝钗在书中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完人,她的名子肯定有不比寻常的寓意。红楼女子都统称“钗”,这个“钗”应该谐音“猜”,因为书中的谜太多,曹雪芹写《红楼梦》就是叫人猜的,饱猜(宝钗)一顿。请看第四回中一段文字——
  宝玉看了仍不解.便又掷了,再去取"正册"看,只见头一页上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玉带林中挂, 金簪雪里埋。
  ——都知道这是关于宝钗和黛玉的判词。雪下一股金簪——应该是雪下一支金钗。两股簪合在一起才叫钗,雪下一股,还需要一股(估,猜之意)。钗就这样和“估”连在一起了。《十头记》《失头记》都需要猜、估。
  “雪下一股金簪”还想告诉人们簪和钗都属同一类:首饰,隐喻“首事”,雍正之头的问题。“玉在椟中求善价”,前面已经估摸过了。“钗于奁内待时飞”从字面上看,一支钗在等待腾飞;或者说宝钗等待腾飞;或者说宝钗等待着贾雨村(贾雨村表字时飞)解决什么问题。它隐藏的含义可能有另外两层。一是“猜于连累得是非”,谈论雍正改十为于夺嫡,遭到揭发而至抄家,口舌之祸?二是“钗于殿内待侍妃”,传说吕四娘为复仇选妃进宫,侍寝时杀了雍正,钗就是“首”的暗示,反正“首”上有秘密,这是曹雪芹通过智能的口说的, 第十五回写道——
  今智能见了秦钟, 心眼俱开,走去倒了茶来.秦钟笑道:"给我."宝玉叫:"给我!"智能儿抿嘴笑道:" 一碗茶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
  ——“手里有蜜”,除了暗示“首里有密”外,“手”里也有“密”。 “于”字就在“手”字里,不过多了一横。十头和失头的问题都被“手里有蜜”四个字暗示了。
  




   收藏 分享
周宗成揭秘红楼梦(连载)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周宗成揭秘红楼梦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揭秘中国古代的食人部落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红楼梦隐去的真事之一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保姆揭秘江青年轻时很善良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中国历史十大冤将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满汉全席菜单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接触楼兰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宋太祖赵匡胤猝死的史闻揭秘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揭秘中国古代情人之间是如何恐怖“献身”的?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揭秘触目惊心的古代“四大名药”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霍元甲死因揭秘:他被日本人用烂肺药毒死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揭秘唐代红灯区:文人进士中举后第一想去地方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揭秘:谁是中共党史上的第一个秘密党员?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揭秘古代女子“偷情”为何非要自带枕头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清末王妃公主的私家相册揭秘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揭秘古代残酷的太监阉割术:死亡率高达20%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揭秘美女貂蝉的七种下场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揭秘唐伯虎的春宫画:隐藏着惊人的野蛮性暴力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回忆录首次揭秘 美国兵强奸志愿军女战俘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孟良崮张灵甫求功心切揭秘:迷恋“非上将不见”的名妓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首任妻子揭秘与本·拉登的八年婚姻生活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揭秘历史上妓女出身的女将军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 揭秘金日成突然死亡的真实内幕 - 古史漫谈 - 青年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