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开发股票:洪江普明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2:56:09

黔城镇是洪江市政府所在地,位于怀化市正南方向约50公里处,潕水在这里汇入沅江。洪江市是隶属怀化市的县级市,几年前,洪江市政府还在距此东南20余公里远的雄溪镇,两镇均为明清时代中国东部通往西南地区的重要商埠,遗留了大量的世族富家在两地经营的痕迹,为数众多的保存至今的老街老屋是这些痕迹里最为明显的物化部分。

 

1949年后,洪江经历了10余次建置的更替,时而是县级市,时而地级市,时而又是镇,行政级差在8品和5品之间折腾。这一次变更是2002年,市府搬迁至黔城镇,老市府所在地雄溪镇被归于怀化市,作为一个区,曰“洪江区”。我们初来乍到,从怀化要去洪江,哪个洪江?一定要说清楚是去洪江市(黔城镇)还是去洪江区(雄溪镇)。


洪江市府的搬迁使得黔城镇的百姓颇为高兴,但同时使得雄溪镇的官民们极为不满。显然,市府的搬迁使得饭店、交通等业务量锐减,对于雄溪镇各行各业的人士生活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还有一种影响是心理的,这与中国传统和现实中的官本位以及城市建制的宝塔型结构有关,皇城根下的臣民自然比外省人高人一头,至少他们心理上是这样的,京官大三级,这倒也是历朝历代中国政治的实情。我们与黔城、雄溪的朋友们闲聊中,很能从他们的话语中感受到“有人欢喜有人愁”的情绪,什么叫做传统文化的影响?这就是。


再往前追溯,黔城镇是黔阳县县治所在地,黔阳这一名字很古老,在怀化置市之前就有与湘潭地区、衡阳地区平行的黔阳地区了。黔,贵州的简称,黔阳,贵州之东,从其地名就能知道它的地理位置了。

 

和同属湘西古城、共有“滇黔门户”之称的凤凰、芷江相比,知道黔城镇的人可能要少得多。凤凰有陈寅恪、沈从文的才情,芷江有抗日胜利的荣光,黔城镇呢?据黔城人说,黔城有王昌龄被贬至此做官(龙标尉)的历史,但是,不管怎么说,凤凰游人如织、芷江声名鹊起,而黔城却仍在“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千古吟诵中沉寂,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令黔城人很是郁闷。


我倒是觉得现在去门庭冷落的黔城镇游玩是不错的选择,在这里,你能看到更接近原貌的老街、富商大宅、庙宇殿堂,年代久远的红砂石、青石板、小青瓦、杉木、石片,富有地方特色的窨子屋、晒楼。还能在潕水沅江汇流畔一睹不知真假的“芙蓉楼”,但却是真切地重温“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坦荡真情。

 

 

半路上,同伴的车出了些状况,还好,没有大问题,折腾了一阵子便好了。出门自驾远游,最怕的就是这种事,要是被抛在荒郊野外,鬼哭狼嚎倒也罢了,车里总还是备有几根铁棍或修车铁具,最怕的是出现专门来敲诈勒索的“两腿狼”,这个,很难对付。

 

黔城镇镇政府,我们抵达黔城镇的头一站,这里紧挨黔城老城。这里是一座叫做“普明寺”的寺庙旧址。这里面的人可不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啊。

 

龙标山上有普明禅寺,建自宋朝康宁年间。
    明正统己巳年,因苗讧而废。成化壬辰年,重修。
    明崇祯四年(1631),高僧素云仁绘新修普明禅寺,增建殿堂楼阁。后为入定所。明崇祯乙亥岁戊子月吉日,四川保宁知府杨正苾撰《修普明寺记》。
    清康熙十一年秋八月,雪舫际航禅师扩建寺院,募建禅堂,奉兜率接引佛。同时修建寄亭、十笏院、香林、伏虎石、梅花坞、松竹廊诸胜。弘扬禅法。以所绘画资,以供寺用,或者赈济贫苦人民。一时声誉颇浓,号称“普明中兴”祖师。雪舫和尚重修钟楼,太守卢公、军府林公暨二县大夫,乐其年谷之丰而勤,工作适际乎此时也,可不劳而集事,咸出金佐之。邑人蒋义生毅然担任筹资建设工作,以告诸族人及其亲戚交游,乃遂迄厥工。贵州湄潭县令、黔阳孝廉向文焕为撰《新修钟楼记》。
    乾隆五十四年(1789),识尽悟智禅师增修观音堂。初为官府假寓,后遂成馆舍。识尽自请捐贸北门地,建大公馆,而观音堂复旧。
    咸丰十一年(1861),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离开天京出走西行,到达湘西,攻打黔城。清军设火药库于黔城龙标山普明禅寺。是年十一月初七日,黔城龙标山普明禅寺毁于兵火,独存钟鼓楼。
    民国三十一年(1942)6月,官商合办的“黔阳县民生工厂”在黔城龙标山普明寺正式开工,民国三十七年(1948)“黔阳县民生工厂”停办。
    “大跃进”时期,将黔城龙标山普明禅寺大钟拿去大炼钢铁。龙标山普明禅寺遂毁。如今仅剩钟鼓楼未毁,其他地方被改变成镇政府招待所、粮库。
    黔城龙标山普明禅寺,历史上高僧辈出,如宋朝开山祖师画僧月蓬禅师、云门宗雪窦显禅师法嗣仁绘禅师;明朝突空智板禅师、碧天清空禅师、素云德禅仁绘禅师;清朝古源海鉴禅师、长明性炅禅师、雪舫际航禅师、识尽悟智禅师等。为清代黔阳僧会司所在地,如历届黔阳僧会司初容华、兆西贤等均住持该寺,广弘佛法,为黔阳第一禅林。

                                 修普明寺记
    盖闻法门不二,瘦清净以镇三摩;象教惟严,重布施而崇六度。均关释典,并耀桑闚。独造为难,兼工尤妙。
    龙标山者,吾黔镇邑之胜地也。孤峦直逼鹫峰,四面均迴雉堞。夜郎西去,杨花咏自青莲;大家东征,竹笋歌从工部。古贤赞颂,邑史昭垂。自梁隋作邑以命名,暨宋代因山而立刹。迨入国朝,旋更兴废。苗讧於正统己巳,而焰烬无遗;工续於成化壬辰,而琳宫再葺。绀殿倚孤岑而独耸;禅房环左侧以旁罗。城邑巨观,山川胜概。
    顾历年既久,古制渐湮;鼠牙雀角,频肆侵陵。凌风震雨,更增剥落。莲台无恙,而金碧渐至销沉;龙藏空存,而埃壒侵为漫漶。矧山房丈室,各营构以增新;独宝殿香坛,日萧疏而就废。金仙畴倚,缁众同嗟。
    高足素云,姓蒋氏,名仁绘。胸填贝叶,舌绽莲花。永夜翻经,依稀点石;清坛演法,仿佛雨花。红尘久隔山樊,素业直闚彼岸。睠思净土,锐意庄严。罔千善信之檀施,独结人天之胜果。褭蹄广设,鸠僝惟勤。虽虹梁鳌柱旧贯堪仍,而碧瓦朱甍新规顿饬。絫甓以崇垣墉,遴林而缮庭扉。暎日窗棂,哗然流赭;凌风榱栋,伟矣蜚虹。玉毫肉髻,联宝盖以陆离;胜鬘香花,掩金幢而璀璨。大士之堦级益闢,应真之色相增妍。且也侧开斗室,式演跏趺。更简沙弥,专供洒扫。经制靡缺,规模一新。信法界之伟观,俨双林之再造矣。夫马鸣龙树善持正法,而精舍无闻;掬水翻金大闢丛林,而面壁未著。
    若素云者,守空净则倏然苾芻;葺空宇则居然檀越。道法两证,性行双修。倘积累无遗纤悉,尽除有漏之因;迨功行遍满三千,便订无生之理。万缘屏息,四众皈依。宜勒贞珉,用志不恒。辞曰:
          天造龙标,奠镇邑土。空王台殿,照耀前箓。
          金粟宝坊,践更百六。增修鼎革,法流是属。
          矫矫白足,气茂三明。上方未葺,营精靡宁。
          秽彼阿堵,藐若微尘。殚金饬工,美矣奂轮。
          彼都人士,匪惜涓滴。未损钱刀,未损庾粒。
          爱莫助之,坐观底债。栴檀梵呗,钦崇靡斁。
          布金胜事,聚杀宿因。以慧修慧,从明入明。
          闢此净界,广度迷津。刊石图徽,永镇山门。
                                                明崇祯乙亥岁戊子月吉日
                                                四川保宁知府  杨正苾撰

    清初康熙四年(1665)乙巳,长明性炅莅临黔阳龙标山普明禅寺。作《龙标山晚眺》:
          闲步清江上,游鱼自往来。
          青山烟外赏,白眼世间开。
          喝石连云走,拈花带露回。
          蓬门应未掩,待月且擎杯。

                             新修钟楼记
                                               贵州湄潭县令  向文焕 黔阳孝廉
    雪舫和尚重修钟楼,太守卢公、军府林公暨二县大夫,乐其年谷之丰而勤,工作适际乎此时也,可不劳而集事,咸出金佐之。
    黄子于元以其事语蒋子义生,义生喟然曰:“斯楼,吾先世与有力焉。其间修而坏,坏而复修历数传,而子若孙克继之迄于今。盖瓦欂栌之坚固者,采椽藻梲之赤白鲜丽者,皆腐黑而挠倾不有以补葺之。非先世所望于后人,非先世所望于后人,非后人所以承先志也。我安能刺其责哉?”于是毅然任之,以告诸族人及其亲戚交游,乃遂迄厥工。
    余闻而叹曰:“今人席先世之绪余拥赀巨万,守其庐、世其土田,而能不败坏者,十不得一焉。席先世之绪余拥赀巨万,守其庐、世其土田,而能不忍其弟兄之饥寒,周其所识之贫乏者,百不得一焉。若义生能读先人之书,守先人之业,而又出其赀财,百里重妍而来修举废坠,以无忘先世功,义生盖有三善焉。席先志,孝也;轻赀财,义也;乐为善,仁也。”一举而三善,备太守诸公咸乐斯楼之有成也,乃属余记之。时康熙十一年秋八月也。

    道光二十四年(1844),知县雷铎立碑,禁止地痞骚扰普明禅寺,时僧会司兆西贤率两序大众同立。《普明禅寺示禁碑》云:
  署湖南沅州府黔阳县正堂加五级纪录五次雷,为严禁事照得普明禅寺,建自前朝,历有年。上年本县莅任,查得该寺,向有田山,招佃纳租,以资香火日用之需。前因住持各僧,经理不善,致将寺产败坏。
  迨经前县召募僧会司僧兆西贤在寺住持,渐复旧业。并访闻有等不法痞徒,心生觊觎,混称檀越,或假以索债为名,在寺索扰,捏词控告。旋经本县随案审明,穷惩在案。
  第该寺供奉佛像,理宜肃静,以照诚敬。岂容痞徒藉端需索,扰害寺僧,亵渎神明。正出示查禁间,旋据该僧会司僧兆西,以该寺迭被痞徒索诈捏控案,蒙审结。诚恐僧人不—,故智复萌禀请示禁前来。除批示外,合亟出示严禁,为此示仰诸色人等知悉。
  嗣后,如有不法痞徒,仍敢混称檀越名色,或捏称债主,在该寺索诈扰害;或承认寺田佃户,抗租不纳,讦住持僧人指名赴县具禀,以凭拏穷追缴。
  该住持在寺,亦当认真妥为经理,慎勿败坏寺产,务期恪守清规,以杜讼端,而垂永久。各宜凛遵毋违。特示。
                   右仰通知                    
            皇清道光二十四年清和月十六日示
       宏法沙门兆西贤同两序僧:西送 启开 祥照
                   祖德 古松 悬光
                法徒:觉岸 轩堂 怀愚
                戒徒:联结 隆兴 应聪
                    觉川 觉松 妙传
                    寂光 芳圭 应修等立

镇政府院内的“钟鼓楼”,始建于北宋时期,原属“普明寺”内建筑。现在看到的钟鼓楼据说是清朝咸丰年间重修的,距今约150年。我见“钟鼓楼”重檐屋顶上满是白色,问当地人,他们告诉我:前几天在这里拍过电影,“下雪了”,我近前细看,有点像是白色的泡沫制成物颗粒。

 

“普明古井”。无论如何,只能认为那个洞是“古”的,里面曾经有这里的和尚们离不开的水。

 

魏了翁与《重修黔阳普明寺碑记》

            
    

    黔城位于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龙标山原有古普明禅寺,该寺为月蓬和尚创建于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历史上曾为黔阳第一禅林。南宋绍定元年(1228年),普明禅寺重修之时,魏了翁曾经为之撰写碑记。
    其全文如下:
   
    重修黔阳普明寺碑记
   
    汉 永平二年,佛教始入我国。所居之地,始在鸿胪,后另辟地,为图久长之治曰寺。所以宣德意,字吾民。初无小大遐迩之间也。黔阳,秦黔中郡。唐天宝初,诗家天子王少伯宦此,为龙标尉,时地属潭阳郡。后改为巫州、沅州、叙州。五代以降,为马楚地,时称溆州。为五溪蛮地,因乱,不入版图。国朝熙宁间,五溪蛮平,复 置隶沅州。官寺草创,规模隘陋。虽有月蓬和尚竭力图之,然力有不逮。为令者视其为五溪蛮,有不屑意。然山川之杰特、土壤之沃美、物植之滋茂,率颉顽湖左诸邑。况风俗朴静,人士淳雅,男耕女织,俨然桃源。老爱幼少,小尊耆年,是亦中州之清淑之哉?所裛薄者,讵可以蛮荆旧习鄙夷之哉?宝庆元年,予谪靖州。途经 此邑,曾来一游。见宰依法而为政,因俗以行化,民既安之农。晲普明禅寺听宇落,欀楹腐败,左支右橕,达于倾斜。此佛寺之建立,有助王化,规范民心。昔蛮酋 因反抗压迫,率众兴师,势力所至,方圆百里,号令所从出,诚若是过者。生慢于势诎矣,其何以见吏民耶?前乎此者,或泥施舍不屑于为与,抑拘用啬而不足于为与。何朝斯夕斯而邈未之顾也。今有信众捐资重建普明禅寺,因请序于予。遂书此,以记。
    绍定元年丙戌岁蒲月 蒲江鹤山魏了翁拜撰 
   

    后来,黔城普明寺一毁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是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攻黔城,清军设火药库于普明禅寺,毁于兵火,独存钟鼓楼。普明寺二毁于1958年。是年,正值“大跃进”,寺钟被拿去大炼钢铁,寺遂全毁。惜焉!
    我们从魏了翁的《重修黔阳普明寺碑记》可以发现一个重要的文化信息,宋人在“佛教始入我国”的时间问题上,是持东汉明帝“永平二年”说,即公元59年。 作者:陈学林

镇政府(普明寺)里还有一株千年铁树。2004年,这株铁树曾被盗走,破案后树归原地,身价更高。

 

镇政府前面有一株树龄不短的大树,旁边矗立了唐代诗人王昌龄的石像,王昌龄被贬至此,千年之后,黔城镇仍以他为荣。王昌龄的祸,黔城镇的福,这也算是“一分为二”,坏事变好事。

 

     

纵横着老街的黔城古镇,就是一座历史的博物馆。历经几百年时间的磨砺,但青石板、窨子屋、卷棚、祠堂等继续残存,见证着黔城镇的沧桑轮回。


穿梭在古街里,让我心动的并不只有古街的老,还有宁静而充满闲适生活气息的风味,这是老街里流淌着的古韵。窨子屋幽深曲远、青砖封火墙高高耸立、院中有院,门里有门,鸡犬之声邻里相闻,佳肴之香隔墙互溢,我霎时又嗅到了尘封已久的旧时居家气息。

 

大户人家宗祠

 

时代的烙印,定睛细看,时光仿佛倒流,让我忆起那些“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的年代。今日欢呼胡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我们在老街里行走着,不时可以与街边坐着的居民相遇,他们心气平和、神态安详,吸烟、品茶、哺乳、打旽......,完全没有凤凰城里的商业喧嚣。这是真正的市井生活,虽然清贫,但不乏闲情逸致。目睹身边的一切,我依稀又进入了小时候的生活场景里。

 

走访的老街多了,也觉得它们似有雷同,但是,其古老的生活韵味、建筑的地方风格和不同地域的文化细节的不同却让我无法生出厌倦感,常看常新,百看不厌,我时时有傲游于上下千年、亦真亦幻之时空的书生豪情。

 

博雅居,街边偶遇

 

“博雅居”里展出了他们自己制作的各类根雕、石雕艺术品

 

“博雅居”制作艺术品的原材料,化腐朽为神奇,这是我由衷的叹谓。

 

  

“张家老屋”,黔城镇里这样老屋不少,使得“张家老屋”名声鹊起的是因为它曾经是电视剧《恰同学少年》的拍摄现场。老屋里挂满了各色明星、名人来此参观时与屋主人的合影。“张家老屋”的主人很自豪,介绍起老屋来滔滔不绝,听上去他是读过不少古书的人,如果不考虑方言口音,绝对是一个优秀的讲解员。屋子确实是老屋,这从很多细节都可看出,屋里的一些对联也十分有趣。张老汉还告诉我们,他儿子不似他热衷于传统文化,他很担心家族的文化和产业能否传下去。“张家老屋”门票10元,游客很少。 

 

 

“中正门”,这是黔城古城五个城门之一的西门,门上“中正门”三字是戴笠所书。此门是红砂石做成,是这个门的特色,如果到访这里,记得用摸摸它,手感别样。

 

戴笠曾在黔城举办“中央警官学校特种警察人员训练班”。

 

出“中正门”,眼前一片开阔,远处山峦起伏,广场的地上有一个壶型大字,细细辨认,这把壶是用“一片冰心在玉壶”几字巧妙组成。据说是清道光年间黔阳状元龙启瑞所创造,“芙蓉楼”旁边有个“玉壶亭”,里面的墙上有这个壶型字及其介绍。

 

潕水沅江汇流口。

 

古代的“五溪”大致是凤凰、芷江、黔城镇、雄溪镇这一带,李白有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潕水便是这五溪之一,穿怀化在这里入沅江,进洞庭至长江而奔大海。哺育着此地的人民,滋润着这片土地,绘画着这里旖旎的山水风光。

 

被芙蓉花丛环绕着的“芙蓉楼”,据称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被贬龙标(即黔阳地区)时的宴宾送客之处。十里长亭,江边送客,这都是古人的浪漫,历代传下来的与此相关的诗作很多。

 

伫立“芙蓉楼”上,遥看潕水从起伏的山岭中缓缓而来又悠悠远去,再溶入一片烟云冥茫中,“芙蓉楼”中的楹联“楼上题诗,石壁尚留名士迹;江头送客,冰壶如见故人心”道出的正是此情此景,雅美兼蓄。对诗情雅意满胸的古代文人来说,这样的风物让他们写出了如此多的美伦美焕之送别诗一点都不奇怪。“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无论表达了什么心情,句句都脍炙人口。

 

据黔城人称,王昌龄就是在这里写下了《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我很怀疑,一是根据普遍流传的解释,王昌龄创作此诗的“芙蓉楼”在江苏镇江;二是“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与黔城“芙蓉楼”所在地理位置也很不相配。

 

王昌龄被贬到黔城是历史事实,李白也曾写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来抒发高山流水知音情。

 

如果说对《芙蓉楼送辛渐》是否出自此处存有疑问,那么,“芙蓉楼”里悬挂的另一首王昌龄的诗《龙标野宴》则肯定是在这里创作的:“沅溪夏晚足凉风,春酒相携就竹丛。莫道弦歌愁远谪,青山明月不曾空”。如此乐观洒脱的情怀,为什么不用于旅游主题呢?非要去争“一片冰心在玉壶”,那心思似乎不太玉洁冰清哦。

 

我们离开“芙蓉楼”时,是否也有人作诗送别?没有。茶陵牛们如相问,不好意思灰溜溜。

 

这口钟是个老玩意,“芙蓉楼”所在的地方被建成了一个小园子,里面除了这口钟、“胜迹门”和一些参天大树是原物,其他如“芙蓉楼”、诗词碑林等都明显是近些年重新修的。门票48元,贵,来访客人如相问,宰你坑你不含糊。

 

与芙蓉楼相望处有一个水池,池畔有一亭,曰“半月亭”,大概是因为亭子的形状是弯的。据说是王昌龄抚琴处,这个当不得真。亭柱上的对联“鱼游水底寻明月,树插石缝遮青天”是熊希龄先生所写,描写了此处的环境和意境。

 

假石、长亭、水中明月、......,中国古人还是很会营造意境的,朦胧月色中,才子佳人相拥,坐享风花雪月,吟诗作对,无疑比现在青年男女们灯红酒绿、卡拉ok干嚎一通要美妙得多。回头一想,现在晚上即使有那样的意境之地,也是不敢去的,治安状况谁放心啊?何况一次48元的门票也忒贵了。因此,我们也只能在古人历史的浪漫里走走,想象一下这一池月色轻漾里有情人的万千风骚。

 

古树,园子里因为有了它们才陡升古意。

 

“胜迹门”,有点西方建筑的味道,大门上写着“龙标胜迹”几个大字,据介绍,此门的历史有二百余年,仔细看来,应该是这样的。门上有些制作精良的山水、荷花、仙鹤、渔翁等浮雕,宛若仙境。游人不多,远离闹市,此地很静谧,夏日的微风梳过浓密的树林、小鸟的欢叫、同伴们偶尔发出的赞叹、......享受!

 

 

我们一行已经走访了钟鼓楼、黔城老街、中正门、芙蓉楼,来到沅水河边的“赤峰塔”下时,它已隐逸在渐渐降临的夜色中,塔顶已经部分垮塌,不知多少年了,它撑着残破的身躯矗立在这里,默默地俯瞰着枝柳铁路穿越黔城沅江的南桥和日夜驶过的列车,目睹着世事的变迁。

 

南桥是一座公路铁路两用桥,我们便是驾车驶过这座桥来到沅江南岸的,从南岸沿沅江继续东行20余公里,那是我们下一个要到达的目的地——洪江区(雄溪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