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瓜播放器是不是病毒:响亮的名字,尴尬的读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8:58:46
        所谓“名人”,就是大家比较熟悉他的名字。然而,有很多名人的名字却并不能被准确地读出来。究其原因,不外乎三个方面:一是有些人名的读法本身存在着争议;二是一些人名里的多音字常常会被混淆;第三就是受一些媒体的误导。
  人名读法存在争议的例子虽然不多,却一直是热门话题。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陕西作家贾平凹。贾平凹的“凹”字究竟读wā还是读āo,一直争论不休。贾平凹原名贾李平,小名“平娃”。成名之后,他把“娃”改成音近的“凹”,有填平坑凹之意。关于这一点,贾先生是有专门文章论述过的。在当时的词典里,“凹”字是wā、āo二音并存的。山西省有个地方叫桃树凹,也读wā。这样看来,贾平凹的“凹”也读作wā是一点争议都没有的。然而问题就出在后来有关方面出台的一个规范汉语读音的方案。该方案把“凹”字的wā音给规范掉了,只剩下āo一个音。之后相应出版的字、词典也都只保留了āo这个音。这就直接撤走了贾先生名字的依托,让他不尴不尬地悬在那里,读wā也不是,不读wā也不是。
  另外一个争议颇大的是国学大师陈寅恪的“恪”字。这个字多年以来只有一个音——kè,后来不知道是陈先生的哪位亲朋挚友给正了音,公开主张读què,说陈先生自己也这么读。后来的一些词典也追随了这种说法,加上了一条说明:“旧读què。”然而,把“恪”字读成què的依据,却是陈先生自己的湖南口音,陈先生在英文文章里写自己的名字时都是按kè这个音来书写的。所谓“陈先生自己也这么读”的说法是站不住的,它的荒谬之处就在于把方言理解成了正音。说来有趣,陈先生的例子和贾平凹的例子正好相反:陈是先有自己的方言读法,然后相关字、词典随波逐流;而贾先生却是按字典里已有的音取笔名,结果后来的字典的这个音却消失了。说到底,陈、贾这两位名人的名字都挺尴尬。   著名歌星李玟(wén)的名字怎么读,也曾引起争议。“玟”是个多音字,读mín时指似玉的美石,读wén时指玉上的纹理。一般辞书只收mín音,以致不少人以为自己读wén是读错了。
  因是多音字而误读的例子,近年来可谓比比皆是。比如曲波的“曲”字,作姓氏的时候应该读阴平,结果很多人给读成了上声;任贤齐的“任”,作姓氏的时候要读阳平,结果很多的媒体给读成了去声;还有把“解(Xiè)晓东”读成“Jiě晓东”的。
  还有一些名人的名字错得很蹊跷,既不存在争议也不存在多音,真不知道媒体怎么就给读得变了样。比如董方卓的“卓”,经常会被某些媒体读成阴平,可翻遍手头的工具书,也只存在zhuó这一个音。还有张韶涵的“韶”,不少电台、电视台综艺频道的主持人都叫她“张shào涵”。这个字其实应读sháo,著名的“仰韶文化”和毛泽东同志的老家“韶山”都是这个字,也都只有这一个音。错得最离谱的是“蓓”,这个字单拿出来大家都认识,读bèi,组词有“蓓蕾”等。可是用到名人的名字里,马上变样——电影明星刘蓓、职业歌手叶蓓,统统变成刘péi、叶péi。真不知道这些播音主持们是根据两位明星自己的读法呢,还是这个字有异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