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降魔篇2汪铎:中药注射液及中药指纹图谱(包括药材)讨论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3:04:55
  有从事中药注射液及中药指纹图谱(包括药材)研究的吗?欢迎一起探讨

梅赛施密特 发表于 07-3-28 17:10

我的一个在读研同学告诉我的,一个药分的泰斗曾这样说:指纹图谱绝大部分都是骗人的。


我做了两年了,不觉得指纹图谱是骗人的。以前很多搞中药的做分离,出单体,结构确定,了解中药成分的更多信息。现在生产企业用搞效液相等方法分离(或做光谱),可以为基础研究提供更多的实用信息,比力量薄弱样本很少的研究部门更有价值。制剂的指纹图谱为临床上的安全性有效性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如果不做不发展,那中药更落后了。如果有更好的办法,我们也可以淘汰这个指纹图谱。

梅赛施密特 发表于 07-3-28 17:10

我觉得指纹图谱发展至今不能说是山穷水尽,但也至少是一个瓶颈。目前,一方面应该推广,建立起我国自己的质量标准,也算是中药知识产权的一种保护模式吧;另外,要积极开展基础研究,指纹图谱的建立缺乏科学性,产生目前这种混乱的状况。谱效相关很久前就提出来了,为什么现在这方面的研究几乎还是空白?我想这中间势必有化学背景和医药学背景的人士缺乏沟通的缘故吧,中国人向来喜欢所谓的“技压群雄”这时候应该淡化了吧!

梅赛施密特 发表于 07-3-28 17:11

在做指纹图谱时,共有峰以及各共有峰的面积,在对不同产地、不同厂家的中药或中药制剂的可重复性,是问题的关键。这里不得不说,中药现代化是个综合工程,而中药材种植的GAP管理是中药现代化的基础。


同感
我们做一个品种,实验室与车间中试生产都有较大差异,原料来源相同,批号相同;至今难以解决.

梅赛施密特 发表于 07-3-28 17:22

您说:提取物还可以,药材的图谱差别太大。是跟产地、季节、批次相关吗?


主任说的有道理,我觉得我们不应该用研究化学药品的思路去研究中药指纹图谱,药材的指纹图谱差别大那是很正常的事,由于中药材的质量受地域、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很大,所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中药注射剂色谱指纹图谱实验研究技术指南(试行)》,对中药材样品的来源做了详细的规定,具体如下:
一、 供试品收集
供试品收集是研究指纹图谱最初也是最关键的步骤,由于不可能对一个药材的所有样本进行试验,而且生长环境条件对药材代谢产物有影响,所以要收集有代表性的供试品。收集不少于10批供试品的含义是指样本的数和量要有足够的代表性。
(一) 原料药材:在药材的化学成分与中医临床疗效的之间的关联尚未能阐明的现阶段,基本上是在承认其传统的功能主治及临床验证的基础上进行指纹图谱的实验研究。原料药材的指纹图谱主要是反映其自然状态的内在质量情况,研究其指纹图谱是以此作为选择原药材投料或混批提取的依据,同时作为研究注射剂成品指纹图谱相关性的基础。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药材个体之间指纹图谱的差异是正常的,在品种鉴定无误的基础上,力争药材有较为固定和稳定的来源,个体之间的指纹图谱主要特征大致相似即可,使成品指纹图谱特征的稳定有起码的保证。
药材的"批" 不是工业生产的"批",是指相互独立的供试品,即不能将同一地点或同一渠道同一时间获得的供试品分成若干份供试品,以保证试验结果的代表性。由于收集药材供试品受主观和客观的条件限制,供试验的供试品严格讲均没有统计学的意义,所以供试品数越多越好,10批是最低的要求。供试品应保证其真实性,应有完整采样原始记录,内容包括:
药材名称
供试品来源(真实记录供试品来自何处:传统产地收集或是资源丰富的产地收集,或者来自GAP基地供应;还是产地购买、市场购买或委托购买,等,以便于生产原料的采购选择和测试数据的可追溯)。
收集时间(购买时间)及收集人
货源情况调查(货源是否充足和稳定)
基原鉴定及鉴定人:产地或GAP基地收集的药材结合植物形态鉴定品种。如缺原植物,由熟练的专业人员凭性状或显微特征鉴别。如近缘品种、难以区分的野生品种(如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应在指纹图谱研究中仔细比较,如获得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很高,也可应用,但须明确记录。并在今后实施GAP时确定一个品种,如指纹图谱相似度很低,则须确定品种,改为栽培品使用。商品混乱的品种(如陈皮)产区的选择应缩小范围,并结合资源选用药典收载品种中的一种。复方制剂中的君药及处方量大的药材必需重点注意品种的鉴定,以避免今后执行指纹图谱过程中出现难以预料的困难。

梅赛施密特 发表于 07-3-28 17:22

小弟是新手,看见大家的讨论,一时手痒,也来说几句。最近参加了关于某一品种的中药注射剂研究工作,现有情况是不同厂家的原料,中间体,成品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药材来源不同(产地,炮制方法均可能导致化学成分变化),生产工艺不同。注射剂暂行规定要求05年起同一品种的产品要使用相同工艺,厂家就此争论比较大,谁都想保存自己的工艺。个人认为,工艺选择除了看工艺的合理性以外还应该考虑哪一个厂家的不良反应报告最少。只有在工艺统一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做到用指纹图谱进行质控。至于以后原料的差异,个人提倡采用日本汉方药的模式,用不同年份药材进行勾兑,保证投料的稳定性,这样指纹图谱可以分别对药材、中间体、成品进行控制。由于各个厂家采用统一工艺,原料又相对可控,进行横向比较的话可以判断厂家在生产过程是否出现异常情况。指纹图谱对于制剂整体稳定性控制是有帮助的,但前提假设应该是已经临床证实有效的制剂。总得来说,从以前的含量测定到指纹图谱肯定是中药质控的一大进步。
至于huhu00兄提到的谱效,窃以为那是指纹图谱以后的发展方向,现阶段比较难得到一批有说服力的化学与药效数据来支持这一概念

梅赛施密特 发表于 07-3-28 17:23

如果有计算机模糊识别技术的协助,将事半功倍!!!!!!!!!
~~~~~~~~~
模式识别技术?
学术上说,模式识别在数据分析中用处比较大,但是实际应用上不一定效果好。毕竟发表的文章中采用的算法都是有针对性的,肯定对于这批样本好才采用。其实越是简单的算法推广能力越好。个人认为,指纹图谱的模式识别问题,比如药材产地分类,用PCA1,PCA2 plot分类图就足够了。

梅赛施密特 发表于 07-3-28 17:23

我认为中药指纹图谱的建立,应以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和药理学研究为依托,充分体现系统性、特征性、稳定性三个基本原则。系统性是指指纹图谱所反映的化学成分,其中包括中药有效部位所含主要成分的种类,或指标成分的全部。如中药人参中所含的有效成分多为皂苷类化合物,则其指纹谱应尽可能多地反映其中的皂苷成分;银杏叶的有效成分是黄酮和银杏内酯类,则其指纹图谱可采用两种方法针对这两类成分,通过分别分析,以达到系统全面的目的。特征性是指指纹图谱中反映的化学成分信息(具体表现为保留时间或位移值)是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这些信息的综合结果,将能特征地区分中药的真伪与优劣,成为中药自身的“化学条码”。如北五味子的HPLC指纹图谱和TLC指纹图谱,不仅包括多种已知的五味子木脂素类成分,而且还有许多未知成分,这些成分之间的顺序、比值在一定范围内是固定的,并且随药材品种不同,通过这些整体信息,可以很好地区分北五味子与南五味子以及其它来源的五味子药材,判别药材的真伪与优劣。稳定性指的是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在规定的方法与条件下,不同的操作者和不同的实验室应能作出相同的指纹图谱。

梅赛施密特 发表于 07-3-28 17:23

我的理解:推行中药的指纹图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中药中的成分很多都不明确,故而强调全谱,强调大信息量的匹配来使得鉴别的误判率减少。
目前的指纹图谱的制定还是很基础,要向德国银杏提取物那样对成份鉴定很明确的结构很难,但我相信这样的结果通过标准的不断提高是可以逐步达到的,只是需要时间。指纹图普的最高境界应该是所有的谱效关系都非常明确吧,我的疑惑是如果到成分和谱效都很明确的时候,那不就成了化学药了?
我觉得现在限制指纹图谱的其中一个的方面是GAP的还未实现,投料药材来源杂,指纹图普要兼容多种来源同种药材的得到的成品,其限制的范围就不得不扩大,控制的能力就降低了。
不知我的理解有没有错,欢迎大家指正讨论~~

梅赛施密特 发表于 07-3-28 17:24

据我所知,有关计算机模糊识别技术已受到有关 部门重视,目前处于小范围研究阶段,已表现出一定可行性.对于中药复方,成分是不可能完全明确的,就如楼上所说,那就成化学药了,其实,化学药也不能100%的说明其中的所有成分(含所有杂质),但谱效是可以明确的,但此谱非彼谱,不要求百分百的比例重合,是一种模糊重合,这样谱效不就明了了吗,但目前新药技术要求暂时还不认可啊,其实小日本的标准制剂不也是成分弄不明了情况下的一种有效办法吗,质量标准其实主要是用来控制质量的,和化学,含测应区别对待,这点很重要,这也是搞新药和搞分析的看法有所不同的原因,其实大家应该多考虑相同点,加强合作,搞好这项对中药复方现代化,国际化绝对有益的工作.

梅赛施密特 发表于 07-3-28 17:24

本人拙见:中药指纹图谱主要是用来监控药材中所谓的有效成分。我曾经作过银杏注射液的指纹图谱,它的目的就是要求其中的内酯和黄酮的含量必须达到药典所要求的标准,而且必须有这些有效成分的存在以防止假药的存在!不管怎样,指纹图谱都不失为现阶段最好的质检手段,比起ELSD,薄层扫描等有很大的优势,我。但由于中药品种的多样,我们就必须注意一些成分的变化,所谓地道药材的提出在我们取材的过程中也同样起到了指导的作用。



--------------------------------------------------------------------------------

梅赛施密特 发表于 07-3-28 17:25

中药指纹图谱分析的特点、作用、问题和趋势


谢培山

中药的质量控制大致上有两种取向,一种是模仿化学合成药物的质量控制模式,即以已知的某一单一活性成分或有效成分为控制质量的指标,给以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借以判断药品是否“合格”。这种模式已经沿用了半个多世纪,只是分析手段的更新和测定指标的更迭。对于化学药品以及由药用植物中提取,进而合成或结构修饰的活性成分构成的药品,它们具有确定性(Certainty)的特征,这种线性的质量控制模式是有效的手段,检测其含量及检查其纯度与其效价和安全均成正相关。但是中药的作用却不是多种成分活性的简单相加,尤其是复方制剂更是如此,因为中医理论强调辨证论治,随证加减,强调因人、因时、因地而异,而且常常是从整体上发挥作用,具有明显的非线性(Non-linearity)和不确定性(Uncertainty)特点。因此模仿西药质量控制的模式解决中药质量控制问题越来越显露出它的不足,因为不可能用线性分析的思维和手段解决非线性性质的问题。而需要用综合的、宏观的、非线性的分析观念来适应。在现阶段指纹图谱就是适应这一特点的另一种质量控制模式,它从色谱(或波谱)的指纹图谱的整体特征来综合地鉴别真伪,加上一定的量化参数还可以大致评价中药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据此判断原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相关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应用到原料药材的筛选、生产工艺的优化、成品质量的稳定考察、市场商品的质量监控,所表达的质量信息远比测试单一成分要丰富的多。美国FDA及WHO对植物药允许以指纹图谱判断上市产品批间样品质量的一致性,是出于在植物药的有效成分不明,没有具体的检测目标的情况下的权宜之计,是一种“让步”政策。所以在他们发布的相关的草药产品指南(草案)中均没有详细的具体要求。但是从深层意义看,指纹图谱并不仅仅是权宜之计,而恰好适合中医中药的特点。从深层意义来看,指纹图谱所反映的是中药的整体质量信息,体现了中药作用的整体性和模糊性特点。在药效及临床验证确认的前提下,经过严格试验获得的重现性良好的指纹图谱使中药内在质量的可视化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可能。因此,对药品管理者、药品生产者及分析工作者而言,都将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实际上,质量控制模式的转变是对中药质量评价思维方式的质的转变。现在有些分析工作者习惯于用线性的思维定势看待和处理中药的指纹图谱分析,往往圆凿方枘,难以合榫。
此外应该看到目前阶段的中药指纹图谱获得的整体性信息基本是带有模糊性的“表观质量特征”,作为日常质量监控它可以起到上述的作用是没有疑问的。至少不管哪一个中药品种,一旦涉及指纹图谱,生产厂家必然要从原料药材的质量抓起,对生产工艺的规范化必然要加倍重视,对产品在市场流动和贮存期间的稳定性不得不更加关心。这就从中药产业整体上起到推动作用,从这一点看,说它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并不为过。但从研究和探索的角度讲,指纹图谱的这些表观特征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某一中药的成分与疗效相关的内在质量,还有待考察研究,而且不同的品种各有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加上现有的色谱分析技术对中药材这样复杂而带有模糊性的个体的解析仍然有它的局限,随着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不同分析技术的互补和融合,必将经历一个由表及里的探索过程,不能华而不实地炒作。此外,由于上述所说中药这种天然产物受人类尚难以驾驭的自然环境影响而固有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再加上某些人为造成的不稳定因素也给指纹图谱的研究增加了难度。目前在起步阶段对指纹图谱在看法和实践中的某些不一致和观点上的不协调,正是实践过程中的必然。因此,操作者、实施者、运作者、管理者应以平常的心态,实事求是,给自己和他人留出适当回旋的空间和时间,只有众多参与者的实践才能出真知,因为面对不确定的因素,我们都不是先知先觉。目前我国中药指纹图谱的实施,已由学术界实验研究进入到实际应用和作为法定质量标准(如目前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中药注射剂实施指纹图谱)的阶段,鉴于中药化学成分和药效作用的复杂性,以及市场流通的中药材质量的参差不齐和上市商品中成药生产的基础研究和质量监控的薄弱等,作为强行执行的质控措施,我们是否应该考虑:1、适合国情、民情和商情;2、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先宽后严;3、在专属性、重现性能满足指纹图谱的基本要求下,选用易于推广的方法和手段。评价指纹图谱的所谓基本要求,我们不妨以数码照相为比喻,用100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拍出的照片清晰度可能欠佳,但面貌准确可辨,制作成本低而易于推广,基本要求已经达到,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不必非追求500万像素不可;4、研究阶段应该尽量“深入”,多搞“阳春白雪”,实践阶段应尽量“浅出”,侧重“下里巴人”,前者为后者的支持和后盾,使后者能够持续发展,逐步提高,形成有机的联系。现在在研究和实施中,对它的期望值不能太高,揠苗助长将使人望而却步,欲速则不达。但是“简单” “浅出”不等于粗制滥造,借“简单”“浅出”之名而滥竽充数,只能使指纹图谱断送前途,以形同虚设而告终。细想一下,譬如一幅简单笔触而栩栩如生的素描,看似简单,但更见功底之深厚,科学技术虽不能等同于文艺作品,但情同此理。其实这也是任何分析工作者的基本操守和质量控制的基本要求。不论采用何种分析技术,严密的实验设计、严格的操作和规范的器材和仪器都是不可忽视的。返观不少中成药的现行质量标准,其方法之粗糙、数据之随意,致使市场监控乏力,评价其质量犹如隔靴搔痒,就是粗制滥造的恶果。而少数生产企业的质量意识薄弱和商业的趋利追求,对实施指纹图谱视若桎梏,则是另一种制约指纹图谱研究和实施的负面因素。具有丰富经验并拥有高端技术的专家与生产实际的紧密结合,面对现实,对所研究的客体在实际环境和条件下的需求的了解是真正落实指纹图谱持续发展、逐步提高的重要一环。
从发展的眼光看,在中药新药研究的过程中,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如能结合药效和临床观察,还可以试图通过指纹图谱建立疗效与化学成分的关联。在这一方面,以色谱指纹图谱为例,不应陷入形而上学地将色谱的各个峰拆开来机械地一对一地“峰效结合”,而应该从色谱的整体特征考虑“谱效关系”,利用越来越先进的分析技术和强大的计算机计算功能和化学信息技术和算法对图谱“解码”,而药效研究也应该针对中药的特点有所创新,互动地阐明“谱”与“效”的关系,由于中医药是建立在我国古代哲学和文化基础上的体系,中医理论是用中国古代哲学观点对医疗实践的总结和概括,试图解答人体疾病的来龙去脉和防治疾病的道理,由于其理论基本是古典哲学概念的演绎,在今天看来,与其说是给出了答案,毋宁说是从宏观的角度对现代科学提出了问题,这与现代科学对一些未知世界的带有推测性质的答案实际是向未来的科学提出问题同样的道理。因而通过指纹图谱与药效的联系,阐明色谱中指纹峰的群体与整体疗效的关系不可能一蹴而就,套用现在已有的建立在化学合成药物研究基础上药理模型得出的“是”或“非”的结果,也许可以将指纹图谱的“化学表观特征”推进到“药效表观特征”;或者通过研究,得出的结果是对某个中药化学指纹图谱的否定,或者反过来是对某个药理试验结果的置疑。不管怎样,都是将中药质量这一“灰箱系统”的“灰度”降低,透明度提高,任何严肃的正结果或负结果都是对中药现代化的贡献。但是与中医传统理论的结合恐怕不是缺乏中医理论底蕴的化学分析工作者所能独立完成的,所以将是随着中医药现代化逐步深入的长期合作探索过程,甚至是一个历史过程,而且需要多学科的交叉和介入。

梅赛施密特 发表于 07-3-28 17:26

说明:本实验研究规程指南为在原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规范中药注射剂色谱指纹图谱试验研究而制订。本指南未能概括的内容,通过实践可自行补充调整,但申报资料或复核资料中须有相应的说明和申述。指南中的"色谱指纹图谱"指采用柱色谱及薄层色谱等各种色谱技术实验研究的指纹图谱。光谱指纹图谱将另行规定。

  一、 供试品收集

  供试品收集是研究指纹图谱最初也是最关键的步骤,由于不可能对一个药材的所有样本进行试验,而且生长环境条件对药材代谢产物有影响,所以要收集有代表性的供试品。收集不少于10批供试品的含义是指样本的数和量要有足够的代表性。

  (一) 原料药材:在药材的化学成分与中医临床疗效的之间的关联尚未能阐明的现阶段,基本上是在承认其传统的功能主治及临床验证的基础上进行指纹图谱的实验研究。原料药材的指纹图谱主要是反映其自然状态的内在质量情况,研究其指纹图谱是以此作为选择原药材投料或混批提取的依据,同时作为研究注射剂成品指纹图谱相关性的基础。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药材个体之间指纹图谱的差异是正常的,在品种鉴定无误的基础上,力争药材有较为固定和稳定的来源,个体之间的指纹图谱主要特征大致相似即可,使成品指纹图谱特征的稳定有起码的保证。
  药材的"批" 不是工业生产的"批",是指相互独立的供试品,即不能将同一地点或同一渠道同一时间获得的供试品分成若干份供试品,以保证试验结果的代表性。由于收集药材供试品受主观和客观的条件限制,供试验的供试品严格讲均没有统计学的意义,所以供试品数越多越好,10批是最低的要求。供试品应保证其真实性,应有完整采样原始记录,内容包括:
药材名称
供试品来源(真实记录供试品来自何处:传统产地收集或是资源丰富的产地收集,或者来自GAP基地供应;还是产地购买、市场购买或委托购买,等,以便于生产原料的采购选择和测试数据的可追溯)。
收集时间(购买时间)及收集人
货源情况调查(货源是否充足和稳定)
基原鉴定及鉴定人:产地或GAP基地收集的药材结合植物形态鉴定品种。如缺原植物,由熟练的专业人员凭性状或显微特征鉴别。如近缘品种、难以区分的野生品种(如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应在指纹图谱研究中仔细比较,如获得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很高,也可应用,但须明确记录。并在今后实施GAP时确定一个品种,如指纹图谱相似度很低,则须确定品种,改为栽培品使用。商品混乱的品种(如陈皮)产区的选择应缩小范围,并结合资源选用药典收载品种中的一种。复方制剂中的君药及处方量大的药材必需重点注意品种的鉴定,以避免今后执行指纹图谱过程中出现难以预料的困难。
质量评估:为了便于对色谱的正确分析,减少试验结果的判断误差,首先药材需符合药典或部颁标准规定,并详细记录。所有药材均须编号,必要时附药材外形照片。
供试品的留样、贮藏和标签:由于指纹图谱研究周期较长,供试品必须在干燥、低温、避光处贮藏,标签必须有编号,收集供试品的编号应与贮藏样品、试验样品的编号一致。留样数量应不少于试验实际用量的3倍。以保证试验结果有异议时的可追溯。
如以中药饮片或炮制品为起始原料,应采用符合中国药典或饮片炮制规范的供试品。

  申报资料可将关键内容扼要填写于表一中:

 

表一(推荐)

药材名称  
供试品编号  
供试品来源  
收集时间(购买时间)及收集人  
货源情况调查  
基原鉴定及鉴定人 学名:   鉴定人:  
质量评估  
供试品留样 数量: 容器:  贮藏地点及条件:  
标签  
原始记录保存处  

附一:药材外形照片。
附二:药材的色谱图(试验完毕后)。

  (二) 半成品(提取物):药材所含成分的个体差异是难以避免的,指纹图谱研究用的半成品应来自生产车间通过药材混批调整及规范的生产工艺生产的实际样品。关键技术及相应参数填写于表二,并附试验完毕后指纹图谱。

 

表二(推荐)

半成品(提取物)名称  
混批前批号  
日期  
提取方法(关键技术)  
混批后批号  
混批比例  
原始记录保存处  
供试品留样 数量:??容器:??贮藏地点及条件:??

  附:混批前后的指纹图谱。

  (三) 成品(注射剂):产品批号、生产单位、成品批号与半成品(提取物)批号的相关性均须有明确的记录,以保证试验数据的可追溯。成品的“对照用指纹图谱”是建立在标准化提取物或10批以上产品指纹图谱的基础上。各批供试样品须有留样。主要内容填写于表三,并附试验完毕后的指纹图谱。

 

表三(推荐)

供试品批号  
生产单位  
供试品数量  
供试品留样 数量:??容器:??贮藏地点及条件:??

  指纹图谱研究用的原药材、半成品及注射剂成品均应有10批以上的样品供实验,以保证指纹图谱的可重复性。

二、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一) 药材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样:供试品取样应注意代表性,以保持实验室取样与实际生产应用药材一致,例如地上部分的药材,取样约0.5~1Kg,分别称量茎、叶、花、果的大致比例并做记录。例如果实类药材,生产时去除种子的,供试品也应除去种子,并做记录。如果药材表观质量不均匀(如大小不一、肥瘦不等、粗细不匀等),应注意供试品的取样有代表性,其后的试验中,必要时应做比较试验,以考察所含成分有无显著差异,供生产参考。  
称样:应按照常规要求,将选取的供试品适当粉碎后混合均匀,再从中称取试验所需的数量,一般称取供试品与选取样品的比例为1:10,即如称取1g供试品,应在混合均匀的10g 选取的样品中称取。因为指纹图谱需要提供量化的信息,称取供试品的精度一般要求取3位有效数字。
  
制备:药材指纹图谱的主要目的,一是考察药材本身的质量情况,二是以药材的指纹图谱为参比,提取物及制剂的指纹图谱与之比较,以考察制剂与原药材的相关性。药材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可选用适宜的溶剂和提取方法,定量操作进行,尽量使药材中的成分较多地在色谱图中反映出来,并达到较好的分离。最终制备的供试品溶液还应能适应色谱试验的需要,如液相色谱的供试品溶液宜用色谱流动相或色谱洗脱强度较弱的溶剂;薄层色谱用的供试品溶液可采用液液萃取或固液萃取,选用适宜的溶剂制备供试品溶液。气相色谱的供试品可采用水蒸气蒸馏法、顶空进样法或固相微萃取法,供试品如需使用溶剂,应用低极性低沸点的溶剂。
定容:供试品溶液最终应用适宜的溶剂溶于标定容量的容器中,制成标示浓度的供试品溶液(g/mL或mg/mL)。
放置:一般要求供试品溶液尽量新鲜配制,如连续试验需要,供试品溶液应在避光、低温、密闭容器条件下短期放置,一般不超过两周,溶液不稳定的,一般不超过48小时。
标签:须注明编号或批号,应与取样的药材编号一致,或有明确的关联,以保证数据的可追溯。

  主要操作过程及数据应详细记录。

  (二)半成品(提取物)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称取不同批次的半成品(提取物),参照"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中相应的内容制备成一定量的溶液,备用。标签须注明编号或批号,应与取样的药材编号一致,或有明确的关联,以保证数据的可追溯。主要操作过程及数据应详细记录。

  (三)成品(注射剂)供试品溶液制备: 液体注射剂一般可直接或稀释后作为供试品溶液,必要时也可用适宜的溶剂提取并制备成一定量的溶液。固体形式的注射剂(冻干粉针)须注意注射剂成品的附加剂有无对色谱试验干扰。如有干扰,须研究采取适宜的样品预处理方法以排除干扰(如含有氯化钠则液相色谱不可使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如糖分太多,可能影响薄层色谱的清晰度和分离度;冻干粉针的骨架剂用量较大时也可能影响色谱的质量等)。此外,单方注射剂药材或复方注射剂中不同药材成分类别如果相差较大,色谱条件要求不同,需要进行样品的预处理时,应分别进行试验,便于制备2张以上的指纹图谱。主要步骤及数据应详细记录。

  三、参照物

  (一)参照物的选择:指纹图谱的参照物质一般选取容易获取的一个以上注射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或指标成分,主要用于考察指纹图谱的稳定程度和重现性,并有助于色谱的辨认。在与临床药效未能取得确切关联的情形下,参照物(复方注射剂应首选君药的活性成分或指标成分)起着辨认和评价色谱指纹图谱特征的指引作用,它并不等同于含量测定的对照品。指纹图谱一般色谱比较复杂,内标物不易选择,也不易插入,指纹图谱不是含量测定,故内标物的作用也不等同于含量测定的内标物,因此应慎重考虑选用内标物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参照物应说明名称、来源和纯度。如无参照物也可选指纹图谱中的稳定的色谱峰做为参照峰,说明其色谱行为和有关数据,并应尽可能阐明其化学结构及化学名称。如情况需要,又有可能也可考虑选择适当的内标物插入色谱中。

  (二)参照物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用适宜的溶剂制成标示浓度的溶液,备用。

  四、实验

  常用的色谱技术有薄层色谱、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及其他色谱技术。须注意各种色谱技术的特点和不足,结合实际选用。不论何种色谱技术,选用的原则是必需具有良好的专属性、重现性和可行性。
  专属性:建立的指纹图谱必须能够表达该品种的特征,即唯一性。
  重现性:同一品种同一样品指纹图谱中构成指纹的各特征峰(斑点)作为整体(峰位、峰数、峰的丰度、各峰的大致比例)在不同实验室和不同操作者之间得到的色谱整体特征应有较高的相似度,以表明方法的可行性。同一品种不同样品之间的相似度不属于此范围。
  可行性:色谱方法和试验条件应易于推广和便于执行,即一旦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成为质量标准的内容后,生产企业、中等水平的分析实验室和省级以上的法定检验机构均可执行该标准。

  (一) 实验室 :承担色谱指纹图谱的实验室应符合以下6个条件:
  1、 实验室具备承担指纹图谱的总体能力;
  2、 实验室设备通过检验证明符合指纹图谱试验研究的需要;
  3、 技术人员具备从事指纹图谱试验研究的能力;
  4、 对实验室的技术能力评价应有定期的内部的独立检查;
  5、 试验数据有可追溯,与其他实验室有可比性;
  6、 实验室应有质量保证体系,以确保各种措施实施的透明和一致。

(二)仪器:所用的仪器性能应能满足指纹图谱试验的需要,并须经校验;如果同一台仪器有两个以上的项目共用,须有特别措施保证仪器的清洗和维护,仪器使用要有明确记录。液相色谱柱记录商品名称、生产厂家及相关参数(固定相、柱长度、内径、填料粒度等);一般需用三根以上不同生产厂家的柱子进行比较,经比较试验后应固定色谱柱来源与规格。色谱系统的适应性试验可用该品种指纹图谱所用的参照物,参照常法进行,如柱效明显降低,在排除其它因素后,说明该色谱柱不能继续使用。另一方法是用制作"对照用指纹图谱"的提取物留样样品定期重复试验,将前后得到的指纹图谱垂直叠加,直观比较,各指纹特征峰是否能重合及整个色谱的形状是否有变异,如有变异致使指纹特征已难以辨认,或选择难分离的一对或一组峰,其分离度如明显降低,在排除其他可能的影响因素后,可认作该色谱柱不能使用。仪器使用人、使用时间及周期应有记录。
  薄层色谱系离线操作,薄层板为一次性器材,不存在重复使用问题,但不同厂家的商品预制薄层板质量可能不一致,手工自制的薄层板只能供筛选试验条件使用,用确定的条件制作指纹图谱(图像)时必须用有质量保证的商品预制薄层板(如Silicagel 60,Merck等)。图谱摄像时如用数码摄像机,解像度应在20,00,000象素以上,荧光色谱须在薄层色谱专用的紫外光灯箱下加滤光片拍摄。如有相应的积分软件,可立即生成轮廓扫描图以及积分数据;也可用常规的薄层色谱扫描仪进行积分和绘制轮廓图谱。薄层扫描仪的机械部分、电子部分及光源需定期校验。
  气相色谱如色谱柱类型、长度、内径、老化条件、载气、流速、柱温、柱头压力、进样方式、进样口温度、检测器等均需考察;仪器除定期检查校验外,填充柱或毛细管柱的柱效也应参照液相色谱柱定期校验柱效。其他种类的色谱仪参照上述原则校验和记录。
  各种仪器均须按照仪器操作手册以及SOP进行。

  (三)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 色谱指纹图谱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的优选:试验条件应能满足指纹图谱的需要,不宜简单套用含量测定用的试验条件,并需根据指纹图谱的特点进行试验条件的优选。
   试验方法和试验条件选择的目的是通过比较实验,从中选取相对简单易行的方法和条件,获取足以代表品种特征的指纹图谱,以满足指纹图谱的专属性、重现性和普遍适用性的要求。方法和条件须经过严格的方法学验证。由于色谱指纹图谱具有量化的概念,所以从样品的称取、供试液的制备和进行色谱分析时均须定量操作。在指纹图谱研究中,"量化"的含义是指在定量操作的条件下所得到的指纹图谱在整体特征上可以作半定量的比较,以表达供试品个体之间指纹图谱在"量"方面的总体差异程度,以及半成品(提取物)和成品之间及成品批间指纹图谱在"量"方面的相似程度。
  选择试验方法及试验条件须根据供试品的特点和需要设计合适的试验方案,在保证专属性、重现性的前提下,宜选择简单、实用、便于实施的方法和试验条件,并需要进行方法学验证。
  (四)试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1)液相色谱的色谱柱需做比较试验加以选择,流动相至少用三种不同组成进行比较,并从中选取最合适的色谱条件。目前,高效液相色谱一般为反相色谱,采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相柱,特殊情况下可选择其他类型的化学键合相柱。不同生产厂家不同牌号的色谱柱因选用的硅胶原料、键合条件、封尾情况等的差异,致使在性能上互有差异,故通过试验比较,选择合适的色谱柱很重要,选用的色谱柱最好是多数实验室常用的。如需梯度洗脱时,应尽量采用线性梯度。并应报告仪器梯度滞后时间。测定梯度滞后时间,可用一零死体积连接器代替色谱柱,以甲醇为溶剂A,含0.1%丙酮的甲醇为溶剂B,检测波长为260nm,运行0-100% B的线性梯度,梯度时间20分钟,流速1.0ml/min,记录梯度图形,测定梯度曲线中间点的时间,减去10分钟,即得。不同的仪器,由于梯度滞后时间的不同,可能影响方法的重现性,通常可通过调整进样和梯度起始时间减少这种影响。检测器最常见的是紫外-可见光检测器,文献报道的检测波长常常是为含量测定某一特定成分,不一定完全适合指纹图谱的需要,为了获取多层次的信息,常常需要选择数个不同的检测波长,条件许可的可使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获取不同波长得到的色谱图,从中汲取更多的信息。对在紫外区无吸收的化合物,也可选择其它类型的检测器,如差示折光检测器或蒸发光散射检测器等。
  (2) 薄层色谱一般采用常规硅胶预制板或高效硅胶预制板,必要时也可选用聚酰胺薄膜板或纤维素薄层板等,选用时主要是保证色谱图像的质量,劣质的预制板不能使用。展开用溶剂系统的选择至少需做三种不同展开系统的比较,另外,需注意观察温度和相对湿度对色谱行为的影响。杂质的干扰对柱色谱,常常是"隐性"的;薄层色谱则由于样品供试液中所有成分均可在薄层板上观察,所以杂质成分对色谱的干扰是"显性"的,可直观地反映在薄层色谱上,甚至直接影响指纹图谱的观察,因此样品供试液的预处理常常是需要考虑的步骤之一。薄层色谱指纹图谱宜在同板将"对照用提取物"与供试品平行比较,即每一薄层板必须有"随行对照用提取物"或相应的参照物。显色剂分通用显色剂和专属显色剂,结合使用可在一个色谱条件下得到的指纹图谱获取成分类别或化学成分功能团的信息,如生物碱、黄酮类、三萜类、甾体类、香豆素类等,专用的显色剂可以直观地显示各自的特征。
  (3) 气相色谱通常使用毛细管柱,如填充柱得到的色谱虽然简单,但如确能表达该品种的指纹特征,也可采用。一般极性与非极性固定相均须比较,以确定选用合适的固定相。色谱运行时间能保证供试品中的成分均能流出色谱柱。如需要将相对保留时间作为固定的常数("保留指数"),也可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选取1,2个内标物质计算。如需程序升温宜采用线性升温,尽量避免复杂的多阶程序。
  其它色谱技术可参照上述基本要求设计试验。
  色谱中的参照峰由于作用不同于含量测定,提高其分离度应以不牺牲色谱的整体特征为前提,所以不应孤立地苛求其分离度必需达到含量测定的要求。
  试验研究中一般需要实验室模拟生产工艺制备供试品溶液,作为实验室模拟样品,以考察试验条件,并与实际生产的供试品的指纹图谱作参考比较。由于实验室制备条件不可能与大生产工艺制备的产品完全一致,在其后的相关性比较时,有关数据仅供参考用,如大生产样品与实验室模拟样品指纹图谱相差十分明显,则提示有必要从生产工艺和实验室模拟样品两方面检查原因。

  五、色谱指纹图谱的建立和辨认

  试验条件确立后,将获得的所有样品的指纹图谱逐一研究比较,首先试验人员应将原药材、半成品(提取物)、成品的指纹图谱分别直观比较。一张指纹图谱,特别是分辨率较高的图谱,必须制备有足够代表性的样品的图谱,仔细观察,首先找出药材色谱具有指纹意义的各个峰,给以编号,药材、半成品和成品之间的图谱比较,如有缺峰,则缺号,以保持峰的编号不变,便于清楚地考察相互之间的相关性。半成品(提取物)的指纹图谱与原药材的指纹图谱应有一定的相关性,即半成品(提取物)指纹图谱的特征应在原药材的指纹图谱中可以追溯,而原药材中的某些特征在提取物指纹图谱中允许因生产工艺关系而有规律的丢失。半成品(提取物)指纹图谱与成品(注射剂)的指纹图谱应有较高的相关性。中药复方注射剂如处方药味较多,药量各异,成分复杂,难以要求在指纹图谱中全部体现,但作为原料的各味药材,必须研究各自的指纹图谱。有的品种某一种成分含量很高(如黄芩中的黄芩苷),在色谱图中占绝对优势,其它特征很弱,虽然这本身就是特征,但有时为了区别用药材作起始原料和单一成分直接投料(如用黄芩苷代替黄芩药材),可试用不同的检测波长或不同色谱方法,突出其它特征,相互参照辨认。有的复方注射剂数种药材均含同一类别的成分,而且成分又较多时(如人参、三七、黄芪并存),建立指纹图谱的难度很大,除尽量改进试验条件,提高色谱的分辨率外,可用阴性对照,考察相关峰的叠加关系,此时,各指纹峰之间比例的稳定成为重要特征。因此更说明用药材的标准提取物投料将是必然的发展趋势。

  指纹图谱的辨认应注意指纹特征的整体性。一个品种的指纹图谱是由各个具有指纹意义的峰组成的完整图谱构成,各个有指纹意义的峰(或薄层色谱的斑点)其位置(保留时间或比移值)、大小或高低(积分面积或峰高)、各峰之间相对的比例是指纹图谱的综合参数,辨认和比较时从整体的角度综合考虑,注意各有指纹意义的峰相互的依存关系。液相色谱不同仪器可能因滞留体积不同等原因导致保留时间的漂移。薄层色谱的比移值不同实验室漂移现象更较常见,所以比较色谱的整体特征很重要,不宜纠缠细枝末节。指纹图谱的评价指标是供试品指纹图谱与该品种对照用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及供试品之间指纹图谱的相似性。指纹图谱的相似性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色谱的整体"面貌",即有指纹意义的峰的数目、峰的位置和顺序、各峰之间的大致比例(薄层色谱还有斑点的颜色)等是否相似,以判断样品的真实性。二是供试品与对照样品或"对照用指纹图谱"之间及不同批次样品指纹图谱之间总积分值作量化比较。如总积分面积相差较大(如±20%),则说明同样量的样品含有的内在物质有较明显的"量"的差异,这种差异是否允许,应视具体品种,具体工艺的实际情况,并结合含量测定项目综合判断。这种比较应在同一台仪器平行进行测定。为了减轻日常检验的烦琐计算,积分数据可以简化为3位有效数字,或者直接读取图谱纵坐标的刻度值。因为积分值本身由于不同成分响应不同,而且量的多少与真值不一定呈线性关系;指纹图谱的功能不同于含量测定,它只需要数量的大概信息。相似性比较可以用"相似度"表达,相似度可以借助药典会推荐的"中药指纹图谱计算机辅助相似度评价软件"计算,除个别品种视具体情况而定外,一般成品指纹图谱相似度计算结果在0.9~1.0(或以90~100表示)之间作为符合要求。自行开发的软件必需公开算法。申报资料中除相似度计算结果外,需附指纹图谱。相似度小于0.9 ,但直观比较难以否定的供试品,可进一步采用模式识别方法(如主成分分析)检查原因。

  六、色谱指纹图谱的校验和复核

  生产企业申报的色谱指纹图谱须经独立于生产企业以外的实验室进行校验,以确认其专属性和重现性。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指定的省级药品检验所负责研制单位申报资料的技术审核与实验复核,除另有规定外,已上市品种的指纹图谱复核,如同品种经统一研究确定方法的指纹图谱标准复核由省级药品检验所进行;厂家自己研制的指纹图谱标准复核由省级药品检验所进行,并由国家药典会组织另一药品检验所对其进行二次复核。半成品(提取物)不做复核试验,只做文字资料的技术审核,以判断成品与原料及半成品(提取物)的相关性以及申报资料内容是否合理。

  进行资料审核时注意申报的资料是否进行系统的方法学考察和验证,书面审核内容包括提取方法、提取溶剂、色谱柱或薄层板、色谱系统、检测波长等的选择;精密度、方法稳定性、重现性及成品储放后指纹图谱的稳定性等考察,结果可通过相似度软件检查,结果相似度均应在0.9以上。所申报的上述资料应书写规范,数据齐全。除情况确实需要外,一般复核单位不再进行方法学复核试验,但复核单位本身对注射剂成品的复核试验仍须进行自身的方法学验证。

  复核申报的指纹图谱试验,应与原申报资料提供的试验条件相同。如复核结果难以与申报资料的指纹图谱吻合,应结合申报资料的有关内容和数据以及复核单位的全部图谱及数据,客观地公正地分析原因。必要时,由第三方再复核。也可以随行对照用提取物为参照,与供试品由申报单位和复核单位分别在各自实验室进行核对试验,双方供试品与对照用提取物的指纹图谱平行比较。如各自均能重复自身的结果,而色谱的指纹特征又可以相互印证,虽与标准所附对照用指纹图谱有所差异,但相似度检查均能通过,也可考虑予以认可。但同一实验室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获得的指纹图谱不应发生上述情况。故每次检验时均应用随行对照提取物同时试验,并进行相似度检查。

  (一)送样程序
   已上市品种的指纹图谱,如同品种经统一研究确定方法的指纹图谱,其研究资料与制剂由生产厂家送所在地的省级药品检验所复核,再转报国家药典会。如生产厂家自己研究的指纹图谱,其研究资料及药材与制剂送所在地省级药品检验所复核,再由国家药典会委托另一药品检验所对其制剂进行二次复核。

  (二)实验复核
  1. 按研制单位申报资料提供的指纹图谱测定方法对成品进行测定,绘制图谱,记录有关数据。首先将试验获得的指纹图谱与申报资料的文字叙述及所附的对照用指纹图谱 进行比较,检查图谱整体特征的相似性。薄层色谱指纹图谱除比较轮廓扫描图外,还须比较斑点颜色(包括荧光颜色)。
  2. 将获得的指纹图谱原始数据输入或导入计算机,用《计算机辅助相似度评价软件》计算,给出相似度结果。

  (三) 质量标准中指纹图谱的标准书写格式
  指纹图谱作为质量标准单列项目,书写格式如下:

 

指纹图谱书写格式﹙暂行﹚

  1、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参照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ⅥD﹚,结合指纹图谱的要求进行测定。
  色谱条件及系统适用性试验 如以参照物做系统适用性试验,则参照中国药典书写格式。如以随行对照用提取物做系统适用性试验,则只书写所用仪器、色谱柱型号及有关参数和各项具体试验条件。
  参照物溶液的制备 同中国药典书写格式。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同中国药典书写格式。
  测定法 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参照物溶液各若干μL,(或对照用提取物溶液)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
  供试品指纹图谱与质量标准所附的对照指纹图谱或与随行对照用提取物指纹图谱经计算机模拟相似度计算软件计算,相似度大于××,符合要求(或相似度小于××,不符合要求)。
  指纹图谱复核及检验报告书有关内容的书写格式
  本品经检验,液相色谱(薄层色谱、气相色谱)指纹图谱与对照用提取物(对照用指纹图谱)比较,并经计算机辅助相似度评价软件计算,相似度大于××,符合规定(小于××,不符合规定)。
  附一:指纹图谱
附二:相似度计算评价报告。
  附三:仪器及色谱柱型号,有关阈值设定与技术参数。
  附四:计算机辅助相似度评价报告。

  2、气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参照气相色谱法﹙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ⅥE﹚测定。
  技术参数参照上述格式书写。
  附一:代表性对照指纹图谱及附注
  附二:计算机辅助相似度评价报告。

  3、薄层色谱法
  【指纹图谱】 参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一部附录ⅥB﹚测定。
  技术参数参照上述格式书写。
  附一:对照指纹图谱及色谱照片与附注
  附二:计算机辅助相似度评价报告。

  4、其他方法
  【指纹图谱】 参照中国药典一部附录有关方法。
  技术参数参照上述格式书写。
  附一:对照指纹图谱
  附二:计算机辅助相似度评价报告。
  如药典附录的规定不能满足指纹图谱要求的,须根据实际情况做明确的文字描述。

梅赛施密特 发表于 07-3-28 17:27

中成药注射液类药品存在的问题及其出路
中成药注射液类药品在我国医药工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该类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及进入医药市场,大量运用于临床,是传统中医药与现代药品制剂工业有机结合的产物,也是中医药接纳或消化吸收先进科技工艺技术的结晶,是具有我国传统特色的现代高科技产品。它标志着我国古老的中医药行业在利用当今制药工业先进制剂技术的道路上取得重大成就,受到世界医药界的瞩目。名目繁多的中成药注射液类药品,如鱼腥草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红花注射液等上市并大量应用于临床以来,因使用范围广、效果好、显效快,在我国医药市场及临床用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我国医药工业的快速发展、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及防病治病做出重大贡献。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中成药注射液类药品研制、开发、生产及上市时间短,还有一些问题尚待解决。如果我们能够全面、公正地看到中成药注射液类药品存在的缺点或不足,对于推动这类产品的产销及市场向前发展,为我国传统中医药行业及中成药工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国际高端主流医药市场接轨,至关重要。

一、无序竞争,开发乏力。

中成药注射液类药品的生产企业之间为了抢夺市场,扩大销售,都拿出全身气力来争抢市场。对同一产品来说,市场容量有限,生产经营企业间往往采用降价利器来争夺市场,使此类药品的销售价格—跌再跌。以鱼腥草注射液为例,2000年的价格曾为8元(规格为10m1* 5支/盒,生产企业出厂销售实价,下同),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由于生产企业之间以恶性降价的手段抢占市场,到目前为止,价格已降至1.7元,最低已达1元的超低价。据介绍,就目前生产企业的整体情况看,鱼腥草注射液的生产成本价基本上在3元左右。由此可见,鱼腥草注射液生产企业的销价已跌破生产成本。

无序低价竞争使生产企业苦不堪言,几乎所有中成药注射液类药品生产企业都面临同样的困难,保本经营都无法办到,温饱问题还解决不了,提高技术工艺水平和质量以及增加投入研发新产品更是可望而不可及。生产企业无力投入科研开发或产品创新,是中成药注射液类药品做大做强的致命伤。

二、产能过剩,恶战不止。

中成药注射液类药自生产之日起,由于疗效好售价高,销量大,利润丰厚,原料来源广,很多药厂纷纷进入该类药品的生产领域,造成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以鱼腥草注射液为例,2000年以前,全国仅有10余家药厂生产。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不少药厂仿制或扩大生产规模。目前,生产鱼腥草注射液的企业已多达40多家。中成药注射液类药品生产企业多、散、乱的格局已经形成,同一产品多家生产,其工艺流程、技术含量、生产费用等相差不大,在医药市场中属于同级竞争。随着竞争的加剧,销售价格不断下跌,生产企业利润空间大幅度下降,现今已出现高额亏损,企业之间的市场争夺战还远未停止。照此下去,中成药注射液类药品低价恶性争抢市场休战之日,也将是生产企业停产之时。

三、质控缺陷,限制拓展。

我国中医药行业长期受到传统观念束缚,接纳和消化现代科技的速度明显滞后。尽管中成药注射液类产品已大量上市并应用于临床,但像中医药及其相关产品一样,因生产及基础研究严重滞后,大多数品种仍处于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水平。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中成药注射液类药品的标准化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生产中成药注射液类药品所需的中药材原料本身就是一个化学成分混杂的复合体,再加上这些中药材因产地、来源、种植方法、采收季节、加工及贮存条件等的不同而差异很大,多种化学成分的比例不同,有的甚至还是未知成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能够全面、综合、真实地反映出产品的质量及其差异,并能有效地进行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造成药品质量不稳定。一旦引起不良反应,根本无法弄清是哪种成分所致,不能及时做出有针对性的善后处理补救措施,给医院临床用药留下隐患,同时也阻碍了国内外市场的拓展和开发。如去年9月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向社会公开发布《药品不良反应通报》的5个不良反应药物品种,就有一个是中成药鱼腥草注射液。这一通报一经发布后,给医生及病患者的心理暗示作用异常明显,致使鱼腥草注射液的临床用药大幅度减少,销量下降,有的地方甚至还出现退货,生产企业蒙受重大损失。在国外医药市场上,也是同样原因,使中成药注射液类药品无法进入国际市场,更与欧美高端主流国际医药市场无缘。

针对中成药注射液类药品质量不稳定的问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台强制措施:全国140余家中成药注射液类产品的生产企业,必须在2004年底以前建立该类药品的质量控制指纹图谱,否则将停止生产销售。不少企业在国家的严令下已开始大量投入,推进或尽早完成质量控制指纹图谱工作。并且,生产企业也把技术创新和加大科技投入作为市场有效竞争的手段。在中成药注射液类药品的市场竞争中,根本的出路还在于科技投入。目前,中成药注射液类药品生产企业正面临新一轮的洗牌,部分实力差或科技投入不足的企业将被淘汰,最终获胜的还是那些能够率先解决中成药注射液类药品存在的成分难定、原理不清、疗效稳定性差等世界性难题的企业。解决了这类难题后,中成药注射液类药品的国际化标准也能够迎刃而解,该类药品就会领到通向国际市场的通行证,进入欧美高端主流医药市场则指日可待,中成药注射液类药品的市场前景将无限光明。同时,我们更要深刻认识到,中医药及其相关产品,为我国所特有并且具有独立知识产权,近年出现的国外抢注此类产品的情况不容忽视。这就需要生产企业高度重视中成药注射液类产品的知识产权。中医药是我们最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如果我们能够根据中医药的特色,结合国际通行的相关规则,制定出中成药注射液类药品的国际化标准,解决好知识产权问题,那么,该类产品当前面临的

梅赛施密特 发表于 07-3-28 17:27

开展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重要意义

清华大学药物研究所罗国安等专家指出,应从***联用分析技术、药效检测和信息处理三方面入手,多学科协同开展中药指纹图谱理论和实践研究。开展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重要意义是:
一、到目前为止,在中药生产和流通领域,还没有一种质量控制手段能够全面的、综合地反映出中药产品的质量变异,有效地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中药指纹图谱的研究和建立正是为了解决药品质量控制和监督的这一关键问题而采取的一种方法。它从药材的生产、粗加工、贮存;制剂的原料、中间品、成品、流通样品等等各个角度和方面,进行中药样品的理化分析,通过相似性和相关性对比,发现质量变异和缺陷,从而全面、特异地把握住中药的质量命脉。
二、中药指纹图谱带来了一种崭新的中药新药研究模式,它从药材、成方入手,通过把握其中有效部位或有效组分的理化特性,直接将化学物质基础与药效相结合,既充分吸收中医用药理论精华,又蕴含现代药物活性特征,从整体综合的角度把握住了药物作用的针对性,为新药产生和快速筛选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具体而言,中药指纹图谱是通过寻找有效部位或有效组分的图谱与活性效应之间的组效学特征来指导新药研究和筛选,它不同于西药研究中的药物构效关系,因为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的是一个活性成分群的整体特性,而并不仅仅限于某个或几个成分;另一方面,中药指纹图谱也不同于谱效关系。指纹图谱是直接针对有效成分群而设立的,而不仅仅限于物质成分的理化表征。
中药指纹图谱具有整体、宏观和模糊分析等特点,特别适应于中医药传统理论的需要。它是使用多学科交叉综合技术手段对复杂物质组成体系质量稳定性进行评价的计算机辅助分析检测方法,同时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是分析科学、中药学、分离科学以及化学和生物信息学等二级学科(内含多个三级学科)交叉、综合应用的研究课题。因此需要协同攻关,从***联用分析技术、药效检测和信息处理三个方面入手,多学科协同攻关,开展中药指纹图谱理论和实践研究,以发展形成先进实用的中药指纹图谱分析技术。从中药物质基础的角度出发,运用现代分离分析科学的手段,获取中药化学指纹图谱;并结合药效研究和相关物质成分的分离鉴定,经组效关系研究,获取中药有效组分指纹图谱;将中药化学指纹图谱和中药有效组分指纹图谱用于中药材、中间体和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控制,以及药物创新等实践中。最终解决中药质量评价的科学性等中药质量关键问题,建立完备的中药质量评价体系,为中药走向国际市场、推进中药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梅赛施密特 发表于 07-3-28 17:28

我也正在进行中药指纹图谱研究,随着实验的进行,发现确实有很多的疑问。希望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比如说现在常用的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大多通过比较出峰时间,用各峰之间峰面积或峰高的相对比值来鉴别药材的真伪。且不说这种方法事实上不能比较药材的优劣,即使是真伪鉴别也有难度。因为不同的采收季节会造成成分间的变化,即使是同一块地的药材。这个小弟的实验证明了的。更麻烦的是各地的药材大多凭经验采收,没有一定之规,且不同的产地,不同的气候影响,对于中药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因此有必要广泛的收集全国各地,不同季节采收的正品药材--当然这要和医生的临床相结合,来最出标准指纹图谱。而现在很多的文章都是随便从市场上买点什么都不知道的药材来做实验,不说动态的采收了,就是产地的广泛性也是没有的,真的不知道这样的文章是在骗自己还是在骗别人。我觉得做研究就算结果不是最好的,但是至少你觉得是真实的,如果你都觉得这样不行,是骗人的,那真的没什么意义了!谢培山先生说过,(大概意思如下):现在指纹图谱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希望大家还是静下心,去掉浮躁的情绪,踏实的搞搞研究,无论结果是如意的还是不如意的,都会对中药指纹图谱研究有益!我深以为然!说的真好啊!希望我们这些搞指纹图谱的基层试验员还是本着踏实平常的心来,一点点的努力吧!

梅赛施密特 发表于 07-3-28 17:28

我曾经研制一冻干粉针剂,指纹图谱药材不同产地差异很大,但共有指纹峰基本一致,中间体同一批药材重现性较好,不同药材差异性较大,但较药材为好,成品基本上能达到技术要求规定内容。但现在许多指纹谱研究只是采用HPLC-UV等梯度监视一定时间,其反映信息量不足真实量的1/10,甚至更少,这样看来其指纹谱的确有骗人之嫌;建议使用HPLC-ELSD联用或HPLC-MS联用,同时采用梯度洗脱,这样的指纹图谱能叫真实反映制剂的组分。

梅赛施密特 发表于 07-3-28 17:28

看了近几天的贴子后,发表了支持liwenchun的贴。觉得还没有完全表达清楚我对中药现代化的感情,所以想就中药注射液及中药指纹图谱的问题再发表一些自己的观点,供同行点评,目的在于共同促进中药的现代化进程。
在植物药的岗位上熬了30年了,头都白了,我深深感到中药及天然药物要达到“安全、有效、可靠”这一“伟大”目标的艰辛程度。虽然困难艰巨,但中国人一直没有放弃过实现这一目标,从中国古代确定“地道药材”到现代欲采用指纹图谱技术控制合格药材和制剂的生产。都是奔着这一既定方向在努力。有了方向是一回事,能否成功则要看如何设计工作方案。
药物的原始且根本的目标无非是“安全、有效、可靠”六字真言,那么我们就应该从实现这六字真言做起。本人感觉不论是开发制剂还是建立某个中药的质量标准指纹图谱,我们都假以特定的药理实验结果为基础,这样推出的指纹图谱可能会更有生命力。因此,我的建议是,指纹图谱要在特定的药效学的数据支持下的在提取方法或生产工艺稳定后,不加任何前处理的从100%水到100%甲醇(乙腈等)梯度洗脱的,使用串联检测器,并同时记录两种以上检测器的检测结果的仪器分析可重复的图普及数据。就某一个药材或制剂而言即可以针对不同的病种建立起自己的不同的指纹图谱档案,这些档案是建立在针对不同的病种的药效学基础上的以各自不同的种植规范,采收季节,炮制技术和稳定的生产工艺生产出的药材或制剂为分析对象的数据。也就是制剂只有其唯一的质量标准和相应的指纹图谱,做到 “安全、有效、可靠”,而一个中药材则可以根据针对不同的病种有其不同的质量标准和各自不同的指纹图谱,从而达到六字真言的目的。
我的以上议论,对中医中药药理的研究有不小的期待。然而中药现代化决不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的重大工程项目,应该是我们国家和我们中药人的长期奋斗目标。“中药现代化”窃可以理解为“中国药物现代化”,中国的化学药和中国的传统药。对传统药来讲,我们没必要只局限于传统的中医中药理论之中,事实上中医中药理论也不会一成不变。要实现中药现代化,应该是现实的,容易做的先做,难做的等时机成熟了再做,在中药以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做一时间有困难,就暂时先以西医西药理论为基础做,“丹参、银杏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总之,中国药物现代化的目的与发达国家的标准是一致的亦即“安全、有效、可靠”。根本问题是,要做,马上做,一点一滴地做,前仆后继地做,不要只说不做。

梅赛施密特 发表于 07-3-28 17:29

指纹图谱试验要求比较苛刻。一般受以下几个因素影响比较大:
1、柱温:我曾经试过在同一流动相条件下,不同柱温,25、30、35,比较,其分离度和成分时间有很大的变动,甚至影响峰位置的颠倒。如你做指纹图谱,最好配一个柱温箱。
2、提取:在这主要提醒用超声提取存在一个很大弊端,可能里面酶并没有破坏,因此提取液放置一段时间可能样品会分解。如果在提取液中加少量酸再超声提取,可能会解决;或采用加热提取。
3、药材取样没有代表性:中药材作为一个生物体,其本身均存在很大的不均一性,有的可能枯萎,有的可能虫蛀,有的粗枝和细枝指纹图谱也相差很大。
以上是我实战经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梅赛施密特 发表于 07-3-28 17:29

5yinhui wrote:
中药指纹图谱中的参照物(对照品)的要求是什么?
它和新药研制中对照品的要求有何区别?
我正在做的一个中药注射液指纹图谱中采用了中检所未有提供的对照品,是注射液中含有的成分。不知会有什么麻烦,如果有我就随便选一个东西做内标。清指点。



参照物一般指中药中含量较高或主要的有效成分。如金银花中参照物一般指绿缘酸,黄芩中一般指黄芩苷等。但是还应根据提取方法的不同而确定。如上述金银花药材提取后主要取其挥发油,则参照物就另有所指了。
如果中间所无参照物提供,可以把你的指纹图谱中较大的一个峰作为参照峰。至于其对应的参照物制备,就得靠你自己分离的单体分别进样后去对了。
找到了对应的单体后,还应纯化,再经结构确证才能作为参照物。

梅赛施密特 发表于 07-3-28 17:29

由药监局、药典会发起的对全国主要中药注射液进行指纹图谱研究的项目,年内即将结题。其中比较著名的注射液包括双黄连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柴胡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等等。并且,这几个应用非常广泛的注射液品种同样是临床不良反映最为突出的,2002年的统计结果表明,这几个品种的不良反映率在所有上市的中药注射剂中排列前十名,其中双黄连位居第一。这也是催生该指纹图谱项目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药监局的领导对指纹图谱这种模式较为重视,亦促使这个重大项目的顺利进行。项目伊始,该课题就同各大中药注射剂生产厂建立了资金额度颇大的协定,并且这些资金中大部分作为各个科研单位的研究经费,一小部分作为药典会的协调管理费用。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开展,迫于厂家的压力,药典会不再从中收取费用。然而,时至今日,项目即将结题,各个研究单位的成果如何呢?大家看看期刊网就会明白了。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局面呢?小弟不才认为有两个很中药的因素,其一,各个研究单位自成体系,头头众多,思路各异(大家都想拔得中药现代化这块头筹),其二,研究单位中以化学背景的单位占主导作用,而药学背景的单位分羹太少,更不要说中医中药背景的单位,这样很明显会造成脱离中医药理论而一味西化的现象。尽管各个研究单位具有一流的设备,甚至是国际一流的,而且也具有一流的学术带头人,亦甚至是国际一流的,惨淡经营若干年,当年雄心勃勃欲使指纹图谱进入2005版药典,而如今05版药典公示早已出来,指纹图谱影子何在,连一个指导原则都没有,更不要说品种应用啦。清开灵注射液加入05版药典了,但所用的质量标准是北中医药厂提供的,完全没有指纹图谱的影子。大家想想,全国70个注射液品种,大多是复方,就算每味复方含有两味药材,70个品种就是140味药材,一味药材的研究费用是10万RMB,这么多的资金就换来大量罗列的数据和毫无意义的所谓指纹图谱,何等痛心疾首!
痛定思痛,我等将如何面对?从本质上讲,指纹图谱是目前从整体表征中药的比较现实、可行的模式,因此很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首先,组成结构松散的理论支持系统,包括:方法学的理论基础研究,图谱评价的统计学理论基础研究,中药特色理论基础研究等。从理论的层面,将中药学、化学、数学、计算机学、分析科学进行结合,为指纹图谱的建立提供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其次,建立广泛细致的中药材及其制剂的调研网络,全面、细致的考察中药材及其制剂的种植、培育、采收、贮藏、运输、销售等等情况,为指纹图谱的建立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最后,建立指纹图谱信息交流网络,建立数据库供各个研究小组调研学习交流。
以上是我的一些想法,我很清楚其中有可为,有不可为,但我仍然希望在我们有下一次机会的时候,能够干一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梅赛施密特 发表于 07-3-28 17:29

关于指纹图谱的议论,与同仁们交流

都认为实现指纹图谱控制难,我认为并不“难”。
1. 用指纹图谱的本质是要控制中药产品的质量,就目前掌握的知识来讲指纹图谱技术确实能够起到监督药品质量的作用。
2. 药品的质量的构成:a.中药原材料。b.生产工艺。c. 包装储藏。一旦中药原材料和生产工艺和包装储藏确定以后,应该说药品的质量是有保证的。
3. 质量能够保证即意味着指纹图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

理论上行得通,实际却是另一回事。如果中药材的标准和生产掌握不严格,指纹图谱就无法实现。事实是现有的中药生药生产没有对:植物品种、气候条件、土壤成分、种植操作、采收季节、加工过程、炮制方法和储藏限制设有详细'唯一'的严格规定。但是以上这些因素却会明显导致中药生药中的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个人认为强调这个死板的“唯一”条件对中药现代化很重要,只有严格执行这个“唯一”条件才能够保证中药原药材中的化学成分年年如此,一万年不变脸,保住这个“唯一”,用指纹图谱控制药品质量才能得以实现。所以问题的根本是要下决心彻底改变现有的从中药生药生产模式和加工成中药原料药的生产过程。实行植物品种唯一、气候条件唯一、土壤成分唯一、种植操作唯一、采收季节唯一、加工方式唯一、炮制方法唯一和储藏条件时间唯一。不能容忍有丝毫差迟。

试问,如此的中药原料加上在严格的GMP管理下生产出来的药品会通不过指纹图谱检测吗?

有没有决心要控制中药质量呢?用严格得近乎无情的条款来规定中药原料生产的时机到了吗?指纹图谱技术不是不好只是只是大规模推广的时机有待确定

梅赛施密特 发表于 07-3-28 17:30

我在读研时也有幸参加一个中药注射剂品种的指纹图谱研究,就我的研究和同行的相关报道我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中药注射剂自从国家通过明令规定要求做指纹图谱后,实际工作已经进行,而且从已经取得的成果看,效果还是显著的。多数进行的指纹图谱研究都通过HPLC或其他技术将制剂中的各种成分在一张图谱上展现出来,而且通过相关对照品对各个成分做了辨认,从客观上讲,对中药注射剂中的可测成分基本上都做了说明,能够以此改变以往人们对中药品种-----成分繁多、神秘莫测的看法。但是在研究中也存在一些技术难题,比如,1、现在的相似度计算软件能否真正对指纹图谱做相似度评价,当中药中某一成分或2~3个成分含量高出其他成分许多时,相似度计算就不能对其他含量低的成分做控制。2、当相似度研究工作结束后是否就应该立即付诸实施,是否再进一步做指纹图谱与药效相关性的研究,这些都有待广大研究工作者的继续努力和政府的支持,相信随着中药指纹图谱技术的成熟,国粹中药必将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真正做到为民所知、为民所用。

梅赛施密特 发表于 07-3-28 17:31

我的课题也是指纹图谱
不过比较悲惨的是发现那个药材中的成分竟然是饱和的
调研资料过程中发现了ELSD检测器
对化合物的光学性质没有要求
只和质量相关
要求是:液相流动相的挥发性要大于检测物质的挥发性
原理是:在检测器中加热使流动相挥发,而检测物质在载气中形成气溶胶。利用丁达尔现象,在光的作用下进行检测,再经过光电转换变成电信号放大后出图

梅赛施密特 发表于 07-3-28 17:31

中药指纹图谱中的参照物(对照品)的要求是什么?
它和新药研制中对照品的要求有何区别?
我正在做的一个中药注射液指纹图谱中采用了中检所未有提供的对照品,是注射液中含有的成分。不知会有什么麻烦,如果有我就随便选一个东西做内标。清指点。


中药指纹图谱中的参照物一般要求是中检所提供的对照品,如果没有,也可自己精制,但必需对主要成分进行结构确证。
选择参照物的原则是选择指纹图谱中相应值较大的(不一定是最大的),对复方,则需分别各个组分中的有效成分进行鉴定,如我曾经做过的银黄注射液,就分别选金银花中的绿缘酸和黄芩中的黄芩苷分别作为参照物,这两种参照物在中检所都有买的。
对新药研制中的对照品,一般对纯度要求严格,对化药更是要求达到99%以上,但对中药指纹图谱,则要求没有那么严格,只要对照品中的主峰是我们所期待的有效峰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