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美女妖怪:辰溪奎星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9:32:56
 辰溪,一个建在山与水之间的县城,沿着江岸弯曲地延伸好远。在文人沈从文的笔下,辰溪被描写为“湘西有名的煤田”、一个建立在河口滩脚崖壁上的小城。由于沅水、辰水汇合于县城,民国时期乃至解放初期,辰溪一带的内河航运都非常发达,沿江两岸甚是热闹,“嘉树四合,郁郁葱葱”。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辰溪的内河航运逐渐丧失了优势,昔日码头、渡口的繁华渐渐消失,迎来的是新城区的发展和新经济的崛起。尽管如此,老城仍然还居住着或是念旧、或是无力搬迁的人们,眷念着过往的辰溪。    虽然不是辰溪人,但也常能出入辰溪老城。每次到辰溪老城,都会联想到一个人——文人沈从文。我知道,辰溪曾经留下过他的足迹,关于辰溪,他有无数深情的描述。每次到辰溪老城,都会赏尽那古老街巷和城墙的芳华。    走进辰溪老城,老房子、老巷子、老码头...似都在讲述着过去的故事。行走在巷中,屹立于码头,也能体味过去的繁华、寻一寻沈从文的足迹,不知道哪个位置是他老人家曾经描写过的地方。        (奎星阁。位于辰溪县辰阳镇文昌巷街。建于明代,清嘉庆七年(公元1802年)重建。1983年维修,三层檐八角攒尖顶。通高14米,楼阁式建筑,外形玲珑,古朴庄重。奎星阁是夫子庙古建筑组群中著名的古迹之一,又名文星阁。它在科举时代是士子们“夺魁”的象征,很富时望。“奎星”,据古书载,它是天上28宿之一,最初在汉代《孝经援神契》纬书中有“奎主文章”之说;东汉宋均注:“奎星屈曲相钩,似文字之划。”由此后世把“奎星”演化成天上文官之首,为主宰文运与文章兴衰之神。历代封建帝王把孔子比作“奎星”,但曲阜孔庙的奎星阁却名奎文阁,专门收藏历代帝王御赐的各种书籍和墨迹,原名“藏书楼”。藏书楼在金章宗明昌二年(公元1191年)重建时,易名为奎文阁,此后兴起建“奎星阁”,以崇祀之风气。所以在衡文选拔人才的封建社会,奎星阁总是建在文庙之旁,后又把“奎”化为“魁”。)        (奎星阁后面的城隍土地庙)                    (古老的墙上已经长树、长草了)        

【奎星阁】 位于辰溪县辰阳镇黄家巷口南,始建于明代。清嘉庆七年(1802)重修,1982年维修。木结构三重檐八角形楼阁式建筑,通高14米,直径9米,阁基用长条形红砂岩砌成,平面呈圆形,基上砌砖围墙开透窗,门朝西,门上端浮雕天官,围墙外上端一周饰兽图鸟案。阁内有四根金柱直达顶端,周围有八根檐柱。中间顶板绘有麒麟等彩绘图案,屋脊饰飞龙,二、三层每层檐角起翘,下悬吊铃,二层檐下分别雕狮、虎、獐等兽,四面绘山水、花卉和历史人物故事。檐下施斗拱,门额阳刻隶书“奎星阁”三字。阁小巧玲珑,古朴庄重。1981年,列为辰溪县文物保护单位。

    (“为人民服务”的字迹仍然可见)                                (“兰阶玉秀”,可能是昔日的大户人家)            (昔日的城墙已经沙化)           (悠长的小巷)     

                                                                  (新、旧的变迁)        (夕阳下的堂屋大门)        (古井边,人们依然忙碌着)                        (老城里藏着老手艺)            (专管水航运的机构。随着内河航运的衰败,这样的机构也渐渐没落。)                         (沅江上仍然可见依稀过往的船只。对岸崖壁上吊着古寺——丹山寺。)        沈从文曾在他的文章中这样描写辰溪沅江和对岸丹山寺:“水清而急,深到三丈还透明见底。河面长年来往湘黔边境各种形体美丽的船只。”“对河与小山城成犄角,上游为一个三角形小阜...位置略下,为一个山嘴,濒河拨峰,山脚一面接受了沅水激流的冲刷,一面被麻阳河长流淘洗,近水岩石多玲珑透空。山半有个壮丽辉煌的庙宇,庙宇外岩石间且有成千大小不一的石佛。在那个悬岩半空的庙里,可以眺望上行船的白帆,听下行船摇橹人唱歌。小船挹流而渡,艰难处与美丽处实在可以平分。”                (丹山寺。始建于清康熙21年(公元1682年)。寺院建于悬岩峭壁之上,下临大江,林木参天,风景绝佳。相传楚国伟大诗人屈原、三国时蜀国军师诸葛亮、明代王阳明(王守仁)、薛宣、满朝荐、清代林则徐、现代大文学家沈从文等都曾到此游览,并留下题咏。)            (从江上对望老城,便觉得辰溪是一个“建立在河口滩脚崖壁上的小城”)            (江边人家)            (老码头的台阶)            (沅江老码头)        今日码头,已是人迹依稀。沅江大桥飞渡而过,辰溪人再不用坐船过渡;铁路、公路已纵横县城,再不用坐船出门了。站在码头,难以想象当初的闹热和辰溪弄船人那两句“走尽天下路,难过辰溪渡”的口号。只能从码头上那一级级石阶上,猜想一下在码头上曾经发生过的未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