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 火艳铁扇公主:美军上校被中国驻非洲维和官兵感动 称中国威胁论错误(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6:01:43
美军上校被中国驻非洲维和官兵感动 称中国威胁论错误(图)

  图:利比里亚雨季时到处泥泞不堪,有时需要战士们推车前行。范德银摄

  站在我们面前的,是内蒙古军区某汽车团的战士,虽然年纪轻轻,经历却很丰富。从2006年至今,他们所在的这支部队已先后5次赴利比里亚执行联合国维和任务,在遥远的西部非洲,作为联合国驻利比里亚特派团唯一的运输部队,担负着装备物资、部署换防、生活保障以及难民返乡、解除武装等行动的运输任务,每次时间长达8个月,保障范围覆盖利比里亚全境。

  就是这样一群似乎还稚气未脱的兵,最多的已4次远赴西非,最少的也是两次出国。他们臂戴鲜艳的五星红旗臂章,头戴蓝色的UN头盔,成年累月奔驰在异国的大地上,为非洲人民的和平与安宁作出无私的奉献。他们出色的表现受到联利团和利比里亚人民的广泛赞誉和约翰逊-瑟利夫总统的称赞。

  让我们走近他们,倾听他们向祖国报告,倾听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

    向祖国报告

  我们担负整个任务区1.5万维和部队、37个执勤点的运输任务,累计运输里程相当于绕地球150圈,创造了恶劣条件下无一起车辆责任事故的“中国纪录”。

  讲述人:陈亮,二连战士,曾做客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3次参加维和。

  有一次向500公里外的绥德鲁运送物资,早上6点准时出发,一路上雨下个不停,路上大坑连着小坑,路面泥泞湿滑,一不小心,车辆就会发生淤陷,我们只能以每小时30-40公里的速度前行。为了确保按时完成任务,大家困了就嚼干辣椒,掐自己的大腿,在对讲机里喊一嗓子,讲一段笑话,唱几句家乡小调。大家拖着疲惫的身躯,互相鼓励着、提醒着,一直坚持到第二天凌晨4点40多,才抵达目的地。维和期间,我们是天天有任务,像这样大的任务,每周至少有2-3次。这样的任务很费轮胎,几乎是3个月就得换。

  讲述人:岳常鸣,四连班长,上士,两次参加维和。

  任务太重怎么办?我们摸索了一套方法:做到人性安排、科学组织。我们每次出车,都有大队、中队领导带队。路越是不好走,干部越是走在前面。领导对士兵的关怀体现在很多方面,2010年除夕那天,我们外出执行运输任务,当我和战友们返回营区时,春节晚会都快完了,其他大队领导早站在营门口等我们,见我们回来了,赶紧接车,把录好的春晚(专题)节目放给我们看,还亲自把年夜饭端上来。

  记得有一次,天黑了,下着大雨,一台车的轮胎漏气,但是第二天要出车,队领导和我们一起冒雨抢修,尽管最后所有人都变成了“落汤鸡”,但车修好了大家都特别高兴。任务区条件差,生活艰苦,完成任务困难大,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政委还总结归纳了维和安全“十一防”,涵盖了安全工作的方方面面,下发部队,做到人手一份,而且逢会必问,让我们牢记于心,转化为预防事故的实际行动。正是在这种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大家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终于战胜了一次次困难和险阻。

  感言:精湛的技术靠的是迎难而上和千锤百炼;安全奇迹靠的是人性管理和科学组织。在文化差异、道路安全、武装冲突、传染疾病等威胁面前,正如战士们说的:有什么情况我们就有什么方案,有什么路况我们就有什么速度,有什么困难我们就有什么准备。我们问陈亮,维和既苦又累,为什么还要连续去?那么艰苦的任务你们靠什么圆满完成?陈亮回答发人深省:“靠前方带队干部的形象,靠耳边对讲机里的笑话和歌声,靠身旁战友们的坚强臂膀。”

    向祖国报告

  我们面对昼间平均35℃的高温,先后18次担负遣返难民等险难任务,9次化解武装分子哄抢物资、持枪威胁等险境,运送各类物资35万吨,创造了无1例物资交接差错的“中国形象”。

  讲述人:李义男,政治处干事,两次参加维和。

  在执行任务中,有时因为遇到特殊情况,车上带的吃的、喝的不够了,路边就是当地人种的热带水果,可哪怕再渴再饿,我们的战士也不会摘一个芒果、掰一个香蕉吃。在任务区,联合国工作人员和当地人不一定知道我们叫什么名字,但黑眼睛、黄皮肤,左臂上的五星红旗,还有我们的文明举止都会告诉对方,我们是中国维和军人。

  开始有一些外国军人对我们存有偏见,我们就通过自身的行动转变他们的看法。联利团原行政总监是一名美军上校,在任务区和中国维和官兵交往多了后,他说,中国威胁论是错误的理念和言论,中国人是友善的,在利比里亚执行国际维和的舞台上,中国军人体现了威武、文明、和平的良好形象。

  讲述人:郑小涛,驾驶员兼文艺骨干,4次参加维和行动。

  作为驾驶员,平时我主要是出车执行运输任务。作为文艺骨干,业余时间,我就搞一点相声、小品等创作,还多次为中国驻利大使馆、联利团、当地民众和来自巴基斯坦、孟加拉、菲律宾等国的友军演出。我们组建的武术、棍术、刀术队,非常受当地人和联利团人员欢迎。

  中国形象是靠实力争取来的。一次,联合国文化交流节组织人员通知我们去彩排,结果我们的节目被排在最后,连续两次都没有排上。我们可不想放过这样一个展示中国形象的机会,经过交涉,导演组同意让我们参加最后一次彩排。战友高瑞军心里憋足了劲,表演的唢呐独奏《战马嘶鸣》大获成功,掌声、喝彩声不断。演出结束后,许多友军向他竖起大拇指,嘴里不停地说:“CHINA,NO﹒1!”(中国,第一!)。导演组也临时改变了主意,决定在正式演出时我们的节目第一个上场。之后,每逢重大活动,他们都邀请我们参加演出。

  感言:汽车团官兵靠什么打造了中国形象?维和官兵说得好:每个人,只要一出国就代表了中国,每个军人,只要参加维和就代表了中国军人。你的一言一行就是中国军队的形象。国际维和行动是一项维护世界和平的特殊军事行动,涉及政治、经济、外交等多种复杂元素,直接关系国家利益和我军形象。汽车团官兵们深得此道,他们既是执行任务的高手,又是能为国争光的“蓝盔”外交家。这也为我们今后培养锻造新一代士兵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和经验。

    向祖国报告

  5批维和官兵全部被联合国授予“和平荣誉勋章”,其中1人获得联合国“特殊贡献奖”,2人获得“五级和平勋章”,46人获得“四级和平勋章”,154人获得“三级和平勋章”,为祖国赢得了“中国荣誉”。

  讲述人:刘瑞友,四连战士,两次参加维和。

  那里一年只有雨季和旱季两季,雨季里,我们很少能吃上新鲜蔬菜,所以有时出车的前一天,我们就把红薯叶采下来带在车上,第二天午饭时方便面和红薯叶一起煮,吃起来特别香。2007年4月,我们冒雨急行400多公里运送物资,一路几乎全是泥坑和沼泽,我们一路都是在前进、陷车、抢修、再前进中一点一点地往前挪。当我们历尽艰辛终于将巴基斯坦维和步兵营的装备以及部分人员按时送到目的地沃因贾马时,友军十分感动。他们后来专门向联利团司令部呈递了一封对中国维和官兵的感谢信。我们虽然吃了些苦,但是得到了友军的赞扬,等于为国家和军队赢得了荣誉,再苦再累也心甘。

  讲述人:安慧德,四连班长,3次参加维和。

  我觉得当兵几年,能出国执行维和任务非常光荣。刚到任务区,晚上经常听到枪声。当地治安不好,偷窃、抢劫事件时有发生,我们必须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才能保证安全。有一天夜里下着大雨,轮到我站岗。大约凌晨4点左右,一个黑影趁我们轮岗之际从营区北侧厕所旁的臭水沟钻入营区。当小偷抱着一个配件箱准备溜走时,被我发现,我从岗楼处跳出来,大喝一声,追出十几米,小偷吓得丢下配件箱逃走了。

  在任务区,最难忘的是执行遣返任务。一次,我们负责运送遣返人员,当把200多名人员送到目的地后,他们对安置的地方非常不满,就想找车上联合国工作人员的麻烦。联合国工作人员没有武器,负责运输的分队战士只有20人左右,马上下车维护秩序,做好了随时牺牲自己保护联合国工作人员的准备。当时气氛非常紧张,随时都可能爆发冲突,我们沉着应对,终于等到作战部队赶来,才解除了危机。

  感言:使命与危险相伴,荣誉与奉献共存。从联合国为汽车团一人颁发维和最高荣誉“特殊贡献奖”到为每个官兵颁发“和平荣誉勋章”,我们看到的是官兵胸前那一枚枚亮闪闪的勋章,看不到的是他们播撒在非洲大陆上的滴滴汗水和深深足迹。敬礼,可爱又可敬的维和官兵,你们践行了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祖国和人民为你们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