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海情歌mp3下载免费:张子林书法 收藏 唐朝 怀素生平及其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21:23

 怀素生平及其他

马云奇《怀素师草书歌》

怀素才年三十余,不出湖南学草书。

大夸羲献将齐德,切比锺繇也不如。

畴昔阇梨名盖代,隐秀于今墨池在。

贺老遥闻怯后生,张颠不敢称先辈。

一昨江南投亚相,尽日花堂书草障;

含毫势若斩蛟龙,挫管还同断犀象。

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

一点三峰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

叫噉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

紫塞傍窥鸿雁翼,金盘乱撒水精珠。

直为功成岁月多,青草湖中起墨波。

醉来只爱山翁酒,书了宁论道士鹅。

醒前犹自记华章,醉后无论绢与墙。

眼看笔棹头还柞,只见文狂心不狂。

自倚能书堪入贡,一盏一回捻笔弄;

壁上飕飕风雨飞,行间屹屹龙蛇动。

在身文翰两相宜,还如明镜对西施。

三秋月淡青江水,二月花开绿树枝。

闻道怀书西入秦,客中相送转相亲;

君王必是收狂客,寄语江潭一路人。
                   

——马云奇《怀素师草书歌》

相传怀素有《草书歌》歌云:

含毫势若斩蛟蛇(龙),挫骨还同断犀象。

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

一点二笔(峰)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

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

壁间飕飕风雨飞,行间屹屹龙蛇动。

  上诗见于《敦煌唐人诗集残卷》(载《文物资料丛刊》1997年版)。原件现藏巴黎图书馆,为唐朝中期我国国内民族战争中被吐蕃俘虏的两个敦煌汉人所作,有《全唐诗》没有收入的唐人诗作七十二首。《怀素师草书歌》即为其中之一。这首诗出自囚人之手,后经千佛洞千余年的沉埋,由不幸被劫往异国而泊居天涯,命运是非常凄苦的。我们应当珍视这一份文化遗产。在学习之余,我认为此诗能为怀素记的撰写提供一点资料,特不揣疏漏,陈释如次:

  一、从本诗的写作年推测怀素生年


  诗云:"一昨江南投亚相,尽日花堂书草障"。这是指大历二年(767年)徐浩任岭南节度观察使时怀素前去投谒之事。苏涣《怀素上人草书歌》也记载了此事?quot;忽然告我游南溟,言祈亚相求大名"。按徐浩字季海,越州人,工草隶,属词赡给,"玄宗传位诰册,皆浩为之。参两宫文翰,宠遇罕与为比"。肃宗时任尚书右丞、中书舍人;代宗时为岭南节度观察使、工部侍郎兼御史大夫。(见《旧唐书 · 徐浩传》)唐时御史大夫可以称"亚相"。徐浩大历二年任职广州,于大历三年(768年)十月罢职,怀素投谒当在二年至三年之间。对于这段往事,诗云"一昨",可知作诗时距投谒时不久。按杜甫《寄赞上人》:"一昨陪锡杖,小邻南山幽",元稹《莺莺传》:"一昨拜辞,倏逾旧岁","一昨"均指前些日子,又据同卷马云奇建中二年陷蕃时所作《赠邓郎将四弟》"把袂相欢意最浓,十年言笑得朋从"句,得知"十年"前,即大历六年,马云奇已来到了张掖甘州幕。除去怀素自广州回长和马氏自长沙入甘的时日(古代交通迟滞),应该说,怀、马的交往当在大历四年到五年。诗后面记叙这段交往,有句云:"三秋月澹青江水,二月花开绿树枝","三秋"指大历四年秋月,"二月"应指次年-大历五年春天。所以,我认为此诗作于大历五年。

        诗开头说:"怀素才年三十余",亦即是说大历五年怀素才三十多岁。以此前推三十年,可知怀素在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前几年出生。(不得超过开元十八年,因为"三十余"则不应过四十岁。)现行本《辞海》、《辞源》《中国人名大辞典》均定怀素生年为开元十三年(725年),是与之大异的。《辞海》等所据当是怀素《自叙帖》,我以为有"孤文单证"之嫌。"740年前几年出生说"倒可以从两件"赝作"中找到旁证。一是怀素《小草千字文》,尾款云:"贞元十五年六月十七日于零陵书,时六十有三"。贞元十五年为799年,前推六十三年,为736年,恰恰合乎上面的考证。二是王琦断为"伪作"的李白《草书歌行》,诗云"少年上人号怀素"。郭沫若《李白与杜甫》定此诗为乾元二年(759)李白在零陵时作。如果怀素生于725年,至此已三十一岁,当不得称为"少年"。如定为生于736年,则至此才二十三岁,当然是翩翩"少年上人"了。其实,将《小草千字文》和李白《草书歌行》定为赝作,从来就是证据不充分的。马云奇《怀素师草书歌》不仅提出了怀素生年的新证据,而且对《小草千字文》和《草书歌行》也有"辩诬"作用。

  二、关于怀素入秦时间


  怀素《自叙》云:"我恨末能远睹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籍杖锡,西游上国。"历来对怀素西游的时间无法断定。现据马云奇诗"闻道怀书西入秦,客中相送转相亲"句,知此诗为马氏送怀素西游而作,西游当然也是在大历五年了。

  三、其它拾零


  从马云奇诗,可以看到怀素当年在湖南为人写了很多屏幅("尽日花堂书草障"),而且不计报酬("书了宁论道士鹅")。这一点可印证李白《草书歌行》"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偏"。又诗云:"壁上飕飕风雨飞",怀素大概喜欢将纸挂在墙上书写。这一点也可印证李白《草书歌行》"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这两点都是历来叙述怀素的文字所不记的。

怀素籍贯和生卒年考


●何书置
  关于怀素的籍贯和生卒年,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先说怀素的籍贯。《藏真帖》云:“怀素,字藏真,生于零陵。”其《自叙帖》又云:“怀素家长沙。”由于他本人的说法不同,古今亦有二说。古之《国史补》、《宣和书谱》、《续书断》等,说怀素“长沙人”:《一统志》、苏焕诗等,说怀素“零陵人”。今之冯景昶的《怀素自叙帖书法析解》、殷荪的《论怀素》、香港《唐怀素论书帖》的《出版说明》等说:怀素,“今湖南长沙人”;朱关田的《怀素自叙考》、熊飞的《怀素自叙帖真伪考》等说:“怀素籍贯零陵”,“生于零陵,长于零陵。”由此可见,怀素到底是何处人氏,至今仍是一桩公案。今天,我们研究怀素,理应首先搞清这个问题。


  《藏真帖》云:“怀素,字藏真,生于零陵。晚游中州,所恨不与张颠长史相识。近于洛下,遇逢颜尚书真卿,自云传长史笔法,闻斯语若有所得也。”这是怀素自叙生平经历的极其珍贵的文献资料之一。再看地方志,明代隆庆《永州府志》载:“怀素零陵僧。……居城东二里,今有墨池笔家在焉。”姜承基《永州府志》载:“怀素,字藏真,零陵钱氏子。”武占熊《零陵县志》载:“贫无纸,尝于故里种芭蕉万余株,以供挥酒,名其奄曰绿天。”这些记载,都说怀素是零陵人,理当不误。


  或问:怀素“生于零陵”,是否老家在长沙呢?我们以上述地方志的记载来看,怀素是“零陵钱氏子”,零陵绿天庵是他的“故里”。这说明他的老家就在零陵。最近看到一书叫《风雨沧桑》,说怀素“祖籍长沙,出家零陵。”这种说法似乎是没有根据的。


  或曰:怀素“生于零陵”,是否后来到长沙当过和尚呢?从笔者接触到的古籍来看,都没有这种记载。惟有前面提到香港出版的书帖说明中有这样的话:怀素“幼年时即在长沙的一个寺院里为僧。”所说“长沙的一个寺院”,实际上应该是零陵的一个寺院。因为该说明紧接着引证的材料是怀素《自叙帖》中的“经禅之余,颇好笔翰。”大家知道,《自叙帖》中的这几句话,是说他“晚游中州”前,在零陵的生活经历。武占熊在《零陵县志》前引文字后说:“如是者盖数十年”,说明他在零陵生活了“数十年”,并没有到长沙寺院为僧。马云奇《怀素师草书歌》云:“怀素才年三十余,不出湖南学草书。”所云“湖南”,是指洞庭湖以南,当是零陵大范围内的代称。


  既然怀素生于零陵,故里也在零陵,并未去长沙寺院为僧,那么,他为何说“怀素家长沙”呢?有人对此感到“令人费解”,其实,这并不“令人费解”。其一,称籍贯重旧籍用古郡名,是唐宋文人的惯例。唐代的柳宗元,其先辈自河东之虞乡解县徙于吴,迁京兆之万年,已累数代,而柳宗元仍自称“解人柳宗元”。刘禹锡也称“余友河东解人柳子厚作《天说》”。《旧唐书》、《新唐书》和张敦颐的《柳先生历官记》都说他“河东人”,世亦称“柳河东”。宋代的杨万里,吉水人,但他自称“庐陵诚斋野客”。欧阳修亦吉水人,他也自称“庐陵欧阳修也”。所谓“庐陵”,是东汉兴平二年(195)孙策分豫章所置的郡名,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吉州为庐陵郡,郡辖吉安、吉水、永丰、太和等县。而家吉水的杨万里、欧阳修说自己是庐陵人。这都是用古郡名称籍贯的例证。我们搞清楚了这一点以后,再来看零陵与长沙的关系。唐朝时,长沙隶潭州,零陵隶属永州。

         然而,《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九载:永州,“隶属长沙郡,汉为长沙国”,即秦始皇二十一年灭楚后置长沙郡,辖零陵。西汉初,原长沙郡为长沙国,亦辖零陵。怀素称自己“家长沙”,就是用的古郡名,与柳宗元称自己为河东人,杨万里、欧阳修称自己为庐陵人的性质完全相同。其二,从《自叙帖》的写作时间来看,此帖写于大历十二年(777)十月二十八日,怀素时居京都长安。由于他的草书颇负盛名,交往的多为当时名公士大夫。他在远离故居零陵数千里的外地称自己“家长沙”,除用秦、汉古郡名外,相对地讲,当时的长沙比零陵更有名,更为名公士大夫所知晓。这种称法,类似今天湖南人在国外称中国人,零陵人在外省称湖南人一样,没有什么“令人费解”的。


  由上可见,怀素是今湖南零陵人,说他是“今湖南长沙人”是不对的。


  次说怀素的生卒年。怀素自云:“生于零陵”,然而何年所生,他并未名言,《僧怀素传》和地方志上也没有记载。因此,关于他的生卒年,也有分歧意见。《历代名人年谱》说他卒于贞元元年,年六十一。后人多因袭此说,将他的生卒年标为(725-785),即认为怀素生于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卒于唐德宗贞元元年。这种说法的根据是怀素的《清净经》,帖末署云:“贞元元年二十有三日,西太平寺沙门怀素藏真书,时年六十一。”《释氏疑年录》则标为(七三七—?),即怀素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卒年不详。后人也有主此说的,如清代瞿中溶的《古泉山馆金石文编》,上海古籍书店《怀素小草千字文》的《出版说明》等。有的则标为“七三七—七九九尚在”,即唐德宗贞元十五年尚在。这种说法的根据是《怀素小草千字文》帖末署云:“贞元十五年六月十七日于零陵书,时六十有三。”《释氏疑年录》认为:怀素草书《千文》和《清净经》,“两者年岁不同,必有一赝。”笔者认为,第二种说法比较可信。除怀素《小草千字文》,还有两个佐证。

         其一,马云奇《怀素师草书歌》云:“怀素才年三十余,不出湖南学草书。……一昨江南投亚相,尽日花堂草书障。”这说明怀素南谒亚相徐浩时的年龄才三十余。《旧唐书·代宗纪》载:徐浩为广州刺史、岭南节度使在大历二年(767)。据此推算,怀素生于七三七年,基本上是正确的。其二,苏焕《怀素草书歌兼送谒徐广州》云:“张颠没来二十年,谓言草书无人传。零陵沙门继其后,新书大字大如斗”。李白与张颠同为酒中八仙之一,年龄大致差不多。李白卒于宝应元年(762);李白卒时,怀素年二十六。据焕诗,张颠当卒于李白前。据此,说怀素生于七三七年,也比较可信。

  而第一种说法不太可靠。其一,《释氏疑年录》云:“《历代名人年谱》作贞元元年卒,年六十一,盖据《清静经》而又误加‘卒’字也。”《清净经》帖末属年为贞元元年,但说怀素卒于是年,却拿不出证据,所以,这个“卒”字是误加上去的。其二,《怀素小草千字文》贞元十五年书,《东陵圣母帖》贞元八年书。若怀素卒于贞元元年,哪有卒后八年书《圣母帖》、卒后十四年写《小草千字文》之理?其三,正如前引《释氏疑年录》所说,《清净经》与《小草千字文》,两者“比有一赝”。有人认为:《小草千字文》“若为怀素真迹,则其卒年所记有误,若卒年无误,则此帖断非怀素真迹。”这一逻辑推理不无道理,然而该作者接着说:“以书法而论,此帖即使非怀素所书,亦必出自唐宋五代能书之手,宋以后人绝难有此笔法。”细品语味,虽疑未决,意在后者。笔者认为,此帖历来被认为是怀素晚年杰作,有“千金帖”之称,帖前文嘉、毕秋帆、六舟、薛受、汪士骧的题签视为“神品”、“神品至宝”、“第一至宝”;帖后文征明跋为“要之,公名帖也”,王文治跋为“是贴晚年之作,纯以淡胜”;于右任跋为“此为怀素晚年最佳之作。”因此,此帖当为真迹,而《清净经》可能是赝品。所以,怀素的生年,当以《小草千字文》署年为据。致于怀素卒年,已不可考。


草圣怀素数事考


    三湘大地,人杰地灵。古往今来,各行各业,群星灿烂。在书艺界,怀素是闪亮在明丽星空中耀眼的一颗。他是草书的革新者,突破了章草和二王草书字字不相连,草法均匀整齐的格式,改变了运笔落墨的节奏,呈现了一种错落有姿、飞扬跳荡的景象。通过疏密、斜正的对比,取得在变动中寓平稳的艺术效果。渴笔枯墨运用得当,使作品枯润浓淡交相辉映,丰富了书法艺术的表现手法。兴到之时,笔势自生,大小相参,上下左右,起止引带,都能达到神妙的意境。怀素自谓:“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以狂继颠,谁曰不可?”“颠张狂素”,确立了书史上狂草一派的地位;“狂素草圣”留下了他永垂青史的美名。


                一   刻 苦 学 艺
    怀素,长沙人,生卒年代,史家无定论。在世于唐代开元至贞元年间无误,终年六十多岁。俗姓钱,自幼皈依佛门,释名怀素,字藏真。经禅之暇,颇好瀚墨。因贫穷无纸,在寺庙周围自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代纸写字。犹不足,乃油漆方板一块,盘子一只,用以练字,结果板盘均被写穿。他勤学苦练,埋秃笔于山下,称为“笔冢”。李白诗称:“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山中兔”。可见怀素为练习书法而用掉的墨水和笔是何其多。


    怀素学书,大历之前,虽足不出湖南,但褒扬赞述,即已“溢于箱箧”,然怀素并未满足于衡湘一隅之名。


    徐浩当时为书坛宿耆,八体兼工,张旭、贺知章老死,李邕罹祸,颜真卿书名尚未大彰,则徐浩书法天下独步。苏涣《怀素上人草书歌》:“…忽然告我游南溟,言祈亚相求大名。亚相书翰凌献之,见君绝意必深知”。可见怀素决定南游,去广州拜谒请教徐浩,以求进取。“一昨江南投亚相,尽日华堂书草幛”(马云奇诗句)可见怀素是去了广州,而且很忙。据《唐书·代宗纪》载:大历二年四月“以工部待郎徐浩为广州刺史,岭南节度观察使。”又大历三年十月“以京兆尹李勉为广州刺史,充岭南节度史”。故怀素拜谒徐浩,时在大历二年四月之后,大历三年十月之前。


    大历四年二月,怀素“担笈杖锡,西游上国”,远至长安,后数年间,遍访当时名公诸贤,曾向从张旭那里受得笔法的邬彤、颜真卿认真讨教书道,经大家点拨,视野顿开,书艺大有长进。


                           二   绝 技 名 世


    李白《草书行歌》,王琦注引《一统志》谓当世名流为怀素赠歌者有三十七人之众,《全唐诗》今存也有十余人。怀素墨迹《自叙帖》述及刑部尚书颜真鲫,尚书司勋郎卢象,司勋员外郎钱起,礼部待郎张谓,吏部侍郎韦陟,永州太守王邕,御史李舟、许瑶、戴叔伦、窦冀,处士朱逵等十一人所作赞语。用诗歌赞美书法,自有以来,都是赞美草书的,而赞怀素者又最多。试看任华当年是如何用尽了最美好的词语,选取最美好的比喻,来赞美怀素登峰造极的草书艺术的:


“吾尝好奇,古来草圣无不知。
岂不知右军与献之,虽有壮丽之骨,恨无狂逸之姿。
中间张长史,独放荡而不羁,以颠为名,倾荡于当时。
张老颠,殊不颠于怀素,怀素颠乃是颠。
人谓尔从江南来,我谓尔从天上来。
负颠狂之墨妙,有墨狂之逸才。
狂僧前日动京华,朝骑王公大人马,暮宿王公大人家。
谁不造素屏,谁不涂粉壁。
粉壁摇晴光,素屏凝晓霜。
待君挥洒兮不可弥忘。
骏马迎来坐中堂,金盆称酒竹叶香。
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以后始颠狂。
一颠一狂多意气,大叫一声起攘臂。
挥毫倏忽千万字,有时一字两字长丈二。
翕似长鲸波刺动海岛,欻若长蛇戍得透深草。
回环缭绕相拘连,千变万化在眼前。
飘风骤雨相击射,速禄飒拉动檐隙。
掷华山巨石以为点,掣衡山阵云以为画。
兴不尽,势转雄,恐天低而地窄。
更有何处最可怜,哀哀枯藤万丈悬。
万丈悬,拂秋水,映秋天。
或如丝,或如发,风吹欲绝又不绝。
锋芒利于欧冶剑,劲直挥是并州铁。
时复枯燥何褵褷,忽觉阴山突兀横翠微。
中有枯松错落一万丈,倒挂绝壁蹙枯枝。
千魑魅兮万魍魉,欲出不可何闪尸。
瀚海日暮悉阴浓,忽然跃出千黑龙。
天矫偃蹇,入乎苍穹,飞沙走石满穹塞,万里飕飕西北风。
狂僧有绝艺,非数仞高墙不足以逞其笔势。
或逢花笺绢素,凝神执笔守恒度。
别来筋骨多情趣,霏霏微微点长露。
三秋月照丹凤楼,二月花开上林树。
终恐绊骐骥之足,不得展千里之步。

狂僧,狂僧,尔虽有绝艺,犹当假良谋,不因礼部张公将尔来,如何得声名,一旦渲九垓。”

不难看出,怀素确实是继张旭之后名振于世的草书大家。


                           三   狂 狷 并 擅


          怀素书狂人亦狂,“狂僧挥翰狂且逸,独任天机摧格律”(窦冀)。“自言腕转无所拘,大笑羲之用阵图,狂来纸尽势不尽,投笔抗声连叫呼”(鲁牧)。“负颠狂之墨妙,有墨狂之逸才”(任华)。“怀素才年三十余,不出湖南学草书,大笑羲献将齐德,窃比钟繇也不如,……君王必定收狂客,寄与江潭一路人”(马云奇)。笑傲江湖,目中无人,且臧否前贤,摧破格律。作为僧人,不拒荤腥,尤嗜狂饮,倜傥不拘。陆羽的《僧怀素传》云:“饮酒以养性,草书以畅志;时酒酣性发,遇寺壁、里墙、衣裳、器皿糜不书之”。可见怀素实在是狂。他观夏云而能悟草书之妙,“得草圣之三味”,并不是自我夸张。宝应年间初离家乡之时,年仅20多岁,以一“少年上人”而悟“孤蓬惊沙”之法,是狂之有由的。但他并非狂妄无知,极端自高自大,对书家是尊重的。怀素与颜真卿洛下论书,其间不见怀素狂态。

           马云奇“贺老遥闻却后生,张颠不敢称先辈”,大抑张旭而扬怀素,颜真卿否定之,并说“入室之宾,舍子奚适”。就是说,怀素当时连做张旭学生的资格都没有,份量很重。怀素对此,未见作愕然状。不仅如此,郑杓《衍极》云:“鲁公之书,怀素喜而有得”。观其以后所书《论书》、《苦笋》诸贴,用笔沉稳,不见“迅疾骇人”之状,盖有领悟。可见怀素对书家的态度是迥异于俗辈的。


         怀素之狂,其实狂在草书,且时在中、青年时期,自京返乡后,不见再出远游,更不见称其狂的应景诗篇。可见,怀素草书狂在大历之前,即使狂日,其间亦有清秀之作,“或逢花笺与绢素,凝神执笔守恒度”。故怀素是能放能收,“狂”、“狷”并擅,适时而用。


              四  无 缘 玄 奘


    还有一点,怀素是否是“玄奘之门人”值得研讨。《史书会要》称:怀素“字藏真,俗姓钱,长沙人”是对的。而接着说“徒家京兆,玄奘三藏之门人也”,则是张冠李戴,移花接木了。近见茹桂主编的《美术辞林》之《书法艺术卷》,亦称:“怀素,僧,玄奘弟子”;朱仁夫著之《中国古代书法史》亦称:怀素“玄奘三藏法师之门人”。玄奘和怀素世寿都只有六十多岁,玄奘生在公元600年,卒在公元664年,活动年代主要在唐太宗贞观年间。而怀素晚年之作《小草千字文》,末尾题:“贞元十五年六月十七日于零陵,书时六十有三”。据此其生年当在公元737年,为唐玄宗开元25年,距玄奘去世73年。将书僧怀素列玄奘大师门下显然是不确切的。


怀素的生平与交往

   (一)向李白求诗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怀素二十二岁。这年李白已五十九岁,在巫峡遇赦后,从长流夜郎乘舟回江陵。在南游洞庭潇湘一带时,被怀素找到求诗。两人虽是忘年交,李白精神十分振奋,当即写了一首《草书歌行》,赞扬他:“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龟,笔锋杀尽中山兔。……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寸寸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古来万事贵人生,何必要公孙人娘浑脱舞。”


  (二)向徐浩求笔法 向苏涣求诗


  唐代宗宝应元年(762),怀素三十一岁。他由零陵出发,作万里之行,求师访友,向当代名家探求笔法,经衡阳、客潭州。于代宗大历三年(767),南下到广州向徐浩学笔法。黄山谷云:“唐自欧、虞后,能备八法者独徐会稽(浩)与颜太师(真卿)耳。”(《题徐浩碑》)诗人苏涣在长沙遇见了怀素。当时正是徐浩去广州任刺史,怀素要苏涣题诗,苏涣就写了两首诗,一首是《赠零陵僧兼送徐广州》,另一首是《怀素上人草书歌》:“张颠没在二十年,谓言草圣无人传。零陵沙门继其后,新书大字大如斗。兴来走笔如旋风,醉后耳热心更凶。忽如裴曼舞双剑,七星错落缠蛟龙。又如吴生画鬼神,魑魅魍魉惊本身。钩锁相连势不绝,倔强毒蛇争屈铁。西河舞剑气凌云,孤篷自振唯有君。今日华堂看洒落,四座喧呼叹佳作。回首邀余赋一章,欲令羡铲齐钟张。琅诵口句三百字,何似醉僧颠复狂!忽然告我游南溟,言祈亚相求大名。亚相书翰凌献之,见君绝意必深知。南中纸价当日贵,只恐贪泉成墨池。”

  诗中称赞怀素是“草圣”张旭之后唯一继承人,称赞徐浩的书法几乎凌驾于王献之之上,如果怀素得到徐的赏识,定会“洛阳纸贵”。“贪泉”一词是双关语,一指水名,在广东南海县西北;一指贪钱、贪财。末句大有深意。不出所料,后来徐浩成了贪官。《资治通鉴》代宗大历五年,说他“贪而佞,倾南方珍贷以赂(元)载”。


  (三)拜访邬彤


  次年,怀素北上岳州。《自叙帖》上说得很清楚。“恨未能远睹前人之奇迹,所见甚浅。遂担芨杖锡,西游上国,谒见当代名公。错综其事,遗编绝简,往往遇之。豁然心胸,略无凝滞;鱼笺绢素,多所尘点。”


  他到了南昌,写了一首《洪州诗》,抒发胸中的抱负。此诗已佚,只在宋代董迪的《广川书跋》中留下了“汉家聚兵楚无人”一句。董迪解释道:“怀素似不许右军得名太过,谓‘汉家聚兵楚无人也’,其与阮籍言‘世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气也略等矣。”可知怀素胸怀大志,要超过前人。


  邬彤是怀素的表叔,怀素便拜表叔为老师。邬彤是张旭的学生,颜真卿的同学。邬彤便把他留在家中,把张芝临池之妙,张旭的草书神鬼莫测,王献之的书法如寒冬枯树等,一一给怀素讲解;邬彤又将作字之法的一个“悟”字教给怀素。所谓“悟”,就是要抓住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如山峦、鸟兽、虫鱼、花果、日月、星辰、风雨、雷霆等等,加以观察、分析、研究,从中得到某种启发或感受,并把自己的喜怒哀乐等感情灌注在草书之中,因此获得了许多成就。


  一天,怀素要辞别而去,邬彤对他说:“万里之别,我无一物相赠,很感抱歉,我想有件宝赠送您。”当时传说,邬彤藏有王羲之的《恶溪》、《小王》、《骚劳》三帖,这是无价之宝,怀素认为表叔将以此物相赠,可是临走时,邬彤对怀素道:“草书竖牵,似古钗脚,勉旃!”意思是说草书的直连(如竖),应像古代的钗脚那样的古朴圆浑,希望你勉励吧!原来就是这么一句宝贵的临别赠言。


  (四)看“夏云随风”


  怀素离别了邬彤,这次是应礼部尚书张谓的邀请,去京城长安。唐代任华有诗记载道:“狂僧,狂僧,尔虽有绝艺,犹当假良媒,不因礼部张公将尔来,如何得声名一旦喧九垓。”古人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怀素对邬彤的谆谆教诲是刻骨铭心的。有一天,怀素看见几块浮云,像棉花团似的一朵朵分散着,映照着温和的阳光,云块的四周射出金色的光辉,太阳已被浮云遮蔽住了,不禁令他忆起“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李白诗句。一会儿这些积云又很快地消散了,它们又成为扁球状的云块,云块间露出碧蓝色的天幕,远远望去这些白云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一会儿像奔马,一会儿像雄狮,像大鹏,有的像奇峰。忽然乌云密布,雷电齐鸣,风雨大作。这时候他恍然想起邬老师说的一个“悟”字,我何尝不可把这些夏云随风的变化运用于狂草之中呢!正如《怀素别传》所说:“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师之。”又说:“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一一自然。”从此怀素的狂草,有了一个飞跃,冲破了王羲之、王献之受章草的影响束缚,创造性地形成了他自己的狂草风貌。


  (五)看公孙大娘剑器舞


  《乐府杂录》记载:“开元中有公孙大娘善舞剑器,僧怀素见之,草书遂长,盖准其顿挫之势也。”公孙大娘是廾元时有名的女舞剑家,她的弟子也擅长舞剑。诗人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写道:“先帝侍女八干人,公孙剑器初第一。”“昔有佳人公孙氏,一舞剑器动四方。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诗中还说剑光明亮闪烁,好像后羿射落九日;舞姿矫健轻捷,犹如群神驾龙飞翔;舞剑开始时,前奏的鼓声暂歇,好像雷霆停止了震怒;舞罢时,手中的剑影好像江海上平静下来的波光。怀素看了公孙剑器舞后,大受启发。由此他的狂草在画形分布、笔势往复中增强了高昂回翔之态;在结体上也加强轻重曲折、顺逆顿挫的节奏感。他的名气越来越大。


  (六)向颜真卿求张旭笔法


  怀素四十岁至京兆,向颜真卿求教笔法,并请作序以“冠诸篇首”。《广川书跋》说:“书法相传至张颠后,鲁公(颜真卿)得尽于楷;怀素得尽于草。”怀素是通过颜氏而学到张旭笔法的。颜真卿说:我二十多岁时,曾游长安,师事张旭二年,略得笔法,自以为未稳。三十五岁,从醴泉罢职回来,又特往洛阳去访张旭,继续求教。有次我再三要求张长史教笔法,长史许久不说,乃左右盼望,心情不舒畅而去,我跟在他后面,走到东竹林院小堂里,张公坐在床上,命我居于小榻边,说道:“笔法玄微,难妄传授,非志士高人,岂可言其妙!书之求能,且攻真草,今以授子,可须思妙。”张旭举出“十二笔意”授颜真卿,颜之把“十二笔意”即“平谓横、直谓纵、均谓间、密谓际”等传授给怀素。又问怀素道:“你的草书除了老师传授外,自己有否获得感受?”怀素道:“贫僧有一天傍晚,曾长时间地观察夏云的姿态。我发现云朵随着风势的转化而变化莫测,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蛟龙翻腾,或如飞鸟出林,惊蛇人草,或如大鹏展翅,平原走马,不胜枚举,美妙无穷。”颜真卿说:“你的‘夏云多奇峰’的体会,使我闻所未闻,增加我的广识,‘草圣’的渊妙,代不乏人,今天有你在,后继有人了。”


  (七)晚年撰经
  怀素晚年在四川成都宝园寺度过。贯休诗:“师不谈经不说禅。”《唐释怀素食鱼帖》后李璜说怀素既食肉又食鱼。《金壶记》说他是“一日九醉”。大概醉翁之意不在酒,“狂僧不为酒,狂笔自通天”,他志在“狂草”而已。


  怀素对佛学也很有研究:有位昙元德尊,从《律藏》中选编了一部《四分律》。相州日光寺有个叫法砺的法师也研究《四分律》,著有《四分律疏》。有一天,他听了怀素对《四分律》的解释,大为吃惊,感叹道:“我研习这书三年了,古人的义章错误实在太多,解释的任务要落在你的肩上!”从此怀素编撰《四分律开宗记》。怀素还懂梵文,能翻译。他的堂叔父钱起有诗道:“释子吾家宝,神清慧有余。能翻梵王,妙尽伯英(张芝)书。”


  他晚年患风痹病,于贞元十五年圆寂,享年六十二岁。
  怀素留下的草书有:《四十二章经》、《干字文》、《自叙帖》、《苦笋帖》、《圣母帖》、《论书帖》、《去夏帖》、《贫道帖》、《逐鹿帖》、《酒狂帖》、《食鱼帖》、《客舍帖》、《别本六帖》、《藏真帖》、《七帖》、《高座帖》、《北亭草笔》等。

怀素与草书

 

  书法是中国文化特有的艺术。狂草又是各种书体中最有代表性的。在狂草中,作为传达信息的功能已减到最低限度,而书法的艺术性却达到了极致。书法家创作狂草和人们欣赏狂草,“写字”或“认字”已不是最主要的目的。草书创作的同时也就是艺术家在表现自己,是艺术家通过草书的形式在抒情表意。


  依照禅宗“即心即佛”的理论,人的本心是清净的,是具有佛性的,按照自然本性去做,尊重个人内心的觉悟,就是最佳的人生哲学。将这种哲学运用于书法上,禅师们自然就会将注意力凝聚于能自由抒发个人情感的草书,尤其是张旭创造了狂草之后,这种神鬼莫测、能够尽情发挥情趣的艺术形式,就成了众多禅师书法家一致的选择目标。而怀素,堪称其中的佼佼者和带头人。


  怀素,字藏真,俗姓钱,长沙人氏。母亲姓刘。怀素生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其卒年不详。


  怀素幼年出家,依止于伯祖惠融禅师,惠融禅师亦醉心书法艺术,他俩人的书法艺术远近闻名。人称他们为“大钱师”、“小钱师”。


  怀素的叔父钱起(722一780年),字仲文,吴兴(今属浙江)人。是唐代大历年间(766一779年)的著名诗人,有“才子”之美称,曾任翰林学士,官至考功郎中。他赋诗工于铸词炼句,遣辞造意常有惊人之处,深得当时士大夫们的喜爱。诗人郎士元与钱起齐名,世人并称为“钱郎”,公卿大夫奉使出京,总要恳请他俩赋诗送行,否则就感到脸上无光。钱起对怀素颇具厚望,曾有诗送怀素还乡:“释子吾家宝,神清慧有余。能翻梵王字,妙尽伯英书。”给予谆淳告诫和殷切的期望。


  时任金吾兵曹的邬彤,钱塘人,也是唐代一位颇有名气的书法家,他的《金刚经》、《尊胜经》等书法作品,至宋代仍有人珍藏。邬彤与怀素为表兄弟,虽非嫡亲,关系却非同一般。邬彤擅长草书和行书,曾经有幸成为草圣张旭的弟子,他将从张旭那里学到的用笔法则,一一传授给怀素。另外,张旭奇奇怪怪的笔触,其实来源于他对自然界的观察和联想,草书的真谛在于笔墨之外等等,诸如“蓬振沙惊,雨痕钗脚”之类的传说,使怀素获得了莫大的启发。邬
彤还将珍藏的王氏真迹《恶溪帖》和《骚劳帖》中的一本,送给了怀素。


  怀素生长在这种浓厚文化气氛的环境之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得他自幼就对书法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诸如东汉草圣张芝临池学书,池水被染黑;三国魏人钟繇昼夜习字,睡梦中还时常用手指在被子上比比划划,天长日久将被子磨穿;隋初和尚智永躲进小楼,三十年如一日地练字,秃笔成冢等故事,他都烂熟于胸。这些书坛上的精英就成了怀素学习的楷模。

 

  怀素早年苦于无钱买纸,曾将一个漆盘和一块方形木板专门用来练字,随着岁月的流逝,木板和漆盘都被写穿了底,写秃了的笔头堆积起来,就像当年智永禅师的“秃笔冢”,垒得犹如小山一般。后来,他又效法古人在芭蕉叶上题诗的办法,在寺后空地上种植了一万多株芭蕉,以叶代纸,日夜练习不辍。硕大的芭蕉撑起了无数把绿伞,覆盖了怀素居住的小屋,为他留下了一个充满绿意的宁静空间,怀素就在这绿色的天地里坐禅习字,神游书法艺术的王国。他还给小屋取了一个充满诗意的名字——绿天庵。


  绿天庵中刻苦的学书生涯,为怀素日后超凡的书法艺术奠定了基础,特别是芭蕉叶滑润的、不易着墨的特点,促成了怀素后来那种灵动疾速、忽断忽连、乍干乍湿的笔触和点画。


  学书其实和学禅一样,成功与否,就看“悟”的效果如何。犹如禅僧的参话头,未能参破之时,只觉得浑浑噩噩,昏天黑地,饭也不知香,睡也不识甜。此时,也只有在这种时候,令人大彻大悟的契机往往就出现了。


  书法是一门艺术,它的创造和发挥,仅凭勤奋和书写材料触发的那一点点灵感是远远不够的,尤其对狂草来说,笔法和结构全无定式可言,每一次创作,每一个字的笔法和结构都必须根据特定瞬间中笔、墨、纸的条件,根据周围已经完成的结构形态见机行事。


  那年夏天,怀素时常呆呆地望着天空出神,他只觉得空中的云彩倏聚倏散,煞是好看。一天,怀素突然发现那云彩犹如奇峰耸峙,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着它的形状,恰似一道灵光突然闪过心头一般,从这种种幻像里面,怀素骤然领悟到了许多直笔、斜笔、散笔和顿挫的不同写法。从此,怀素的草书里面就多了不少奇峰般的笔画。再往后来,不论是林中之鸟疾飞直蹿空中的矫健英姿,还是路边长蛇受惊后飚然没入草丛之中的迅捷身影,甚至是破墙败垣之上那一条条毫无规律、四通八达的隙纹,都成了他草书创作借鉴的对象。


  精湛的书艺,使得年轻的怀素在家乡湖南一带很快获得了广泛的声誉,被推许为“草书天下独步”。每逢暖日高悬、凉风习习,气候宜人的日子,骚客酒徒总是聚集一堂,摆开笺麻素绢、宣州石砚,准备好粉壁白墙,然后纵酒酣歌、高谈阔论。酒酣耳热之后,怀素总是习惯性地斜倚在绳床上闭目休息一会儿,然后,突然纵身起床,挥笔疾书,如入无人之境。有时趁酒发兴,不仅是粉墙、纸张、素绢,就连衣裳、器皿,也都成了怀素的草书园地,常令观者嗟叹不已。


  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墨池飞出北溟鱼,笔锋杀尽山中兔。八月九月天气凉,酒徒辞客满高堂。笺麻素绢排数厢,宣州石砚墨色光。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张。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起来向壁不停手,一行数字大如斗。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如楚汉相攻战。湖南七郡凡几家,家家屏障书题遍。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古来万事贵天真,何必要公孙大娘舞浑脱?(《李太白全集》卷八)
  这首托名诗仙李白所作的《草书歌行》,就是怀素早期草书创作过程和书法艺术的真实写照。

   摘自《墨海禅踪·中国文僧》


草书天下称独步:“醉素”怀素

 怀素(725—785),字藏真,幼年时出家为僧。俗姓钱。怀素性情疏放,虽为出家人,但却吃肉喝酒,一日九醉,每至酒醉兴发,即振笔疾书,寺壁里墙,衣裳器皿,无不信手而书。时人呼之为“醉僧”,称他的字是“醉僧书”,将他与张旭并称为“颠张醉素”,“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以狂继颠,谁曰不可”。


 怀素生性疏放,为性情中人,但练习书法却十分勤奋。他因贫困无纸,种了万余株芭蕉,取芭蕉叶练习写字,给自己的居所取名曰“绿天庵”。后因芭蕉叶仍不够用,他又漆一盘一板,反复书写,竟至盘板皆穿。正因为他的这种勤奋,加上他的豪放天性和天才般的艺术禀赋,才使他的书法艺术在张旭之后独步一时,即李白《草书歌行》中所赞叹的“草书天下称独步”。怀素的草书,气势如暴风骤雨万马奔腾,在篇章布局上讲究疏密、斜正、大小、虚实、枯润的对照,线条瘦劲凝炼而圆转自如,“字字飞动,圆转之妙,宛如有神”。(《宣和书谱》。)怀素自己曾作《草书歌》:“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壁间飕飕风雨飞,行间屹屹龙蛇动”。

 怀素的草书下笔狂怪怒张,线条电激流星,深受后人赞誉。晚唐著名僧人学者贯休作《观怀素草书歌》云“张颠颠后颠非颠,直至怀素之颠始是颠,师不谈经不说禅,筋力唯於草书妙”。苏东坡说他的书法作品《白叙帖》盖无毫发遗恨。”元人吴吉吉认为他的另一篇作品《食鱼帖》“行笔遒劲,如屋漏、如屈铁,非工,其能如是乎?”


 怀素的书迹传世较多,著名者有《自叙帖》、《苦笋帖》、《食鱼帖》等。其中《自叙帖》书于大历十二年(777),一百二十六行,六百九十八字,这件草书气势若虹,线条“风起电疾”,飘逸疏散,灵气飞扬。正如帖中赞语所云:“奔蛇走虺势入座,骤雨旋风声满堂。”“寒猿饮水撼枯藤,壮士拨山伸劲铁”,是一件代表怀素书法风格的不朽佳构。


草书天下称独步:“醉素”怀素


 怀素生性疏放,为性情中人,但练习书法却十分勤奋。他因贫困无纸,种了万余株芭蕉,取芭蕉叶练习写字,给自己的居所取名曰“绿天庵”。后因芭蕉叶仍不够用,他又漆一盘一板,反复书写,竟至盘板皆穿。正因为他的这种勤奋,加上他的豪放天性和天才般的艺术禀赋,才使他的书法艺术在张旭之后独步一时,即李白《草书歌行》中所赞叹的“草书天下称独步”。怀素的草书,气势如暴风骤雨万马奔腾,在篇章布局上讲究疏密、斜正、大小、虚实、枯润的对照,线条瘦劲凝炼而圆转自如,“字字飞动,圆转之妙,宛如有神”。(《宣和书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