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沙群岛的海滩有什么:王石川:不缺质疑,缺的是质疑被善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0:56:38
王石川:不缺质疑,缺的是质疑被善待
2010-09-12 23:58:46 来源: 国际在线(北京) 跟贴 31 条 手机看新闻
公民从不缺少质疑,缺少的只是质疑空间,更缺乏质疑能否达到效果,基于此,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善待质疑,面对质疑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质疑的公民不仅不反感,更应该感谢和褒奖。王石川 评论作者华中科技大学举行2010级本科生开学典礼。该校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在16分钟的讲话中,要求学生学会质疑,哪怕是质疑学校和校长。在他的2800余字讲稿中,“质疑”先后出现82次。“质疑是创造的基础”,“要敢于质疑权威和先贤”……李培根昨日阐述了质疑的力量、质疑需要什么、最需要质疑什么等问题。(9月10日《长江日报》)一个大学校长能够在开学典礼上畅谈“质疑”,在2800余字讲稿中,“质疑”先后出现82次,令人叹为观止之余不免钦佩有加。众所周知,不少校领导并不喜欢学生质疑,总喜欢学生老老实实、规规矩矩、服服帖帖,简言之,他们喜欢听话的学生,不喜欢不听话的爱质疑的学生。“根叔”的质疑观确实令人惊喜。比如,他说,“质疑是创造的基础”,“要敢于质疑权威和先贤”,“在华中科技大学,你们还可以质疑这所学校的某些做法,还可以质疑校长。质疑与批判的自由正在成为华中科大的一种文化。”“当质疑的利剑高悬,华中科技大学和她的校长就永远不会忘记‘以学生为本’。华中科大也会在质疑中前进,在批判中成长,在质疑与批判中步入一流。”诸如此类,皆是真知灼见。其实,质疑的价值不容小觑,无数先贤、巨擘对此有精辟论断。苏格拉底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亚里士多德说,“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狄德罗说,“质疑是迈向哲理的第一步。”我国古代对“疑”也有阐述,“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惟疑而后悟也”……由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生质疑,笔者想到了公民质疑。应该说,这是一个公民的权利意识不断蓬勃生长的时代,一大表现就是弃绝“口将言而嗫嚅”,而是看到不平处就说,遇到蹊跷处就质疑。甚至可以说,质疑已经成为公民的习惯性动作。为何会这样?一方面固然是民众权利意识不断提高,公民精神不断丰润,另一方面也应看到,遍观现实,可质疑的东西确实太多,公民不愁质疑的素材。更应该看到的是,尽管公民有质疑,但当前的质疑遭受了两种状况,一是公权力对公民质疑不屑一顾,或者置之不理,任尔质疑汹汹,我自充耳不闻。当公民质疑的铁拳打到棉花上,公民必然沮丧乃至失望。二是公权力对公民质疑恼羞成怒,甚至打击报复。比如,2009年年初,河南青年王帅在网上发了一篇“灵宝老农抗旱绝招”的帖子,反映当地政府违法征用土地,损害当地农民利益的问题。随后,灵宝市警方以涉嫌诽谤罪远赴上海将其抓获并拘留8天。
可以说,公民从来不缺质疑精神和质疑动作,而公民学会质疑、表达质疑、善于质疑,大有裨益,一方面可以纾解内心怨气,另一方面也可以推动政府进步。“根叔”说,“华中科大会在质疑中前进,在批判中成长,在质疑与批判中步入一流。”这是对待质疑的积极态度,但显然不少官员是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根本不会感谢质疑者,岂止不感谢,甚至怀恨在心。因此,只有呵护公民质疑、鼓励公民质疑,甚至褒奖公民质疑,公民才更愿意质疑、更会质疑,政府也才会“在批判中成长,在质疑与批判中进步”。其实,质疑是公民的权利,公民质疑也是公民行使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一种形式。而国家也在从多方面捍卫公民的这些权利,比如温家宝总理称,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支持新闻媒体对违法或者不当行政行为进行曝光等等。公民从不缺少质疑,缺少的只是质疑空间,更缺乏质疑能否达到效果,基于此,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善待质疑,面对质疑时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对质疑的公民不仅不反感,更应该感谢和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