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高校招聘网:长河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0:22:59
首页 小组 读书 电影 音乐 同城 九点  书籍
 
电影
音乐
小组
 
成员
 
活动搜索  热评 排行榜 分类浏览 你好,请 登录或 注册
长河集
放在你的blog里!
作者: 沈从文ISBN: 9787534364327
页数: 203
出版社: 江苏教育出版社
丛书: 沈从文集
定价: 13.8
装帧: 平装
出版年: 2005-4-1
9.0
(25人评价)48.0%
48.0%
4.0%
0.0%
0.0%
想读在读读过评价:   写书评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加入豆列  推荐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简介 · · · · · ·
  长篇杰作,可惜只完成第一卷,易使人想起断臂的维纳斯。
   作者以辰河流域一个小小的水码头为背景,写地方一些平凡人物生活上的“常”与“变”,以及两相乘除中所有的哀乐。
   自然景物的明朗,小女儿性情的天真纯粹以及牧歌谐趣的点染,增加了生活的光亮。但面对现实,更造成了作者和读者无法排解的隐忧。
   作品形式的精美与情感的深致,使一切介绍均属多余。作者简介 · · · · · ·
  沈从文先生(1902~1988),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学者。原名沈岳焕,笔名小兵、懋琳、休芸芸等。湖南凤凰(今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苗族。1918年小学毕业后随本乡土著部队到沅水流域各地,随军在川、湘、鄂、黔四省边区生活。1923年到北京自学并学习写作。1924年后开始发表作品,并与胡也频合编《京报副刊》和《民众文艺》周刊。1928年到上海与胡也频、丁玲编辑《红黑》、《人间》杂志。翌年任教于中国公学。1930年起在武汉大学、青岛大学任教。1934年起编辑北平和天津的《大公报》副刊《文艺》。抗日战争爆发后,到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抗战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编辑《大公报》、《益世报》等文学副刊。从1926年出版第一本创作集《鸭子》开始,沈从文先生出版了7O余种作品集,被人称为多产作家。至40年代刊行的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骏图》,中篇小说《一个母亲》、《边城》,长篇小说《旧梦》、《长河》,散文集《记胡也频》、《记丁玲》、《从文自传》、《湘行散记》、《湘西》等。还有论文集《沫沫集》、《废邮存底》、《云南看云集》,批评专集《现代中国作家评论选》,以及多种沈从文的选集和多卷本《沈从文文集》等。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代表作《边城》以兼具抒情诗和小品文的优美笔触,表现自然、民风和人性的美,提供了富于诗情画意的乡村风俗画幅,充满牧歌情调和地方色彩,形成别具一格的抒情乡土小说。他的创作表现手法不拘一格,文体不拘常例,故事不拘常格,尝试各种体式和结构进行创作,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文体作家"。他的散文也独具魅力,为现代散文增添了艺术光彩。一些后来的作家曾深受他创作风格的影响。在文学态度上,沈从文先生一直坚持自由主义立场,坚持文学要超越政治和商业的影响。 1948年沈从文先生受到了左翼文化界猛烈批判,郭沫若斥责沈从文先生:"一直是有意识的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1949年,沈从文先生放弃了文学创作,被安排到中国历史博物馆,担任了一名历史博物馆的讲解员。沈从文先生的下半生从事文物、工艺美术图案及物质文化史的研究工作。1978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任研究员,致力于中国古代服饰及其他史学领域的研究。先后发表了《唐宋铜镜》、《龙凤艺术》、《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学术著作。与沈从文先生在国内的默默无闻相反,沈先生在国外名声鹊起,于1980年应邀赴美国讲学,并进入诺贝尔文学奖的终审名单。1988年,86岁的沈从文先生因为心脏病复发离开了人世,为后人留下了无限的惋惜。
豆瓣成员常用的标签(共8个) · · · · · ·
沈从文(14)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1)  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学作品(1)  从文先生(1)  现代(1)  老人家(1)  芸芸(1)  随笔(1) 
丛书信息
  沈从文集 (共20册), 这套丛书还有《阿黑小史》,《新与旧》,《凤凰集》,《贵生集》,《抽象的抒情》 等。
喜欢读"长河集"的人也喜欢 · · · · · ·
 长河(插图本)  受戒  呼兰河传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  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  原野  边城 湘行散记  雨天的书  北京人  憩园
书评  · · · · · ·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我来评论这本书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長河》:“好看的都應當長遠存在”。   三(苦口甘口)(灯火不相识。) 
我今日才體會“強扭的瓜不甜”的意思,大約與情感相關地方都是頗可以用的:比如我的一直想寫的關於《長河》的讀書筆記。然而拖到今天,我也就沒有寫出來。說完全沒有情感與想法大概不確切,然而一要寫正經東西,自己不爭氣也就緊張起來,正襟危坐,戰戰兢兢。到後仍說不出像樣話來。事情一涉及到理論或需較強條理性,我就總容易露出不足以及與不...... (3回应)2007-04-26     3/3有用
  我今日才體會“強扭的瓜不甜”的意思,大約與情感相關地方都是頗可以用的:比如我的一直想寫的關於《長河》的讀書筆記。然而拖到今天,我也就沒有寫出來。說完全沒有情感與想法大概不確切,然而一要寫正經東西,自己不爭氣也就緊張起來,正襟危坐,戰戰兢兢。到後仍說不出像樣話來。事情一涉及到理論或需較強條理性,我就總容易露出不足以及與不足如影隨形的膽怯來。------廢話是說得頗多了,然而這是我一向習性。我所真要說的其實是爲了這未誕生的讀書筆記,我是稍花了一點時間來整理了些資料的。如今竟仍寫不出我很遺憾,是故即使“強扭瓜不甜”,我也要勉強說幾句。不過終不能用理論文字成體系,唯有我一貫絮叨瑣碎罷了。
  我最初聽到《長河》名字,是在湯哥的現代文學課上。那時湯哥給我們講《邊城》,且說明前三章不著情節、單佈地域情狀、人事、風俗的好。又特意用他不標準的普通話,將前三段拈出來讀。我受了些慫恿與誘惑,將那一段關於河、河邊渡船及黄狗的話抄到筆記本上。湯哥便是那節課上提出《長河》,將其與《邊城》並舉的。並說明這是未完之作,說明它的風格文字與《邊城》相近處,以及內容情感比《邊城》沈重痛苦處。湯哥說如果《長河》完成,成就將在《邊城》上。我聽了雖向往,卻又遺憾它未竟,又因爲看《子夜》到一半終於看不下而擱置的一點影響,怕它也是那樣對現實圖解意識太強,竟使作品成了標的,於是竟有意避開了。
  後來我寫畢業論文時查資料,有意無意見到許多文章提及《長河》題記。所引大多相同,便是關於創作的說明。首先是三十年代中期湘西沅水辰河流域人事在時代變化中的變化,以及“在變化中墮落趨勢”。“農村祔所保有那點正直素樸人情美,幾幾乎快要消失無余,代替而來的卻是近二十年實際祔培養成功的一種唯實唯利庸俗人生觀。敬鬼神畏天命的迷信固然已經被常識所摧毀,然而做人時的義利取捨是非辨別也隨同湣滅了”。其次是關於《邊城》、《長河》、《湘行散記》、《湘西》創作意圖。提到《長河》時,是這樣說的:“我還將繼續《邊城》在另外一個作品中,把最近二十年來當地農民性格靈魂被時代大力壓扁曲屈失去了原有的素樸所表現式樣,加以剖析與描繪。”又說,“用辰河流域一個小小的水碼頭作背景,就我所熟習的人事作題材,來寫寫這個地方一些平凡人物生活上的‘常’與‘變’,以及在兩相乘除中所有的哀樂。”我爲這些話所吸引,去圖書館找沈從文全集裏收了《長河》那一冊來看:然而仍祇看《題記》,我仿佛有些怕似的,終究不敢觸碰。
  再後來我去深圳出差,一個月時間。除了廢名的一本作品選外,還有圖書館借來的《長河》。廢名那本給我在深圳的生活很多安慰與耐心,然而我仍是沒看《長河》,仿佛是不敢,然而又仿佛是無耐心。我所謂“怕”,其原因大概祇是怕見那人事上悲涼與傷心處,怕果真那過去作品中所描述淳樸善良性格、敬神畏天信仰已蕩然無存。這怕來得有些可笑,有些太過柔和,太過個人性:然而我終於趁在上海這時機,用了兩個晚上看完它了。
  《長河》體例與《雪晴集》很像。明明是前後兩相貫連的故事,卻並不用數字標明“第一章”、“第二章”順序,分著一篇篇寫來,各篇有各自名字。且每篇單獨出去,也都不大受影響,可以當作完整故事來看。這又讓我想起廢名的《橋》,後者也除第一回外,也無分章,每一篇用各自篇名寫來,各篇間也相互承續發展,文章情感得以温和流暢的順延。然而《橋》似乎又更散一些,仿佛一條曲線可以無限延長,它的空間不因文章逐漸增多而封閉,祇是延續下去,讓人覺得這小說可以一直做下去,沒有個盡頭。而《長河》經營起的空間是圓的,故事一點點增多補齊,仍是繞著一個中心,終究要形成一個相對更爲完整的、自成一格的體系。換一種說法是,《長河》比《橋》是更多一些被當作小說來經營的。這“經營”無貶義,多數原因是爲寫作背景及表達意圖的差異産生的。《橋》更多探尋生命意義,有平和的哲學美學意味;而《長河》勿寧說是現實主義的:縱使有著爲了表現人事“常”的一面,並中和由“變”而來的沈痛所特意營造的“牧歌情調”,其出發點與情感都是緣起於現實又作用於現實的。
  《長河》於1938年著手寫作,祇完成了第一卷,歷經周折,被删改,又被轉來轉去。“按預定計劃,《長河》全篇共四卷規模,打算寫到苗族起義軍接受改編,蔣介石將其送上抗日前線,企圖假日軍之手消滅苗族生力爲止,完成大時代變動中苗民族和湘西地方悲劇命運的描寫。可是第一卷完成後,在香港發表,即被删去一部分;1941年重寫分章發表,又有部分章節不凖刊載。全書預備在桂林付印時,又被國民黨檢查機關認爲“思想不妥”,被全部扣壓。托朋友輾轉交涉,再送重庆復審,被重加删節,過了一年才發還付印。到全書由開明書店出版時,已經是1948年了。”(淩宇《沈從文傳》第八章《無形的防線》)。這第一卷,其著力較多處,還是一種鋪墊。寫他筆下慣熟的湘西水域人民生活,淳樸與忍耐,勞苦與艱辛,都一一存在。人們仍多秉承了信仰命運、習慣承擔命運的信念。以夭夭、三黑子、老水手、藤家橘園主人、會長等一幹人爲表現對象。然而内戰打擊與外侵威脅給這一小小水碼頭所帶來的影響,也即人事上那一些“變”,也都已明確凸現。《長河》第一卷不同於《邊城》的極大處,恐在於一種代表“惡”與“破壞”勢力的明確出現,以及作品中不再有《邊城》式傷感,雖有沈痛感慨,然而有把握得住未來的信念,文字因此而更多明朗力度。以往,凡涉及湘西人事與風物,沈從文都不憚用了最真的心來描述這小小一片地方的喜樂悲哀的。在他眼裏它體内激蕩有楚人優美的、野性的血液,它雖然有其缺失,但最終是康健的、活潑的、新鮮的,有力與美存在有其中。它總是他希望所在。然而《長河》中它血液裏有了敗壞成份出現的危險,這敗壞最初由“外面”傳入,“‘現代’二字已到了湘西”,“可是具體的東西,不過是點綴都市文明的奢侈品大量輸入…抽象的東西,竟祇有流行政治中的公文八股和交際世故”。因時代這種大動蕩,對偏僻地區及渺小個人,在物質與精神兩方面的侵入,實在也是無可抵擋的。最後且勢必作用於人,使當地人民在國民黨打擊(湘西是被看作“匪區”)、來往駐防軍隊和地方統治者壓迫下,自身信仰與力量被破壞,靈魂被“壓扁曲屈”,終於成就這一族區内部血液的變質。第一卷中,“惡”的代表當是駐防地方的保安隊隊長(代表了國民黨中邪惡勢力),從勒索槍款、勒索藤家橘園主要橘子到覬覦到小鹿般的夭夭,矛盾是在一個逐漸激化過程中。雖然小說中勒索橘子事到後終以一個較便宜方法解決,然而我很懷疑這正是作者唯恐作品和讀者面對時“給讀者也祇是一個痛苦印象”,特意加上去的“一點牧歌的諧趣”之一。實際這痛苦實在祇是湘西地區現實痛苦方面顶微小普遍的一面,深藏於背後的是外辱既逼近,内部卻仍面臨被兼併威脅。軍閥軍隊來來往往對地方的劫掠,長久以來湘西地區因異族身份所受的欺淩壓迫。這次沈從文終於借了他小說中人物的口,說出了“羊毛出在羊身上,還不是湘西人大家有分”和“說我們鄉下人蠻橫無禮,也是這種人,以爲我們湘西人全是土匪,也是這種人”的話。小說中鄉下人對蔣介石“新生活”運動的隔膜與駭怕,雖祇近於鬧笑話,然而那之前的中央軍呢?川軍呢?
  小說第一篇《人與地》、第二篇《秋(動中有靜)》大抵與《邊城》前三章相近,先介紹辰河中部小口岸吕家坪人與事。沈從文用了他沉醉不倦的描述的筆,用列舉語氣,說明這一地區人們生活的主要方式與依靠:吃水上飯的,弄船;地面上生根的,著力於田園生産。兩種生活且可能發生更替,或並行。無論哪一種,日子都需一份忍耐辛勞,到最後可能仍免不了寂寞死去,離開這熱鬧而苦難的世界。對這生活的各樣遭際又常抱有一種天命的認知,終於一面忍耐一面多幻想,把日子過下去。又說明在金秋季節橘柚豐收的情境背景下故事的發生。“洞庭多橘柚”是真實場景。我去長沙時,在中南大學後面的小山坡及人家門口,就幾乎無一例外見一片橘林或幾棵橘柚樹。秋時結在枝頭間,明紅喜人。然而竟無人採摘。這是一種多籽橘子,在長沙根本賣不出去,因地方橘子樹多,甜而少籽的盡有,所以主人也不樂意管,任它在枝頭生長成熟又爛去。我因此頗有些偷摘橘子吃的經驗。那橘子其實很甜,祇多籽。我又曾在火車上遇見一個去過鳳凰的學生,與之攀談,他告我在吉首時,有一大隊農民用扁淺竹筐挑了紅麗明豔的橘子上車來,就扁擔坐在車廂中央,成長的一排,各自招呼說話,實在是很熱鬧的經驗。
  第三篇《橘子園主人和一個老水手》起始,故事方以一種不十分緊湊節奏展開下去。一種平淡敍事手法,情節性不強。多還是將自己所經歷的人事稍加編輯與想象,放到故事中去,卻沒有有意爲一個傳奇的心。
  語言方面,是沈從文後期創作的典型語言。節制,曲折,明麗。環境------尤其是自然環境的描寫,爲他一向所擅長。開篇第一段:
  “記稱‘洞庭多橘柚’,橘柚生産地方,實在洞庭湖西南,沅水流域上遊各支流,尤以辰河中部最多最好。樹不甚高,終年綠葉濃翠。仲夏開花,花白而小,香馥醉人。九月降霜後,綴系在枝頭間果實,被嚴霜侵染,丹朱明黄,耀人眼目,遠望但見一片光明。每當採摘柚子時,沿河小小船埠邊,隨處可見這種生産品的堆積,恰如一堆堆火焰。”
  其中明人小品的意思是非常明顯的。我又特意爲書中“性格愛繁華”一句感動,及至無意中見張岱《自爲墓誌銘》中“少爲紈絝子弟,極愛繁華”,才明白這話的出處。比起二十年代後期三十年代前期關於湘西的作品,《長河》語言有一種拗折感,不那麽明白易曉。多用四字句,結構助詞“的”的所用有很大節制,因此有鏗鏘節奏感。有時竟不能很好了解意思,至少在看第一眼時是。2007-04-26 14:19   |  3回应 
你认为这篇评论:有用 3没用  推荐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 更多书评(共1条)
第一个在"长河集"的论坛里发言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在哪儿买这本书? · · · · · ·
当当网 (RMB 11.50)
卓越亚马逊 (RMB 11.50)
新华书店.COM (RMB 9.70)
查看5家网店价格(9.20元起)
> 点这儿转让 有17人想读,手里有一本闲着?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这本书的其他版本 · · · · · · ( 全部2 )
岳麓书社版 1992-12-1 / 33人读过 / 有售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沈从文集 江苏教育 (bu6gu)
沈从文别集 (phyllis)
谁读这本书?
讯小周
10月9日在读 Iris穿越了
10月8日读过 黯夜如歌
10月5日读过 乌有
10月1日读过 > 4人在读> 52人读过> 17人想读  > 收藏这本书的1个小组 订阅关于长河集的评论:
feed: rss 2.0读书 - 热评 - 排行榜 - 分类浏览 音乐 - 音乐人 - 热评 - 排行榜 - 分类浏览 电影 - 热评 - 排行榜 - 分类浏览 - 电视剧 同城 - 主办方 - 其他城市 - 线上活动 ? 2005-2009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证090015号] 关于豆瓣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帮助中心 · 豆瓣服务(API) · 品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