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旅游集团领导班子:课题方案的编制技术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17:10:42

课题方案的编制技术

 

连  晓

 

    选定课题,对课题研究的内容有了基本了解后,就可以制定课题方案了。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制订课题方案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有人说,有一个好的课题方案,整个研究工作便成功了一半。这话有道理,因为在一个完善的课题方案中,明确了研究的课题名称及其范围,明确了研究的意义及其目标,明确了研究的创新之处及其可能碰到的难点,明确了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及其成果样式,明确了研究的实施步骤及其进程,所有这一些都有助于自觉有序地进行课题研究并因此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如此,更重要的,它还直接影响研究成果的可靠性和科学性。正因为如此,课题方案在课题申请立项和学位论文开题等场合常常作为主要的供评估的材料,所以,在教育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十分重视课题方案的编制。

第一节            课题方案的一般体例和要求

课题方案有许多不同的叫法,其样式也不完全相同,如开题报告、实验方案、研究计划、课题方案等,但是从根本上讲,这些叫法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在实际操作中人们也没有对它们进行太严格的区分。开题报告是相对于结题报告而言的,这种叫法以前在大学学位论文的课题研究中用得比较多,现在随着教育科学研究深入、广泛的开展和水平的提高,这种提法也越来越多了。开题报告作为一种科学研究设计的样式,和其它样式相比,更注重在课题的创新性、立论的科学性和研究的可行性等方面的论证。实验方案就是采用教育实验法进行研究的具体方案,因为教育实验法是最为严格的教育科研方法,所以实验方案的编制也有较为严格的要求,如实验变量的设置、无关变量的控制、实验方法的设计、假说的验证等都有一套规范化的要求。研究计划,顾名思义就是关于研究工作的计划,这是一个朴质无华的概念,因而通用性也最强,几乎所有的课题方案都可以称之为研究计划。课题方案就是关于课题研究的具体实施方案,这个名称比开题报告、实验方案的涵盖力要强,比研究计划更典雅一些,故本文用它贯之始终。下面就其一般性的体例特点及要求作一些介绍。

 

一、课题名称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课题名称就是课题方案的窗户,所以,有一个好的课题名称往往在课题立项评审或开题答辩中占很大的便宜。

课题名称,又称题目,就是指研究问题的具体陈述形式。凡搞过课题研究的人都有经验,在这之前,我们只是选定了一个比较有价值的问题,确定了课题研究的大体思路,当我们需要落笔成文制定方案的时候,就会发现还有许多内容需要进一步推敲,这其中第一个就会碰到如何确定课题名称的难题。通常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需要斟酌多次才能确定它的陈述形式,就是说,用一个题目的形式把它写下来时,还得化很多心思。

例如,课程改革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于是我们就确定了《课程改革研究》这样一个课题名称,但实际上这个课题是根本无法完成的,因为它大而无当,它的外延大到可以把大学的、中学的、小学的,中国的、外国的,国家的、地方的,历史的、现实的,理论方面的、实践方面的,狭义的、广义的等等全都包括进去,但它的内涵却很少,所传递的信息只是一个笼统的范围,别人无从知道你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好的课题全不是这样,如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课程中心2002年4月1日在北京正式开题的研究课题《在新课程实施中,转变教师观念和提高教学水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重点课题,见2002年4月4日《中国青年报》),和上述课题名称相比,优劣自明。

课题名称不当,表面上是词语表述问题,大多数实质上却还是选题问题,课题还没有选好,如上述《课程改革研究》这个课题名称,它只是选准了研究的方向,还没有选准问题,对具体要解决什么问题不甚明了。由此可见,若要有好的课题名称,首先要选准课题,其次才是语言表述问题。当然语言表述也是不能忽视的。课题名称语言表述的基本要求是:能指出问题的中心议题和相关的前后背景,简洁明了,具有一定的概括力,内涵要丰富,并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吸引力。如《在新课程实施中,转变教师观念和提高教学水平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这个课题表述,它至少向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些信息:要解决的是推进素质教育中的核心问题——课程改革;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学水平;研究的基本方法是理论探索和实践尝试(可能有行动研究、实验研究、调查研究等等),其中还包括了一个假说,即实施新课程可以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推进素质教育,在这里实施新课程是自变量,转变教师观念、提高教学水平是因变量。由此可见,一个好的课题陈述,其信息量是非常大的。下面是浙江省十五课题中部分有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课题名称,可供参考:

1、初中“自主实践教育”体系的研究(何志英)

2、协同合作,走向校本——萧山区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研究(俞晓东)

3、研究性学习教学指导与监控的实践研究(连晓)

4、绍兴市小学研究性学习的现状与对策(唐和祥)

5、隐性课程和素质教育(杨丹妮)

6、面向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陈宁军)

7、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性评价的实践与研究(楼江红)

8、初中生发展性学习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实验研究(龚金根)

9、小学艺体综合活动校本课程建设研究(俞祥胜)

10、小学生学习能力展示性评定研究(方祝庆)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及其意义

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实际上是一个有待解决、验证的教育问题,课题方案需要对这个问题提出的背景资料及其意义作一些交代。这一块内容也有的称之为“问题的提出”,它通常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1、对国内外现有研究成果的评介。

主要工作是对有关文献进行综述。这里的研究成果既包括理论方面的,也包括实践方面的;既要有介绍,也要有评价。要指明别人的探索已经达到了什么程度,有哪些问题已经解决,有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或解决得不够好,原因是什么。这样做的目的是确定研究的起点,使自己的研究有较高的品位——承认别人的成果,明确的自己的创新空间。如果限于自己的视野,提供国外的资料有困难,那么至少要介绍一下国内同类问题的研究情况。

下面以江苏太仓高级中学的课题方案《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和地位》(为了说明问题,我们将重点解剖这个实例,下面会多次提及,为行文方便,简称“太仓方案”,参见霍益萍等著《让教师走进研究性学习——江苏省太仓高级中学研究性学习实验报告》第109页,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为例介绍这块内容的体例:

“太仓方案”的背景分析共写了三点:(1)研究性学习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2)教师素质成为世界教育改革的重点;(3)研究性学习为教师素质的提高搭建了舞台。最后一段它是这样写的:

在我国,虽然研究性学习刚刚起步,但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迅速被人们接受,并付诸行动中。不少学校对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组织和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但对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作用和地位

几乎没有学校涉及。我校把研究的切入点放在教师层面,就跟有其实践的探索意义后理论的思考价值。那么,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知识结构等究竟发生了那些变化?这种变化对学习的研究性学习产生了怎样的指导作用?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怎样的提高?这成了我们进行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

其中创新的空间很明显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作用和地位”方面,而特别强调“在研究性学习中发挥教师的作用”这一点恰恰是江苏的研究性学习区别于上海的地方。

2、阐明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主要是说明本课题的目的和价值,可以是理论方面的,也可以是实践方面,或两者兼而有之。假如,我们要搞一个以《中学生研究性学习安全问题的实践研究》为题的研究课题,那么,我们就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阐述它的意义:(1)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的必修课,而搞研究性学习,学生免不了要三五结伙外出考查,或在无教师监督下完成其它有一定危险性的作业。学生的安全是头等大事,学生自保能力又不是很强。(2)课题研究可以促使教师、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都来重视研究性学习中的安全问题,有助于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从而促进研究性学习的健康发展。(3)为其他学校和教师提供可供借鉴的理论和实践成果。等等。总之,要讲清楚把研究性学习安全问题作为研究课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同行专家更能接受你的课题。

下面以“太仓方案”为例进一步作些说明(小标题为“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就是要以研究性学习为途径,以学生活动为载体,以教师活动为内容,探究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并形成我国学校自己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新模式。

研究性学习改变了学校教育中目前占统治地位的“教师将学习内容以定论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接受后将它们内化”的接受性学习,这种变化,必然导致师生关系的转变,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深刻的改变,从而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并且有助于教师寻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抓手”,进而在教学中更自觉地推进素质教育。

在这里,理论方面的研究目的是“探究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实践方面的研究目的是“形成我国学校自己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的一个新模式”,眉目十分清楚。其意义主要是实践方面的,如“促进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发生深刻的改变”,“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助于教师更自觉地推进素质教育”,层层推进,很有梯度。

3、明确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课题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理论和实践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也就是为了解决矛盾。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在各种矛盾中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矛盾中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抓住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其它矛盾就迎刃而解了。这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就是拟解决的关键问题。还是以《中学生研究性学习安全问题的实践研究》这个课题为例,其中有研究性学习和传统学习方式的矛盾,在具体的实施中,有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加和随之而来教师直接干预性减弱的矛盾,学生多教师少的矛盾,学生三五结伴分散活动和教师无法一一伴随的矛盾,学生自保能力差和研究性学习必然要求的矛盾等等。其中,学校和教师改变监控策略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因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显然应该是如何理清其中的安全机理并采取相应的监控策略。这个关键问题弄清楚了,整个研究思路也就非常清晰了。

4、课题研究人员的相关经历及其优势。

课题研究人员包括课题负责人和参与者,主要写三方面的内容:(1)队伍阵容(学科专业、学历、专业技术职务、行政职务)、单位给予的支持等。这些内容可以说明自己的研究条件。(2)本领域做过哪些工作?有什么研究基础和研究经验?这些内容可以说明本课题的研究基础。(3)其他方面的研究成果,包括研究内容、效果和获奖情况等。这些内容可以证明自己的研究能力。

也以“太仓方案”为例加以说明。该课题方案在“课题研究人员的相关经历”方面略去了,在优势方面却分析得非常透彻——从其中列出的五个小标题就可以看出来:

(1)我校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有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

(2)我校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有一支充满朝气的年轻教师队伍作动力。

(3)我校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有高校专家的指导。

(4)我校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有较高素质的学生与和谐开放的社区氛围作保证。

(5)学校现有教学条件和资源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基础。

其中第3条写到专家的指导,话不多,却很有分量:

我校研究性学习的开设从一开始就得到了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霍益萍教授、张人红老师的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霍益萍专门从事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多年,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我校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展开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上面这些内容充分显示了自己课题研究的优势、实力以及外部得天独厚的条件。

以上从四个方面介绍了“背景和意义”的一般性内容,当然这四个方面并不是都要平均用力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详略得当地展开,有的可以多说一点,有的可以点到为止,如“太仓方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课题方案的核心所在,它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主要概念的操作性定义。

课题方案要求对研究的教育问题中所涉及的概念和使用的名词术语都进行严格的规定,要界定清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概念反映了研究对象的本质属性,但因为人们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的差异,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因而,对同一事物的想象和理解也不同。教育科学研究为了突出科学性,一定要对所使用的概念术语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科学地描述和严格地界定,并能为学术界所认可,通常把这项工作称之为操作性定义。如《中学生研究性学习安全问题的实践研究》这个课题就必须把“研究性学习”和“安全问题”两个关键性的概念界定清楚。因为,“研究性学习”这个概念,现在学术界至少有两种理解:一是指国家新课程计划明文规定的一门必修课,一是指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以重视自主探索为特征,在任何学科教学中都可以使用。两者尽管有联系,但毕竟是两个概念,作为后者安全问题就不那么突出。为此,我们就应该参照教育部颁发的新课程教学计划下一个操作性定义。再说“安全问题”,应该明确是指人身安全问题,不允许和其他安全问题相混淆。

2、课题假说和主要变量

课题假说是指对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的一种假定性的解释,是依据一定的科学原理和事实,对要解决的科学研究问题提出猜测性、尝试性的回答方式,简言之,是一种科学的推测或设想。实际上它往往就是课题方案提出的中心论点(也有的称课题立论),但这个论点还需要在科学研究(理论的、实践的)中得到进一步的修正和验证。变量是指某一客观事物其组成成分在性质、数量等方面具有可变化、可操纵或可测量的特征。变量依据其相互关系可分为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例如《审美情感功能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这个课题方案(载2000年第9期《语文学习》),它的假说是: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伴随认知教学的同时,实施审美教育,通过审美情感功能的发挥,可以有效地促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善个性品质。”

其中,“审美教育,发挥审美情感功能”就是自变量;“有效地促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完善个性品质”,就是因变量。“促进能力,养成良好习惯,完善个性品质”的途径和方法多种多样,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除了“审美教育,发挥审美情感功能”这个自变量起作用外,还可能有其他因素也在起作用,”这个“其他因素”,就是无关变量(又称控制变量),这个无关变量是需要在课题方案中设计好控制办法的,这也是课题方案编制中的一个难点。

3、立论依据及主要创新之处。

立论依据在课题方案中主要是指课题假说提出的依据,可以是理论方面的依据,也可以是实践方面的依据。例如上述《审美情感功能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这个课题方案,其立论依据主要是三个方面:(1)邱明正《审美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作者认为审美情感在审美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详尽地论述了情感在审美中的心理机制);(2)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作者认为情感在教学中具有强大的功能,并列举了情感的九大功能);(3)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语文教学中必然而且应该伴随着许多审美活动。于是得出结论(课题假说):加强审美情感教学,发挥审美情感功能,可以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主要创新之处在课题方案中是指预计的创新之处。也以上面这个课题方案为例,预计的主要创新之处也是三个方面:

(1)揭示语文教学中发挥审美情感功能的心理机制;

(2)发现和揭示语文教学中审美情感固有的功能及其特征;

(3)创设语文教学中发挥审美情感功能的模式(途径和方法)。

研究内容其它还可以有一些,如有的还要写“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课题的研究范围”等等,但主要的是上面几种。

 

四、课题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如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等,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自己的特长选择几种,用几百个字简要地陈述一下选用的原因或讲一讲大体的用法。例如,“太仓方案”用200余字说明原因后就点明,“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并辅以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再如,上述《审美情感功能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在说明采用“准实验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后指出:

具体方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1)拟在所任教的自然班中实施,在不严格控制无关变量的状态下进行。效果拟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办法评估,如问卷和访谈调查、学生总结、考试成绩、学生作文等。

(2)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通过案例的积累、分析、归纳,寻找规律性的东西,探索相关的课堂教学模式。

(3)创设《文学审美》的研究性校本课程,用以指导课外阅读。

 

五、课题研究的实施步骤

主要说明课题研究的分工情况、大体上的时间安排,如何时开题、何时开始实施、何时出阶段性成果、何时结题等,这块内容虽然文字不多,但人们比较关心,因为它对研究者来说,强化了研究的计划性,使研究受到时间的约束;对于课题管理者来说,便于督促研究者按时完成自己的课题研究。实施步骤一般比较简单,二三百个字,能说清楚就行。

 

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课题方案要明确写出阶段成果和最终成果的形式和名称。成果的主要形式有,调查研究报告、实验报告、论文、专著、教材等。

 

七、课题研究的参考文献资料

从研究的科学性出发,课题方案还要提供自己立论和研究的参考文献资料,大学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要求高的,还要对所参考的文献资料进行评述。教师的课题方案一般只要列出目录即可,但作者、出版社、版本一定要写清楚,以便查对。如上述《审美情感功能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这个课题方案:

参考资料

1、《审美心理描述》(滕守尧,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2、《审美心理学》(邱明正,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3、《情感教学心理学》(卢家楣,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

4、《文艺学与语文教育》(王纪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

5、《美育心理学》(蔡正非,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八、课题研究的经费预算

经费预算一般包括图书资料费、调研费、会议费、仪器购置费、出版费、打印费、外出考察差旅费等项目。

 

以上八项是课题方案的基本要素,在实际操作中,不一定按照这样的顺序排列,有些可以合并,也不一定都要把这八项要素都写全,可以裁剪,可以增补,这都要依情况而定,但其中“课题名称”、“背景及意义”、“研究内容”、“实施步骤”等几项,一般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节            课题方案的编制技巧

 

一、认真比较,先选后矫

编制课题方案在确定课题名称的时候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基本选定了研究方向,但对课题的内容和范围等却缺乏必要的了解;二是优柔寡断,在选定课题及相关内容的时候迟迟下不了决心。解决的策略是经过几个方面的比较以后,先定下来再说,再反复比较,认真矫正。

初定之后,一般地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和矫正:

1、研究切口的大小。

一般做课题的原则是“切口小,开掘深”,研究切口以小为好。试比较下面几个课题名称:

(1)研究性学习的设计和指导研究

(2)小学生研究性的研究与实践

(3)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与思考

(4)中学生研究性学习安全问题的实践研究

(5)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和地位

这几个课题名称,显然是最后两个拟得好,原因是研究切口小,容易出成果、出新意。第一个是研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和指导”的问题,在研究性学习还没有普遍展开的时候也许价值比较大,一旦普遍展开了,进行这方面研究的人一定很多,要出成绩一定要比别人更新更深,切口一定要小。从这个角度考虑,第一个课题名称可以改为“学生小课题研究的设计和指导研究”、“‘项目活动设计’的设计和指导研究”、“研究性学习过程的设计和指导研究”、“研究性学习评价的实践和研究”等。

2、研究内容和方法的科学性

课题方案所选定的内容和方法要力求具有科学性,科学研究,科学性是基本条件,离开了科学性,研究就失去了意义。例如,在一个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实验研究》为题的实验研究方案中,应该研究的是幼儿的卫生习惯、遵守游戏规则的习惯、尊敬师长的习惯、同学间互相合作的习惯等;倘若把书写习惯、思维习惯、防止运动伤害的习惯等不合乎幼儿心理特征的项目作为研究内容,显然是不科学的。再如作为实验研究,就要有一套科学的实验结果检测手段,用设计调查表的办法让幼儿来选择填空,是不科学的;如果让家长来填就比较科学。设计调查表也很有讲究,简单的问:

尊敬父母的情况是否有进步?

A、大有进步,B、有进步,C、无明显进步,D、有所退步,E、大退步”

这是不科学的,因为这样抽象地问,出于家长与孩子的特殊关系,很难会有真实的答案。

如果换一种问法:

在家向父母问好的次数有没有增加?

A、明显增多,B、有所增加,C、无明显增加,D、有所减少,E、有明显的减少”

相对就比较科学,因为问得比较具体。当然问卷的设计技巧有很多,读者可详细阅读本书第七章中有关“调查问卷的设计”的内容。总之,编制课题方案的时候既要注意内容的科学性,也要注意方法的科学性。

3、研究工作各方面的可行性。

⑴研究内容的可行性。请看“太仓方案”,它关于“课题研究的内容”是这样表述的:

根据我校教师群体的特点,研究我校教师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素质及其发展的影响、教师对学生素质及其发展的影响、学校对教师素质及其发展的影响等。

这段文字中,处处注意到把研究的范围限定在本校,假如去掉“我校”这些限制词,显然就缺乏可行性,因为作为一个学校的教育科研力量,根本无法完成这样大的课题。

⑵研究方法的可行性。现在很多人喜欢用实验法,又是实验班,又是对照班,似乎很科学。其实,教育实验研究法的要求是很高的,需要严格控制无关变量,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而且,一旦实验研究的可靠性(内在效度)增加了,它的推广性(外在效度)就要下降,因为实验中的教育现象和自然教育条件下可发生的教育现象,两者间的一致性会随之而缩小,这样的话,课题研究也就失去了意义。相比之下,准实验研究可行性就比较大,因为它是运用自然群体,而不是随机地安排被试进行实验处理的,所以就比较容易做到。其他几种教育研究方法也各有所长,各有所用,其中还有研究者的特长和爱好问题,因此需要反复比较才能找到合适的研究方法。

⑶研究时间的可行性。如果效果相同,那么用以研究的时间当然是越短越好。但问题是效果究竟指什么,用什么方法来衡量?教育科研自有其特点,和其他科学研究相比,教育科研往往更重视过程,研究过程在许多情况下有其独特的价值,特别是现在日益流行的行动研究,其过程更为重要,没有足够的时间是根本不行的。这样说来是不是时间越长越好呢?当然也不是。时间过长,不仅效益太低,而且容易被别人抢走研究的先机,严重的使自己的研究失去应有的价值。正因为此,研究时间需要认真地比较和修正,一般说来以1至3年为妥。在研究时间这个问题上我们通常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二是拖拉时间,空占课题立项空间,白白浪费科研资源。

⑷预计的研究成果样式的可行性。教育科学研究常见的成果样式有论著、教材、教具、音像资料等。设计方案的时候要实事求是,依需要而定,依能力而定,既不能大题小做,委琐小气,使预计的研究成果缺乏应有的样式来体现;也不能“贪大求洋”,小脑袋戴大帽子,使人有哗众取宠、华而不实之感。

以上内容讨论了课题方案设计的比较和修正从哪几个方面着手的问题,其他还有许多方面可以考虑,如课题的立论依据、课题的参考文献、研究的效益、研究的组织形式、方案的语言和行文的逻辑性等。总之,依据科学性、创造性、可行性的原则,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反复比较,选后修正,一般总能编制出一个比较满意的课题方案。

 

二、界定概念,锤炼假说

课题方案的编制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课题选择的文本化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书面陈述并初步论证课题假说的过程,设计怎样进一步验证假说、修正假说并形成一定的成果样式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性是第一位的,为此,对课题方案中涉及的主要概念(尤其是变量)必须进行严格地界定,相关的假说必须用准确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述。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要给予明确的规定,否则在研究中就难以操作,难以测量,难以和别人讨论问题,交流思想;假说中各种变量之间的关系必须理清楚,并合乎一定的规则。

(一)界定概念。

界定概念的办法有好多种,在教育科学研究中主要采用给所使用的概念下操作性定义的办法,即对所提出的概念或变量确定一组指标,通过某种教育测量的办法的检测来确切指明概念所代表的事物,或者说就是用某些指标来界定概念或变量所指的范围。

在西方国家,所谓操作性定义,简单地说,就是指被确定的需要定义的变量和条件的操作或特征具体化,即关于如何或用什么办法测量变量的描述。如美国威廉·维尔斯曼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袁振国主译,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举的四个例子:

1、学习能力:在斯坦福—比奈(Stanford—Binet)智力量表LM表格中的分数。

2、科研能力:衣阿华(IOWA)基本技能测试科学测量的分数。

3、发散思维:砖的用途(Brick Uses)测试的分数。

4、概念理解能力:要求准确理解5个概念的时间。

在我国的教育科学研究实践中,操作性定义的意思要复杂一些,除了上述“关于如何或用什么办法测量变量的描述”之外,通常还要在前面还要加上一个“种和属差定义”以揭示概念的内涵。如对《通过语文发散性思维训练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这一研究课题中的“创造力”这个概念(因变量),可以这样进行界定:

所谓创造力在本课题中就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所具有的新颖和独特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的是指作文水平和“创造性测试”分数的提高。

(二)锤炼假说。

明确概念之后就要锤炼假说。假说是一种对研究结论的推测或对问题答案及情况状态的一种猜测,是正式开展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理论,假说是研究的开始,它需要在研究过程中进行完善和验证。验证的结果无非是两个:证实(假说成立)和证伪(假说不成立)。假说是课题方案中的核心问题,其它问题都必须围绕假说来展开,因此,锤炼假说在课题方案编制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

假说有多种类型,分类的标准不同可以有不同在分法。例如,依据对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关性或差异性是否清楚,可以把假说分成方向性假说和非方向性假说;依据理论假说的复杂程度,可以把假说分成描述性假说、解释性假说和预测性假说。一个好的假说应该具有三个特点:科学性(有一定的理论或事实依据)、推测性(待验证)和可检验性(用某种方法可以进行验证)。据此,锤炼假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1、既要大胆,又要合理。胡适有句名言,叫“大胆地设想,小心在求证”。要敢于大胆地提出假说,就是说要破除迷信,摆脱习惯思维的束缚,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提出别人不敢提的新见解、新方案。只有大胆才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才有创造性可言。合理,就是讲究科学性,小心求证也是为了追求科学性。这个合理应该贯穿于提出假说的全过程,提出之前,想象要基于已有的理论、经验或事实;提出之后要有必要的初步论证,如著名的哥特巴赫猜想,即“任何一个足够大的偶数都可以分解成两个素数之和(1+1)”,这个假说在提出的时候就是经过归纳法论证过的(如6=3+3、8=5+3、10=5+5……),陈景润等数学家毕身的研究是用演绎法来证明这个假说的成立。

假说不能与已被证实的结论(即公理)相悖,假如目的就是要推翻已有的被公认的结论(即所谓的公理),则需要格外地重视“小心求证”,不能信口雌黄,“说不说由我,听不听由你”。如“启发式是一种正确的教学方法”、“体罚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等,已成公理,不容推翻。

假说必须合乎逻辑规则。假说的概念(主要是变量)的使用、命题的建立等不能违反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等逻辑规则,就是说,不能犯转移论题、偷换概念、自相矛盾、模棱两可等逻辑错误。像下面这些假说就违反了逻辑规则:

高中新课程计划要求开出的研究性学习课,我们可以把它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去进行,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知识的传授和训练,和落实双基紧密结合,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从而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这个假说在逻辑上就有严重的问题。首先是偷换概念,研究性学习这个概念,可以指一种学习方式,也可以指一门课程(这门课程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特征),如果指前者就不是新教学计划要求开出的课,如果指后者就不可能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去。其次是自相矛盾,研究性学习倡导的是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怎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知识的传授和训练”?此外,“和落实双基紧密结合”、“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率”等等,有意无意地曲解高中新课程计划的本意,千方百计把研究性学习课的三课时带到被动接受的学习中去,本质上和“研究性学习”要倡导的自主探索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2、必须是带有预测性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人都很容易接受的“真理”是不能作为假说的。如下面这类命题都不能用作假说: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无限制地延长学习时间会影响身心健康,降低学习效率。

这类命题早已被前人所充分证明,并被大家所普遍接受,已没有再验证的必要。

3、必须是可以操作、可以检验的,否则研究就失去意义。如:

梦中回顾是一种有效的记忆方法,利用梦中回顾的办法可以大大地提高记忆效率。

怎么进行梦中回顾?梦是属于潜意识的,潜意识能用意识来控制就不是潜意识了,这个假说既无法操作,也无法检验,因而是没有意义的,至少在现有科学条件下是如此。

 

三、扬长避短,突出优势

每位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是各不相同的,因而要善于扬长避短,突出自己的优势。美国学者霍华德 · 加德纳(dr Gardner)提出“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人有八种智能——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参见《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

美国Linda Campbell等著,王全成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教师也同样,

由于教师的先天遗传、后天阅历等多方面的原因,教师的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也有很大的差异。例如有的教师特别

擅长于统计分析,有的教师对于日常教育教学现象的纪录有特别的耐心,有的教师有特别扎实的外语功底,有的教师文言文基础好,历史知识丰富,有的教师对教育心理学研究得特别深,有的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情有独钟,有教师对教育史有较深的研究等等。总之,教师有各自的特长、各自的爱好,在编制课程方案的时候,要在需要的基础上,充分考虑自己的爱好和特长,不要人云亦云,人热我跟。这样,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研究个性,才能充分体现自己研究课题的存在价值。

那么,在编制课题方案的时候,如何扬长避短,突出优势呢?一般的说来,我们要认真考虑以下十个方面的因素:

1、教育学、心理学基础。

教育科学的研究总是以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为基础的,因此一定的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基础是必不可少的,但倘若你在这方面有特别扎实的基础,对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的渊源关系及当今相关的理论研究动态特别清楚,那么,在编制课题方案的时候就可以有意加强理论方面研究的深度。

例如,研究语文、英语的语感培养问题。一般较多的在研究语感培养的现状和意义,语感培养的途径和方法等等,但假如你对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人的左右脑工作特点等有较深的研究,你就会发现:

语感培养和人的意识、潜意识,人的左右半脑分工有关。譬如某个词的意义的用法,人们在掌握与完全掌握之间,其实有一个中间状态,这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状态,这就是语感状态,我们应该重视这种状态的教学,从而提高语言教学的容量、质量和效率,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在教学中非常忽视这种状态存在的价值。这个状态和人的潜意识有关,和人的右半脑工作机制有关,我们在语言教学中硬要学生把词的意义和用法诠释得清清楚楚,就等于基本放弃了右半脑功能的开发,因而势必会降低语言教学的容量、质量和效率。

这样的研究需要有较好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理论基础,反之就很难有较大的突破。

2、外语水平。

鉴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我国的教育科研水平和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客观上存在着较明显的差距,因此,外语水平好的研究者,在编制课题方案的时候就可以有意识地直接借鉴国外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成果,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可以获得的专家支持的程度。

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没有专家的指导也可以完成,但有专家指导的情形是大不一样的,可以大大地提高研究的档次和效率,因而我们要积极争取专家的支持。在编制课题方案的时候,我们就要预测专家介入的程度。最好能在编制方案的时候就请专家介入。

5、能否坚持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任教。

中小学参加教育科研的人员,有的是一线的教师,直接担任任课教师和班主任,有的则是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行政或业务管理和研究人员,不在或很少在一线直接与学生接触。由于各自的地位和工作职责不同,在编制课题方案的时候也要考虑这方面的差异。一般的说,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行政或业务管理和研究人员见多识广,信息渠道比较多,思路相对比较开阔,但对教育教学的实际状况的了解,在深度方面相对比较欠缺,而一线的教师正好相反,广度方面可能不如管理和研究人员,但由于每天和学生打交道,在深度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而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6、年龄。

不同的年龄段有其不同的优势。一般的说,年轻的教师,思维敏锐,思想解放,精力充沛,和学生更有共同语言;年长的教师,思想成熟,经验丰富,功底扎实,在教师和学生中更有威信。由于各自的优势不同,在设计课题方案的时候也应该有不同的侧重。例如,年轻的教师由于思想负担少,可以争取得到更多的专家指导;由于精力充沛,可以进行更多的社会调查,作更多的研究实施记录等。年长的教师,由于思想成熟、经验丰富,可以多作一些经验总结类的课题,以供别人借鉴参考;由于威信比较高,有条件作一些分工,组织年轻教师和学生一起来参与课题研究。

7、参考文献的渠道。

由于学校藏书、个人藏书、学校与周边环境的关系等因素的不同,我们能获得参考文献的渠道也不同。参考文献的渠道比较广的就可以考虑多作一些理论研究;相反,参考文献的渠道不够广的就可以考虑多作一些实践研究,或者多作一些实践观察记录,实际调查分析之类的研究。

8、特长和兴趣爱好。

每个人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在课题研究方面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形成自己的个性。例如,有的教师特别擅长设计各种调查问卷和数据分析,那么,就可以多搞一些问卷调查;有的教师特别擅长理论演绎,那么,就可以多搞一些思辨性的研究;有的教师特别擅长创制教育教学方面的操作模式,那么,就可以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归纳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实践操作模式,等等。有的教师发散性思维的能力特别强,有的教师聚敛性思维的能力特别强,有的教师组织能力特别强,有的教师的社会活动能力特别强,总之,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爱好,多作一些有利于发挥自己特长的研究。

9、学校的条件。

    学校的条件主要有资金、人员、硬件设施、学校性质地位等几个方面。编制课题方案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自身的条件和优势,量力而行,因地制宜。示范学校、重点学校,条件好、影响大,可以多做一些宏观的、前沿的研究,如“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利用因特网开展研究性学习”、“个性化辅助教室的配备、使用和管理”之类的内容就比较适合这类学校研究。那么,普通学校、农村学校、各方面条件相对比较差的学校是不是就无事可做了?恰恰相反,有更多的事可做!因为,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在现实中还是占多数,大家在现实中碰到的问题往往有许多共性,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产生的研究成果,也许有更普遍的适用性。从这个角度考虑,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差的学校的研究成果价值更大。如“农村初中教师的校本培训”、“山区小学的外语教学”、“利用本地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等课题内容对这类学校特别有利,不利因素反而成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因此,这类学校一定要从自身的特点出发,把劣势变成优势,例如上海某些薄弱学校关于“成功学习”研究的成功经验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10、行政领导的支持。

各个学校的情况不同,行政领导支持的力度也不同,编制课题方案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这方面的因素。一般的说,行政领导支持的力度比较大的,投入的资金、人员等相对比较多,那么,课题就可以做得大一点,战线拉得长一些;反之,由于资金、人员等的限制,课题就应该做得小一点,战线拉得短一些。

以上着重研究了十个方面的因素,在实际情况中远不止这些,但道理是一样的,就是研究者在编制课题方案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充分考虑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使自己的课题方案有更有特色,更有水平。

 

四、结构严谨,言之有据

结构严谨,言之有据,就是一个课题方案在形式结构上要前后有序、详略得当,前后照应;在定义、命题、引证、推论方面要言之有据,不信口雌黄。一个课题方案,也有自身的美学意义,一个结构严谨,言之有据的课题方案能使人产生一种结构美和逻辑美的感觉。

(一)课题方案要求结构严谨。

课题方案的格式有多种多样,但前后的安排都有其逻辑依据,一般的说,总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一人类思维的基本顺序来排列的,前一节介绍的体例就是这样。因为是课题方案,所以这里的“解决问题”是指有关解决问题的设计。有些内容的前后顺序可以作一些调整,如把假说的提出和主要概念的操作性定义放到最前面,以突出课题方案的关键性内容,但整个方案各块内容的大体次序总是差不多的。

课题方案的详略也要有一个适当的比例,万不可头重脚轻、虎头蛇尾,课题研究的意义写得很多,如何实施的内容却写了一点点。要知道,在通常情况下,实施计划恰恰是课题方案的重点。

课题方案的前后要有个照应。如下面《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实验方案》,这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课题方案,但结构上却有严重的缺陷。这个方案共有九个部分:

一、问题的提出(略)

二、实验的基本设想(略)

三、实验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理论方面拟解决:

1、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基本特征。

2、学生学习能力和学业成绩与创新思维能力之间的关系。

(二)实践方面拟解决:

1、学科教学在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中的作用。

2、开设创新课程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作用

3、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相关性

五、实验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

3、让学生体验创新的愉悦

五、实验的方法与途径(共五条,具体内容略)

六、实验步骤(略)

七、预期目标

1、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用美国托兰斯《创造性思维测验量表》和中科院等编制的《创造思维活动量表》进行测量)。

2、完成一批“小创造”作品。(具体检测手段略)

3、促进学生学业成绩的提高(以期末考试成绩和升学考试成绩为据)。

八、实验研究的基本条件(略)

九、课题的组织和领导(略)

这个课题方案的结构比较混乱,前后不相照应。“实验研究的基本内容”、“实验目标”、“实验的方法与途径”、“预期目标”,是按照什么顺序排列的?它的实验假说是怎么建立的?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按照一般实验方案的逻辑顺序,实验研究的基本内容和实验目标这两块内容可以整合在一起,改“实验假说及主要变量”,用以介绍实验的假说及主要变量的操作性定义;“实验的方法与途径”、主要用以介绍实验实施的主要操作方法;“预期目标”改“预期成果”,主要用以介绍实验成果的样式。

(二)课题方案要求言之有据。

课题方案是科学研究的方案,必须要有科学的态度,说话一定要做到言之有据,不信口雌黄。如果是直接引用,要说明出处;如果是融合别人的意思,要指明参考文献;如果是自己的创见,要进行严密的论证。

再谈谈课题方案的语言表述问题。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内容、结构相同,语言表述不同,其效果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编制课题方案的时候,在语言表述方面也要重视修饰。课题方案的语言,不能追求华丽,但一定要做到准确、通顺、简洁,文通辞达。

 

参考文献:

1、朴雪涛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当代世界出版社,2001

2、王坚红《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科学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袁振国主编《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李秉德主编《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5、韦力、金宝成等著《怎样搞教育科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6、张景焕等编著《教育科学方法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