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工地招聘信息:一代明君为何被妖化成“纣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5 01:50:03




在距今三千一百年的殷商末年,曾出现过一位身材高大,力大无穷,能徒手与猛兽格斗的古代“超人”。
他的才智足以对复杂事物迅即作出准确判断,他的气力足以托梁换柱,即史书上所载的“有倒拽九牛之威,具抚梁移柱之力”。当然,这里的“九”是一个概数,泛指多。
他曾经攻克东夷,把疆域拓展至长江流域,又经营东南,传播中原文明。
这位智勇双全的古代“超人”,便是被后世搞恶成“纣王”的商朝末代君主帝辛。
《史记·殷本纪第三》记述帝辛是“资辩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
帝辛虽非长子,却深得父君帝乙喜爱,被立嗣继承君位。
帝辛即位后,废除杀戮奴隶旧制,让奴隶为社会创造财富,还使用奴隶参加国家公务。
他改变刀耕火种的生产方式,实行大规模的集体生产,开始使用耕牛、灌溉排水等农耕技术,使农业生产发展迅速。
同时,大兴手工业,使商王朝再度复现中兴盛世。因此,孟子认为帝辛有“故家遗俗,流风善政”。
当时的东夷是比较强大的部落,常常入侵殷商之地,掳掠庶民百姓,自武丁至帝乙虽然多次讨伐,均未彻底制服。
帝辛则以雄才大略,铸造大量青铜兵器,亲率大军出征东夷。东夷各部联手抵抗,也挡不住商朝大军的攻势。帝辛一直打到长江下游,降服大多数东夷部落,大获全胜。
从此,中原与东南一统,使中原文明传播至东南一带。
故帝辛在历史上应该是有过大功绩之一代明君。
郭沫若先生曾说过,“帝辛这个人对于我们民族发展上的功劳倒是不可淹没的。商代末年有一个很宏大的历史事件,便是征伐东南(夷)、经营东南沿海。这件事几乎被周以来的史学家完全抹杀了。这件事在我看来,比起周人的翦灭商室于我们民族的贡献更伟大。”
毛泽东也曾说:“帝辛那个时候很有名望,商朝的老百姓很拥护他。帝辛自杀了,他宁死不投降。”“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纣王伐徐州之夷,打了胜仗,但损失很大,俘虏太多,消化不了,周武王乘虚进攻,大批俘虏倒戈,结果商朝亡了国。”
事实上,商朝的的灭亡确有一定的偶然性。当时商军已使用战车,装备青铜兵器,出征兵力最多时达1.3万人,这足以称雄黄河和长江流域。
但就在商朝开拓疆土达到高峰时,西周联合怀有二心的诸侯突然发起“武王伐纣”之战。帝辛因主力军在外未归,仓促组织充当奴隶的外族俘虏保卫首都朝歌。
两军交战时,主要来自东夷的奴隶不愿卖命,结果出现战场倒戈,商军崩溃,周军乘势杀入朝歌,殷商突然间灭亡。
据殷墟出土甲骨文记载,商灭亡前几十年间曾上百次征伐其他部落。帝辛因自恃强大,一直未认真考虑国都设防,朝歌都城没有筑墙,仅一条壕沟,将安全寄托于单纯攻势之上。
这应该是武王偷袭得手的一个重要原因。
帝辛在破城后自焚而死,一代明主的英雄末路也显悲壮,这点与后来的“楚霸王”项羽相类似。
那么,各类古籍中有关帝辛暴虐的记述又源出何处呢?
郭沫若认为“后人是深受周人宣传的毒。”
常见有网友愤然而言:谁又在搞恶历史!
说到搞恶历史,帝辛就被周人彻底搞恶、甚至妖魔化了。
人家帝辛本名受,却偏偏称其为纣王,“纣”意或“贱仁多累”,或“残义损善”。
取代殷商的周室御用文人们,从名称上即把帝辛妖魔化为“纣王”,弄得司马迁在《史记》中也只好腆着老脸说“天下谓之纣”。
什么“天下”,周室的“吹鼓手”而已。
如此贬损的意图自然是让世人觉得帝辛暴虐昏庸,武王伐纣便是兴“正义之师”,周室取代殷商更是人心所向。
于是,几千年来,人们讲到商朝覆亡,往往归咎于古书上所载的纣王荒淫无道,以酒为池,悬肉为林,宠幸妖妃,剜忠臣心,设制炮烙……
这纣王的罪恶竟像“滚雪球”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来越多,最多达70余条。
而帝辛的历史功绩则被完全抹杀了。奢侈荒淫、镇压反叛、剪除异己,本是历代帝王的共性,却让这位“纣王”独领风骚。
明人的小说《封神演义》,更是把商纣王写成有史以来头号暴虐魔王。
历史演义对正史的“搞恶”,往往使后世之人用文学形象取代历史形象,而且是根深蒂固。
演义的负面影响由此可见一斑。(文/越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