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工程建设信息中心:绿天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2 10:24:24

位于湖南永州市零陵区高山寺大雄宝殿后侧。是唐代著名书法家怀素(725~785)出家修行和练字的地方。怀素幼年出家为僧,酷爱书法。因贫无纸,便种植一片芭蕉,以蕉叶代纸,每次挥笔数千张。相传秃笔成冢,洗墨成池。后人因庵内外芭蕉成林,绿荫如云,故将此庵称为绿天庵。此庵始建年代不晚于中唐。清康熙初重建,乾隆年间曾加维修。咸丰二年(1852)毁于战火。同治元年(1862),知府杨翰重建。有正殿一座,上为种蕉亭,左为醉僧楼,另建书禅精舍,舍旁储怀素所书诸碑。至民国38年(1949),种蕉亭、醉僧楼、书禅精舍、佛殿已难睹旧貌,剩下的正殿也于1981年被地区精神病院拆除,现仅存风化剥落严重的清代摹刻的怀素草书“千字文”贴碑一块。   绿天庵记   刘道著   【题解】   本文选自清光绪二年《零陵县志》卷三。绿天庵,在永州市零陵区东山之上,是唐朝著名书法家怀素和尚修行与练字的地方。遗址尚存,有笔冢、墨池等。庵内外山石上有许多后人留题诗句。   永州出东门北行半里,上小冈,又半里,为绿天庵,即唐僧怀素之故居也。世传怀素幼学书庵中,贫无纸,乃种蕉万余以供挥洒,庵故以是得名,然荒废矣。岁癸卯,江右僧慈月访其遗迹,结茅居焉。洗石种蕉,饶有逸致。   庵正向东,小殿三间,制甚朴拙。中供毗卢佛一尊。前檐有匾,八分书“古绿天庵”四字,乃同寅刘公慰三所题也。前三间为半驾楼,推窗东望,一目数十里。潇水如带,远山叠翠,凭槛四眺,实可怡神。   殿之后怪石嶙峋,大小相倚。石上镌“研泉”二字,字大三寸许,美丽秀逸,不知何代题刻。土人云:旧有清泉一道,斜穿石罅,曲折下注,足资衲子瓢钵,今无复涓滴矣。   石隙种蕉数株,时花掩映。殿右角有石,正圆,高二尺,大四周。上有铭字,磨灭不可辨识,乃怀素笔冢之塔顶也。昔怀素退笔为冢,后人重之,为修石塔。今塔已废,惟顶存焉,制颇古茂,亦可怀溯流风矣。   庵门正北向。出门七十余步,稍西,为墨池,相传怀素洗砚处。其池方正,周围皆石生成。其南隆起,东西北三面稍卑。亘石为底,深二尺许,南北七八尺,东西六七尺,干涸无水,青草蒙缀。虽荒秽未翦,而往日临池涤浣之踪,依依在目。   嗟乎!怀素,以一衲子,善草书,遂名动寰区,传声异代。至今过其地者,凭吊兴怀,不能自己。一墨池,一笔冢,且珍重爱护,访而修之,惟恐不及;况明德丰业、积厚流光、兴起顽懦、利被民社者哉!余故感而记之,以诏后人。   【注释】   [1]刘道著:字灿宇,清辽东(今辽宁辽阳一带)贡生,于康熙六年以建昌知府调知永州。   [2]挥洒:挥毫洒墨,即写字。   [3]岁癸卯:康熙二年,即公元1663年。   [4]江右:长江以西之地,古称江西为江右。慈月:寂辉和尚,他重建绿天庵。   [5]逸致:超乎流俗的高超情趣。   [6]朴拙:古朴自然。   [7]毗(pí)卢佛:如来佛。毗卢:梵语译音。   [8]八分书:一种近于小篆而又略具隶体风格的字体。   [9]同寅:同官,同僚。刘慰三:即刘作霖,武清(今天津市武清县)举人,康熙六年任永州同知。   [10]半驾楼:一半架楼,一半不架的楼房。   [11]足资衲子瓢钵:足以供给和尚饮用。衲子:和尚。   [12]时花:应时而开的花。   [13]笔冢:掩埋毛笔所筑成的土堆。   [14]退笔:废弃不用的笔。   [15]古茂:古雅。   [16]怀溯流风:追溯缅怀流风余韵。   [17]生成:天然构成。   [18]亘石:整块的岩石。   [19]蒙缀:覆盖缠络。   [20]涤浣:洗涮。   [21]名动寰区:名声震动天下。传声异代:名声传到后代。   [22]兴怀:引起感慨怀念之情。自已:自然停止。   [23]明德丰业:光辉的道德,伟大的功业。   [24]积厚流光:建树很大,影响深远。光,通“广”。   [25]兴起顽懦:激励起凡夫俗子。   [26]民社:百姓和国家。社,社稷;国家。   [27]诏:告,留示。




永州八景之一的绿天庵陈迹就在高山寺,唐代著名书法家,人称草书圣手的怀素出家修行,种蕉练字的地方。学校住所处有几棵芭蕉树,芭蕉在湖南由于气侯的原因只长叶,不结芭蕉,60年过苦日子,许多树皮都拨下来充饥,就连这几棵芭蕉树也不能幸免,它的蔸子被挖出来做成芭蕉粑粑,解决在学校食堂吃饭的老师和子弟的几餐充饥问题。
隨着改革开放大打旅游产品,高山寺后山不仅曾有绿天庵,绿天庵清咸丰壬子年毁于兵,同治壬戍年郡守阳翰主持重建。后古迹早已不存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古迹所在地,曾经被人多拿工资少的的城市居民家庭开荒种地,后又修成梯田形种上果树称花果山,该处有一口塘,那时学校禁止学生私自下河洗澡,有的学生偷偷到此塘洗澡曾被淹死。文化大革命长沙下放到前进公社的知青,1967年8月19日下午乘解放牌货车从前进公社到零陵城,在一小学校(现开发为《圣世阳光》商住楼)外的街道上被另一派用枪打死就葬在该塘东边。那时唯一幸存精神病院内有一个小亭子,小亭子内立有一块怀素和尚手迹的千字碑。
  这块千字碑,是明代摹刻的,约二米高一米宽,虽然年代久远,石碑巳感风化,但有几处字迹还比较清晰,碑刻笔走龙蛇,如疾风骤雨,淋漓酣畅。石碑的右上方缺了一角,据说是日本鬼子的炮弹给炸飞的,六四年,当时的中南局书记陶铸到零陵地区检查工作时,曾去看过这块碑,还指示要想办法找到那块被炸掉的石头,地委宣传部发动干部去寻找过,可惜不见踪影。听说这块千字碑的完整拓文地委宣传部有两套,一套送给陶铸,一套宣传部保存,经过文革的动乱,估计此珍贵拓文己无藏身之地。

关于这块千字碑,到底有什么价值呢?第一,此碑明代所刻,字迹明朗,线条流畅,间架结构和偏旁部首书写均符合怀素和尚手写习惯,无疑是按怀素手笔所刻,证明怀素和尚确实写过大草《千字文》;第二,关于怀素和尚的《大千字文》《群玉堂》本的真伪,书法界一直有争论,这块碑的笔法,与《大千字文》风格有很大不同,作为参照,对怀素和尚字迹真伪的鉴定,有着很高的学术作用;第三,此为绿天蕉影遗址惟一遗存的古代碑刻。仅此三点,足见千字碑的珍贵。
唐代狂草书法家怀素和尚的,一定听过他在修行的绿天庵种万株芭蕉在蕉叶上练字的典故,“永州八景”之绿天蕉影,讲的就是这事这景。
怀素出生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8年)的零陵古郡(一说长沙郡),他姓钱,因家境贫寒,年仅七岁就出家当了和尚,年幼且生在穷人家的怀素虽读书不多,却特爱书法 ,出家 后,颂经念佛之余,长年 奋发练字,贫寒的小和尚自然无钱买纸,怀素便在这所庭院里种了满园的芭焦,足有万株之多,从此他以焦叶代纸,日夜勤学苦练。一座小佛堂也因为芭焦翠绿遮天敞日从此成为“绿天庵”。然而纵使焦叶遍地也无法满足他长年挥笔之需,在等待芭焦生长新叶的日子里,他就用一张漆盘和一块方板书写,书之再三,盘板皆穿。如此艰难却奋发练字的,这世上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勤奋数十年,洗墨成池之时,便是水滴石穿、艺成名遂之日,和尚怀素终于登上上了草书艺术的最高峰。
为纪念怀素,在今永州市零陵区当年绿天庵陈迹建有“怀素公园”。公园里有古迹醉僧楼种焦亭,是怀素出家修行,种蕉练字的地方。当年那口塘已拓宽为人工湖,文革中被派性斗争打死的长沙知青,埋葬坟的地方坟不知道迁往什么地方,现已成为一片竹子,开始还卖门票,现已将两座门楼早已拆除,对市民开放。人工湖已出租,还出租办起了幼儿园。
尽管虽然现在的醉僧楼、学书亭、种焦亭是近年重修的,《千字文》碑已经残破,但怀素公园内“绿天焦影”美景仍在。愿艺术永恒。怀素永恒。
怀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