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威斯顿展览:达亦不足喜,穷亦不足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1:24:12

作者:ANNI22     编辑   沾花如雪    来源于好心情文学网                 古语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利当然是社会发展最有效的润滑剂,但不可过于看重名利,过于为名利奔波不休,随着商品经济得到发展,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讲究效益的环境里,完全不言名利也是不可能的,但应正确对待名利,最好是“君子言利,取之有道;君子求名,名正言顺”。
  
  当然,最好的活法还是淡泊名利。因为人要是出了名,就会招致嫉妒,受人白眼,遭到排挤,甚至有可能由此种下祸根。正如古语所说:“木秀于林,风必催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而利字右边一把刀,即会伤害自己,也可能伤害别人,小利即伤和气又碍大利。如果认为个人利益就是一切,便会丧失生命中一切宝贵的东西。
  
  人生待足何时足?名利是无止境的,只有适可而止,才能知足常乐。其实心是人的主宰,名利皆由心而起,心中名利之欲无休止地膨胀,人便不会有知足的时候。欲望就像与人同行,见到他人背有众多名利走在前面。便不肯停歇,而想背负更多的名利走在更前面,结果最后在路的尽头累倒。知足者能看透名利的本质,心中拿得起放得下,心境自然宽阔。
  
  一个人若养成看淡名利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他也就更易于找到乐观的一面,但许多人口口声声说将名利看得很淡,甚至做出厌恶名利的姿态,实际内心中无法摆脱名利的诱惑而做出自欺欺人的姿态,未忘名利之心,所以才时时挂在嘴边,好做讨厌名利之论的人,内心不会放下清高之名。这种人虽然较之在名利场中追逐的人高明,却未能忘尽名利,这些心口不一的人,实际内心充满了矛盾。但名利本身并无过错,错在人为名利而起纷争,错在人为名利而忘却生命的本质,错在人为名利而伤情害义。如果能够做到心中怎么想,口中怎么说,心口如一,本身已完全对名利不动心,自然能够不受名利的影响,那么,不但自己活得轻松,与人交往也会很轻松了。
  
  这是一个极具诱惑力的社会。也是一个欲望膨胀的年代。人们的心里总是塞满着欲望的奢求,追名逐利的现代人,总是奢求穿要高档名牌,吃要山珍海味,住要乡间别墅,行要宝马香车。一切都被欲望支配着。
  
  法国杰出的启蒙哲学家卢梭曾对物欲太盛的人作过极为恰当的评价,他说:“10岁时被点心、20岁被恋人、30岁被快乐、40岁被野心、50被贪婪所俘虏。人到什么时候才能只追求睿智呢?”的确,人心不能清净,是因为欲望太多,欲望的沟壑永远填不满,人心永远不知足,没有家产想家产,有了家产想当官,当了小官想当大官,当了大官想成仙……精神上永无宁静,永无快乐。
  
  伟大的作家托尔斯泰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人想得到一块土地,地主就对他说,清早,你从这里往外跑,跑一段就插个旗杆,只要你在太阳落山前赶回来,插上旗杆的地都归你,那人就不要命地跑,太阳偏西了还不知足。太阳落山前,他是跑回来了,但人已精疲力竭,摔个跟头就再也没起来。于是有人挖个坑,就地埋了他。牧师在给这个人做祈祷的时候说:“一个人要多少土地呢?就这么大。”
  
  人生的沮丧都是因为你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其实,我们辛辛苦苦地奔波劳碌,最终的结局不都只剩下埋葬我们身体的那点土地吗?伊索说得好:“许多人想得到更多的东西,却把现在拥有的也失去了。”这可以说是对得不偿失最好的诠释了。
  
  其实,人人都有欲望,都想过美满幸福的生活。都希望丰衣足食,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把这种欲望变成不正当的欲求,变成无止境的贪婪,那我们无形中就成了欲望的奴隶了。在欲望的支配下,我们不得不为了权利,为了地位,为了金钱而削尖了脑袋向里钻。我们常常感到自己非常累,但是仍觉得不满足,因为在我们看来,很多人比自己的生活更富足,很多人的权利比自己大,所以我们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在无奈中透支体力、精力与生命。
  
  扪心自问,这样的生活,能不累吗?被欲望沉沉地压着,能不精疲力竭吗?静下心了想一想,有什么目标真的非让我们实现不可,又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用宝贵的生命去换取?朋友,让我们斩除过多的欲望吧,将一切欲望减少再减少,从而让真实的欲求浮现。这样,你才会发现真实、平淡的生活才是最快乐的。拥有这种超然的心境,你就能做起事来不慌不忙,不燥不乱,井然有序。面对外界的各种变化不惊不惧,不温不怒,不暴不躁。而对物质引诱,心不动,手不痒。没有小肚鸡肠带来的烦恼,没有功名利禄的拖累。活得轻松,过得自在。白天知足常乐,夜里睡觉安宁,走路感觉踏实,蓦然回首时没有遗憾。
  
  古人云:“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当年陶渊明荷锄自种,嵇叔康树下苦修,两位虽为贫寒之士,但他们能于利不趋,于色不近,于失不馁,于得不骄。这样的生活,不失为人生的一种极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