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条借贷女大学生:中气不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2:35:57

中气不足 

    “中气”在中医里指的是脾胃之气。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是人体气机升降运动的枢纽,因其居于中焦,便有了这个称谓。

    中气不足,就会导致脾胃功能虚弱,运化失常,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它的常见表现有:倦怠气短、乏力、出汗、食少腹胀、语言无力、精神不振,从面相上看会出现虚胖、舌有齿痕等症状,严重者会中气下陷,引起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症。中气充足者则相反,胃功能健旺,消化、吸收功能正常,化生气血等营养物质充足。

    日常生活中,容易出现中气不足的主要有三种人:

    1、先天禀赋不足,或脾胃虚弱者。脾胃虽为后天之本,但若是先天体质虚弱、根基不牢,也会引起后天的脾胃虚弱、中气不足。

    2、劳倦过度,忧思日久者。身体和精神上的过度劳累都会损伤脾气,脾气虚则气血生化无源、肢体失养,出现神疲乏力等中气不足的症状。

    3、饮食不节,饥饱失常者。所谓“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也就是说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会损伤脾胃,导致气血运化失常、中气不足。

    那么,中气不足应注意什么呢?首先,饮食方面要多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如面条、牛奶、软饭等),忌生冷、坚固、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忌暴饮暴食。《寿世秘典·调摄》记载称:“宁少毋多,宁饥毋饱,宁迟毋速,宁热毋冷,宁零毋顿,宁软毋硬。此六者,调理脾胃之要法。”其次,一定要忌劳累,“惟劳倦最能伤脾”。而思为脾之志,人的思虑与脾有关,思虑过度则伤脾。所以中气不足的患者切忌劳顿,劳心劳身都是不可取的。

    中医治疗中气不足的代表方剂为“补中益气汤”,为了方便患者服用,市场上也有同类的中成药,如补中益气丸、人参健脾丸等。补中益气汤出自名家李东垣的《脾胃论》,具有补中健脾、益气升阳之功效。方中的黄芪素有“补气诸药之王”的美称,有补中益气,固表升阳的作用,能改善由气虚引起的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党参、白术、甘草可以益气健脾,陈皮可以理气醒脾,升麻、柴胡可以升阳。

中气下陷

中气下陷证是指脾气虚,引致筋脉弛缓不收,脏器脱垂的病证。多因饮食、劳倦伤脾,或久病损脾,脾气虚,脾阳虚陷,升提失司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院腹坠胀,食入益甚;或便意频数,肛门坠重;或先泄久痢不止,甚至脱肛;或子宫下垂;或小便混浊如米泔;伴有头晕目眩,肢体困重倦怠,声低懒言,舌淡苔白,脉弱。

    病机分析:脾气虚衰,运化失职,内脏得不到气血精微之供养,使脏气虚衰,升举无力而下垂,如子宫下垂、胃下垂等。胃下垂,故脘腹坠胀,食后气陷更甚,故脘腹更觉不舒。中气下陷,故使意频频,肛门重。

    坠,或久泄痢不止,肛门外脱。脾主散精,脾虚气陷致精谷不能散布而下注膀胱,故小便混浊如米泔。脾虚清阳不升则头晕目眩。中气不足,故见肢体困重倦怠,声低懒言。舌淡苔白,脉弱,都是脾气虚弱之征。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病是脾气虚的一种类似证,所以相似证候的鉴别可参见脾气虚一节。

    辨证注意点:①脾气虚;②下陷之症,包括脏器下垂,如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气机下陷,如头晕目眩;精气下陷,如小便混浊如米泔、白带之类。其中,以脏器下垂为辨证指征。部分症状可见于肾虚之中,详见后述。

 

补中益气汤(补养之剂)

  总 结:补中升阳 

  编 号:027 

  组 成:黄芪15克、人参(党参)15克、白术10克、炙甘草15克、当归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柴胡12克、生姜9片、大枣6枚 

  歌诀:补中参草术归陈,芪得升柴用更神

主 治:

1、治烦劳内伤,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恶食,脉洪大而虚。

  2、或喘或渴,或阳虚自汗,或气虚不能摄血。

  3、或疟痢脾虚,久不能愈。

  4、一切清阳下陷,中气不足之证。

加 减:

1、血不足-加当归。 

  2、精神短少-加人参、五味子。 

  3、肺热咳嗽-去人参。 

  4、嗌干-加葛根。 

  5、头痛-加蔓荆子,痛甚加川芎。

  6、脑痛-加?本、细辛。 

  7、风湿相搏,一身尽痛-加羌活、防风。

  8、有痰-加半夏、生姜。 

  9、胃寒气滞-加青皮、蔻仁、木香、益智仁。 

  10、腹胀-加白芍、甘草。 

  12、热痛-加黄连。 

  13、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 

  14、咽痛-加桔梗。 

  15、有寒-加肉桂。 

  16、湿胜-加苍术。 

  17、阴火-加黄柏、加熟地、山药。 

  18、阴虚-去升麻,加熟地、山茱、山药。

  19、大便秘-加酒煨大黄。 

  20、欬嗽:春加旋覆、款冬,夏加麦冬、五味,秋加麻黄、黄芩,冬加不去根节麻

  黄,天寒加干姜。

21、泄泻-去当归,加茯苓、苍术、益智。

 

中气下陷方剂(田玉美):

厚朴15克、当归15克、枳实15克、丹参15克、炒白术15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法夏10克、广楿10克、香附15克、玄胡15克、白芍20克、砂仁6克、焦三仙各15克、柴胡10克、升麻3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