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国色天香小区:在迷茫中成长------我读《怆然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9:56:42
   在迷茫中成长----我读《怆然录》      

                                      书僮

 

  《怆然录》  --------在迷茫中崛起的80后代言者

               --------中国版的《麦田守望者》

 

    我常常有一种来自生命里的感动,因为这世上的一小部分人。

    他们通常是这样一种人:

    他们卑微地、艰苦卓绝地、心甘情愿地、毅然决然地独自活在生活的某一处;

    他们带着对生活和生命无如伦比的热爱,活在这个世界的某个边缘地带;

    他们清贫,但他们却比这世上任何富豪都更富有、更强大;

    他们安贫乐道,始终孜孜不倦地坚守着对生命与真理的追寻;

    他们是人群中的另类,他们有着这世上任何力量都不可摧毁的意志力,带着这样强大的内在生命力量和对生命无比的热诚,他们始终坚持紧贴着生命的本源徐徐前行在现实的黑暗里与光明中;

    远的,像卡夫卡,普鲁斯特,乔伊斯,海明威,昆德拉、马尔克斯等等等等;

    近的,像三毛,贾平凹,路遥,史铁生,刘亮程,张炜,雪漠等等等等;

    这些人群中只用文字说话的一小部分,无论他们各自作品的本身所表现出来的表象是什么,却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他们都是那种心甘情愿地倾尽一生之力,用他们的文字去完成对一切生命存在的个体和整体的透析、解剖、审视、反思到最终的救赎。

    我所看到的《怆然录》就是这样的一种文字,该书的作者发雷也当属于上述我所说的这样的一种人。

唯一觉得意外的是,作者发雷竟然是80后人,这是我所没有想到的。

    请原谅,出于以往认知上的习惯,我在这里不自觉地使用了“竟然”这个词!诚然,所有人也都知道我之所以会在这里不自觉使用这个词代表了什么。

    这个“请”字,我是在第三遍读完《怆然录》之后带着相当地诚意地说给80后人的,我没有想到甚至不敢相信这样的文字竟然出自一个80后的青年之手(对不起,我又再次不自觉地使用了“竟然”这个词)。

    我这么说是有历史原因的。80后,曾经被我们这个时代判定为垮掉的一代人,我个人也一度在心里这么认为过。那是因为更多的时候,透过他们的生活本身和文字背后,我们所看到的都只是他们对这个社会的抱怨、愤怒、宣泄、逃避以及他们自身在生活中不负责任的放任自流,即便是时下一些受欢迎的80后作家,其文字也不过是投机性地迎合了一代人整体的孤独、无助、绝望和无奈,相比之下还值得一读的作家韩寒的文字,也不过是在较为深刻而毫不忌讳地指责完现实社会的一些现象之后些许地透漏了一点他们内心的迷茫;而所谓的当红作家郭敬明的文字,老实说,我甚至不想浪费口舌去评论这类用狗屎生生烤出来的包装精美的面包,当然还包括这些由我们这个荒诞的时代整体共同孕育生产出来的时代畸形儿。

    作为一个同样热爱文字的人,我对文字除了有着无可救药的热爱之外,还有着极其苛刻的挑剔,特别是对于那些代表一个时代的文字。我曾经认真读过一部分据说是80后代表的文字,可惜在他们那里我并没有看到真正让我为之感动的、有价值的思想的闪光,唯一留下深刻印象的倒是他们的文字里那些挥之不去的时代带给他们的群体迷茫,是这种长久的迷茫曾让我心里隐隐地痛过。

     而《怆然录》,他不同于以往所有80后作者的文字,我不得不说,他的文字无疑属于那种让我觉得无可挑剔的一类。他是这样的一种文字:他像一把利剑,极其精准地、直接地、直面地刺入你心内最柔软的部分,让你无从闪躲。他牵引着你无可选择地直面自己被剖开的血淋淋的内心,看他们赤裸裸地裸露着,痛着,哭着,煎熬着,笑着,闹着,乐着,但是却敞开着、、、、、、

    书中的主人公“我”,像一个技艺高超的外科大夫,这一生里他为无数病人做手术,但在这本书里,他极为负责地为自己做了一个长长的彻底的手术。这是他这一生里最为重要的一件事情。每天,他从外面的那个世界觅食(上班)回来,回到他那个不到六平米的冰冷的家(如果这也算是家的话)里,在负责而绝不浪费地打发完自己的肚子之后,他就开始了这项对他来说至关重要的神圣的工作:他从容而冷静地拿开自己的外壳,拿起锋利的手术刀剖开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存放在那里的所有物件:烦恼、绝望、无奈、无助、懦弱;忧伤、彷徨;追寻、梦想、希望、欣喜、快乐;向往、执着、坚毅、刚强、、、、、、他把它们一一拿出来,花花绿绿地一件件摆放在自己面前,然后,他一遍遍仔细地翻看、审视和研究他们。

    这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抽身出来,站在自己的身后,看自己,看世界。

    这是他每天必须的工作,通过对自身的解剖,直面地、赤裸裸地面对和审视自己以及身边的这个世界。

    正是这种审视给了他一种巨大的力量,一种面对现实的勇气,也更加坚定了他对理想的追求,也正是这样的面对,增强了他感知真善美的能力,对现实的正视和面对现实的从容,这种对生命深处的深度触摸,使得他渐渐成长为一个有责任、有理想、有追求的一个新人,一个真正的活着的人!

    这就是发雷的文字!

    透过这样的文字,我第一次读懂了这一代人,而且懂得如此透彻,曾经对于一代人的误解也因此而释然了。也是因了这种知心知肺的懂,我才由此而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一代人、一个时代以及我们这个国家民族即将崛起的曙光。

    这正是我一直努力在这个时代里寻找的文字之一。老实说,看到这样的文字,我忍不住感到兴奋,有想哼唱一首小曲的冲动。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整个人被一种莫名的绝望笼罩着,在那段时间里,我看不到任何希望;对生活和未来的绝望让我夜不能眠,常常想痛哭。因为我所看到的,是我们这个时代整体纠结的浮躁、空虚与无助;整体族群的信仰缺失导致的空前的价值观歪曲、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沦丧;我们的田野荒芜,村庄空寂,所有的人们如丧家之犬聚集在都市的旷野里游荡;年轻人随波逐流地娱乐至死;孩子们吃着外包装精美的垃圾食品不知所终地在虚无缥缈的太空闲逛;曾经养育我们的美丽家园沦为再也回不去的村庄,只空留了那些时代的车轮碾过之后被摧毁的残墙断壁在故园里无奈地呜咽、、、、、、

    我的绝望不是杞人忧天,作为已靠近时代边缘的的一代人,对于现实,我们即便看到了清楚了又能如何呢,面对历史,我们所能做的只能是说说喊喊了,我们已是有心无力。希望在年轻的80后以后的人身上,唯有在他们的成熟与坚强里,我们才能够看到未来和希望,而此前一直以来,至少在他们的文字里没有看到这样的希望。今天,在这个80后青年的文字里我却看到了。

    一个人的成熟首先应该是从自我的审视开始的。相信所有看完这本书之后的读者都会同意我的这个说法。本书中的“我”,并不是单独的个体的我,这个“我”代表了一代人和一代人所生存的这个时代,书中的 “我”通过对自我的解剖和反思,他完成了对自我生命的救赎。这种救赎,不只是对一个个体生命而言的救赎,也是对一个族群的生命整体的救赎。

    一直以来,我始终坚持认为:无论是一个人还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或民族,他们的崛起一定是建立在一种成熟的心智模式为基点的厚土之上的;而这种成熟的心智模式,首先应源自于自发自愿地对自身、环境、时代与历史的审视与反思。通常这种审视与反思的过程是极其痛苦的,但是,唯有行走并通过了这条充满荆棘的小径的煎熬,经历过这种源自生命深处的痛苦的内在体验之后,一个人,一个时代,一个国家民族才有可能成长出一个较为成熟的心智模式和一个健康的体魄及健全的大脑。相反,在长长的成长历程里,若是是没有亲历这种成长中的痛楚,生命的存在就一定是带着病态的,是不健康的。

    能够最为真实地呈现这种病态的存在和时代成长阵痛的,莫过于代表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当然,我所说的文学作品,是指那些真正的文学,而不是指时下一些所谓的大家们歌功颂德的华美文字,更加不是指那些为了迎合市场而用狗屎烤出来的面包),文学作品的时代价值和历史使命也正是体现在此!

    《怆然录》正是这样的一部文学作品。

    这是一位当代青年以绝对诚实之笔记录、反思他的生活的怆然之作。整部作品通过对“我”在现实里真实生活的描述以及现实生活映射下的“我”的心内世界的剖析,赤裸裸地向读者充分展示了当代青年所面对的诸多困境,并真实记录了一个青年以极其隐忍的不屈不挠挑战这些困境的一段过程。

    这个青年与这些困境之间的搏斗胜负如何?我认为这不重要,重要的是记录和反思的过程。我们的生活里,理想与现实是一场永远不停歇的战争!战争都是残酷的,一场至为残酷的战役过后,一个青年尽管满身心的伤痕,却还有一口血气将一面因被践踏、燃烧而显得破损的旗帜艰难地插在我们这片压抑的生活之上,——这面旗子尽管破损,却是用一颗真心苦苦编织而成,却是毅然决然傲然地在现实的风雨中高高飘扬!

    那依然飘扬的旗帜就是我们生活的希望!我相信,只要旗帜还在,就有胜利在望!

    阅读本书,你会发现字里行间处处充满了生命的火花,灵魂的智慧。这些与生活的苦难赤裸裸的面对,他们会刺穿你被现实的残酷打磨得早已没有感觉的厚厚皮囊而直达你柔软的内心,让你久已麻木的灵魂开始有了痛感,这种痛,让你时时不得不停下来掩卷思考,然后,你会开始回忆起久已忘记的生命中那些简单的美好、、、、、、

    你可以把它当做一部小说读,也可以当做一个青年的日记来读,当然还可以把它当做一部杂文集来读。无论把它当做什么,只要你是一个生活在当代的青年,或者是曾经生活在这个时代的青年,我相信你都能从中看见自己曾经的影子,你可能有着和文中的“我”极为相似的心路历程,但是否如他那般如此深刻地领悟过生命在成长里赋予你的精神财富呢?

    这个时代需要这样的文字!

    一代人的成长需要这样的文字!

    我们这个时代的成长更需要这样的文字!

    多年前,一部《麦田守望者》曾经影响了美国垮掉的几代青年人,今天,我也有充分理由相信,这部出自80后的《怆然录》,也将而且必将影响我们当代甚或几代因为成长环境而造就的独生子女们,影响他们从生命体验的逃亡者回归到生命的鲜活里来!相信有了这样的生命体验,他们终将从脆弱的自我之城里走出来,并由此走向成熟、负责并最终走向崛起!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以下贴出来的,是《怆然录》的部分文字,不是为了让诸位先睹为快,只是想借此说明我上述的评价所言非虚。

 

 

附:《怆然录》部分文字

1月5日   星期五

 

工作日……大风……奇冷……明日照常工作……我写日记……在此刻……

我为我仅能为漫长的一日记下如此寡零的几个词而感到憋闷。语言仿佛向我关闭了闸门,如同这生活从来就没有给予我出口一样。一天中没有任何事件发生,生命如同流水一样轻易地流逝而去。一天如此空旷,举目望去,一片茫茫然的沙漠。没有行人、踪迹、鸟儿,甚至云彩,只有干干燥燥的灰白色。这大概就是生命无意义的色彩的主打色。

工作距离我的心是那么远,以致于我经常忽略了工作的时间,将其像剜肉一样从我的生命中剜去。每一个工作日都是从我身上剜去的鲜肉一块。只是对于这种本来剧痛的残酷我竟已经习以为常。生活就是如此地给我不断地打上足量的麻醉剂,叫我习惯了这本该的痛彻心扉。

1月10日  星期三

 

碌碌无为……心很累,心很寂寞,过着心灵枯竭的生活。还有这日记也接连潦草了两天。时间总是容易打发的。看一部无聊的影片,无所事事地呆上一会儿,今天就结束了。结束在十点半的深夜,结束在沉重的心情里,结束在臃肿的脑袋里,唯有期待明天,即便明天依然如故也要期待,因为我只盼无数明天中有一个例外。我就活在那例外之中,那例外就是我的生命的精彩。

 

3月2日  星期五

 

已经开始工作了,其中最近的四天是极其繁忙的。繁忙按说可以忘记不悦,至少可以无暇忧郁,但是我却无法办到。这生活如同静止不动的死水,我的性格也偏偏始终处于急燥不安之中。青年时期真是一个受难的时期。人生真是一部字字皆是泪的经书。

 

今天中午公司领导安排我去东单电话厅办事。路过长安街时,发现在冬天的灰色松树间依次排列着一组灯笼。它们挂在细弯的铜柱上,制造节庆的气氛,仿佛春节将一直持续下去一样……我打开手机查询了今天是正月十三,在童年的这个时候,春节的确还在热火朝天地过着。而今,春节抑或别的节日都能使人获得与别人相比之下那额外的痛苦,即便走在街道上遇到陌生人也得伪装成一种皮笑肉不笑的快乐。也就是说,不仅生活本身的痛苦没有下降,还要额外加上在某种强大的举国同庆的习惯性欢乐下扭曲精神的痛苦:一种文化的痛苦,或者常常也表现为一种亲情的痛苦。我一点也不能谴责谁,只能怪罪于我自己:我不能创造自己的欢乐。一个不能创造自己欢乐的人理所当然应该痛苦,没有其他的路可走。……

 

3月6日  星期二

 

一天里最有意义的一件事便是拿起这本日记本。拿起日记本通常等于要写作当天最有意义的事情。但是,我已经说了,今天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就是拿起这本日记本啦!除此之外,没有啦!我还在写着:用充实证明空虚。因而空虚表现得多么完整,我用文字给她描了一道金边,却丝毫没有蹩脚,将任何一笔涂到它占有的领域里去。

今天是一个“○”。

 

3月7日  星期三

 

未来的压力和未知的困惑折磨着我。我一个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美妙美仑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的巨大落差使我走在人生的低谷里。内心本能地想着突围,去呼吸新鲜的、陌生的空气;本能地想在另一处环境里去靠近自我。对于一个穷人来说,我挣扎着,苦恼着,我的内心经常被撕裂着。我在世界上漂流着,居无定所。我发觉我既没有干成某件事的决心,也没有那份才力。我读过不多几本书,观点幼稚、肤浅,只能做一些拙劣的模仿,看上去我注定一事无成,我忍不住极度惶恐……

 

4月20日  星期五(二)

 

浓浓的暖意,习习的春风,空气格外明净。“瞧!树上怎么就长出这么多绿叶呢?刚刚一片树叶也没有!”说这话的人肯定不是一个小孩子。他用“刚刚”这个词汇,而不是用“去年冬天”。他为时间转瞬即逝而震惊,更为自己忽视大自然那细微而奥秘的变化而内疚。

 

4月20日  星期五(三)

 

绝大多数人都在批评、反对、抵制、批判什么,而没有想到往前再跳一步到达一座足以让我们创造美好的孤岛。

在这世界上只有最杰出的人和对尘世最失望的人选择和上帝同居。

极小部分人保持着和上帝的情人关系,密而不宣。

一部分精英与上帝有过几次精彩的意淫,并陶醉不已,夸夸其谈,被世人注目,被封为至尊。事实上,我们只要可能都愿意做这类人。

还有就是,绝大多数人只在孩提时被上帝亲过一次吻,而后他们就各自忙着长大、读被强暴的书、找使灵魂从此如死水的工作、搞对象、为别人结婚、生孩子、做伟大的父母、做仁慈的祖父母、死亡。

4月23日  星期一(一)

 

在图书馆,我相信在这里有最优秀的女子。假若我与她紧挨而坐,我也无法跨越我们之间巨大的鸿沟。我是来读书的,不是来谈恋爱的,这是多么虚假的借口。事实上,我多想在这里认识我的恋人。我是被迫在读书,至少不太纯洁,我容易东张西望。这一点我读的书的任何一个作者都能证明,但是我能偶尔把他们当那么回事地读了,充满敬佩。据说,莫扎特的音乐很多是在等待的无所事事中完成的。

 

4月23日  星期一(二)

 

一个小说家如果不是把小说当作哲学著作去写,那么我认为他就是一个写故事的人,或者充其量是个不错的写故事能手。

美国学者苏珊·李·安德森在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著述里,整整花了一章去证明何以“小说是哲学的一种形式”。

其实我觉得似乎没有必要。任何一本成功的著作都是哲学。至于什么形式,那要看作者本人的个性。

一个如亚里士多德那样有严谨癖的人,他的著作就显然是一篇篇标准的博士论文。

一个作者本性上是哲学家,那么他用任何形式写作都应称其为哲学。因此,克尔凯郭尔的《诗篇》和《勾引者日记》是哲学,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哲学。

一流的作者的第一个称谓是哲学家或思想家,其次的称谓是用他的著作所使用的形式去命名的。

在我的眼里,哲学家或思想家是最高级的称谓,诗人是最高贵的称谓,小说家是最令人高兴的称谓。

 

 

4月27日  星期五

 

女人可以毕其一生只为寻觅爱情,当她们寻觅到了,她们就全然把自己抛进那个完美风暴里;虽然不是每个女人都要迁居,但是每个女人却注定要为爱情迁居,最终定居在爱情里,即使最终希望落空的女人也终抱着这样的想法不放。

这句话的前半句遭到了反驳,驳斥这句话的人恰好也是一个女人,她驳斥理由非常简短:那样的女人下场会很惨!白活一生!然后她说:活出自己的生活,感情只是一部分。

我有理由对有这样想法的女人充满敬佩。克尔凯郭尔拒绝了女人,如果这样的女人出现了他会拒绝吗?我相信他会向她求爱,即便哪怕面临着被拒绝!男人有时候可以做到被女人拒绝而使这个女人感到信心十足:因为有一个男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

女人的幸福感可以建立在男人向她求爱的失败上,而此举是男人让他喜欢的女人取得幸福的最后一招。此招用完,他开始了痛苦,而这个女人则可以津津乐道于往事。

 

4月30日  星期一

 

我的窗户没有窗帘,我的睡眠并不踏实,所以当我清晨过早地醒起时,我便躺在床上,望着窗户。窗户还毫无阳光,黎明是安静和沉稳的。松柏、毛白杨、栾树伸过来绿色的手杖。我没有窗帘吗?她们就是啊!在伴随睡眠不好的些许焦燥(一种心神不宁)里,她们成了一片小小的安定片,剂量不大,恰使人感到舒服。这时的黎明是一个安静的处子,轻轻地在窗外凝视着躺在床上的我。她早晨起的很早,她要负责把她的幼儿园的孩子们——一群叽叽喳喳、吵吵闹闹的小鸟——叫醒,她要唤起姑娘们去河边捣洗衣服,她有时还要负责给早晨姑娘披一件面纱,然而她自己却是那么朴素,一身如大地般叫人安宁的衣裙。叫人无法不爱她。这样的场景真是够甜美啊!她让我联想到屠格涅夫在他的《猎人笔记》里的描述——在草垛上睡眠,稻草的、泥土的气息。

5月27日  星期日

 

今天是星期天,早晨起来,收拾了一下,我便提着一只手提袋(里面有一支笔、一个笔记本、一本书)出发了。一周如果没有这样的一天,可以徜徉在绿树蓝天下,那么又怎样谈诗意呢?诚然,我不过是在外面漂流,孤身一人,独坐在长椅上阅读与写作。

我来到了这里,这是我的心的指引,我听从内心诗意的安排,并为这内心的诗意而略感心怡。

我爱上了这个女子(“蝶”)了吗?也许,或者说,我不敢确定。漂亮的女人很多,她给我的印象也不是特别深刻的,但是我萌生了喜爱之意,她那美丽让人见了满心欢喜。

在星期天我要出来,我想找一个最心喜的人相处,我就过来了。我坐在离她最近的地方(至少是保持我的独立而离她最近的地方)。我接受着内心的指引去做一件事,我不要求所谓的回报。

总之,我诗意地活着。尽管内心的另一侧满面皆是痛苦。

6月17日  星期日

 

    靠近心灵的人任何时候都很认真,哪怕认真得很幼稚。小的时候你为一草一木而感动,这是真实的,靠近心灵的,但却是幼稚的,因为对世界你还没有一定的认识,所以你的感动是一种小小的情绪,是一种自我鼓动。但是当你有更多的生活经历了,你靠近心灵的那股认真劲儿看上去俨然就是成熟了。你开始考虑本质性的问题:归属感!你觉得你需要一个家,需要一个女人,甚至开始考虑拥有一个自己的产物多么神圣,这在儿时,甚或几年前不可想象。这完全归功于这艰难的世事,完全归功于每个个体的渺小无奈,太单薄。

    这就是人生的更高阶段吗?这就是痛和苦之后结成的珍珠吗?

    当你考虑归属感的时候,证明这时候你是足够无依无靠的!你在每一件事物上漂泊,你最终停留在哪里无人知道。你也许凝视着浮萍就能发疯,你也许一时想不开就自杀。

    但是你该为这而庆幸,如果你没有为此而轻薄了生命。这是一个艰苦的上升时代,你是这世界的拓荒者,你不肤浅,你的眼睛坚韧,你有坚定的自我,你苦难过因而更能珍视理解幸福,你终有一天仿佛一个圣人!

    这是一个煅炼青年的熔炉!

    哦我如今受难,但我满怀憧憬!

6月19日  星期二

 

我居然在一天之内完成了离职、搬家的所有的工作,而之前一天我踌躇满志,根本不曾考虑离职的事情,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公司决策层堪称壮举的惊人举动。

谢幕了,一出剧本以拼搏、执着为过程,而结果并不令人称羡,甚而让人扼腕叹息,哀叹那主人公幼稚的天真、徒劳的勤奋。

今天是端午节,屈子愤然将身子投进江水滔滔的汨罗江,我亦是,我愤然举起手臂,以依然决然的姿势告诉他们,我走了,我不做了。

夜晚,一年多的光景不断闪现脑中,我感受失败、贫穷、孤寂,我感到痛楚,但我没有眼泪。有一种人生叫做清醒的人生,痛苦足够保证我的清醒了吧!

我用了一年的时间地狱般地投入生活,我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我就是主角。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我比谁感触得深。我除了作为生活的主角之外,我更擅长使笔,这就是说,作为额外的作家我更是收获很多。

一年多我做了一个噩梦,唯一庆幸的是我记录了梦的内容。

 

 

6月28日  星期四

 

奔波。那感受就是如果有一个温柔乡可以休憩该多好啊!要是有一片家园而不必为此奔波该多好啊!但是另一层意义仿佛也颇能引人侧目,这样奔波、操劳的人生才是真正的人生,因为每一天你都活着,如果你有一刻光景可以回忆,你会发现这一天你是流动的,从这里到那里。这种流水不腐的感觉让你觉得人生就该这样顽强而坚韧,决不妥协,永远行走。哦家庭、哦悲剧,仿佛一切压迫使你深刻下去。这是低层的、芸芸众生的世界,我应该与他们靠得很近,因为我就是其中一员。哦拥挤的公交车,哦邋遢的餐厅,正午太阳下的行走,我觉得有一些痛苦在里面,与之前的生活相比较我了解到我以前实在是没有吃过什么苦楚,也许这之前的之前也有类似经历或感触,但是许多事情不经历两次是无法去深思的。古哲有云: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诚然是一个真理,但是现实生活却擅于制造类似的场景,当第一次遭遇生活困境时,你或许因懵懂而抓不住苦难的本质,但是严峻的生活还会赐予你感受的第二次机会,从此你感到生活的荒诞、无奈,却来不得半点含糊,只能硬碰硬去面对。这时,你开始摆正你的心态,开始认认真真地沉思这泰山压顶般的生活。人大概就是从此时觉醒的吧!是啊!苦难擅于在人类身上作如此反应,仿佛苦难是一种酒糟,而我们的生活开始有了酒香……

 

7月13日  星期五

 

有时候一天令人发慌,令人感到自身的存在如此危险,仿佛在冰面上,仿佛漂流在河流上,想要紧握什么,想要建造什么变得“难于上青天”。

岁月紧逼,年轮日长,懵懂的童年、伤感的少年,那多少是无知和“为赋新辞强说愁”的,然而青年却不可避免去冲撞生活,向前,不屈不挠,绝大多数时候是失败、失意,内心呼唤着稳定、爱情,父母称心的笑。但一些困难如命运不可抗拒。强大的压力使人透不过气。

父亲差不多两天给我来一次电话,我甚至看见是爸爸的电话都有些生气,这是因为每次接听爸爸的电话压力都很大。我不忍欺骗他,然而每次讲真话我都开不了口。瞧我奔波了一年多,一点收获也没有。在我心里,父亲的焦急、母亲的焦急、弟弟的焦急仿佛都能看见,这不是我希望的,这令我难受。

因为压力太大的缘故,今天我在电话里表达了一些不满。父亲挂断了我的电话。这个时候我真想他们忘掉我,就当我不存在,我为他们为我无时无刻不担心而痛苦不堪。

为什么会这样啊?!

8月10日  星期五(一)

 

从社会角度上,民主的政府赋有帮助弱势群体的责任与义务,民间组织和弱势群体本身则有权利保护自己。但是,从现象上看,我们的弱势群体却常被命名为各种似是而非的概念,比如“农民工”、“下岗工人”、“打工子弟”等等。我想这些概念的命名是不经深思熟虑的。

我们俨然太懒散,本来应该一一去尊重的个体生命,为了经济省事用了带有集体主义的词汇,并且这种词汇大多不经思考、趾高气昂,例如“农民工”这个词汇。这个词汇的本意大概是:农民大规模进城务工而形成的群体。为什么“农民工”这个词汇的使用是对进城务工的农民的不尊重呢?一、它强调工人的身份、出生地,实际上这是不需要的,进城务工人员谋求的不过是一份工作,理应有与城里人相同的待遇,另外,“农民工”这个词本身就有逻辑错误。二、使用这个词汇的人绝对不是“农民工”,因为这个词汇如此可恶,以致于当某人使用该词时我就能嗅见他的味道,他那种居高临下书院式的同情。他一定程度上具有同情心,但是他在内心里、在最根本上要把自己和他同情的对象区别开来,他不知自己在什么标准上与他同情的对象是等同的,他显然不知道他同情的对象的伟大之处,他只是为了同情而同情,并因此创造了一个便于他记得的他同情对象整个群体的词汇。三,被冠以该词汇的弱势群体或许得到了某些帮助或实惠,但却是以集体遭歧视为代价,而自从各位都完全进化为人,人与人之间的歧视行为就成了最不文明的现象了。

所以,你应小心避开任何具有集体主义色彩的词汇、身份,因为你是以个人的形式存在、呼吸、行走、奋斗,集体主义能淹没人的个性,虽然不是每个人都能达成在史上留名的宏愿,但我们应最大限度地区别于他人。

 

8月17日  星期五

 

当你的年龄到了一定程度之后,你的心每每为缺少另一半而痛苦,这是真实的、切心的。是时候了,找一个善良的、可人的女子做女友。只是太穷了。真的太穷了。一无所有啊!真不想让某个好女孩跟着我受苦受难,但是想——这是止不住的。孤独是我走过的长长的甬道,幸福的时光短暂仿佛流星。今天读到富兰克林的一本书,他向一个青年人解释结婚的好处,他说,一个人是不完整的,就像身体残缺者一样,就像半把剪刀;但是结婚,如果你有这个想法,你必须不可救药地爱上一个女人,其次,你有足够多的金钱。我因此而很少想到结婚。

 

10月11日  星期四

 

不足为道的细枝末节令人厌恶透了……感觉糟糕透了……

工作日的时候我几乎每顿晚餐都是在方庄小吃城解决的。从公司小楼,两只手插进风衣口袋(有两个星期了,我习惯空着手来到公司。不携带文件包,仿佛轻松不少),一个人孤零零地走,避让车辆,等待绿灯走过斑马线,掀开布幔,经过卖花的铺子,瞅一眼这些装点生活的浪漫玩意儿,深深地吸一口她们的气息,沿着楼道走下去,找一个空位子,匆匆吃饭,沿着原路返回,再深深地吸一口郁金香的气味(她们的味道最浓),站在公交车车站等车,挤进拥挤的公交车,呼吸着车内浑浊的空气,搜寻着美丽的容颜,为她们而失落,下车,一个人孤零零地走一段高低不平的路,掏出钥匙,打开灯,亮出了一小片乱糟糟的、贫寒的小天地……

 

11月3日  星期六

 

惧怕未来!惧怕未来!惧怕未来!

一大早我就醒来了。现在时间是早晨4点10分,而在这之前我已经醒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思绪不知怎么又滑入那折磨人的泥潭。天气已经很冷,我靠在床头,执笔写字,写字的胳膊一下子就冰凉了,连内心都能判断到。刚在被窝里纯粹的思绪现在被破坏了。冷,袭击着我。但是我执意要写下去……

又是关于爱情。我不知道她为何方神圣。这么多年我无法靠近她,这让我的心流血。我尚没有对爱情失望,说对爱情失望那可能是一种假心假意的伪装。或许只有一种才例外,这就是这个人也许已经完全享受了爱情的丰满,而后倍感厌腻。可是我还没有,我正为爱情这枚外来之物撞在我身上的几率为零而苦恼、发愁。

天太冷了,我又滑入被窝里面,这篇笔记将以一种奇怪的姿势和笔迹完成,也将以一种混乱的思绪结尾。

我一直细数平生的各种与女士交往的镜头,在脑海里我搜索她们。只有一次,我感到了爱情令我欢乐。那是今年六七月份,我失业、穷得丁当响,因为家里的境况,我也丝毫没敢跟家里人要钱。我一直缺钱,又一直深以跟家里人要钱为耻辱。有两次,一次是说买西装,其实我什么也没买,我至今还没有一套西装,一次是我跟家父说我有钱,但是银行卡暂时不能用,结果呢,我的耻辱感大概是感到不能容忍了,我就取消了这次欺骗。幸好,我阴差阳错地在原来公司申请了一张信用卡,就这样我向银行这个债主借钱度日。我没有几个像样的朋友,而向朋友借钱,我更开不了这个口。是呀,就在这么穷的时候,我遇见了她,真美!她个子不高,身材匀称,我尤其喜欢她回眸看我的那个镜头。我比她高一些,她回眸并带仰视的那个镜头让我至今回忆起来依然全身激动。我甚至不得不跟着她下了车,我想好了下了车,跟她要一下她的名字和电话,但是我竟临时缺乏了勇气。想象吧,我写这句话时有多难受!泪水溢满了我的眼眶,——该死的温暖被窝,把寒冷隔离在外,人也愈发容易动情。那是一条狭窄的马路,我仰头可见黄汝伦的金源购物中心。我向它走去,而那个只是用一颦一笑打动我的女子,向另一个方向走去。她在下车的时候问我:您也下车吗?我说:是,下去办点事。我们之间还有一些其他的插曲。在前面的笔记里已经写了。就是这样。我轻易相信了爱情。在我的经历里,这令我无法忘怀。一个容易生情的季节,是啊,是向很多女子发过情,也许是自己天生感情脆弱,也许只是自己生性惧怕寂寞。

如果面朝爱情,其他一切就会被丘比特拿着箭赶下去。他说:不许上这个舞台,这个舞台是供爱情来表演,只有具备了真情才有资格登上这个舞台。现在这个舞台上只有这个女子。无名的、令我一见倾心的女子。她小巧、精致的像一件艺术品一样美丽,令人赏心悦目。有一次,我们面对面坐在车里,我浑身激动不已,想跟她说话,却有一种感到不知如何启口的尴尬。怎样开口呢?我等着我们之间发生什么奇遇的事情。这不就遇到了那挺搞笑的一次。在车内,我看见了她就在她的身边站着,那感觉真美妙,站在一个美人身边,我可以看看她的秀发。我感觉她大概有些紧张,车站到了,准备下车,竟忘了手提包之外的另一只小手提袋。我大声地提醒了她,她立即反应过来了,一脸害羞地说: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这是一件有十几个人可以作证的我们之间的小故事,只是证人我无法知道他们的姓名,也无法指出他们的相貌。我们仅是一群乘客。

为什么下车之后我们各朝东西?我明明下车就是为了她。回到开头吧!惧怕未来,惧怕未来,惧怕未来。想象未来令我胆小如鼠,爱情也令我鼓不起勇气这支帆,或者风帆强度不够,无法预期度过未来这片海。我向东走,走了一站地,下一站的车站很远,还偏僻得差不多找不到,我想往回走,可是我缺乏勇气。我往前走,阳光苦涩,我的微笑苦涩。我不想让她知道我是个穷光蛋,我不想给她一个非常危险的未来,我宁愿她把我想象成一个怯懦的人。这个理由也许是对我的怯懦的掩饰。

这是唯一值得我回忆的爱情镜头,我的记忆里这个女孩除了无名无姓之外,其他的一切是那么清晰、深刻。

 

11月28日  星期三(二)

 

城市,它远不是家园,它是家园之外,地球之上的一处处蛆坏并还要继续蛆坏下去的痤疮。

为什么城市一旦形成就或许永远存在下去?那是因为许多人失望地离去了,而更多的人怀着希望而来。

城市,那些在城市的屋内或者屋檐下居住的人,应该细细考量这个庞然大物,它带给了我们什么。

11月28日  星期三(四)

 

记日记、看书对于我,是一种在绝对孤独中养成的习惯,并且我认为这是一种最好的习惯,所以,我开始、开始视一些事物为敌人,比如女人、比如金钱,她们可能破坏这些在悬崖上长出的青翠苍劲之树。但是那原因其实是,我一直没那么好运气赶上这些事物。人就像月球,她的形态固然有她执着的一面,比如她是一个圆球体,但也是被外来各种事物不断撞击的结果,比如说她表面的那些环形坑。

人应该像月球一样,被各种事物撞击得满面沧桑之后,还可以美好,皎洁,如同原初一样挂在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