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体育学院马文国:红色经典高价的背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08:59:00

作者:孙国胜    2007-06-21 11:36:11    来源 :《艺术财经》

陈衍宁 1981年作 起义者 2,420,000 北京华辰
更多图片
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多元化的文化与思潮不断冲击着中国人的思想,而多元化造成的信仰危机似乎又让人们“怀念”起那段特殊的“红色岁月”。于是“红色经典”的小说一本接一本畅销,改编的“红色经典”电影、电视剧一部接一部备受好评。而在中国艺术市场整体走高的今天,“红色经典”油画更是锦上添花,屡创高价。如果说当年刘春华油画《毛主席去安源》以605万元的拍卖成交价引起艺术市场一次不小的震动,那么今年5月陈逸飞的《黄河颂》以4,032万天价成交大家或都视为正常。然而其高价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它在国内市场是如何兴起的?这次我们从学术和市场两方面来谈这个问题。
1949-1976:“红色经典”作品特殊的历史
在现代美术史上“红色经典”这一概念并不被经常使用,“红色经典”作品通常来说其创作年代集中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毛泽东1976年去世期间。表现的题材则是涵盖了中国共产党建党之日起至文革结束这期间的革命战争与事件、革命领袖与英雄、革命建设、人民生活和生产等诸多方面内容。由于其为政治服务的功能性作用,创作手法以现实主义为主。
自16世纪西画传入中国以来一直未受重视。近代“西学东渐”之风伴随着西方的枪炮军舰一起席卷封闭的中国社会,中国油画艺术在这一时期得到空前的发展。毛泽东领导的红色政权的建立及新中国的成立翻天彻地的改变了中国社会,中国油画的由于社会的巨大变革由此改变了它近代以来自然发展的状态,形成了一段极具中国时代特色的“红色”发展道路。
延安文艺座谈会确立“红色”文艺路线
1942年5月2日至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针对当时延安文艺界存在的问题,在延安杨家岭主持召开了有80余名文艺工作者参加的文艺座谈会,会上毛泽东的两次讲话后来被称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确立了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艺路线。此后许多文艺工作者纷纷深入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创作了一大批反映工农兵群众生活并为他们所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这一时期由于革命宣传得需要,木刻版画和新年画得到了迅速得发展,油画的创作在这一时期略显式微,但是延安和其他解放区所兴起的大量表现革命领袖、劳动英雄和文教英雄的作品,也为以后的美术创作标识了一个“永恒的”题材范围,同时可以为《开国大典》和《毛主席去安源》等作品的题材选择找到一个传统的依据。
“17年美术时期”红色经典油画的创作
1949年新中国成立,翻开了新中国美术的篇章。人们沉浸在建国的喜悦之时,并不忘记为新中国成立付出鲜血和生命的烈士们。随着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树立,美术界掀起了绘制革命历史画的高潮。各种表现形式的艺术在“红色”题材方面的创作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由于油画的特性,在新中国的现实要求中,油画首先承担了图绘革命历史的责任。如表现抗日战争的罗工柳的《地道战》(1951年)、詹建俊《狼牙山五壮士》(1959年),表现革命领袖的靳尚谊《毛主席在十二月会议上》(1961年中),表现红军长征的艾中信《红军过雪山》等一批在现代美术史上的油画经典相继问世。此一时期与描绘建国前革命事件相并行的一个题材是对建国后各种运动与事件如新中国成立、抗美援朝、整风运动、“大跃进”等的描绘。如董希文《开国大典》、侯一民《跨过鸭绿江》等作品,单从名字上就能看出作品所表现的事件。著名美术史家陈履生用“运动中的美术与美术中的运动”来概括这一阶段的美术与社会,充分说明这些作品与那个时代密切纠结的的关系,体现出那一时期的时代精神。
文革美术时期油画中的“毛主席”
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1966-1976),美术为政治服务的方向进一步确立。在英雄崇拜空前高涨的时期,“文革美术”中革命领袖成为一个广为美术工作者描绘的对象,而“毛主席”无疑成为一个经典的表现符号。像《大字报好》(傅值桂)、《把无产阶级大革命进行到底》(侯一民、靳尚谊等)这样一批带有文革印记的油画相继创作完成。需要指出的是虽然1949年以来的历次运动也给艺术家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素材,但是革命历史题材始终是整个“毛泽东时代美术”(1942-1976)不朽的表现题材。如在文革期间传作完成的刘春华《毛主席去安源》及后来陈逸飞赖以在国内名声大躁的《攻占总统府》(与魏景山合作)、《黄河颂》等都和之前表现革命历史题材的油画串连成一条“红色”主线。
1949年-1976年这段新中国时期油画在整个现当代油画史上具有特殊意义。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美术界出现的伤痕美术、乡土写实主义、政治波普等美术潮流可以说是直接脱胎于“文革美术”或以反“文革美术”面貌出现的。“红色经典”的图式至今可以在像王广义、张晓刚等众多当代艺术家的作品里找到些许痕迹,可见其影响的深远。目前美术史界对“17年美术”及“文革美术”时期的作品的艺术价值还多有异议,但无可否认的是它本身所具有的学术与历史价值。
1995:“红色经典”高学术价值成就高价格
“红色经典”油画在国内拍卖市场上引起广泛注意始于1995年刘春华作品《毛主席去安源》的上拍。刘春华1967年创作的这件作品参加了当年10月份的“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了安源工人运动”展览会,在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之后《毛主席去安源》油画被印刷成彩色单页,随《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红旗》杂志赠送,又印制成各式各样的印刷品发行,印刷量达惊人的9亿张,成为世界上油画印数最多的一张,同时也成为“红色经典”油画中的经典。这张画被刘春华本人从中国革命博物馆拿出来,参加了1995年中国嘉德拍卖公司的秋拍,在当时创造了605万元的拍卖成交天价,在当时艺术市场上引起了很大震动。这幅画之所以在当时中国油画市场普遍走底的情况下拍出如此高的价格,最重要的是因为这幅画本身所蕴涵的独特的历史价值。
之后的1997年,中国嘉德拍卖公司举办了内地首场“新中国美术作品”专场拍卖会,这场拍卖会虽然成交情况不是很理想,很多重要的作品流拍,但是却具有一定的开创意义。本场拍卖中徐悲鸿1951年著名的《九州无事乐耕耘》最终以192.5万元成交,成为本场最高价。而这幅表现人民渴望和平但却不畏帝国主义战争威胁的画作,在2004年北京荣宝秋拍再次上拍时竟以1,705万元的价格成交,七年增长了近9倍,成就了一个中国式的价格增长奇迹!在1997年之后的几年中,国内的拍卖公司都没有开设“新中国美术作品”的专场拍卖。一是由于国内艺术市场水平总体不高,二是因为“红色经典”的作品大多被国内博物馆收藏,刘春华从中国革命博物馆将《毛主席去安源》拿出上拍,这之间还引起了刘本人和博物馆之间的所属权纠纷,虽最后不了了之,但是各大博物馆也引以为戒,加大了管理,使得经典画作从博物馆流入市场可能性极度缩小。所以市场上能称的上经典的“红色”题材作品数量极少,作品征集难度很大,这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凡有“红色经典”作品出现在市场上便会引起各方关注的原因。
1998:古根海姆大型现代艺术展引起海外“新中国美术”热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历史一直是西方社会特别是美国学者研究的重点。他们对中国“文革时期”的研究甚至比国内还要深入。南加州大学的罗森撰写了《广州红卫兵的派性与文革》,美籍华裔学者陈佩华撰写了另一部红卫兵研究专著《毛的孩子们》。其中哈佛大学麦克法夸尔主编的《剑桥中国史?中国人民共和国,卷2:中国革命内部的革命,1966-1982》,还被中国三个出版社以三种译本出版。这一系列研究成果都使世界对于中国那一时期的状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由于“17年美术”与“文革美术”与中国社会变动的紧密关系而产生的独特性,国际学者们对新中国美术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艺术史系教授安雅兰女士是研究新中国美术西方学者中较有代表着。她经多年的资料搜集与整理写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绘画与政治》,是西方学者研究新中国美术的代表专著,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影响,增进了国际上对与中国现当代艺术的认识。
1998年,安雅兰在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策划了“危机中的一个世纪:二十世纪中国艺术中的传统与现代”大型艺术展,展览分为四个时期,即“中国画的革新,1850-1950”;“现代主义者,1920-1950”;“新中国艺术,1950-1980”;以及“传统的改造,1980至今”。这次展览史无前例的集中展示了中国20世纪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美术作品。此后像美国的旧金山亚太美术博物馆等机构,又集合临近的加州伯克利分校、斯坦福大学的中国当代美术史的研究力量,举办了一系列中国现当代艺术展览。这些展览不但提高了中国现当代艺术的国际学术价值并且同时引发了西方收藏界对中国现当代美术的关注。以西方学者对外观察的眼光来讲,凡是带有明显的国家和地区特征,最好是反映一个国家某个特殊时期,对这个国家有特殊含义的艺术作品最具有学术价值,所谓“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中国“17年美术”时期及“文革美术”时期的“红色经典”作品恰恰完全符合这一特征,加上油画这一国际性绘画语言,其倍受国际学者关注便不足为奇。
在国内,本世纪初对于新中国美术史的研究也相继出了很多的成果,比较重要的有陈履生所著《新中国美术图史1949-1966》与王明贤、严善chun合著的《新中国美术图史1966-1976》,这两本书用大量文献资料,以史带论的完整的呈现出“红色”美术作品高创期的美术状况。另外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著名批评家邹跃进以“毛泽东时代美术(1942-1976)”为题申报了国家级课题,在近年举办了一系列围绕这一主题的展览和学术讨论,并出版了《新中国美术史1942-2000》一书。这些学术成果的基本上呈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美术状况。这些国内外学术成果的出现及“红色”题材被认知度的不断提高,使得这一块市场经过1990年代的“偶现灵光”到本世纪初的整体提升。
关于新中国美术的主要中文著作:
陈履生 《新中国美术图史1949-1966》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0年10月
王明贤 严善chun 《新中国美术图史1966-1976》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0年10月
潘耀昌 《中国近现代美术史》 百家出版社 2004年8月
邹跃进 《新中国美术史1942-2000》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5年4月
2004-2007:“红色经典”题材作品在国内市场发展的重要时期
1.蛰伏期
在2004年之前的油画市场上,“新中国美术经典”的作品上拍数量较少,一般以新中国版画作品为主,油画作品则少之又少,但在1995年10月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油画《毛主席去安源》就以605万元的天价拍出,创出了当时红色经典油画作品拍卖的最高纪录。但其他作品的成交价格却大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如广州嘉德推出的“1940-2003中国版画典集”专场中,程勉的《血寰—南京大屠杀系列组画(七幅)》(1984-1986年作)成交价为3.08万元,江碧波的《飞夺泸定桥、风华千古》(1962年、1984年作)成交价为2.53万元,彦涵的《诉苦、慰问、彭德怀》(1941年-1947年)成交价为1.65万元。直到2004年秋季,新中国经典油画才开始在拍卖市场中真正发展起来,在中国嘉德的“中国西画及雕塑”拍卖中,以艾中信的《毛主席与朱德总司令》、靳尚谊的《在和平的讲坛上》、蔡亮与张自嶷的《杨家岭的早晨》、全山石的《中华儿女—八女投江》、邓家驹的《漕运图》、尹戎生的《暴风骤雨》等,构成了新中国美术经典作品的拍卖单元,谓其“经典”则因这些作品反复出版、耳熟能详,对于当时的美术创作影响深远。市场反映无疑也是相当积极的:《毛主席与朱德总司令》以57.2万元成交、《在和平的讲坛上》以 57.2万元成交、《杨家岭的早晨》以63.8万元成交、《中华儿女—八女投江》以170.5万元成交、《漕运图》以93.5万元成交、《暴风骤雨》以46.2万元成交,显示出这一类型的作品在市场中已经凝聚了足够多的买气,价格开始启动。
2.发展期
2005年春季,由于国内买家和欧美一些国家艺术机构的积极介入,以及近期国内学术界相关讨论会的连续推出,此类红色经典系列油画市场依旧十分活跃。如在中国嘉德亮相的艾民有、于牧的《建立一个强大的海军》以275万成交,招炽挺、赵淑钦、王孝柏的《向井冈山进军》以286万元成交、赵淑钦的《我们都是神枪手》以77万元成交,吕恩谊的《光荣归于毛泽东》成交价为59.4万元,比上年有了较大的涨幅,而2004年同类作品的最高成交价只有全山石的《中华儿女—八女投江》创下的170.5万元。到秋季,各大拍卖公司开始注意到该板块特殊的历史意义和代表性的艺术水准,遂应势而作,上拍了大量具有影响力的重要作品,市场的反响也十分正面和积极,在拍卖场中屡创高价,价格涨幅比上年有了巨大的提升。如中国嘉德秋拍的陈衍宁《毛主席视察广东农村》(1972年作)成交价格为1012万元,高出预估价300-500元的3倍之多,创下了“红色经典”系列油画在国内拍卖的最高纪录;杜键、高亚光、苏高礼的《伟人归来》(1977年创作)在荣宝秋季拍卖中的成交价为253万元。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华辰在秋拍中首次推出了“1938-1991:历史的主题”拍卖专场,共成交作品94 件,成交金额达2313.3万元,成交率为77%。参拍作品屡创高价,如陈忠志的《黄河儿女》(1976年创作)在中小学课本中被采用,传播范围广泛,认知度高,因而此次的成交价拍出了418万元的高价;梁照堂、李醒韬、张蔼维的《毛主席视察农机馆》(1974年作)拍出330万元;靳之林《延安儿女心向华主席》(1976年作)成交价为165万元;陈衍宁《起义者》(1981年作)拍得242万元的价格。
3.完善期
在2006年的拍卖市场上,由于红色经典油画的市场资源极为有限,作品的征集困难导致了上拍量的减少,但该系列油画得价位已得到普遍提升。如2006年北京嘉信春季拍卖会推出了“红色经典”系列油画,最高价为张洪赞的《战地黄花》所创,这是文革刚结束后创作的作品,是一幅标志性的红色经典油画,这件作品最终以220万元成交,创出整场拍卖的最高价。由方增先等人创作于1968年的巨幅油画《唤起工农千百万》也是拍卖会的一大亮点,这件作品最终以198万元竞拍成交。但红色经典油画的后市尤可期待。表现在市场中,则从中贸圣佳春拍推出的“光辉岁月-中国革命历史书画”专场可以看出,新中国美术史的研究已经成为重要的学术课题,这类油画作品和国画作品的价值都逐渐得到市场认可。在上年新中国美术油画作品价格飙升的市场带动下,市场对新中国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作品行情普遍看好,使得拍卖市场盘面整体扩大,不论是油画还是国画作品,都在市场中得到广泛的重视。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拍卖场上一些泛泛之作或一些保存情况略差的作品最终也难逃流标的境遇,由此可见随着国内外艺术品市场的渐趋成熟,买家不会随着一些拍卖公司对市场价格的高估而进行不理智的竞买,其购买心态日趋成熟和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