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传媒公司排名:法朗士、马克-吐温和伏尔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5:15:01

阿纳托尔·法朗士(Anatole France,1844-1924)法国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21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本名蒂波,“法朗士”是他父亲法朗索瓦的缩写。其父经营一家书店,少年时的法朗士经常替父亲编写书目、图书简介等,置身于书海之中。

197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金色诗篇》,尔后以写文学批评文章成名;1881年出版《波纳尔之罪》,在文坛上声名大噪。以后他写了一系列的历史题材小说,如《苔依丝》(1890)、《鹅掌女王烤肉店》(1893)、《企鹅岛》(1908)、《诸神渴了》(1912)等长篇小说。其中《诸神渴了》被称作是“情节很戏剧他的一部杰作”(颁奖辞)。此外,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品还有短篇小说《克兰比尔》(1901)、长篇小说《在白石上》(1904)、《天使的反叛》(1914),其间还有长篇四部曲《当代史话》(1896-1901)。由于受法国唯心主义历史学家列南的“人类永远也不能接近真理”的影响,这些作品均流露出历史循环论、社会改造徒劳无益论的悲观情绪,但更多的是充满对社会丑恶的嘲讽和抨击。1896年末,他成为法兰西学院的会员。

1894年德雷福斯事件发生后,法朗士的政治态度开始左倾,与左拉一起参加了为德雷福斯伸张正义的斗争。俄国革命期间,他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成为法国社会党成员,赢得左翼知识分子和工人阶级的敬仰,1921年参加法国共产党。

法朗士65年创作的杰出成就,使他成为“一位真正的文坛宗师”,他那“博学、富于幻想,清澈迷人的风格,还有他融合讽刺和热情所产生的神奇效果”(颁奖词)以及他创作的众多脍灸人口的人物形象等,为作家在国内外赢得了极高的声望。1921年,为了“表彰他辉煌的文学成就,其特点是高贵的风格、深厚的人类屿、优雅和真正高卢人的气质”,法朗士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24年法朗士逝世,法国政府为他举行了盛大的国葬。

“我只能说我是真诚的。我再说一遍,我热爱真理。我相信人类需要真理,但是毫无疑问,人类更需要谎言,因为谎言能欺骗和安慰他,给他以无限的希望。如果没有谎言,人类就会在绝望和厌倦中灭亡。”《如花之年》(1922)(他1924年逝世)。

“一个没有讽刺的世界就是一个没有鸟的森林” 而一战的灾难却让法朗士感到无比失望,他战后只发表了两部回忆录《小皮埃尔》(1919)和《如花之年》(1922)(他1924年逝世)。《如花之年》的后记是用这样一句话来结束的:“我只能说我是真诚的。我再说一遍,我热爱真理。我相信人类需要真理,但是毫无疑问,人类更需要谎言,因为谎言能欺骗和安慰他,给他以无限的希望。如果没有谎言,人类就会在绝望和厌倦中灭亡。” 

《贞德传》一书与后来的作家和艺术家所描绘的、往往浪漫化的、虚构成分很大的贞德的生平是不同的。

法朗士对历史真实性十分重视,一丝不苟,他搜集和研究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档案,其中不但有贞德审理案记录、平反诉讼案记录、编年史,还有信件、公文、议事录及传说、预言等等,并且循着这位五百年前女英雄的足迹去考查和体会,熟悉当地风土人情与山川河流。因此书中的细节十分翔实而精确,如地点、时间、气候、习俗等等,作者显然在努力重现贞德生活时代的氛围,但他讲的不是大加渲染的故事,而是一位农村姑娘的生平,采用的语言朴实无华。

贞德出生于一四一二年,也就是英法百年战争期间。英法两国由于领土、贸易、捕鱼权等等方面相互摩擦争执,以兵戎相见,打打停停,停停打打,连绵了一个世纪之久;再加上联姻关系,问题更为复杂。

法王查理六世于一三九二年起患上疯病,由王后伊莎博摄政,国内的勃艮第派想夺取太子查理的合法继承权,与拥护太子的阿尔马尼雅克派争夺地盘。王后又将女儿嫁给了英王亨利五世,并承认他继承法国王位,既是英国国王又是法国国王。亨利五世年岁太小,派摄政王来法代为行使国王的权力,并得到勃艮第派的合作,激起了阿尔马尼雅克派的强烈反抗。于是以英国和勃艮第派为一方,以阿尔马尼雅克派为另一方展开了战争。

当时法国的疆土一分为三,大西洋沿岸很大一部分如诺曼底、阿基坦以及法兰西岛(即巴黎所在地区)属于英国,东部即罗讷河以东的大部分地区归属勃艮第公爵,中部即卢瓦尔河以北归属太子查理即查理七世。

中世纪的欧洲充满了神秘主义,也可称为宗教蒙昧主义,预言和传说,奇迹和显圣主宰了人民的生活。这也可以理解。由于战争、动乱、饥荒、瘟疫,人民生活在深重的苦难之中,只有本着虔诚和炽热的信仰乞求上天为他们祛祸消灾,乞求奇迹。因此当时出现过不少的巫师、女巫与预言家。

在贞德出生的前后都出现过自封的圣人与圣女。贞德死后五年,一位两个孩子的母亲竟自称贞德,招摇撞骗,居然在四年中蒙骗了许多人。贞德的真实面目也被蒙上一层神秘主义的薄纱。例如在她短暂的一生中——她十九岁时被处火刑——最大的两个功绩是解除奥尔良之围和陪同查理七世行加冕祝圣礼。

奥尔良战役的胜利使她声名大振,她的确起了重要作用,但其作用不在于她善于用兵(她没有指挥权)或出奇制胜,而是在于戴着圣女光环的她做出了英勇无畏、自我牺牲的榜样,鼓舞了士气,击溃了敌人。这场胜利被认为是奇迹。

法朗士在叙述这场战役时,详细分析了双方的态势和力量对比,并指出英军在人数上的劣势,从而试图用理性来解释这所谓的奇迹。这是他在撰写本书时的基本原则:他按照文献和传说如实描写蒙着神秘主义面纱的贞德,然后用理性的思考提出问题,但不下结论,事实上也很难对五百年前的贞德做出准确的判断。例如贞德亲耳听见上天启示这一件事情,虔诚的基督徒和无神论者会对此做出不同的判断。

尽管法朗士在书中只提出某些可能的解释,但这已使圣徒传记作者大为不满了。

贞德对查理七世忠贞不贰,忠实于查理就是忠实于她的法兰西,忠实于民族,在这一点上,她与同行的诸侯领主和军事首领是不同的:他们以战争为生,靠战争来掠夺土地、财产和权力,而贞德却诚心诚意地希望结束战争,建立和平。她顺应了人民大众赶走侵略者、结束战争的要求和愿望。

贞德被宗教裁判所指控为异端,被判处火刑,这似乎是一桩宗教案件,实质上却是政治案件。英国人一手策划它以羞辱法王查理七世:既然查理起用女巫以行加冕礼,那么这个王权就是不光彩的、非法的。而在英国人被赶走后,法王请求教皇为贞德平反昭雪,也同样出于政治目的,这是为了洗刷当年的耻辱。贞德是他们斗争中的一个卒子,但她毕竟在为宗教信仰殉道的同时,为国捐躯,成为受万世景仰的民族英雄,在一九二零年被封为圣女。而直接迫害她的主教科雄则受到永世的唾弃,被骂为猪(法文猪与他的姓名谐音)。

马克吐温作者简介:

美国作家。本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其笔名。出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汉尼拔的一个乡村贫穷律师家庭,从小出外拜师学徒。当过排字工人,密西西比河水手、南军士兵,还经营过木材业、矿业和出版业,但有效的工作是当记者和写作幽默文学。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

他的早期创作,如短篇小说《竟选州长》(1870)、《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等,以幽默、诙谐的笔法嘲笑美国“民主选举”的荒谬和“民主天堂”的本质。

中期作品,如长篇小说《镀金时代》(1874,与华纳合写)、代表作长篇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1886)及《傻瓜威尔逊》(1893)等,则以深沉、辛辣的笔调讽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国的投机、拜金狂热,及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与惨无人道的种族歧视。《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通过白人小孩哈克跟逃亡黑奴吉姆结伴在密西西比河流浪的故事,不仅批判封建家庭结仇械斗的野蛮,揭露私刑的毫无理性,而且讽刺宗教的虚伪愚昧,谴责蓄奴制的罪恶,并歌颂黑奴的优秀品质,宣传不分种族地位人人都享有自由权利的进步主张。作品文字清新有力,审视角度自然而独特,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具划时代意义的现实主义著作。

19世纪末,随着美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马克·吐温一些游记、杂文、政论,如《赤道环行记》(1897)、中篇小说《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1900)、《神秘来客》(1916)等的批判揭露意义也逐渐减弱,而绝望神秘情绪则有所伸长。

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译本。

英法百年战争时期,少女贞德离乡从军,成为查理七世军队的精神领袖。她大败英军,解放了奥尔良,为查理七世举行正统的法兰西国王必不可少的加冕礼。贞德被勃艮第军俘虏后,最终被宗教审判官员作为女巫和异端判处火刑。法国当代著名作家阿纳托尔·法朗士根据大量有关的历史文献和民间故事,尽可能真实地再现了圣女贞德的非凡的、悲剧性的一生,在向人们展示一个最具有历史真实感的贞德形象的同时,也带给读者无穷的思考。

世界上有许多幽默的事情,其中之一就是白种人的一种想法:他们认为自己不像其他野蛮人那么野蛮。

—— 马克·吐温,《赤道环游记》

瞿秋白他还读了《法兰西革命史》、《圣女贞德传》、《罗兰夫人传》和林纾译的外国文学名著。他从这些著作中吸取了丰富的民主主义思想营养,

伏尔泰(1694—1788年)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

在法国波澜壮阔的启蒙运动中,一位思想家为了避免封建专制势力的迫害,曾先后以一百多个笔名发表反封建作品,其中,“伏尔泰”是人们最熟悉的一个笔名

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

    伏尔泰本名是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1694年出生于巴黎一个法院公证人家庭。他天资聪慧,从小就热爱文学。中学毕业后,扔诟该胍凰蒲Q埃⒅镜蔽难Ъ遥罄幢愠晌幻抟滴娜恕?717年,他因写讽刺诗影射宫廷的淫乱生活,被投入巴士底狱关押了11个月。在狱中,他首次以“伏尔泰”为笔名创作了悲剧《俄狄浦斯王》。出狱后,该剧的公演使他一举成名。他还以史诗《同盟》赢得了“法兰西最优秀诗人”的桂冠。

    1726年,伏尔泰因遭诬告再次入狱,获释后被逐出法国。他前往英国,考察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深入研究洛克的哲学著作和牛顿的科学成果,形成了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政治主张和自然神论的唯物主义哲学观点。3年后他回到巴黎,积极开展启蒙宣传。他先后创作了歌颂民主共和制度的历史剧《布鲁特》和反对宗教狂热的悲剧《查伊尔》。1734年,他的第一部哲学名著《哲学通信》出版,首次系统地向法国人民介绍了英国的哲学、文学、政治理论和政治状况。该书一出版,立即被当局查禁并当众焚毁,伏尔泰也被迫离开巴黎。此后,伏尔泰进行了多方面的创作活动,在哲学、科学和文学等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伏尔泰的名气越来越大,许多达官贵人为了沽名钓誉,纷纷同他交往,如普鲁士王储腓特烈(即后来的腓特烈二世);法国还于1746年让他进入法兰西学士院。但是,后来他发现包括腓特烈二世在内的封建统治者并不是真正赞同他的观点,他决心不再与任何君主往来。1755年,他在法国和瑞士边境的佛尔纳定居下来。此后,他继续写作,发表了哲学小说《老实人》、《天真汉》等不朽名著。他还为一位被法国法院残害致死的新教徒卡拉呜不平,并最终迫使法国政府为卡拉平反。伏尔泰的坚决斗争唤醒了越来越多的法国民众,摧毁了教会的威信,为即将到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铺平了道路。

    由于伏尔泰的威信越来越高,封建统治者为了迎合民众的需要,不得不作出一些让步。1778年2月,84岁的启蒙泰斗伏尔泰被巴黎人民作为伟人迎进了巴黎。当时巴黎全城轰动,公众对他的欢呼致敬远远超过对帝王形式上的礼遇。巴黎剧院首演他新写的悲剧《伊兰纳》,演员们在舞台上抬出了他的大理石半身像,并为它举行了加桂冠仪式。这是他一生事业和荣誉的顶点。这一年5月30日,他在佛尔纳因病逝世。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是人类历史上一个光辉灿烂的时代。在当时众多的思想家中,伏尔泰是公认的领袖和导师。他博学多识,才华横溢,著述宏富,在戏剧、诗歌、小说、政论、历史和哲学诸多领域均有卓越贡献。他一生反对专制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自由平等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伏尔泰以其思想启迪民众的心智,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伏尔泰死后,先是葬于香摈省一个小礼拜堂内;1791年法国大革命期间,人民把他的遗骸运到巴黎著名的先贤祠重新安葬,当时他的灵车上写着这样的的句子“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伏尔泰创作了许多著作,他反对封建专制、反对宗教迷信,宣扬自由和平等的原则,主张人们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他很有名的一句话:“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保卫你说话的权利。”代表了他对于言论自由的主张。

    “伏尔泰不只是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这是雨果对伏尔泰的评价。他的名字至今仍是世界上一切不愿战争、反抗暴力、捍卫民主自由的人们的崇拜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