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宿舍如何:张翎:海外写作的人念头比较单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02:49

《金山》一笔一画、一字一顿地为清末远赴北美洛基山脚下淘金修路的万千华工立传。其中跨度百年的历史细节,全部有考有据。张翎几乎是“以不变应万变”地用百科全书式的方法打下了作品的底气,体现了作家的定力。


刚刚凭《金山》获得“中山杯”华侨文学大奖赛小说大奖的张翎。   《金山》一笔一画、一字一顿地为清末远赴北美洛基山脚下淘金修路的万千华工立传。其中跨度百年的历史细节,全部有考有据。张翎几乎是“以不变应万变”地用百科全书式的方法打下了作品的底气,体现了作家的定力。南都周刊记者· 洪鹄 发自中山  实习生 李嘉琦   这一趟回国四个多月,是张翎自20年前远赴加拿大念书后最长的。7月,冯小刚的《唐山大地震》开机,剧本就是张翎的《余震》。8月,上海书展,张翎带着《金山》出现,意想不到的大热,两天接受了几十个访问。小说版权立即被电视剧导演张黎买走,即将开拍。   写作十年,张翎才突然被推上前台。   1977年之前,张翎在温州郊区一所小学当代课老师,自己不过初二学历,碰到名叫“吴昊”的昊字不会念,只好眼睁睁地把人家跳过去。她羞愧难当,工余开始读古典小说,自学英语,一学就是6年。1977年高考来了,她考了两次。第一次分够,政审没通过。第二次她考成了浙江省外语科状元。   1979年张翎来到复旦外文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袁敏还记得起她当年的样子:梳两根齐肩小辫子,暗红格子外套衬雪白衬衣,气质出众,眼神里还“透出一股淡淡的忧郁”。那时候,她们是一群因热爱文学而相聚的年轻人。袁敏是浙江当时唯一文学杂志《东海》的小说编辑,张翎是作者,发表过两篇短篇小说。   毕业后,张翎到了北京,在煤炭部工作,职务是科技翻译。三年后她选择了辞职出国,跑去加拿大卡尔加利大学读英国文学硕士。   “冰天雪地。我的人生轨迹就是,一路向北。”   我不想写与自己很接近的东西   南都周刊:1986到1997年的十年,您都没有写作。那时在加拿大主要做什么?   张翎:什么都干,卖过热狗,给人当过秘书,反正就是发现,英国文学硕士文凭真的一点用都没有。大部分时候都在搬家,十年搬了20多次吧,两个箱子一提就能走天涯。后来我去美国读了听力康复师的学位,再回到多伦多一家公立医院上班,生活才算安定下来。这个职业在加拿大很不错,最现实的一点,可以提供一份足够我谋生的薪水。我没法在还要为下一碗饭奔波的时候考虑写作。我得让整个生活稳妥下来才能写。   南都周刊:所以出国十年后你才开始写作。   张翎:是的,1997年我整个生活都比较安定了。我是需要一份中产的收入保障生活的。当然之前心里也一直想写。我以前跟朋友说,你在多伦多地铁里看到一个头上冒青烟的女人,那就是我,心里想说的话太多,无处倾吐,整个人都快爆炸了。我们这个时代,想倾诉的太多,倾听的太少。   南都周刊:但您的小说一直都不是那种直接的倾吐,不是写华侨生活的移民小说。   张翎:1997年我写第一个长篇《望月》时已经40岁了,可以说起步非常晚。但我很感谢出国这十年,表面上你好像浪费了一段大好的创作时光,但是它会让你所有表层的焦虑都得到沉淀。我不想写和自己很接近的东西,像移民生活啊,白领爱情啊,都市欲望这些,这些东西你年轻的时候可能很有倾吐欲,但心平气和之后,我不在从心底里关注这些情绪了。我愿意写有历史、有根基的故事。   《金山》在我心里埋了20年   南都周刊:《余震》和《金山》都是有历史的故事了。一个是挖唐山大地震,一个是挖一百年前的海外华工,你越走越远。   张翎:《金山》的故事在我心里埋了20年。80年代年我刚到美国不久,有一次去洛基山脚下玩,看到很多墓碑。这些人都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从中国来洛基山挖金矿的华工,大部分是广东人。他们不会读洛基山,就把这儿叫金山。异国他乡,一躺就是一百年。2003年我去开平碉楼,在一个锁住的抽屉里看到一双女人穿的玻璃丝袜。这种东西100年前中国肯定没有,应该是当年出洋华工从美国带回给家里老婆的。我当时就想,这里头会有多少故事啊。   南都周刊:八月在上海书市上《金山》大热,您之前有没有想到?韩敬群(十月文艺出版社常务总编辑)说比很多茅盾奖作品还要好。他花了一天看完这本书,中间只吃了碗方便面。   张翎:我写这本书时就没想过会有几个读者(笑),这么冷的题材。我们在海外写作的人,念头比较单纯,就是想写,真没想过畅销什么的。   南都周刊:您考虑过用英文写作吗?   张翎:英文写作是极大的诱惑。但是中文是我的至爱,在最爱面前,我得有定力。用英文写作我可以达意,规规矩矩地讲好一个故事,这对我完全不是问题。但是母语给我一个绝对自由的空间,我怎么撒野都行。有过打滚的经历后我就没法再去做规规矩矩的事情了。   南都周刊:有没有想过如果当年没出国,现在会怎样。是在写作吗,会写什么样的书?   张翎:如果没出国,肯定不用花十年打物质基础。肯定比现在有钱,比现在胖。可能在写书,不知道写什么。其实我很羡慕国内作家的环境(笑),有作协支撑,不像我们海外的,首先要为生计奔波。我每周只有四个晚上写作,每晚能有完整的两个半小时写就相当奢侈了。还好加拿大氛围很好,周围的人都知道张医生写小说(笑),如果不是用中文写,他们应该也是我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