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985:“道德完人”茅于轼说得就都对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30 06:59:41

漫画:“国宝茅于轼”说得都对吗 作者:张兮兮
窦含章 作者文集
茅于轼何许人也,不需赘述。一份所谓的《粮食安全与耕地保护》报告已经让他成为最近十几天中国互联网最炙手可热的人物。此君2007年5月“拍脑袋想出来”一个观点,认为中国保护18亿亩耕地红线是错误的。后来得了美国福特基金会的金钱,就以天则研究所的名义将之拼凑为报告,打扮成学术模样,堂而皇之地公告天下。可是,先入为主、惊世骇俗总会与理性、学术发生矛盾,难免错漏百出。于是在网上,迎接这份报告的是铺天盖地的批评,其中也不乏针对茅于轼个人的质疑。
在现代社会的舆论场,对学术进行争论、对公众人物进行评判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因为对外发布研究成果不是在家里打孩子、骂老婆,你要影响公众舆论,自然应该做好接受公众评判的准备。可是,茅于轼却受不了,支持他的媒体也受不了。一时间,专访、特写好不热闹,不仅茅于轼自己跳出来反骂,说批评他的人没教养,茅于轼的拥趸也开始为他叫屈,他们有的破口大骂,有的想方设法替茅于轼的理论找依据,总之,就是要证明茅于轼无比正确。
可是,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茅于轼摊的这张大饼到处是窟窿,很难补圆。再加上中国网民经过各类专家学者的反复忽悠、锤炼,早就变得火眼金睛,那些指鹿为马的辩解自然成效不大。
学术不成怎么办?那就再上一层楼,诉诸道德。
道德是社会的基础,在许多人的心目中,批评有道德的人就是没道德。慢慢地,帮茅于轼说话的人开始少谈18亿亩耕地红线,多说茅于轼如何德高望重、和蔼可亲了。
12日,一家颇具影响力的经济类周报,以4个整版的篇幅,制作了一期茅于轼80寿辰纪念特辑。在这4大版中,有生平、有回忆、有专访,洋洋洒洒上万字,总结起来一句话:茅于轼他老人家真是个“道德完人”。让我们看看在这个特辑中是如何描写茅于轼的吧:“我们时代最伟大的绅士”、“一代人心中的丰碑”、“国家的道德楷模”、“北京的茅爷爷是我们的大恩人”、“宽容大度,海纳百川”……最高的规格是:“国宝茅于轼”!
这期特辑起名“国有一老”,想来是取意“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那么“国宝茅于轼”到底宝在哪里呢?在此前就被广为传颂,并在该特辑中浓墨重彩的主要有三件事。第一件是茅于轼在山西办的小额贷款、第二件是在北京办的富平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第三件是在北京办的富平家政服务中心。
可是,在前前后后赞美茅于轼的众多文章、专访中,却都没有记录这样的事实:茅于轼在山西办的小额贷款年利率是18%;在富平培训学校培训21天每人收费600至800元不等;富平家政中心每介绍一个保姆收取中介费780元。
当然,三件事需要资金回报进行运营,并不能说明茅于轼道德就不高。但问题回到“18亿亩耕地红线争论”的起点,就算茅于轼真的是“高、大、全的道德完人”,难道“道德完人”说的就全对、就不能批评吗?
在搜狐进行的一项网络调查中,6万多名网友投票反对茅于轼,占参与投票人数的90%以上。可面对这些批评,一些人却将愤青、暴民、流氓、没有教养、不会独立思考等等谩骂和帽子大把大把地扣向反对他们的网民,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证明“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众人皆醉唯我独醒”,只有这样才能证明中国的多数网民都是愚昧的,只有他们才是理性的、客观的、有教养的。
鲁迅曾说,恐吓和谩骂绝不是战斗。希望那些对网民仍旧存有偏执傲慢的学者、精英,今后能少些尖酸谩骂的技巧比拼,多些对网民声音的理性回应。不要像许多替茅于轼说话的人那样,只有党同伐异、不分是非和阿谀奉承。(窦含章)
看茅于轼是如何偷换概念的
茅先生还能为穷人做什么事呢?是为穷人捐了钱,还是搭了粥棚来施粥呢?在改善劳工收入和工作生活环境上,茅先生既然认为一切都交给市场好了,那么也没有为劳工做过什么真正的实事的必要。而在劳工收入的问题上,茅先生却为“富人”实实在在地说了很多话,指出“这是市场决定的,不是老板压榨工人的问题。因为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农村有大量的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供求关系就决定了价格涨不上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