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sls200-315泵:当年关东大地震为何成日本侵华战争的发端?(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53:13
众所周知,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日本俗话所说的四件最可怕东西是“地震、火灾、打雷、老爹”。而地震居首,足可看出地震在日本人心目中的位置之重。在二十世纪的一百年里,日本造成死亡人数在一千人以上的地震就有达十次之多。尤其是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不仅造成十万人死亡,而且改变了日本的历史,使日本迅速滑向了军国主义的罪恶深渊。那么,一次大地震为什么能改变日本的历史?八十八年前的关东大地震又为何成为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发端呢?

日本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西缘,犹如坐在一把摇晃不停的椅子上,每年发生的有感地震高达一千多次。所以,日本人每天都在担惊受怕中生存,自然造就岛国心态:胸怀狭隘,但又坚韧不拔;思维直板,但又具有扩张性;由于岛内资源匮乏,人人都有危机意识。

2006年,日本曾热播了一部名为《日本以外全部沉没》的电影,这部影片是对日本经典大片《日本沉没》的再度发挥,而后者反映的正是日本人心态中最常见,也最脆弱的一面,即“岛国将要沉没”。影片中多位地质学家通过地壳学论证得出一致结论:由于地壳运动,日本岛国将面临一年内全部沉入海底的危机。《日本以外全部沉没》则成这一结论的反转,变为除日本以外所有国家都相继沉入海底,只剩下日本这一块地球上最后的陆地,全球难民集中在这个孤岛上,日本人优越感急升。在这部影片的描述中,日本首相摇身一变成为全球最高领袖,终日趾高气扬地对他国首脑呼三喝四,而外国代表和其他国的国民则纷纷齐唱“日本努力”;美元、欧元疯狂贬值;欧美文化黯然失色,英语顿时失宠;黄头发、蓝眼睛也开始低下了高昂的头……这部影片显然将一部分日本人的军国主义心态推向了极致。

而就在这部影片上映的八十三年前的1923年9月1日,正午时分,在东京赤坂离宫,年仅二十二岁的裕仁摄政举行盛大国宴,招待各国使节。然而,正当宾主言欢之际,一阵猛烈的、突如其来的颤抖从地底深处传来;在摇晃的大地、叮当作响的碗筷与目瞪口呆的来宾间,裕仁不顾礼节,踉踉跄跄地跑向殿外的花园。他顿时看到了一幅山崩地陷般的惨烈图景。

距赤坂离宫不远的新近落成的、高达十二层的东京塔,“像一根火柴棍似的被一截两段”;无数高大建筑顷刻间土崩瓦解。东京一下子变得低矮、空旷了,只有嘈杂的人群、鼎沸的声息和冲天的火光,连接着孤岛一般的赤坂离宫与遭逢灭顶之灾的日本。因此,这场被称为“关东大地震”的灾难,仿佛是一场日本人挥之不去的噩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它所留下的长长阴影,使这一天裕仁的呆滞表情,以及几千万日本国民的狂乱身影,定格而为此后二十几年的日本历史。

据有关媒体报道,关东大地震来临前,从东京到横滨,关东大平原是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在繁忙、安宁的气氛中,几乎没有人意识到,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灾难在悄悄逼近日本这个太平洋上的岛国。歌舞升平,游人如织,让人陶醉。然而,就在此时,关东大地震发生了。一个西方游客曾目睹了当时大地震耸人听闻的一幕:“一大片森林以快逾火车、大约六十英里的速度,几近平移地从丹泽山上冲下!”在越过一个村庄和一条铁路后,它裹挟着几百村民与无数巨石直冲入海;片刻之后,“几平方英里的水域都变成了血红色”。

也就是大地震那个瞬间,从横滨港、东京湾到广漠的日本海,八千余艘船只顷刻沉没;在城镇林立、人烟稠密的关东大平原,“所有土地都如海水波涛一样上下起伏,丘陵、山峦急剧扭动着”,十余万间房屋轰然倒塌,而地震引起的大火延烧了三天三夜,近一半的街区化作灰烬。,这场里氏7.9级、震源在东京西南方向九十公里外相模湾的大地震,让日本气象台、东京帝国大学的科学家们惊呆了:地震仪先是狂乱颤动,继而指针全部被震飞了;除一台进口仪器能勉强监测外,日本找不出另一架完好的地震仪。由于强度太大,此后几十年,人们为这场地震是7.9级还是8.2级争论不休……

几乎是在地震发生的同时,成千上万的灾民涌向了赤坂离宫。他们不仅前来寻求庇护;他们的沉默与严肃,表达了一种无声的抗议、无言的要求:天皇必须逊位,政府必须立即组建。无论“鲇鱼翻身”的说法是否迷信,这不仅是千百年来的惯例,而且对于安抚人心、稳定灾民、动员官吏、组织救灾,都有莫大的好处。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仅仅在一夜之间,“天皇逊位”、问责政府的声浪便平息了。

9月2日,在裕仁与西园寺公望的支持下,山本权兵卫内阁匆促宣告成立。在政党依旧无动于衷的情况下,山本自己身兼首相、外相、文相、法相四职。而他就任后的第一个手笔,就是宣布国家进入战时体制。自然灾难就这样演变为社会事件了。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之后,东京、横滨一带,地震引起的大火延烧了三天三夜,近一半的街区化作灰烬。就在这时,“朝鲜人暴动了,到处放火”、“大火是社会主义者与朝鲜人所放”、“他们在水井投毒,抢劫、强奸、无恶不作”……种种说法弥漫了从东京到横滨的冒烟废墟。于是军、警、宪、特一起出动,在青年团、在乡军人会、消防组组成的自警团的配合下,以“维稳”的名义,大批捕杀朝鲜人,并波及无辜华侨,有数以千计的朝鲜人和大约两百名中国人惨遭杀害。

就这样,关东大地震引发的皇室危机,渐渐地淡出人们的视野了。在一个多月的屠杀、逮捕和宣泄之后,日本人变得眼神逐渐暴戾、性情日显乖张。无数的死难没有激发至善与大爱,恰恰相反,关东大地震竟然通往了1931年的入侵满洲、1937年的卢沟桥事变和同年的“八一三”淞沪会战。至少可以断言,在八年后征服满洲的那场侵华战争中,有着挥之不去的关东大地震的阴影。经历了深痛巨创的日本人如此向往新大陆,以至于不惜血染军国主义的罪恶军刀。

1932年5月15日,海军少壮派军人及民间法西斯团体在东京发动军事政变。他们袭击首相官邸,杀死首相犬养毅,同时袭击了警视厅、政友会总部、日本央行等机构,史称“五一五事件”。尽管此次政变未能达成建立军事独裁政权的目的,但却终结了长达八年的政党内阁,成立了以海军大将斋藤实为首的、由军部指导的“举国一致”内阁,国内政治环境为之一变。而事实上,前一年由驻屯“满洲”的关东军少壮军人策动的“九一八事变”,已然昭示了军部的失控。同时退出国际联盟,标志着日本从国际协调主义外交踏上了“光荣孤立”的道路,继而对中国不宣而战,对英美等民主主义国家彻底背过身去。“明治维新以来,一直走上升道路的日本国运,从此以后,就开始走上了陡峭的下坡路了。”

时任驻满关东军作战主任参谋的石原莞尔作为“九一八事变”的始作俑者,无疑是此时日本不可多得的真正具有雄才大略的精英战略家,但在“卢沟桥事变”时,却基于某种现实主义的立场,力主战争“不扩大方针”,遭到日本军部的排斥,从而被边缘化。但也唯其如此,太平洋战争前夕,石原便以中将军衔被编入预备役,继而彻底退役,转任立命馆大学战略学教授。如此寂寞的转身,却让他逃过了远东军事法庭审判的一劫。

1936年2月26日,一个大雪的清晨,约二十余名皇道派的青年将校率领约一千五百名军人发动大规模武装政变,分数路袭击首相、内大臣、教育总监、大藏大臣等政府要人住宅及警视厅、《朝日新闻》社,占领了首相官邸和陆军省所在地永田町,向陆军大臣提出实行“昭和维新”、任命皇道派头子荒木贞夫为关东军司令官等八条要求,史称“二二六事件”。政变虽然以失败告终,皇道派也随之解体,但其政治诉求却经政治对手统制派之手悉数变成了现实:诸如陆军首脑换马、“革新”政治、对大陆采取强硬路线,等等。

“二二六事件”是关东大地震引发的日本经济、社会的军国主义法西斯化进程完成的标志。至此,日本国家的政治运作完全被军部绑架,议会民主体制彻底停摆。紧接着,第二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内阁出台《国家总动员法》,总体战体制正式启动。日本一头扎进昭和前期的暗黑的不归路,不仅拼光了明治开国近一个世纪以来,积数代人胼手胝足之功构筑的国富,而且把整个民族推向了亡国灭种的边缘。

日本关东大地震已经过去了八十八年,但是,那场大地震引发的日本军国主义的法西斯化,从而改变了日本的历史,不能引起人们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