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卡苏州公司好吗:◆◇◆◇一些数码相机拍摄技巧与拍摄技术◆◇◆◇ - 数码相机/摄像机/周边 - 数码先锋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7 17:43:47
 

一些数码相机拍摄技巧与拍摄技术[精华]

kmyz329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版主

 

帖子
3656 
精华
积分
7582 
U9币
0  
魅力
2285  
声誉
6  
U9贡献
0  
U菜花
0  
风骚
0  
在线时间
64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2-6 
 
一幅摄影作品与随手拍摄的“
照片”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精心的构图。通过改变焦距、角度和相机的位置,从而改变被摄主体在画面中的相对位置、大小,从而产生视觉愉悦的效果,这个过程就是构图。学习构图必须通过实践和经验积累,但也有一些规律可循,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和技术指导,会有助于您拍出更好的照片。
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当您通过取景器或者显示屏取景时,不要仅仅把眼前的一切当作一片景物,而要把看到的一切想象成最终照片的效果。试着反问一下自己,如果改变一下焦距,再“拉近”一些,或者移动一下相机,拍出的效果是否更好?这时三脚架是很好的帮手,因为它能让你看到静止的图像,而不必费劲地去握牢相机。
构图是学习摄影的必修课,不同情况下有各种各样的构图技巧,所以本教程分成几部分,开始将给您介绍一些能立竿见影,使您快速拍出更好照片的基础知识,接下来逐步介绍一些高级技巧。
三分法则
最常用的构图技巧就是“三分法则”,其实三分法则很简单,请看这幅图片:

这幅照片拍得不错,曝光准确、对焦清晰、光线也不错,但是,请看一下下面这幅:

第二幅是否看上去更舒服些?很明显,雕像还是那座雕像,并且是从同一个位置拍摄的,但这样的构图更能吸引人。原因很简单,在这幅照片中,主体——雕像——不再位于画面的中心,而移到了横向幅面的右侧三分之一处,这种构图方式就是遵循了“三分法则”。

应用三分法则最好的方法是将整个画面横向和纵向均三等分,也就是在画面中画出“井”字形网格,如果将被摄主题放在分隔线——最好是分隔线的交叉点——上,这样拍出的照片看上去就很舒服。

三分法则用在竖构图上也很有效,尤其在拍摄风景照时,地平线的景物可以形成一个自然的分界线。

在拍摄人像时也同样可以应用三分法则,使模特靠近镜头的一只眼睛位于三分线的交叉点上,能让你的照片一下子吸引欣赏者的目光,使照片获得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许多数码相机在用显示屏或者EVF取景器取景时可以显示井字格,之前也许您对这些线条感到莫名其妙,现在应该明白它的用途了吧!利用这些线条,可以方便地遵循三分法则进行构图。

角度
初学者最常犯的构图错误也许就是拍摄角度错误。当你看到某个景物,觉得值得拍下来的时候,不要急急忙忙地按下快门,想一下是什么真正吸引了你,那么从怎样的角度拍摄才能把真正吸引你的那部分表现出来。例如:

这一堆水果蔬菜的确是不错的拍摄素材:光线很棒,色彩悦目,有一些有趣的形状和纹理,但如果就这么简单地拍摄下来所得到的照片就仅仅是“一堆水果蔬菜”而已,别无意趣可言。假如再靠近一点看看这样的效果:

能拍下色彩鲜红的草莓自然很好,但上图这样的构图则更加简洁,菠萝叶的颜色、形状都与金黄色的瓜果形成了对比,背景中的标签也微微模糊了,整个画面意趣盎然。

“降低角度”的建议同样适用于在给孩子们拍照时,跪下来,从与他们同高的角度拍摄,得到的照片将更比从你自己的高度随便拍一张迷人,因为你这时拍到的就只有孩子们可爱的脸。
在我做杂志编辑工作的那些日子,经常收到一些读者寄来的他们自己拍摄的照片,有大量照片都是在河边拍摄的鸭子和天鹅。世界上有很多的鸭子和天鹅,但我在他们照片上所看到的都是雷同的样子,就像这幅照片这样:


在拍摄野生动物方面,成功的摄影师知道,如果要拍好动物照片就应该利用好周围的环境。如果你真的想拍好这些鸭子就应该向下图中这位先生这样尽可能贴近水面的高度,这样可能要冒着鞋子被打湿的危险,但这样做是值得的,因为你可以拍到与众不同的好照片 :



焦距的使用
利用变焦镜头,可以使构图更为方便。这是一幅看上去很“完整”的建筑照片,是用广角镜头拍摄的:

用广角镜头的确拍到了建筑物的完整外形以及所处的环境,但是,也有太多的东西被塞入了画面:汽车、树木、路标、路灯……这些杂乱的东西分散了读者的注意力,削弱了对建筑的表现。

如果向后退几步,用长一点的焦距把杂乱的环境摒除在画面之外,则可以得到紧凑的构图,这样就不会再有东西分散注意力了。请注意画面中圆形玻璃大厅所处的位置,正好符合“三分法则”。

利用围框
利用环境中的特殊造型构成画面的围框,是一个屡试不爽的成功构图技巧。利用前景中可将主体围起来的造型,可以进一步强调主体。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使用不好的话,组成围框的前景有可能喧宾夺主。
如果组成围框的前景没有特别突出的细节,主体又非常抢眼的话,这种构图方式可以非常成功。

这幅照片试图利用岸边的树木做大桥的围框,但显然不成功,因为树木的细节太多,抢了主体在画面中的分量。

同样是这些树木和远处的桥梁,改变一下焦距,让树木只留下稀疏的叶子,桥梁在画面中的比例增大,就取得了很好的构图效果。
在电影中,经常利用压抑的围框来渲染恐怖气氛,但摄影中不要去考虑这些,利用一些下垂的植物来做前景,可以使画面非常浪漫。

前景、主体和背景
当你透过取景器来观看你的拍摄对象时,很容易忽略画面中的其他物体。你也许一直注视模特的眼睛,担心在按下快门的瞬间她会闭眼,从而忽略了背后的一棵树,结果照片上好像有一棵树从她的脑袋上长出来。你更容易忽略画面一角别人丢弃的垃圾,在取景器中它丝毫不会引起你的注意,但在最后的照片上它会非常刺眼。
照片中除了拍摄的主体,还应该有前景和背景,这是画面的必要组成部分。摄影构图的巧妙之处就是将这些元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组成一幅均衡的画面,从而使影像更加自然、有生气和有趣。

这是一座著名的古代石桥,是Dartmoor的地标。这样充满画面地把石桥拍下来相当简单,但,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游客拍下雷同的照片。这样的照片简洁明了,把石桥拍得也很清除,但过于直白,毫无特色可言。

如果在画面中增加一些前景,再移动一下位置,让草地和森林成为背景,情况就大不相同,在这幅画面中主体石桥与前景和背景共同构成了和谐的画面,交代出了石桥周围的环境。

简单地将这些伦敦的标志性建筑塞进一个画面看上去令人生厌,画面没有交代出建筑与其周围环境的准确关系。
选择一个不同的视点,给玻璃圆锥塔添加一些前景,画面更加均衡,当然,拍摄这幅照片时的天气也好了很多,但这是拍照时应该注意的另一个问题,在这里我们主要讨论构图问题,显然,构图的改变对画面效果的影响更大。

透视
“透视”在我们的视野中无处在,我们平时对透视没有什么特别的概念是因为我们已经对之司空见惯。正是利用透视,使我们获得三位立体的视觉感受,使我们能区分近处的小牛与远处的“看上去很小”的牛之间的不同。透视是视觉感知的经验积累,曾经有科学家研究过世世代代生活在亚马逊丛林中的印第安人,因为他们在茂密的丛林中从来只能看十几米远,所以他们没有透视的概念,当他们刚刚走出丛林的时候,面对开阔的世界他们只有大小的感觉,却无法区分远近,经过很久的训练,他们的大脑才具备我们似乎生来就有的透视感觉。
透视可以让一幅平面的照片有纵深感。在摄影中有很多方式来表现透视,用广角镜头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因为广角镜头近大远小的效果很明显。但正是由于这种特点,我们很少用广角镜头来拍摄人像特写,除非你对大鼻子特别偏爱。
最常见的透视效果是单点透视,利用广角镜头,一组线条会在远处汇聚成一点,配合边框的切割,使原本平淡无奇的风景变得生动而富有戏剧性。这种效果在被建筑物环绕的环境中特别明显,当然也可以用在拍摄道路、铁轨、隧道、河流、海滩等等所有有平行线条的风景

在建筑摄影中也常常使用“双点透视”来使画面更有生气,拍摄时从较低的角度仰拍,纵向线条和横向线条都会产生汇聚,但汇聚点通常在画面之外。使用广角镜头会使这种效果更强烈,但多数广角镜头,尤其是变焦镜头往往会产生桶形畸变,线条变得弯曲。

再增加一个透视点的话会形成三点透视,这种效果可以使建筑物的纵深感和宏大感更强烈。这在低角度仰拍特别高大的建筑时效果强烈,当然从顶端俯拍也会有这种效果——如果你有机会尝试从直升飞机航拍的话。



另外一种透视关系在摄影中也经常用到,这就是风光摄影中常用的所谓“零点透视”。这种画面中没有平行的线条,所以没有明确的透视点,但是利用自然的曲线,仍然可以让人感觉到远近关系和三维形状。

与透视密切相关的另一个概念是视觉引领线条。当你第一次欣赏一幅照片时,你的视线很自然地被某些线条引导向画面中的某个区域,这个线条就是视觉引领线。巧妙利用这些线条,可以有意识地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你想要表现的对象。
不知道由于什么原因,我们的视觉对S形的线条特别感兴趣,如果照片中有S形的线条,则很容易吸引观看者的注意力,我们的眼睛会不知不觉地沿着S形曲线去欣赏。很多情况下可以产生S形曲线,例如河流、小溪、小径、道路、篱笆墙、海岸线等等。在人像摄影中,身体曲线、手臂、头发、衣缝等等都可以用作这样的线条。


在这个例子中,海边的小屋组成了一个生动的曲线,会将欣赏者的目光吸引到画面中来。

在风光摄影中,S曲线被用得最多,这个例子中,小溪构成的S曲线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远处的一个小瀑布

视觉引领线条并不一定非得是S形,在这个例子中墙壁形成的透视和地上水迹形成的线条将人们的视线汇聚到照片的焦点——远处的那辆自行车。利用视觉引领线条可以在复杂的环境中突出需要表现的主体。

在这幅室内人像照片中,模特的手臂、头发组成的曲线将读者的视线引向她的眼睛。

平衡
如果拍摄画面中包含不止一个主体,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在画面占有均等的比重。这需要将相机放在合适的位置,使画面形成一种和谐的平衡。在技术上这需要多多练习,积累经验,而在艺术上这与美学修养以及个人的喜好有关。
作为一个的规律,让画面中的不同主体到边框的距离相近似是达到平衡的简单方法。另外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使他们基于画面斜向对角线形成对称,这在拍摄双人像时很有效。利用对角线的对称可以避免简单的中心对称导致的画面过于雕琢、呆板。

这个例子中两条鱼与瓶子形成了对称,使画面得到平衡,从而产生和谐的视觉愉悦。你可以试着用手捂住瓶子再看看,画面立刻变得失去生气。

这幅照片是经过精心剪裁的,画面中谈话的两个人与马形成了对称,使画面得到平衡。画面中马离镜头近一些,体积很大,有了两个人的均衡,画面才显得自然、稳定。

在这幅婚纱中,斜向对称的构图虽然简单,但非常经典。现在很多婚纱照极尽花哨之能事,但如果您希望您的作品在30年后仍非常耐看的话不妨按照我的建议去拍摄。

动感
摄影是瞬间的艺术,但如何在静止的照片上表现运动的主体呢?
一个表现动感的技术手段是所谓的“追随法”摄影,就是用比较长的快门时间拍摄,让相机的焦点跟踪运动的主体。但这种方法很难掌握,成功率只有大约十分之一。一个比较高明的方法是用高速快门来凝固运动的瞬间,而利用构图来表现动感。
这种方法比较简单,只要在构图时让运动的物体看上去正在朝向画面的中心就可以了。举例说明:如果你要拍摄一辆从画面右侧开向画面左侧的汽车,就要让汽车位于画面右侧,使它看上去正向中心驶去,在左侧留下大片的空间。看看这个例子:

车子就要驶出画面之外了,似乎车手正在踩刹车。再看看这一幅:

在这幅画面中,车子前方留有足够的空间,画面均衡而且动感十足。你不妨看看那些专业体育摄影师拍摄的照片,在汽车运动、划船和足球比赛的照片中,这种利用空间表现动感的成功例子比比皆是。

黄金分割
最后来讲讲我很怕讲的一个东西:黄金分割。这是一个古老的命题,如果不借助数学手段很难说清楚的一个规律。黄金分割有许多名称,例如黄金率、黄金比、黄金矩形等等,说来说去都离不开“黄金”二字,足见其重要性。

黄金分割讲的是矩形的长宽比,符合黄金分割比例的矩形有一种特殊的视觉愉悦感。上图包含了多种比例的矩形,你可以选出你最感兴趣的,或者说看上去最舒适的一个来。如果你选择了B,那么恭喜你,你是一个有高雅美学品味的人,对艺术和文化有很好的鉴赏能力。如果你选择了其他,那么很遗憾,你可能看电视看多了。

人类很早以前就认识到了黄金分割比例的存在,在全世界的建筑中都可以找到黄金分割的影子,也许最著名的例子是雅典的帕台农神庙——古希腊人供奉雅典娜的地方。神庙的正面正好符合黄金分割比例。
黄金分割率源于一个数学公式,这里我不想深入探讨,只要知道这个比例大概是1:1.618即可。在自然界中,这个黄金比例无处不在,从蜗牛的壳到树木的分叉再到人体的比例,在绘画、雕塑等艺术作品中,符合这个比例的更是不胜枚举,从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透纳、修拉、达利、蒙德里安……这些大师们的作品中都可以找到黄金分割的佐证。

前面提到的构图三分法则其实就是黄金分割的一种应用。将拍摄主体放到黄金分割的位置,或者让画面中的分隔线处于黄金分割的位置,就可以产生视觉愉悦。
但是,要在摄影中很好应用黄金分割并不容易,首先画面的长宽比就不是,多数相机的画面比例是4:3或者3:2,而依照黄金分割,最佳比例大约是5:3,所以,你需要切裁你的画面。如果你能在取景时很好的安排构图,在随后的切裁中达到黄金分割比例,那么你的摄影水平已经很高了。

我的硬盘中有数千张照片,但我找出来的能够符合黄金分割比例的构图屈指可数,这里有一张在Dorset的风景,在不加提示的情况下,你的目光很自然地会落在残塔上,并将注意力放在门拱那里。

如果画出提示线,你会发现这个画面完美契合了黄金分割的比例。

TOP

kmyz329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版主

 

帖子
3656 
精华
积分
7582 
U9币
0  
魅力
2285  
声誉
6  
U9贡献
0  
U菜花
0  
风骚
0  
在线时间
64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2-6 
 
春风送暖,万物复苏,又一个春花烂漫的好时节扑面而来。在我们踏青寻绿漫步闲庭之时,满目绮丽的花朵无疑是最具魅力的信使,为我们带来了春姑娘的问候。
无论您是握持着“长枪短炮”的摄影爱好者,还是仅拥有一部家用小DC的普通用户,相信面对娇艳芬芳的花朵,按动快门的冲动一定油然而生。在此,笔者将一些有关花卉摄影的技巧经验归纳成文,希望对您的花卉摄影创作有所帮助。
因地制宜,花有百态摄无常律
我们镜头前的花儿,有的生在戈滩崖壁,属于大自然天生地造的,而有的却长在暖棚温室里倍受人工呵护。因此,这些花卉不同的生长环境,也使得我们的拍摄条件面临不同。再一方面,不同的品种又使花儿们亮点炯异,各有长短,有靠艳丽的色彩取胜的,也有靠妙曼多姿的形态示美的,更有靠枝茎的曲直线条引人驻足的。

正所谓,花有百态不尽同。这就要求摄影者需因地制宜,勤观察多思考,要发现不同花卉的魅力所在,从而为真正的拍摄打下良好的基础。除非您对某种花卉品种和拍摄环境相当熟悉,否则,尽量避免到场就拍、举机就拍、或轻率地频频按动快门,因为这样只会造就更多的废片。未经细心的观察,就难以造就花卉摄影佳作,一般来说,“一看,二品,三拍摄”是拍摄花卉题材的必要程序。

唯美影调,用光宜柔不宜硬
我们都知道,摄影艺术在本质上就是光影艺术,因此,完美的影调就是最美的摄影语言之一了。具体到以花卉为主体的摄影创作,用光时,应当遵循走向光源与漫射光源相结合的采光方式,而应尽量避免光比度较高的直射光源。在花卉摄影的用光方面,影友们常有“顺光平,逆光阴,测光润,顶光硬”之说。其含义就是:顺光照射下的花朵布光均匀,但质感平淡;逆光环境下的花儿虽然轮廓鲜明,但主体阴暗混沌;测光中的花朵生动鲜活,质感丰富;而光线接近垂直角度时被照亮的花卉主体,则反差强烈,视觉感受较为苍白。

所以,应该尽量避免在正午阳光入射角度垂直,以及光源强度较大时拍摄花卉。光线柔和,漫射光源丰富时,才是最能展现花花草草们唯美影调和细腻质感的时候。当然,有条件的话,利用柔光伞遮挡或用反光板进行二次折射,都不失为创造良好光照条件的好办法。

虚实有度,巧用背景映主体
当一个枝干上,有数朵美丽的花儿同时呈现在您镜头前的时候,是利用较大的景深范围统统拿下,还是选其一为主角,将更多的花儿当作陪体呢?一般来讲,人类的视觉习惯是由点到面的延伸,这就是说,有主有次虚实得当的画面,才更具美感。这种美感不仅符合我们先天的视觉习惯,同时也符合摄影艺术的唯美要素,更能够体现花卉的美姿美态和生命活力。

在拍摄野生花卉时,往往其现成的生长环境就可以充当主体背景,无论是蓝天碧水,还是岩壁沙地,都会与花朵达成一种和谐美妙的主次融合。而且,室外较为广阔的空间,也有利于您运用较大光圈虚化纷乱的背景,从而使画面干净简约起来。与此不同的是,在拍摄室内或圃栽花卉时,环境相对狭小,机位调度也受到了较多的限制。此时,或是尽量利用单一色调的景物作为背景,或是用背景布、卡纸等道具创造人工背景,您也可临时脱下外衣以应一时之需。用合适的色调来充实背景也好,用虚化的方式保持背景的洁净度也好,都应十分注意光圈对景深范围的控制,以及对画面空间感的影响。好在,我们的DC都具有实时取景或回放功能,这无疑使我们的创作如虎添翼。

眼前一亮,构图巧妙能补拙
在多数情况下,花卉摄影的构图,一定要忌乱求简,否则就会陷入主次不明、画面语言混乱的困境。一些经验不足的摄影者,往往希望自己的镜头能同时摄取到更多的花朵,殊不知太多的图像信息元素会造成焦点的盲从,从而使整个画面失去主体和亮点。

对于枝干茎络比较明晰的花卉,如玉兰、梅花、迎春花等,我们可以利用其枝干的自然曲线作为构图主线。对于花团锦簇,花朵密集程度较大的花卉,如牡丹、芍药、菊花等,适宜采用直入主体的开放式构图。当然,对于开放式构图来说,仅有花朵也是不够的,虽然没有多变的枝干线条可以利用,也应考虑用花儿的叶子来帮衬一下,毕竟好花要有绿叶相衬才会更完美起来。

直面细节,微距造就神奇视觉
如今,许多影友都在尝试用微距镜头,来挖掘花卉摄影领域更多的神奇视觉空间,而许多普通的家用DC产品也具有着不俗的近摄能力。首先,微距带给我们的是更丰富的细节和更强烈质感。其次,普通视觉所不可及的微观世界,也在微距镜头前一览无遗。可以说,目前微距影像挟取手段,已经将花卉摄影带入了一个崭新的领域。


微距摄影镜头通常景深范围极小,这是光学设计的初始结果,所以焦点选择和聚焦的精准程度相当重要。而小型DC产品的近摄功能,却往往是依靠锁紧镜头片组后,利用光线衍生出的最近汇焦点来完成的,所以有时会产生画面布光不均匀的现象。可以说,在微距摄影时,调节光圈对控制景深范围的作用未必明显,但是对调整画面的感光均匀度却是比较有效的,这是十分重要的一点。

美丽元素,露珠蜂蝶皆可入画
俗话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每一种花卉植物最灿烂的花季,都是有限的。如果您没有赶上花儿最蓬勃盛开的那一刻,也无需过分失落,因为我们仍可能通过挖掘出一些美丽元素,而使其再次明艳起来。

比如,残存的花瓣上那一颗莹莹闪烁的露珠。或是,渐渐萎落的花蕊间,依旧恋恋难舍的蜜蜂、蝴蝶。其实,花卉本身就充满着丰富的美丽元素,叶片的油润、花茎的绒刺、枝干的粗糙、以及随风的摇曳等,这些都是花卉摄影过程中不可忽视,而又充满了魅力的细节。我们既可以身在花丛中,感受花儿的妙曼,也可以通过取景器,仔仔细细端详它的每一个花瓣或叶片。花儿的美丽勿庸置疑,只是,到底能够有多少美丽的元素被您的镜头挟取到,就要看您在与花儿的“对话”中是否足够虔诚了。

稳定至上,脚架是个好帮手
许多摄影者,往往只是关心镜头的分辨率,或手中DC的像素数值有多高,认为装备是否精良、是否专业,才是决定成像结果的唯一要素。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一个稳固的三脚架往往要比对光学分辨率或像素数值的苛求,更显实惠。对于花卉摄影来说,三脚架的现实作用更是无可替代的。

拍摄花卉的过程,对焦平面和拾焦精准度的要求极高,这使摄影工具的稳定性显得至关重要。这与摄影抓拍时的瞬间动作有所不同,我们应该借助三脚架的帮助,慢工出细活。需要提醒您的是,如果您的镜头或DC具有防抖动功能,那么在使用三脚架时,应使防抖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因为,防抖动功能的实现,通常都是利用了光学或电子的差值驱动补偿原理来实现的,使用三脚架已经使这种人为的不稳定性,被降至了最低幅度,完全没有进行差值补偿的必要了

诗情画意,拍花拍出好心情
如果说观花赏草是一件惬意的事情,那么用相机定格住自己喜爱的花儿,就更是一件乐事了。因为咔嚓一瞬之间,被融入了无穷的智慧与艺术的升华。花卉摄影浓缩了用光、构图、曝光技巧、图片语言运用等多方面的技术精华,可谓是审美情趣和视觉控制力的集中显现。

然而,花卉摄影内容广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美把握的。所以,多总结、多交流,拍出乐趣,拍出快乐亦是最重要的。在拍摄花卉的过程中,其写意诗情感悟自然的氛围,远远超越了写实于生活的现实意境,一种超脱尽在镜中。由此看来,高水准的花卉摄影作品,也正如国画或音律一样,纵情意境,寓情于景,借景抒情。
花儿是有生命的,既然有春日暖阳的抚慰,亦会有秋霜的辣手摧残,好在现在是春天,我们会有幸目睹到更多的蓬勃与美丽。那么,此时此刻,我们便可以动手了,在这么一个春花烂漫的好时节,祝您咔嚓不辍,拍出更多的花卉摄影佳作。

TOP

kmyz329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版主

 

帖子
3656 
精华
积分
7582 
U9币
0  
魅力
2285  
声誉
6  
U9贡献
0  
U菜花
0  
风骚
0  
在线时间
64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2-6 
4楼# 发表于 2008-10-15 12:30 | 只看该作者
数码相机内置场景模式的拍摄技巧

其实,只要是用过胶卷相机的人,对用数码相机拍摄应该都有一定的了解,例如对焦、曝光、感光值等两种相机都是互通的,笔者在此不作详谈。今天我与大家探讨的是数码相机内置的场景模式的运用。

一般而言,数码相机都提供了多种场景拍摄模式,即相机内预先调节好光圈、快门、焦距、测光方式及闪光灯等参数值,以便于那些经验不足的用户拍出有一定质量保证的数码相片。可是,大家是否利用好这些场景模式进行拍摄呢?我看未必。相当一部份朋友使用的是数码 相机的AUTO(自动)模式,而在特定的拍摄环境中,其相片质量当然难以保障。因此,笔者在下文总结出9种常见的数码相机场景模式及其拍摄技巧,供大家参考。

1、人像模式
用途:此模式主要用来拍摄人物相片,如证件照。数码相机会把光圈调到最大,做出浅景深的效果。而有些相机还会使用能够表现更强肤色效果的色调、对比度或柔化效果进行拍摄,以突出人像主体。

技巧:在这种拍摄环境下,大家只需注意取景和构图等问题。如果在室内拍摄并使用闪光灯,应打开数码相机的防红眼功能。另外相机与目标之间应保持一段距离,最好在远处再用变焦(Zoom)放大功能拉近目标拍摄。

2、风景模式用途:拍摄风景名胜时,数码相机会把光圈调到最小以增加景深,另外对焦也变成无限远,使相片获得最清晰的效果。

技巧:注意的地方不多,大家只需注意环境光线,例如不要让阳光直射镜头。而在日落等环境下可能要自己手动调节白平衡。

3、全景模式用途:拍摄超宽幅度的画面(如山脉、大海)时,数码相机会在每张相片后留出多余位置,帮助摄影者连续拍摄多张风景相片,再组成一张超宽的风景照。

技巧:拍摄时需用一些较明显的地方(如建筑物)作为衔接标记,使拍摄下一张相片时更容易结合。建议大家使用三脚架拍摄,以保证画面稳定和对位准确。

4、夜景模式用途:夜景模式一般有两种,前者使用1/10秒左右的快门进行拍摄,从而有可能导致曝光不足。而后者则使用数秒长的快门曝光时间,以保证相片充分曝光,相片画面也会比较亮。上述两种都使用较小的光圈进行拍摄,同时闪光灯也会关闭。

技巧:首先,拍摄夜景时应使用三脚架;另外,最好采用Timer延时模式触发快门,因如果用手按可能会移动到相机。

5、夜景人像模式用途:在夜景中拍摄人物(如逛灯会),数码相机通常会使用数秒至1/10秒左右的快门拍摄远处的风景,并使用闪光灯照亮前景的人物主体,闪光灯通常会在快闪关闭前被触发。

技巧:大家最好使用三脚架,另外注意一下目标和闪光灯之间的距离,避免前景目标过亮的问题出现。

6、灯光模式用途:此模式与夜景模式相似,快门会在数秒后关闭以获得足够曝光(就像胶卷相机的B门一样)。

技巧:拍摄技巧和夜间模式相同。

7、逆光模式用途:在一些背光的环境下使用,即主体的背后有较强的光线。相机会采用重点测光以增强曝光的准确性、并增加EV值以避免主体过暗,有些相机还会使用闪光灯进行补光。

技巧:应先把焦点放在主体上并半按快门不放,再移动相机向其他地方构图。同时拍摄者要注意光源,如果遇到太强的光线,应换个位置拍摄。

8、动态模式用途:用来拍摄高速移动的物体,数码相机会把快门速度调到较快(1/500秒),或提高ISO感光值。

技巧:拍摄时如果光源不足,可能无法锁定高速移动的图像,所以最好在阳光下使用此模式。

9、微距模式用途:用来拍摄细微的目标如花卉、昆虫等等,数码相机会使用“微距”焦距,并关闭闪光灯。

技巧:在微距拍摄模式下,要注意目标和数码相机之间的距离最少应为相机说明书中标明的微距拍摄距离(如4cm),否则会出现无法对焦的问题。而且大家还应注意光源,不能使目标太暗,最好使用三脚架拍摄。支持一个,谢谢提前学习先!如果有图片的话那就更好啦~~我喜欢用微距模式,拍出来的物体美感强。呵呵,喜欢,如果有图更好啦~学习一下不错 要是能更详细九更不错了 呵呵 一般说明书上也有点提前学习先!


[ 本帖最后由 kmyz329 于 2008-10-15 12:32 编辑 ]

TOP

kmyz329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版主

 

帖子
3656 
精华
积分
7582 
U9币
0  
魅力
2285  
声誉
6  
U9贡献
0  
U菜花
0  
风骚
0  
在线时间
64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2-6 
5楼# 发表于 2008-10-15 12:31 | 只看该作者
是不是一般都这么拍摄:
(1)先设置微距模式。(废话,不设置成微距模式能拍微距吗? )
(2)然后照课本(机器使用说明书)上介绍的1cm距离小心翼翼地靠近主体,屏住气按下快门。
当然每次都不一定非得靠近1cm,稍远点也可。

但是,是不是发现这么小心翼翼地精心拍照的片子,放进电脑一看还是有不少片子的主体虚了。
前功尽弃了,很扫兴也很无奈。

为什么虚了?原因在哪儿?是我的拍技不行?
我认为其实都不是。是因为微距拍摄的条件太苛刻了,要满足这一条件很难而已。
若您不信,就让大名鼎鼎的摄影家也拿着您的小DC也在和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拍摄,
看看能拍出啥模样的片子。兴许拍的片子还不如您。

那么我拍的微距片为什么总是虚了呀?其中主要原因是,
(1)微距微距,是指主体与您(准确地说是与您小DC镜头)的距离“微”。也就是说镜头与主体之间的距离太近了。在这么近的距离内就算距离稍有拉开了,只要是您的手略有晃动就会失焦,照片不是虚了或主体的一小部分清晰其它部位都变模糊了。
(2)其次,一般拍摄微距大都是在室外。室外总是刮风阿。主体随风摇晃不止,对焦框很难在这么近的微距内抓住它,自然就变成虚片了。至于您拍了N张片子其中必有清晰的好片,选出来刊登那是另当别论了。

所以,为什么说拍摄微距时最好要使用三角架,其道理在此。至少能避开手抖动的问题。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像俺们上班族谁每天扛着三角架出入公司大门呀,不现实。就是休息天出去拍摄也懒得拎着脚架子呢。

那么有没有更好一点的办法呢? 有。启用您的数码变焦吧!
具体一点地说,就是启用您小DC的光学变焦和数码变焦。其实方法很简单,不少色友可能都知道这一办法,我再啰嗦一下步骤。
(1)当然先设置成微距拍摄模式了。
(2)把“自动对焦框”设置在“中央”。
(3)测光模式最好是采用点测光或中心测光。我是一般都采用点测光。
(4)别忘了把菜单中的“数码变焦”设置成“开”。
(5)对准要拍摄的主体,慢慢调整光学变焦拉近主体,同时半按快门。
这时对焦四方框可能呈现橘红色并发出警告未对上焦的“怪声”。那么您那拿着相机的手或双脚稍往后退,继续多次半按快门,直到对焦四方框变成绿颜色,并发出悦耳的对焦声为止。
也就是说,光学变焦的调整和手退(或脚退)要交替配合着进行,直到对上焦。
(6)这时候背景应该有所虚化了。但构图时感觉主体的形象显得小,希望再拉近它占据画面醒目的位置,且还想加深背景的虚化效果。您就开始启用数码变焦吧。
继续旋转变焦杆自动转换为数码变焦,直到主体的大小,构图位置以及背景虚化效果达到满意为止。
最后按下快门,敲定。

这一办法的一大好处是,在手持拍摄的情况下能最大限度地克服手抖动和风刮摇摆的不利因素,从而大大提高“成品率”。

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一利就有一弊。因为启用了数码变焦难免会增加画面噪点。但是只要应用得当,出现的噪点也不至于那么恐怖,甚至都可以做到忽略不计的程度。
再说了,噪点也不是那么“十恶不赦”。有时画面背景上有均匀的噪点还有一种别样的美。就像相机的广角段有畸变,利用畸变现象让近处的高大建筑物大幅度倾斜,营造出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一样。总之看您怎么审美怎么评价了。

但不是什么都是用非微距模式就能虚化的。比如很小的花,果,很细的物体等。这些小东西想用小DC的光学变焦达到虚化效果难度很大。最大的难点是较难对上焦。所以对付它们的手段恐怕非微距拍摄莫属。本文是针对这些物体的微距拍摄而写的。

上述方法大家不妨试一试吧。

以上是我的小体会,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匆匆写出来,可能文不达意或论述有错的地方。本意是想跟那些还不太熟悉相机或摄影的朋友们一起探讨。见笑了。
有不对的地方希望高手们和各位尽管批评指正,更欢迎大家也谈谈自己的体会心得,相互交流切磋。

以下是今天用微距+光学变焦+数码变焦拍摄的“样品”。拍的不太好,只是想说明一下问题。





[ 本帖最后由 kmyz329 于 2008-10-15 12:38 编辑 ]

TOP

kmyz329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版主

 

帖子
3656 
精华
积分
7582 
U9币
0  
魅力
2285  
声誉
6  
U9贡献
0  
U菜花
0  
风骚
0  
在线时间
648 小时 
注册时间
2008-2-6 
6楼# 发表于 2008-10-15 12:35 | 只看该作者
不知道大家对于我们周围事物的细节感不感兴趣,有的时候我发现,其实摄影里面微距拍摄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拍摄模式。它真正可以体现出相机的清晰度和被拍摄事物最真实的一面。往往利用微距,我们可以把一些看上去平平凡凡的花花草草,乃至于各种生灵都拍的生动起来。这次我们的数码摄影完全宝典就来好好谈谈用数码相机进行微距摄影的一些方法和技巧。
  学会用眼睛当镜头
  当我们那起相机准备摄影的时候,千万不要只是把取景器当作是观察事物的工具,要学会把自己的眼睛训练的有镜头的感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准确的把握住我们所要拍摄的东西。在进行微距拍摄之前,我们首先要学会的就是仔细、尽心的观察各种各样的事物,不要急于按下快门。所谓的微距,说白了久是离得很近的去捕捉画面,显然,捕捉到的画面一定是某一种物体的某一个细节。那么,只要我们觉得有可以用近镜头表现的部分就不要放弃。其实寻找这样的事物并不难,只要它身上的某一个部分具备某一种特点就没有问题。这个特点可以是形状、颜色、神情、状态等等,所以说不仅花花草草可以用微距来表现,万物都可以。
  器材要求
  1、相机或者镜头有微距功能。一般来讲,数码相机的镜头是不可以更换的,只有少数比较专业的数码相机可以。那么,对于不可以更换镜头的数码相机来讲就要求机身里面具备微距拍摄功能,一般用英文字母micro和小花的图形表示。对于可以更换镜头的数码相机来讲,一般要求所配的镜头本身具备微距拍摄的功能。
  2、最好具备点侧光模式或者中央重点侧光。这是由于所要拍摄的对象的方位较小,需要准确的测光以便进行准确的曝光。
  3、相机本身比较轻便或者配三脚架。由于在进行微距拍摄的时候最容易因为手动而使画面变虚,所以为了确保画面的清晰,最好选用轻便的数码相机或者稳当的三脚架。
  4、焦距和放大倍率。焦距的选择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也是微距摄影最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焦距的选择应该和放大倍率放在一起考虑:DSCN0087.JPG
  花草、静物:50-100mm左右比较合适,放大倍率1/8到1/4就可以;
  昆虫、小动物:100-200mm左右比较合适,放大倍率在1/4到1/2,1/1更好。
  对于微距镜头来说,最重要的是实际工作距离的大小以及放大倍率。
  5、光圈不一定要很大。不要认为光圈放大就会有很明显的景深。在微距拍摄中,本身就会产生很鲜明的景深效果,就不一定需要大光圈了。
  拍摄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细节
  1、将变焦推到广角端在进行拍摄。这是针对于不可以更换镜头的数码相机来说的。和传统相机必须用长焦端拍摄微距相反,数码相机拍摄微距需要将变焦调节到广角,然后选择微距的拍摄模式,靠近物体进行拍摄。只有这样才可以对较准确快捷。DSCN0613.JPG
  2、注意拍摄时的光线。我们来主要说说光位的用法:
  (1) 顺光。也叫做“正面光”,指光线的投射方向和拍摄方向相同的光线。在这样的光线下,被摄体受光均匀,景物没有阴影,色彩饱和,能表现丰富的色彩效果。但景物缺乏明暗反差,没有层次和立体感。我个人不是很喜欢用这样的光线,照片好像平铺直叙,不生动。
  (2) 逆光。也叫做背光,光线与拍摄方向相反,能勾勒出被摄物体的亮度轮廓,又称轮廓光。逆光下的景物层次分明,线条突出,画面生动,拍出的照片立体感和空间感强。因此,逆光最适合表现深色背景下的深色景物,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光线。 我们常常用它来捕捉剪影,效果不错。
  (3) 侧光。是指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成大于0度小于90度角的光线,侧光下的物体,明暗反差好,具有立体感,色彩还原好,影纹层次丰富,而其中又以45度的侧光为最佳,因为它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是一种最常用的光位。
  (4) 顶光。是指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上方。顶光下,景物的水平面照度大于垂直面照度,缺乏中间层次,拍景物、人物显得没有生气,是一种不够理想的光线。但对于老头儿、老农妇等特殊人物发黑的眼窝、突出的颧骨、刀刻的皱纹很有表现力。
  (5) 低光。是指从地平面刚升起或将落下的太阳光线,主要来自早晨和黄昏。低光下拍出的景物十分生动,很有生气,而且这种光线色温低,呈暖红色调,具有特殊的色彩效果,是一种较理想的光线。
  (6) 散射光。也叫做假阴天光线,照度平均、光线柔和,光比小,色差小,在被摄体上没有明显的投影。这种光宜表现恬静美好的生活、纯情的少女和天真的儿童。
  3、注意拍摄角度。首先,摄影方向是指照相机与被摄对象在照相机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前、后、左、右或者正面、背面、侧面。当我们要开始拍照的时候,总是首先选择摄影点,也就是选择摄影方向。确定了方向之后再确定摄影的角度。摄影方向发生了变化,画面的形象特点和意境也都会随之改变。
  正面拍摄:
  正前方拍摄有利于表现对象的正面特征,能把横向线条充分的展现在画面上。这种正面的拍摄容易显得庄严、静穆的气氛以及物体的对称结构。拍人像的时候,也可以看到人物完整的面部特征和表情,有亲切感。正面拍摄,由于被摄对象的横向线条容易与取景框的水平边框平行,同时如果主体画面面积很大,则容易被主体横线封锁,使我们的视线没有办法纵深伸展。这样的构图会显得呆板、缺少立体感和空间感。
  背面拍摄:
  背面拍摄是相机在被摄体的正后方。这种方向拍摄常常用于主体人物的画面,可以将主体人物和背景融为一体。背景中的事物就是主体人物所关注的对象。背面拍摄不重视人物的表情,但是很注重人物的姿态来表现内心,主要是形象语言。
  正侧面拍摄
  这指的是正左方或者正右方。这种方向适用于表现人物或主体有独特地方的时候。一是有助于突出人物的正侧面轮廓和线条。在拍摄主体人物之间感情交流的时候,可以将两个人的举动和神情生动的表现出来。
  斜侧方向拍摄
  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左前方、右前方以及左后方、右后方。这种方向拍摄的特点在于使被摄体的横向线条在画面上变为斜线,使物体产生明显的形体透视变化,同时可以扩大画面的容量,使画面生动活泼。
  其次我们来说说拍摄的角度问题。它是照相机与被摄对象在照相机垂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或者说在摄影方向、距离固定的情况下,照相机与被摄对象之间的相对高度。由于相对高度的不同,便形成了平、仰、俯三种不同的拍摄角度。
  平摄:
  就是照相机和被摄体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进行拍摄。这个时候的被摄对象不容易变形,特别是平摄人物活动的场面,使人感到平等、亲切。拍摄自然景物的时候,地平线的处理很重要。我们为了强调上下对称,可以把地平线放在中间的位置。但是一般情况下,应该避免地平线平均分割画面的情况,因为那样做的话,远景和近景将压缩在中间一条线上,画面平淡、呆板。
  仰摄
  这种情况时,照相机低于被摄对象向上拍摄。有利于突出被摄体高大的气势,能够将树这样的向上生长的景物在画面上充分的展开。利用贴近地面的仰摄还能够用于夸张运动对象的腾空、跳跃等动作。仰拍人物的时候要注意的就是,脸部比较胖的人尽量不要这样拍。
  俯拍
  就是照相机高于被摄体向下拍摄。这个角度就好像登高望远一样,眼下由近至远的景物在画面上由下至上能充分平展开来。有利于表现地平面上的景物层次、数量、位置等等,能够给人一种辽阔、深远的感受。
  4、刻注意LCD里面景深的变化。往往一个好的景深表现可以使得一张照片生动起来。而在我们按下快门之前的取景的时候,我们要时时刻刻注意LCD里面所展现出来的画面的景深变化,具体的选择就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审美来确定了,无论不希望画面的哪一个模糊都要考虑到为拍摄主体服务就可以了。
  5、尽可能的使用三脚架。
  6、可以选取多种拍摄主题。我们经常看到的微距摄影一般是表现花草虫鱼的,其实我们不妨试试看拍摄人物,微距摄影是适合一些事物的。
  7、很好的选取焦点。在进行微距拍摄的时候最不能忽略的就是焦点的选择,我们应该把焦点放在最能够表现事物特征、最出彩的部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