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大犀浦校区位置:闭着眼睛挣点钱之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15:01:22

天涯社区:作者:穷人难做

第三章  新的起点
      
           从宁波回来后,老李去了一家企业做销售主管,而我则进了一家单位上班。从自由之身一下子变成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还真有点不习惯。
         2001年7月后,沪深股市开始了一轮下跌,但谁都没有想到,接下来的调整持续时间会如此之长,程度会如此之惨烈,以至于将我可怜的一点点资金几乎全部吞噬。那一刻,我的自信心开始崩溃,心里对自己说,再也不碰股票了。远离毒品,远离股市的结果就是,后来我再重新入市时,账户的资金号和密码忘记了,不得不拿着身份证上营业部初始化。
         灾难的罪魁祸首是一只叫潜江制药的股票。2002年年初,我把有限的一点点资金全部买进了该股,成本价是22元。当时主要考虑的是两点,一是其从36元高位下跌,几乎跌去了一半;二是成交量有所放大,股价开始回升。买进该股后,我的噩梦开始了,潜江制药短暂冲高24元多后,就直挺挺一路下跌,到03年10月份,该股只剩8元多(05年年中,该股最低到过3.21元)。
           我迷茫了,非常地无助。从96年误打误撞地进入股市以来,披肝沥胆,沤心沥血,苦学技术。股票书籍看了不知多少,中国也有外国也有,大师著作股神心得,老鸭头金蛤蟆,断头铡刀赶紧跑;强势股涨停板,想要赚钱学龙规;生命线心电图,10年20倍不是梦……早知都是一个亏字,真还不如不学这些个玩意儿!什么事情在书上看起来都正确,一到现实就走样,这到底是为什么?技术分析法到底有没有用?我开始第一次怀疑自己是不是走错了路。从那时开始,我逐渐对股票失去了兴趣。

03年到05年整整两年间,我几乎没怎么看股票,生活过得平淡而充实。如果不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想我这辈子也许不会再对股票感兴趣。这,都要归结到一个叫李剑的人。05年底吧,一次在网上瞎逛时,偶然看到一个叫李剑的一个演讲,题目是《在中国如何做价值投资》,当时一看就觉得他的经历和我有些相似,我就把这文篇文章下载了,但也没什么其他感觉。后来不知怎么的又翻出了这个文章,再看一次时,觉得深有感触。他说的方法和我以前接触的完全不一样,完全不用技术分析这一套。可能是被技术分析“害”惨了吧,我对他的方法感到非常好奇,于是就去找来有关巴菲特的书来看。这一看,让我很震惊,原来除了技术分析,还有价值投资这么一回事啊。
              其实巴菲特我也听说过,但一直有个印象,觉得他的那一套不适合中国股市,但对怎么个不适合?具体巴菲特是怎么投资的这些问题都是一知半解,似是而非。这次细细研究以后,觉得还是蛮有道理的。这以后,我又看了彼得林奇的两本书《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之道》和《战胜华尔街》(其实林奇的书我早就买过,但当时翻了翻没看到有技术分析的图表啊什么的就没兴趣了),也颇有心得。对于老巴,复利这一观点对我刺激很大。10万本金,每年按30%复利,10年后就是137万,20年后就是1800多万了,30年、40年就不敢想了。乖乖,这还了得?又回到李剑的文章,我按他的提示,将伤心透顶的潜江制药全割了,添了一点钱,在45元左右买了一些贵州茅台。就是这么一个偶尔的举动,却拉开了我投资生涯的新篇章!

买了贵州茅台后,我又有大半年没看股票,对于轰轰烈烈的股改,我基本一无所知,大约在06年6、7月份吧,我又看了一下股票行情,这一看不得了,茅台股价竟然翻番!这个对我的震动太大了,对于这份意外的惊喜,我真是感慨万千,真应了那句老话:有心种花花不开,无意栽枊枊成荫。我把李剑的文章找出来看了又看,越看越觉得在理,越看越觉得有一种醍醐灌顶式的感觉,原来,我辛辛苦苦找了那么几年的东西,竟然在这里。更没有想到的是,居然是这么简单的一种方法。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读10年书啊!
    
           顿悟的感觉找到了,接下来我开始大量寻找有关价值投资方面的书籍。刘建位写的几本关于巴菲特的书让我了解了巴式投资法的核心;彼得林奇的著作让我学到了灵活运用,特别是他关于业余投资者可以比专业投资者做得更好的高论,让我的自信心有了很大充实;费雪的《怎样选择成长股》让我把注意力投入到成长股上;迈克尔的《下一只大牛股》让我知道,选择行业是如何的重要;多尔西的《股市真规则》让我相信,投资是件简单的事(这本书真的很好,如果只能让我推荐一本书的话,就是这本了);西格尔的《投资者的未来》告诉我,成长股也有陷阱,分红扩股对于长期投资更重要;此外我还看了很多财务书籍。
         国内很多朋友也给了我不少启发。除了李剑外,还有东方港湾的但斌,他的文章总是充满浪漫,要大家抓住时间的玫瑰,做穿越时空的投资。尽管在这轮大熊市中他管理的私募大大减值,但这并不能否认他思想中的某些闪光点,同时也带给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对于一般投资者来说,死抓不放也需要反思;博客巴菲特的陈理,他也是一位诲人不倦的的巴式投资者,我在他的博客看到好多好文章;“股神”林园,尽管对于他的高调作风我不予评判,但他在北京大学的演讲真的非常精彩;网友SOSME,低调、谦虚、务实,真正的巴式投资者作风,他的实证账户也很有趣;网友laoba1,他的股票池给我很多启发;网友十年如一,人如其名,执著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让人敬佩……

至于我自己的投资,呵呵,只能说比以前好一些。行情好的时候自己看着挺满意的,现在股指大跌,市值也受了一些损失,不过我的心态无比的好,自己的钱就放着呗。(就在写本贴的时候,又学习到一个新的判断市场的法子,这个法子很简单,但却非常实用,如果应用得当,利润最大化的梦想似乎也可以尝到点苗头,至少,不会像以前那样5、6千点了还在讲要上8000点,还要讲价值投资;1600点了还在看空。至于是什么法子,容我后面慢慢讲。)就像老巴说的,就算明天股市关掉5年,我也一点不担心。“我拿着的都是中国最赚钱的机器,有什么好怕的”(林园语)。另外有一点是,从此我远离了涨涨跌跌的行情,虚虚实实的技术,专心做好本职工作,闲下来看看书,种种花,养养狗,教教女儿学习,有钱了就往账户里投一点,这就是下面我们要谈的简单投资了。

 

 第四章 价值投资的学与思
     
       
           96年我入市的候,股市书籍不多,全部都是技术分析的干活。介绍巴菲特的几乎没有,至少我没看到过(或许那时我只注意技术分析了,有一本林奇的书买了硬是放了10年没看)。现在书店的投资专柜,依然是技术分析、跟庄战法占了大头,但也有不少介绍巴菲特、林奇的书(我曾问过书店的朋友,据说此类书销路一般,比不上技术分析、跟庄密决类书)。
        由于本贴不是专门介绍老巴、老林的著作,所以只能把他们的精华作一简单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找来细读。
       
         一、巴菲特如此说
        老巴的投资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选择那些业务简单易懂,有长期盈利记录和成长性,具有一些垄断特征,公司管理层理性忠诚的公司股票,然后以低于股票内在价值的价格重金买入并长期持有。简而言之,即好股好价,集中投资,长期持有。
         对于什么是好股,老巴首先强调不熟不做,业务要简单,大家都要能理解。比如做饮料的,做刮胡子刀片的,做报纸的,做信用卡的,做洗发水的,做快餐的,做家具的,做糖果的,做超市的,做保险的等等。
        纵观老巴的标的,都是一些传统行业,特点一是稳定,二是找龙头企业。可乐总是要喝的吧,从1950年喝到现在,50多年了,可口可乐味道没怎么变,生意却越做越大;是男人总要刮胡子吧;出门在外总要用信用卡吧;约会前总要先洗洗头吧;居家总要进进超市吧;快餐总是少不了的吧;报纸总是看翻翻的吧(我很少看报纸,现在都在网上了,看来报纸的前景不太妙,老巴要永远投资《华盛顿邮报》,看来长期下去有点玄,我想把这个想法告诉他,可惜没渠道啊,呵呵)……
         传统稳定的公司找到了,你还得看它是否有长期稳定的经营历史,要放在5年10年的长度来看,是不是总是盈利。不要今年大赚,明年大赔,经营业绩一下子好,一下子坏。这块有两个指标可作参考:一是ROE,即净资产收益率,能否在15%以上,稳定吗?是否总有提高?二是净利润增长率,也就是所谓的成长性,平均能达到20%吗?
         上述两个条件也满足了,再接下来看公司产品或服务是否具有垄断性,老巴叫经济特许权,也叫护城河。比如大名牌,独特的技术,强大的市场占有率,独特的商业模式,客户的偏爱等。比如茅台酒就是好喝,老板官员都爱喝;中华烟就是好抽,老板官员都爱抽。

垄好了断,我们再来看管理层。管理层要理性,对股东负责,要忠诚,不做假账。
       
        如果管理层也是好的,接下来就开始做估值。
         大家要做好准备,做估值比较困难,要有一大堆英文缩写和公式。为了让大家能明白,先举个例子:比如现在都实行年休假了,为了让你加班,老板许诺两年后让你休20天假,但是你不高兴,你说与其两年后放假20天,不如现在让我放假5天。即你心目中,两年后的美好20天,只值现在的5天假。那么两年后20天的终值目前折现只值5天,折现率是100%.。
         我们这套估值办法叫DCF法(即贴现估值法),这里有个公式是PV(现值)=S(终值)/(1+R)t(R代表折现率,t代表时间,位置在平方的地方)。举例而言,我们来对王麻子股进行估值。
        首先进行第一步,计算N年后(比如10年)该股的自由现金流(FCFF,老巴称之为所有者收益)总值。什么是自由现金流呢,即普通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还要减去资本性投入和营运资本。什么是资本性投入呢?即每年对机器设备厂房等的资本投入,如果要进一步精确,该项还得减去折旧。什么是营运资本呢?即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这么多术语您该头痛了吧,这还是第一步呢!
        第二步,计算王麻子公司N年后的残值。怎么算呢,计算出N年后公司的税后净经营利润,然后将之贴现。
        第三步,把上述两步计算出来的结果相加,得出王麻子公司的现值,再除以总股数,即可得每股价值了,当你把它和该股的现价比一比时,我们的估值大法才算完成了。
         这个只是简化版的,如果做个正式的估值还要困难。首先,你得选择适当的贴现率,老巴是选择美国长期国债利率,中国怎么办?也是长期国库券利率吗?第二,你计算以后N年的自由现金流和公司残值时,每年的指标、增长率啊什么的全部都是预估,也就是毛估估,毛估估的东西能准确吗?所以连老巴的亲密战友芒格也不得不出来打圆场说,我从未看到老巴用计算器算过什么估值。
        有人说,既然估值这么难,干脆就别估了,用PE(市盈率)和PB(市净率)吧。PE是股价是每股盈利的倍数,比如张三股的每股盈利是1元,股价是30元,则其PE就是30倍。PB则是每股净资产的倍数,比如李四股的每股净资产是5元,股价是20元,PB就是4倍。一般来说,国内股市10到20倍的PE是能接受的,1664点的时候,上海股市的平均PE是14倍左右;2到3倍的PB也是能接受的,但这个也是仁则见仁,智者见智的东西。我也说不好,但是60倍以上的PE显然是高了。

  做好了估值,就拿现股价来比,高估就不买,低估就买。就这样简单。
         有个笑话,说华尔街某分析师跳楼了,原因是他推荐的股票涨了100倍,可他自己只买了100股。这个就说明集中投资的重要性。记得我以前的操作,就是深怕漏掉好股票,看看这个也好,那个也不错,恨不得全部买下来才好。结果一点点资金十七八只股票,跌起来卖都来不及。另外一个就是长期持股,我在宁波帮客户买的很多都是好股票,只要有耐心持有一年以上的,资金也早翻好几番了,说不定俺也被大老板发掘走了呢。但自己就是没有耐心,多么深刻的教训。

集中持有不成问题,倒是长期持有,多长算长期?一年二年还是五年十年?这里面大有文章。据说老巴的可口可乐准备拿永远,中石油就拿了四年,这说明,也不是什么股票都能永远拿着的,那必须是“皇冠上的明珠”一样的股票。还有一个就是,中国有特殊的国情,70年前的美国股票,拿到现在值大钱了,在中国就成一堆废纸。长期持有必须有两个前提,一是从长期来看,股指总是在上涨的。二是从长期来看,国家是超稳定的,不会有突然的变故。
      
         后一个问题,我就不太看得明白了。美国人知道,总统一个一个地换,换200多年了,合众国始终是合众国,从来没变过。中国呢?不好说。在我们当地,很多富豪或官员的子女可都是有外国居留证的,估计在全国这也是个普遍情况。这说明什么问题?即使是强势既得利益阶层,也不得不防一手啊。没有强大的宪政民主作基础,长期来说,国家就存在不稳定的可能性,比如经济发展一停顿,老百姓的不满情绪就会上升,诸如对腐败、分配不公、司法不公正等问题的强烈不满,这也是“不明真相的群众”动不动就会被“别有用心的人”煽动的原因。
         国内最近说得比较多的是所谓的“保增长,扩内需”,很多地方又是发代价券又是旅游券,希望老百姓都来消费,但是,强大的内需在那里?我最近注意到耶鲁大学陈志武教授的一篇文章,他说,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靠外向出口来维持经济增长的模式会越来越吃力。2007年,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税收为2.4万亿美元,美国民间的可支配收入总量为8.4万亿美元,政府财政税收相当于民间可支配收入总量的四分之一; 07年我国财政总收入5.1亿(还不包括卖地收入,专家估计政府可用收入达9万亿),中国5.4亿城镇居民、8亿农民,加在一起,民间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总共为10.7万亿元。5.1万亿元的政府财政税收约等于民间可支配收入总额的一半。也就是说,人家的钱都在国民手里,而我们的钱都在政府手里。
          1995年到2007年的12年里,我国政府财政税收年均增长16%(去掉通货膨胀率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农民的纯收入年均增长6.2%。这期间,GDP的年均增长速度为10.2%。因此,只有政府的收入以远高于GDP的速度在增长,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次之,农民的收入增长最慢,速度远低于GDP的增速。从1995到2007年,去掉通胀成分后,政府财政收入增加5.7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1.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才增1.2倍!。
         陈志武分析认为,社会主义国家,财政预算完全由官员决定,内需都要靠政府投资来拉动,所以就拼命造办公大楼,搞形像工程和巨大投资的重工业工程。而发达民主国家的内需主要由老百姓消费拉动,所以第三产业发达。目前政府一方面大叫要拉动内需,一方面又垄断财富,怎么拉动得了内需?所以这个经济增长方式就不能很好地转型,经济发展就要受影响。

首先要声明一点,我不是巴菲特的崇拜者。最近的金融危机,巴菲特也损失惨重,而且还看错了大势,据说买进的英国银行市值损失90%,这说明,老巴也不是神仙,也会犯错误。对于国内一般的投资者而言,全部照抄巴式投资法也不一定正确,比如,“打死都不卖”这一条就有商榷的地方。
       至于但斌,老巴都出错,他能不出错吗?但这并不能抹杀他思想中的某些闪光点。
       纵观国外的投资史,从一个长期来看,要想在股市上保持不败,得有一些基本的原则,我个人认为,抓住本质(比如公司的质地),不理会一些技巧性的东西,并且持有一个相当的时期,应该是投资的真谛所在。我比较欣赏的林奇(我后面要谈到)承认,他赚大钱的股票也这就是那几只,并且持有时间都比较长(5至10年),因此,林奇的基金后期操作风格也有一些变化,往集中持股、长期持有方向靠。
       另外,我们都知道,一个班级里面,成绩好的总是那几个,虽然是一样的教材,一样的老师。我相信,即使最伟大的投资大师来给中国股民开讲座,将自己的经验全盘托出,市场中照样的一赚二平七亏。

我之所以要长篇引用,就是说明一个问题,中国国情和美国国情不一样,不能一成不变地套用人家的经验。因此,尽管我也愿意长时间地持有,但在中国,长期投资在期限上还是要有所注意。
      
       老巴用他的方法在股市实战中取得巨大成功,如可口可乐,投资13亿美元,至03年,持有15年,盈利88亿美元;华盛顿邮报,投资0.11亿,持有30年,盈利17亿;吉列公司,投资6亿,持有14年,盈利37亿;运通公司,投资14.7亿,持有11年,盈利71亿等。
       尽管他去年的投资收益出现亏损,据说减值上百亿美金,但这丝毫不会影响他在全球投资者心目中的地位。
       好了,巴菲特的投资法介绍完毕,现在作一总结:
       好股好价,集中投资,长期持有。
       但巴式投资在中国需注意:仅仅投资消费品行业,可能会失去其他行业的大牛股。比如,老巴就没有抓住微软、星巴克、沃尔玛等超级大牛股;对管理层的考察,在中国非常不易,中国有很多国营企业,管理层对其并不需要负全责。中国也没有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制度,管理者孰优孰劣难判断;由于特殊国情,长期持有的前提条件之一不够充分,对真正的长期持有者来说,可能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二、林奇的忠告
   
       说过了巴菲特,接下来谈谈彼得林奇。
       1989年的一天,麦哲伦基金管理人彼得林奇接到一个电话:“我是奥马哈的沃伦巴菲特,我非常喜欢你的书。”究竟是什么书能让“股神”巴菲特喜欢到非得要给作者打电话致意呢?关键是,这位林奇也是一个百年难遇的股市奇材。1944年出生的林奇,1977年接管富达麦哲伦基金,用13年时间,把基金资产从1800万美元增值至140亿美元,年复式增长29%。这可是连老巴也做不到的顶级业绩了。
       不管在什么情况下,我始终认为,业余投资者比专业投资者具有更大的优势。因此,你完全不必理会那些投资专家的理财建议。业余投资者只要能用3%的智慧,就可以超过专业投资者的水平,至少不会输于专业投资者的平均水平。
       以上就是林奇在他的《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之道》讲的话,这本小书自89年出版以来,10年内再版30次,发行了100万册之多,可见是多么受业余投资者的欢迎。10多年后,在中国的南方,我捧着林奇的书,像看小说一样快乐地阅读,深深为他谦逊的人品、浅白的文风和深厚的功底所折服。
       林奇的投资方法非常简单,即从最简单的生活中去发掘有潜能的企业,投资具有潜力,且未被市场留意的公司,长线持有,利用复式滚存稳步增长。
       在深入以前,我先讲个小例子。大概在06年底吧,由于我经常向家庭成员灌输价值投资的观点,我女儿和侄子(分别是11岁和9岁)想把自己的一点压岁钱拿出来委托我投资。但要求是,必须知道我买什么股?我精心挑选了4只个股:贵州茅台、招商银行、云南白药和丽江旅游,让小家伙们选2个,谁知小孩子们一个都不喜欢,她们提出的清单是康师傅、上好佳和QQ。为什么呢?孩子们说,康师傅的红烧牛肉面是最好吃的,上好佳的薯片也很好吃,至于QQ,班上的同学都在玩。这下我犯难了,康师傅和QQ都在香港上市,上好佳是菲律宾华商投资的,股票估计得在马尼拉上市。
       虽然如此,但我早就想进入港股。当时打听了一下,知道招商证券可以开港股,就向当地招商证券申请港股开户。开户很顺利,也不限资金,唯一麻烦就是资金必须电汇至香港渣打银行。
       一切手绪办妥,资金到位,女儿最后建议,还是去掉康师傅,全部买QQ。原因是她们班上的同学也有不喜欢吃康师傅的,但没有不喜欢QQ的。她自己拥有5个QQ号,而小侄子竟然拥有12个QQ号!她们在QQ上可以玩游戏,养宠物和聊天。
       最后我把压岁钱全部在29元附近买了腾迅控股(港股不同内地,QQ是200股一手,且每个个股都不同)。我向孩子们声明,这些钱要等他们上大学时再拿出来,以后每年有钱就继续投入,孩子们愉快地答应了(目前,QQ的最新价格大约是57港元)。

 

 林奇的“10倍股”很多就是像这样在生活中找出来的,妻子喜欢的丝袜,同事推荐的旅馆,自己喜欢的甜食,孩子们喜爱的玩具,都成了林奇的投资标的,都取得了不错的收益。他建议业余投资者多关注身边的商品和公司,留心那些在超市畅销的商品,朋友们羡慕的公司,孩子喜欢的东西,说不定,那就成了你的10倍股。
        林奇把公司分为六类,分别是缓慢增长型、稳定增长型、快速增长型、周期型、隐蔽资产型以及困难反转型。这其中,最值得买入的就是快速增长型(成长股),困难反转型(资产重组股)也值得关注。
       林奇认为,具有以下特征的公司股票值得关注:一是公司名字听起来傻乎乎的;二是公司的业务是令人乏味的。三是公司的产品令人厌烦;四是从大公司分拆出来的公司;五是乏人关注的潜力股;六是充满谣言的公司;七是大家都不想关注的行业;八是增长处于零的行业;九是具有保护壁垒的行业;十是消耗性大的消费品;十一是直接受惠高技术的客户;十二是连其雇员也购买自己股票的公司;十三是会回购自己股份的公司。令林奇退避三舍的公司是:热炒股、有某龙头企业第二之称的公司、不务正业的公司、突然人气急升的股票、欠缺议价力的供应商。

 

看了林奇的选股13招,也许您会说,这叫什么招数儿呀,名字难听好笑,业务产品令人厌烦,零增长的行业,没有人关注……这不是集天下所有的缺点于一身吗?这样的股票也能买?对的,这样的股票不仅能买,而且还能给您带来巨大收益呢!
       
       林奇最喜欢的股票,正是集上述所有特点于一身的股票。这样的股票,在酒会的闲聊中说出来,是会被大家耻笑的,但林奇就是喜欢,他买过瓶塞加工厂、汽车零件清洗公司、固废垃圾处理公司、殡葬公司、石矿、垃圾袋制造商,而几乎所有的股票都给他带来良好的收益。而这些股票的共同特点就是,业务独特、财务健康、默默无闻、成长性良好或尽管成长性不好但在该领域不太有竞争对手。打个比方,比如某高科技产品利润很大,就会有很多竞争者争相开发,从而导致竞争激烈,毛利下降;而某一传统且让人厌恶的行业,如殡葬公司,大家唯恐避之及,原有经营者反而能活得更潇洒。因此,在一些传统行业,只要它能长久地活下来,也许就有投资机会。
       林奇认为,规模庞大的公司,其股票的涨幅也不会太大。因此,他青睐中小型公司;林奇也喜欢业务简单的公司。他说宁愿选择一家没有竞争的简单行业中管理水平一般的公司,也不愿选择一家身处竞争激烈的复杂行业中管理水平杰出的优秀公司,傻瓜也能经营的公司是完美的。
       林奇不喜欢止损(是的,对于我来说,几乎不存在所谓止损的概念,以前是侥幸,现在是什么?),对他看好的公司,他会越跌越买(当然,业务崩溃的除外);林奇也喜欢长期持股,事实上,他赚大钱的股票没有一只是买进就涨的,大都是持有3到10年后才开始大赚特赚的;他认为,大多数人对身边的好公司熟视无睹,而拼命去挖掘所谓的大牛股,牙科医生买石油股,石油商买医药股,白白浪费自己的专长,这是愚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