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局局长周世海简历:“陈年”安宫牛黄丸并不神奇(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07:19:22

“陈年”安宫牛黄丸并不神奇(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


三月二十三日
,在济南一家中药店销售的北京同仁堂安宫牛黄丸。
  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摄

  最近,一种“陈年”的安宫牛黄丸在短时间内价格暴涨。正规药店里出售的安宫牛黄丸每粒标价不过几百元,而在网络上1993年之前生产的安宫牛黄丸一粒甚至要卖到上万元。 

  焦点1:为何被热炒?

  安宫牛黄丸是我国传统药物中负盛名的急症用药,它与紫雪丹、至宝丹被中医称为急症三宝,对于中风、急性感染引起的发烧、病毒性脑炎、秽浊臭气引起的神智昏迷等症状疗效显著。

  为什么现在制作的安宫牛黄丸一粒不过几百元,而陈年安宫牛黄丸却动辄上万?为什么很多卖家买家将“1993年”作为界定是否陈年安宫牛黄丸的时间节点?

  据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临床中药学专业博士生导师高学敏介绍,安宫牛黄丸由牛黄、麝香、珍珠、朱砂等11味中药组成。陈年安宫牛黄丸和普通安宫牛黄丸的主要区别在于犀牛角、天然牛黄等原料。传统方法生产的安宫牛黄丸,曾使用纯净的犀牛角粉为原料。1989年我国实施《野生动物保护条例》,1993年以后,野生犀牛角被明令禁止用于制药原料,原有的剩余犀角原料被封存,用作研究等特殊用途。生产厂家于是改用水牛角的浓缩粉替代它。此外,天然牛黄、天然麝香也很昂贵,由于原料稀缺,现在多改用人工牛黄和麝香。这些替代原料,是国家卫生部门经过反复试验和临床研究后确定的。

  由此可见,与1993年之前的“古董”相比,现在制作的安宫牛黄丸不同之处就在于用人工原料替代了天然原料,这也是目前陈年安宫牛黄丸被一路爆炒到万元天价的炒作题材。

  焦点2:药效如何?

  目前,药店销售的安宫牛黄丸,有效期大多标注为5年。那么,1993年以前的陈年老药还能吃吗?

  高学敏教授说,安宫牛黄丸是诸味药经过配研、过筛、混匀,加适量炼蜜制成的大蜜丸。蜂蜜有防腐作用,比如,一个苹果削皮后没有及时吃常会变黑,但要抹上一层蜂蜜就不会变色。因此,蜂蜜作为粘合剂可延长药品的保质期。此外,该药用密封的蜡丸包装,不透空气,保质期有可能延长。如果保存不好,则会出现发霉或生虫现象,此时不宜服用。

  既然安宫牛黄丸的保质期较长,为什么药品说明书只注明5年呢?国家中药保护审评委员姚达木认为,目前,按照有关规定,西药有效期通常为3年,中药为5年。该规定是指一种药品出厂5年后再次检验合格,则确定保质期为5年。如果要延长其保质期,不仅需要厂家提出申请,还要药监等部门同意。

  姚达木表示,虽然安宫牛黄丸的保质期可能较长,但过了药品说明书规定的5年保质期限,没有机构愿意给予药效鉴定,因此不建议个人购买陈年安宫牛黄丸。

  焦点3:有多少真货?

  随着陈年安宫牛黄丸价格的水涨船高,在淘宝网等购物网站上一些高价叫卖陈年安宫牛黄丸的信息也越来越多。记者联系了部分商家,发现不同商家之间的报价天差地别,质量也是良莠难辨。在某知名购物网站上,广东的一位杨姓商家以一粒2万元的价格出售自家留下的1981年6月出产的安宫牛黄丸。他告诉记者,药是家里老人留下的,药效如何也说不清楚,只知道最近陈年安宫牛黄丸价格炒得很火。当记者询问能否便宜一些,他表示现在不买说不定过两天价格会更贵。

  目前,安宫牛黄丸有诸多生产厂家,但百姓最认的是北京同仁堂的牌子。据北京同仁堂销售部门有关人员介绍,目前个别人家里可能存有极少量的老药,比如同仁堂的老药工或有存药防病习惯的人,觉得当时的原料纯、药好,就存了点药。“我个人有2丸上世纪90年代的安宫牛黄丸,那是5年前从别人手里买的,以备家里老人有个中风等急病时用,现在还没派上用场。”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同仁堂工作人员说,眼下,市面上很少有真正的陈年安宫牛黄丸。春节前,1993年前的老药炒到3000元一丸,但现在网上爆炒到1万元的高价,是有价无市,没货。

  这名业内人士强调,根据国家药监局的有关规定,绝大多数药品不允许在网上销售,同仁堂系列产品一概不在网上售卖。因此,网上爆炒销售的陈年安宫牛黄丸不受法律保护。消费者从网上买到的药品,厂家不负责鉴定真假,如果买到假货,损失难以追偿。  

探寻真相,求证不止……《 人民日报 》( 2011年03月25日 04 版 本报记者 李晓宏)

“陈年”安宫牛黄丸并不神奇(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 “陈年”安宫牛黄丸并不神奇(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 一次正常的治安排查清理(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 如何保持良好心态(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 “中国地震局公布”不实 “断层分布图”不对(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 人民日报-人民网 “阴性艾滋病”是什么病(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 “阴性艾滋病”是什么病(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 人民日报-人民网 膨大剂对人体健康无害(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 “撞伤不如撞死”?胡扯!(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 沈阳女学生坠楼事件?无中生有!(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 工薪收入4545元以下不用缴个税(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 “维稳副市长举家上访”不实(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 郑州 49天建成“桥糊糊”不属实(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 豆浆机使用工业润滑油吗?(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 抚远大马哈鱼是“辐射鱼”吗(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 “月薪万元缴税6600元”说法不准确(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 我国生产的加碘食盐90%以上是井矿盐 盲目购买食盐,没必要(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 网上热议上海一些居民“1月电费翻番” 电费为什么有变化(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 国家地震局专家回应“21个大城市活动断层带”报道 “中国地震局公布”不实 “断层分布图”不对(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 专家回应香蕉等水果催熟报道 乙烯利催熟香蕉对人体无害(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 “嘴上官司”无意义 事实数据最服人 中国高铁知识产权底气十足(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 铁道部回应网传 记者调查核实 “甬温线动车事故29人失踪”说法不准确(求证·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 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盲目购买食盐,没必要 人民日报探寻喧哗背后的真相:“中国地震局公布”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