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麦田招聘: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改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7:50:46
如何评价历史上的改革《易.系辞下》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话概括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辩证关系,也是对改革最好的铨释。
在讲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选修模块时,对历次改革的评价是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每一次改革,是我在教学中所苦苦思索的问题,也是在教学中的最大难题,我以《北宋王安石变法》为例来阐释我怎样在教学中去评价改革。
王安石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在北宋中期毅然改革,列宁称其为“中国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
王安石从富国、强兵、取士三个方面进行变法,改革如何呢?教材最后一目《新法的局限与变质》就是在关于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很明显,这是不全面的,我们应用辩证的一分为二的眼光来看问题,那如何来评价王安石变法呢?
把全班学生分成两大组,首先,给他们关于王安石变法的材料。其次,给出同学们两种观点:一是肯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扭转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一是否定说,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一场脱离实际的变法运动。通过阅读材料选择一种观点进行阐述。
第一组材料
河北民,生近二边长辛苦。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老小相携来就南,南人丰年自无食,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王安石《河北民》描述变法前景象
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水秧绵绵复多徐,龙骨长乾挂梁梠。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杙小舟,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
----王安石《后元丰行》描述变法后的农民生活
第二组材料

木兰陂位于福建莆田市,始建于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时,是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不仅抵御海潮,同时又截住淡水河流灌溉了大片农田。
第三组


第四组:
青苗法:每年分两期,即在需要播种和夏秋未熟的正月和五月,按自愿原则,由农民向政府借贷钱物,收成后加息,随夏秋两税纳官。实行青苗法的目的,在于使农民在青黄不接时免受兼并势力的高利贷盘剥,并使官府获得一大笔"青苗息钱"的收入。
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上三等户分八等交纳役钱,随夏秋两税交纳,称免役钱。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此法的用意是要使原来轮充职役的农村居民回乡务农,原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钱,官府也因此增加了一宗收入。
方田均税法。 “方田”就是每年九月由县令负责丈量土地,按肥瘠定为五等,登记在帐籍中。“均税”就是以“方田”的结果为依据均定税数。凡有诡名挟田,隐漏田税者,都要改正。这个法令是针对豪强隐漏田税、为增加政府的田赋收入而发布的。
农田水利法。奖励各地开垦荒田兴修水利,建立堤坊,修筑圩埠,由受益人户按户等高下出资兴修。发展了农业,增加了社会财富。
市易法。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这就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均输法。主要内容有:要求发运使必须清楚东南六路的生产情况和北宋宫廷的需求情况,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必须在路程较近的生产地采购,节省货款和转运费。另外,还赋予发运使一定的权力,使他们能够斟酌某时某地的具体情况适当地采取一些权宜措施。这就减轻了纳税户的额外负担,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便利了市民生活。
第五组:
保甲法。熙宁三年司农寺制定《畿县保甲条例颁行》。其主要内容是乡村住户,不论主客户,每十家(后改为五家)组成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家有两丁以上的出一人为保丁,以住户中最有财力和才能的人担任保长、大保长和都保长,同保人户互相监察。农闲时集中训练武艺,夜间轮差巡查维持治安。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范和镇压农民的反抗,以及节省军费。(兵农合一)
将兵法。作为强兵的措施,王安石一方面精简军队、裁汰老弱,合并军营。另一方面实行将兵法。自熙宁七年始,在北方各路陆续分设100多将,每将置正副将各1人,选派有武艺又有战斗经验的军官担任,专门负责本单位军队的训练,凡实行将兵法的地方,州县不得干预军政。将兵法的实行,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素质。
保马法。规定百姓可自愿申请养马,每户一匹,富户两匹,由政府拨给官马或给钱自购。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马病死则要赔偿。
设置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严格管理,提高武器质量。从此,武器生产量增加,质量也有所改善。
第六组
人才选拔的改变
取士之法的措施
作用和主要成效
改革科举制
废除明经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
选拔大量能够从事实际事务的有用人才。
整顿太学
重新编纂教科书,内容为儒家经典。考试成绩优秀者,课直接受官。
使学校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
惟才用人
重视官员的选拔任用,按资升迁的成规被打破。
培养了改革的中坚力量。
引导学生得出对王安石变法的正确评价。思路引领:肯定意见:王安石变法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对于改变北宋“积贫”状况起到了一定作用。否定意见:王安石变法既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也一定程度上损害了百姓的利益,其变法的理念与措施脱离了当时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