襁褓之中是什么意思:《红楼梦》元春原型后人乃丹青世家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8:55:52
红楼梦》元春原型后人乃丹青世家 横扫红学界牛鬼蛇神 作者:陈林
《红楼梦》元春原型后人乃丹青世家
——兼谈关于元春原型曹佳氏的考证情况及清平郡王世系



曾有人推测《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贾元春是以康熙时江宁织造曹寅之长女、平郡王纳尔苏(讷尔苏、讷尔素)嫡福晋(王妃)曹佳氏为原型。这位曹佳氏通常被称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大姑”。200多年来首次以实证确认元春原型为曹佳氏的,是红楼梦研究专家陈林——陈林运用八字命理推导出的元春的真实生辰八字与曹佳氏的生辰八字完全一致。


小说第86回通过薛宝钗之口明白写出了元春的生辰八字是“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辛巳时”,并写了一大堆命理特征,如什么“飞天禄马”、“日禄归时”、“天月二德坐本命”等等。台湾的高阳、香港的梅节、大陆的洪丕谟等人或找“命理专家”,或根据子平术自行推导,都认为第86回的命理推演很准确;冯其庸、孙逊等人分别编写的“红楼梦大辞典”则对此回涉及的命理术语乱写一气;原清华教授王小盾更是胆敢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公然胡说八道撒谎欺世。


其实,只要去仔细翻一翻命理典籍《三命通会》,我们就可以知道——根据命理推演的规则,由“甲申年丙寅月乙卯日辛巳时”这个生辰八字,根本推导不出“飞天禄马”、“日禄归时”和“天月二德坐本命”等命理特征;可是反过来,根据上述三大命理特征和小说其他情节的暗示,我们却可以推导出元春的另一个生辰八字: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时(1692年2月18日,农历正月初二)。


陈林认为,这个生日,就是元春原型人物曹佳氏的生日,并指出曹佳氏的生日可以在清宗人府档案资料中查证。


上述推演在陈林的学术论著《破译红楼时间密码》中有详细深入的讨论,敬请广大读者自行参看。



众所周知,小说明写元春的生日是大年初一,第86回却暗藏了元春另一个生辰八字,并且她的生日变成了正月初二,这是怎么回事呢?又是陈林首次指出,小说第53回恰恰用“朝贺”的情节暗示了元春真实的生日正是正月初二,而非大年初一。


小说第53回写到,“腊月二十九日”的“次日”,贾母等人进宫“朝贺”,回来之后祭祀宗祠;第二天,贾母等人再次进宫“朝贺”,并“兼祝元春千秋”。在陈林之前,从来没有任何研究者公开指出,贾母等人第一次“朝贺”不是在大年三十,而是在大年初一,即自汉代以来历朝历代官方最高的礼仪之一“元旦朝贺”。既然贾母等人在第二次“朝贺”时顺带着给元春开生日party,这充分证明元春的真实生日就是正月初二,而非大年初一。


请各位看清楚了——小说一前一后都在暗示元春的真实生日是正月初二,这说明什么问题?这说明前80回后40回的作者是同一人,现存120回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后40回续作说”是彻头彻尾的无知妄论。


事情还不止于此。2005年4月,北京《新京报》记者王小山率先报道了陈林的研究成果。著名“红学家”胡文彬看了报道后,亲自去查证了“爱新觉罗宗谱”,发现清宫档案资料所记载的曹佳氏的生日跟陈林的论证完全一致。


2005年4月13日,《新京报》C10版文化新闻刊发报道《陈林正确考证元春生年——著名红学专家查证〈爱新觉罗宗谱〉,首次以确凿的史料证据支持〈破译红楼时间之谜〉一文的论证》(《新京报》记者王小山、特约记者王刚)。2005年4月14日《中国教育报》第5版刊发《破解〈红楼梦〉密码〈红楼梦〉新论震惊红学界》(特约撰稿王小鲁)。这两篇报道都提到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红学家”查证史料,发现陈林论证的元春及其原型人物曹佳氏确切生日“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时”(1692年2月18日,农历正月初二)完全正确。


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红学家”正是胡文彬,电话采访胡文彬的就是记者王刚(王小鲁,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高材生)。


陈林曾两次打电话请教胡文彬,胡文彬明确告诉陈林,曹佳氏的生日“就是你论证的那个(生日)”。在2005年4月第一次通话中,胡文彬并没有明确说他查证的是何种文献,只是告诉陈林从曹寅奏折等史料文献可以判断曹佳氏的生年。在2007年的第二次通话中,陈林明确指出曹佳氏的确切生日肯定在清宗人府档案《娶妻册》中有着明文记载。胡文彬没有表示反对意见,只是建议“可以主动查证,或者等待时机”。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6月第22卷第3期第73~79页刊发了胡文彬的论文《平郡王福彭与〈红楼梦〉》(收稿日期2006年11月14日),这篇论文清晰地显示胡文彬不但知道曹佳氏确切的生年,而且知道曹佳氏确切的生月,即1692年年初。但是,胡文彬在论文中并未提供证明曹佳氏确切生年生月的文献史料。


2009年8月,一群进京参加研讨会的学者就记载曹佳氏生日的档案文献又一次请教胡文彬,胡文彬拒绝告知,表示“不会在这件事上被牵着鼻子走”。


在学术上隐匿证据,是极其不道德的丑恶行径。事已至此,陈林便着手进行一件耽误了太久的事情,打电话去问北京档案馆的冯其利老先生,冯老先生研究过清代王爷坟,还因此跟平郡王(克勤郡王)后人、画家于昭远成了好朋友。


真没想到,冯其利老先生告诉陈林说——于昭远就是平郡王纳尔苏和曹佳氏的后代!



大喜过望的陈林于是立即打电话给于昭远老先生,请教其家谱的记载情况。于老说,他手上的家谱资料,是其伯父于莲客从伪满时期重修的《爱新觉罗宗谱》上抄来的,上面没有曹佳氏的生日记载;他手上的家谱资料,全同《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一书附录的有关纳尔苏的世系生平史料。


《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一书附录的有关纳尔苏的世系生平史料,抄自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的直格档玉牒之《列祖子孙》。玉牒就是“爱新觉罗宗谱”,直格档玉牒的记载比横格档玉牒要详尽,可是直格档玉牒中也没有曹佳氏生辰八字的记载。


那么,胡文彬究竟查的是什么“爱新觉罗宗谱”呢?困惑不解的陈林再次致电请教冯其利先生。冯老说,《娶妻册》属于“小玉牒”。陈林至此恍然大悟——胡文彬查的就是《娶妻册》!他不肯明说,只是笼统地说查了“爱新觉罗宗谱”。


陈林于是又致电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定宜庄教授,请教《娶妻册》的问题。定教授研究过《娶妻册》,她明确告诉陈林,《娶妻册》是一定记载了福晋(王妃)们的生辰八字的。


至此,胡文彬遮掩了四年多的事实终于真相大白——胡文彬查的就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的清宗人府档案《娶妻册》!《娶妻册》上记载的曹佳氏的生日就是陈林所论断的“壬申年壬寅月壬子日辛亥时”!


元春的原型是曹佳氏,曹佳氏的后人是于昭远,这可算是找到《红楼梦》作者“货真价实”的亲属了!


据《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一书,平郡王纳尔苏(讷尔苏)和曹佳氏共生育了四个儿子:福彭、福秀、福靖、福瑞。据画家于昭远老先生亲告,他们一家就是固山贝子福秀的嫡传后人。



平郡王始称克勤郡王,第一世封祖为岳托。岳托是“世袭罔替”的八大“铁帽子王”之一代善的长子,而代善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次子。


岳托长子罗洛浑顺治元年随师进京,袭封衍禧郡王。罗洛浑之子罗科铎于顺治八年改封号为平郡王。


罗科铎之子纳尔图袭平郡王,康熙二十六年因殴人致死及折人手足而削爵,纳尔图之弟纳尔福袭平郡王。


纳尔苏是纳尔福之子,袭平郡王,雍正四年因“贪婪受贿”削爵,由其子福彭袭平郡王。



福彭是乾隆皇帝的少年同学,关系甚好,因此在乾隆朝颇受重用。乾隆十四年二月丁酉(1749年4月5日清明节),福彭遗表称,父亲纳尔苏虽被革爵,但死后蒙恩以王礼治丧赐谥;可是母亲曹佳氏因未复原封,故没有资格参加乾隆皇帝之孝贤皇后的追悼会,因此恳请乾隆皇帝赏复原封。福彭的这个请求没有先例可援,但乾隆皇帝格外开恩批准了他的请求。


曹佳氏与纳尔苏的婚事是由康熙皇帝钦点的,即“指婚”,两人于1706年12月30日完婚。至乾隆十四年去世,曹佳氏作为“平郡王嫡福晋”的时间正好是“四十三年”。这就是小说写元春“存年四十三岁”的根本原因。


乾隆十四年十二月二十八日(1750年2月4日)立春,而十二月二十九日的干支正好是“戊寅月癸卯日”,符合“虎兔相逢”的暗示,也符合元春真实的去世日期。因此陈林认为1750年2月5日应该是曹佳氏确切的去世日期,曹佳氏作为“平郡王嫡福晋”的时间至此也正好是“四十三年”。


福彭死后,其子庆宁袭爵,但庆宁享年不永,于乾隆十五年去世,无子,故后以福秀长子庆恒(1733~1779)入继福彭一支,袭爵,乾隆四十三年(1778)复袭号克勤郡王。


庆恒死后,克勤郡王爵位又转回了纳尔图一支,由纳尔图之孙雅朗阿承袭,雅朗阿传恒谨,恒谨传尚格,尚格传承硕,承硕传庆惠,庆惠传晋祺,晋祺传崧杰,崧杰传晏森。


末代克勤郡王晏森于民国初年卖郡王府于民国总理熊希龄,搬至复兴门宗帽胡同居住。晏森因生活无度而破产,只好到街上拉洋车,北平报刊曾刊出“铁帽子王拉洋车”的新闻。


画家于昭远老先生的家世不是雅朗阿一系,而是福秀、庆恒一系,因此也算是平郡王(克勤郡王)后裔。于老先生的父亲和伯父,是伪满时期东北大名鼎鼎的书画家于鸳寿和于莲客两弟兄。


于莲客(1899—1980)名怀,字乃椿,号莲客,以字行。曾教授亲、郡王王府子弟。于莲客毕业于北京大学。1928年到沈阳,得到《东三省公报》总经理王光烈的知遇,委任他为该报编辑。伪满时期又任《盛京时报》社论委员、编辑等职,继又去新京(今长春市)任《大同报》编辑。1945年“八·一五”东北光复后,又返回沈阳。1949年建国后举家回北京闲居,先后为其居起名为“花近楼”、“归拙庵”等。1980年病逝,终年82岁。


于莲客善画,其画法独宗唐伯虎的山水人物画,深得其妙,意境不凡,笔法秀润,赋色淡雅,清丽阿娜,可谓妙绝。尤其在伪满举办的画展,六次均有入展作品,前三次都获“特选奖”(其第一次是山水人物中堂“猎貂图”;第二次是山水中堂“长白佳气图”;第三次是山水中堂“灵峰济胜图”。)后三次由于被聘为“评审员”,其作品列为无鉴查(即不经审查而入展,但不参加评奖)入展。他的六次入展作品,均被进呈伪满皇帝溥仪御览,并被收为宫藏,每幅付酬金100元至120元,而齐白石的作品最多能卖到80元左右,因此被当时誉为“第一代表作者”。于莲客还曾多次赴日本考察美术、书法、文学艺术,并在日本写生作画,举办个人作品展。


于莲客的书、画、诗佳妙而脱俗,被当时书画界叹为“三高”,名声大振。虽获此高誉,但他仍是业余书画家,每为人作品,从不收取笔润,可他又不轻易为人作书画。故除展品外,传世作品极少,又没有书画集和著述出版。



于鸳寿(1902—1983),是于莲客之胞弟。名詹,字鸳寿,后以字行,又自书为渊受。曾在沈阳《东三省公报》任编辑,后于民国十九年(1930年)左右赴吉林,先后任《吉林日报》社社长,吉林铁路局秘书等职。


1949年之后,于鸳寿与其夫人、三子、长女及其胞姊同迁北京,初居东四竹竿巷自宅,因院植竹数株,故自名为“幽篁居”、“桔庵”和“藕孔居”等。


于鸳寿博学多才,也善牌填词,民国词牌大家均与之喝酬,为近代东北著名词人书画大家。画兼众妙,山水、花鸟、人物,无一不工,无一不佳。曾参加伪满历届美术“国展”作品均入选和获奖。在前3次“国展”中,他分别入选了巨制《边关春色》、《朔风》、《长城饮马》,均获特选奖。其画笔法与乃兄不同,其兄笔法灵秀,而于鸳寿的笔法则苍劲过之。从他的诗、书、画中,纵可窥出其造诣之深,远过其兄,时人又谓他为“挑皮”的诗人和画家。


于鸳寿在京闲居不久,即到北京制冰厂工作,其间曾设计印有“北极熊”图案的“北冰洋”冷饮食品商标,延至今天仍在使用。晚年常逛琉璃厂,凡见所喜爱之图书,不惜重金购买,日后即阅并时有加圈点批注。久之,藏书日多。此间为了消闲,曾自编制谜语上千条,但未刊行。1983年2月刚过81岁寿辰,溘然病逝。


于鸳寿之子于昭远老先生曾在北京某冶金研究所工作,现已退休。于昭远老先生似更敬服伯父于莲客。


于昭远之子于象新,别署茶卿室主人,天生聪颖,自幼受其祖父于鸳寿熏陶,颇有祖父喜画之风采,先后临习了多种篆、隶书帖,并擅长治印,十三岁时即能在十分钟内治一方印。1987年,于象新在西泠印社主办的全国篆刻大赛获优秀奖。1997年,其作品在纽约入展世界满族书画大展。现为世界满族文教基金会会员及北京西城区海外联谊会书画院秘书长,中国华夏名流书画院一级美术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于象新自称是CCTV2台《鉴宝》节目的忠实观众,并称担任该节目的嘉宾。


我跟于昭远老先生只通了三次电话,主要就是告诉老先生其老祖母曹佳氏的生辰八字,告诉老先生《红楼梦》的真正作者不是子虚乌有的曹雪芹,而是曹佳氏之弟曹頫(1706~1775?贾宝玉、甄宝玉的共同原型人物),还告诉老先生一切“脂砚斋评本”都是陶洙伪造的假古籍。


今天,当我首次全面披露《红楼梦》作者在世亲属的消息,广大中国人民,尤其是长期诈骗、罪恶滔天的“红学界”,该会做何感想呢?


(完了) 本主题由 纤纤月 于 2010-8-3 18:30 审核通过收藏 分享
《红楼梦》元春原型后人乃丹青世家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红楼梦大观园以圆明园为原型?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当《红楼梦》变成一部侦探小说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红楼梦》的美女排行榜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红楼梦》宣泄曹雪芹反叛心理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追寻《红楼梦》诞生的源头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红楼梦》哪个主子提倡平等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红楼梦》最佳女配角是谁?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红楼梦》哪个中秋节最重要?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红楼梦》是宅男宅女的白日梦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红楼梦》最经典对白是什么?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红楼梦》何时感动欧美百姓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红楼梦》感情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元春患有微笑型抑郁症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红楼梦》里贾宝玉最爱吃什么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鲁迅最欣赏《红楼梦》哪个人物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用哪个字形容《红楼梦》最准确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为何说《红楼梦》是一座无情的情场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红楼梦》是一部选美之书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当代为何写不出《红楼梦》那样伟大作品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红楼梦》揭示人生的哪两大真理?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揭秘《红楼梦》中医药 女子忌用虎狼之药是什么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新版《红楼梦》:“集体”下的“坏蛋”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红楼梦》凤姐之死体现中庸思想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