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绞教学:元春患有微笑型抑郁症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3:24:15
元春患有微笑型抑郁症

贾元春是《红楼梦》中贾政与王夫人之长女,宝玉之亲姐,因生于元月初一而得名元春。她位列金陵十二钗之三,仅次于林黛玉与薛宝钗,可见其重要性。元春贵为皇妃,可以说是枝头凤凰,对贾家举足轻重,而其她回府省亲,更成就了大观园内的红楼美梦。元春虽主导着贾府的荣衰,但一直处在禁宫之中,形象神秘而模糊,整部《红楼梦》也仅出现过一次。那么,元春到底是“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枝头凤凰,还是“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的笼中金丝雀呢?



元春“凤栖梧桐”实无奈

在传统封建社会,男性主宰天下,掌管家中大事,而女性往往处于依附从属的地位,可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毫无自己的人格和独立意志。所以在当时,女孩儿最令父母欢喜之事莫过于嫁个好人家,有望攀上枝头成凤凰。这正如俗话所说的“凤栖梧桐”——梧桐长于皇宫幽院之中,是皇权的象征,可谓集富贵荣华于一体。想当初,杨贵妃“三千宠爱集一身”,“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因而入选皇宫成妃升后,是当时父母最大的期盼,也是女性最高的荣耀。

贾家几代传承,达官显贵,富贵一方。元春因贤孝才德,选入宫作女史去了,之后更是晋封为凤藻宫尚书,加封贤德妃,荣耀至极。其实,以元春之学识品性,能飞上枝头,绝非一时宠幸。在《红楼梦》中,元春虽只出现一回,但其言形却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元春又是嫡出长女,身份上具备了晋封皇妃的资格,其容貌虽无正面描写,但透过宝玉和探春的容貌,可见一二,自然也是美艳动人。而她省亲之时,“入室,更衣毕复出,上舆进”“点头不语”“贾妃降座,乐止,退入侧殿更衣,方备省亲车驾出园”,雍容华贵天然自成,无不彰显了元春的完美仪态和尊贵气质。

《红楼梦》第十六回,元春晋封贵妃,给贾府带来了天大的喜讯,十足完成了“望女成凤”的夙愿。写喜讯来临之前,“贾母等合家人心中皆惶惶不定,不住的使人飞马来往报信”。而当太监出来道元春晋封之喜,贾母等听了方心神安定,不免又都是喜气洋洋,于是都按品大妆起来。贾母带领邢夫人,王夫人,尤氏,一共四乘大轿入朝。贾赦,贾珍也换了朝服,带领贾蓉,贾蔷等人奉侍贾母大轿前往。晋封贵妃对于贾家是何等的荣耀至极!元春省亲之事定了之后,贾府领了恩旨,益发昼夜不闲,年也不曾好生过的。王夫人等日日忙乱,监管账目,买陈设、鸟雀,请杂戏来演,请小尼姑来诵经。而其他贵妃娘家忙着盖省亲别院,“现今周贵人的父亲已在家里动了工了,修盖省亲别院呢。又有吴贵妃的父亲吴天祐家,也往城外踏看地方去了”。贾府自然不能落后,进行大刀阔斧地整改,建立起省亲的别院。

《红楼梦》第十八回,元春省亲,尽显其才艺出众。元春才入园,就见石牌坊上明显“天仙宝境“四字,忙命换“省亲别墅“四字。“天仙宝镜”四字实在过于扎眼和张扬了,难免会被有心人听去而心生嫌隙,以为贾府恃宠而骄,落人口舌,而“省亲别墅”则显得直白平实,彰显了皇恩浩荡,元春的明理和低调着实令人佩服。而贾妃提正殿的匾额为“顾恩思义”,联书为“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体现了她对皇权的感恩,亦是她政治涵养和长远眼光的关键体现。接着,四春“元迎探惜”对应“原应叹息”,四春各有一专,为“琴棋书画”,又以丫头之名对应,元春的丫头名叫抱琴,而其他三姊妹又精通“棋书画”,可见元春精通音律而善于抚琴。此外,元春拟改宝玉所提匾额,将“红香绿玉”改为“怡红快绿”,还亲赐“大观园”之名,更是另赐名号,“潇湘馆”“怡红院”等等,读来无不令人喜爱。元春的诗词虽不华丽,但是却格调稳重自然,符合贵妃之尊的气态,《八家评批红楼梦》中张新之赞道:“一诗落落大方、肖为天语,自不雕琢。”

《红楼梦》书中一再强调的元春“贤德”之名,先是以“贤德”入宫,之后以“贤德”晋封,可见元春的确担得上贵妃之贤德淑良。元春的贵妃之尊确给贾家带来了泼天的荣耀和尊贵。《红楼梦》第十六回中,贾琏闻得元春喜信,遂昼夜兼程回到贾府,王熙凤就进笑道:“国舅老爷大喜!国舅老爷一路风尘辛苦。小的听见昨日的头起报马来报,说今日大驾归府,略预备了一杯水酒掸尘,不知赐光谬领否?”这是凤姐难得做出的低姿态,贾琏这般受用也是托了元春的福。第十八回,贾政对元春道:“臣,草莽寒门,鸠群鸦属之中,岂意得征凤鸾之瑞。今贵人上锡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奇、祖宗之远德钟于一人,幸及政夫妇。且今上启天地生物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臣子岂能得报于万一!”

元春荣升贵妃,确实是贾府中飞出的金凤凰。贾府作为贵妃娘家,具皇亲国戚之尊,自然也成了别人攀附的对象。逢年过节,有王公大臣往来交流。平日里,有贾雨村之流的趋炎附势。王熙凤敢弄权铁栅寺,为牟利而害死一对鸳鸯,更甚外戚薛蟠,打死了人也是贾府帮忙周旋买通,这不正是仗着元春这个靠山才敢如此作威作福的么?青山山农在《红楼梦广义》赞元春“才德兼备,足为仕女班头”。元春的确不出所望,飞上枝头成凤凰,换来了贾府前所未有的荣耀。但是,对于她元春本人,这贵妃的身份和尊贵究竟是成就了她自己,还是把她束缚成了笼中金丝雀呢?



元春患有微笑型抑郁症

在他人眼里,贵妃是光鲜尊贵,令人羡慕万分。洪秋蕃曾说元春是“得春气之先,占尽春光,故有椒房之贵”。但对于元春自己,曹雪芹只用了“忍悲强笑”四个字来概括其内心感受,其辛酸伤痛,可谓一言难尽。在心理学上,元春这种强颜欢笑的做法,其实是典型的微笑型抑郁症的表现,具体表现为:当患者本人无法调试自己的心理来应对外界的压力和挫折时,他们不是进行发泄与排解,如找人倾诉,而是为了自己的尊严或者为了不让别人担心而选择默默忍受,甚至假装欢乐来掩盖抑郁的内心,强颜欢笑,久而久之进入一个恶性循环,内心压抑日益累积,最终形成更严重的抑郁。元春便是这种情况,她为了贵妃的礼仪身份,为了不让贾母等人伤心,而选择淡化自己的悲伤情绪,以相聚之喜悦来掩饰。那么,尊贵的元春又为何而忧呢?

元春的忧虑首先来于其特殊的生活状态。她虽入得皇宫,却“高处不胜寒”,活得十分艰辛。其恩宠不得的寂寞清冷,子嗣无出的焦虑悲苦,妃嫔宫婢的勾心斗角,可谓一入宫门深似海,满腔宫怨向谁说。元春明言,宫中是“那不得见人的去处”,而“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可见元春期待的绝不是富贵,而是天伦团聚,亲情以暖。可人在宫中,寻常百姓的田舍之娱,天伦之乐,对元春来讲,将永远是个梦。人居高位,身不由己,这是何等的悲哀!

元春的忧虑也来自于其对家族的担忧。元春入宫,最终成为贵妃,恐怕都不是自己的选择,而是为了家族的繁盛而做出的选择,甚至是牺牲。由此,很大程度上,她一直默默背负着巨大的家族责任。可家人有几个能深切体会到她尊荣背后的一番苦心呢?贾赦无才无能,却是好色好赌,贾政为人平庸,官居五品,恐难升迁。贾珍、贾琏、贾宝玉和贾环等人,除了宝玉才华出众,其他人皆为粗俗之辈,可宝玉却无心仕途经济之发展,而贾蓉、贾芸、贾蔷、贾兰等人,也看不出哪个人能肩负起振兴贾家的重担,实所谓“贾家后继无人”。无能大不了是个庸才,但这些人却大多是酒色之徒,其无才无德会迫使贾家走向败落。元春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所以在省亲之时,一而再、再而三地提到“奢华过费”“以后不可太奢,此皆过分之极”“万不可如此奢华靡费了”。元春的担心的确有先见之明,贾府也确为省亲之事耗资过度。《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中,贾蓉有一段话对贾府的经济状况做出了解释:“娘娘难道把皇上的库给了我们不成!他心里纵有这心,他也不能作主。岂有不赏之理,按时到节不过是些彩缎古董顽意儿。纵赏银子,不过一百两金子,才值了一千两银子,够一年的什么?这二年那一年不多赔出几千银子来!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你算算那一注共花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两年再一回省亲,只怕就精穷了。”无怪乎元春一直感叹过于奢华了,“成由俭,败由奢”,这等靡费的确是过头了,她的忧虑之心也就可以理解了。

元春的忧虑还来自于其亲情的欠缺。她贵为皇妃,尊卑有别,不能享受到常人的亲情。《红楼梦》第十八回中描述众人迎接元春,贾赦领合族子侄在西街门外,贾母领合族女眷在大门外迎接,等了半日才见一对红衣太监骑马缓缓的走来,贾母等连忙路旁跪下。入了院内,礼仪太监跪请升座受礼,两陛乐起。礼仪太监二人引贾赦、贾政等于月台下排班,殿上昭容传谕曰:“免。”太监引贾赦等退出。又有太监引荣国太君及女眷等自东阶升月台上排班,昭容再谕曰:“免。”于是引退。甚至于元春在贾母正室,想要行家礼,也被贾母制止,更是俱跪止不迭,要知元春幼年为贾母教养,养育之恩不能回报,还要让老人跪拜自己,元春的心酸可想而知。

而当元春与贾政谈论天伦之乐时,贾政却大谈君臣之礼:“贵妃切勿以政夫妇残年为念,懑愤金怀,更祈自加珍爱。惟业业兢兢,勤慎恭肃以侍上,庶不负上体贴眷爱如此之隆恩也。” 这令元春听了也是大倒胃口。后来谈及宝贝弟弟宝玉时问:“宝玉为何不进见?”贾母乃启:“无谕,外男不敢擅入。”元妃命快引进来。小太监出去引宝玉进来,先行国礼毕,元妃命他进前,携手拦于怀内,又抚其头颈笑道:“比先竟长了好些……”一语未终,泪如雨下。宝玉三四岁时已得元春手引口传,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元春入宫后,更是时常带信出来关照宝玉,眷念切爱之心,刻未能忘。可眼下封建礼仪等级分明,在亲情之间划开了一条深深的鸿沟,令元春十分不悦。

等到元春离去时,其诸多不舍,无以言表。奈何“皇家规范,违错不得,只得忍心上舆去了”,面对离别,元春只能勉强堆笑,拉住贾母、王夫人的手,紧紧的不忍释放,再四叮咛:“不须挂念,好生自养。如今天恩浩荡,一月许进内省视一次,见面是尽有的,何必伤惨。”此时此刻,元春唯一能做的,恐怕也只有强颜欢笑的安慰。



元春之死预兆着贾府的衰败

元春省亲之时曾言:“一会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来。”这句却成了遗言,再见时,已近天人永隔之境。《红楼梦》第九十五回,元春自选了凤藻宫后,圣眷隆重,身体发福,未免举动费力。每日起居劳乏,时发痰疾。因前日侍宴回宫,偶沾寒气,勾起旧病。不料此回甚属利害,竟至痰气壅塞,四肢厥冷。见了贾母王夫人之面,已经不能说话了,之后更是病情加重而薨逝。虽然高鹗之续写仍有争议,但是元春之死其实早有伏笔。《红楼梦》第五回,揭示元春的命运的判词旁画着一张弓,弓上挂着香橼,判词则是: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写出了元春入宫闱得宠,三春无法与之媲美,谁料最终在寅卯之年一命呜呼。而元春之曲《恨无常》更是写的直接,“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元春正是荣耀至极的时候轰然而逝。

曹雪芹更是从各处暗示了元春的早逝。《红楼梦》第十三回,王熙凤梦见秦可卿,秦可卿告诫王熙凤:“眼见不日又有一件非常喜事,真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要知道,也不过是瞬间的繁华,一时的欢乐,万不可忘了那‘盛筵必散’的俗语。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这件“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喜事,即是第十六回中元春晋封贤德贵妃之事,也应了秦可卿的告诫,这不过是“瞬间的繁华、一时的欢乐”。第十八回中,元春钦点的《豪宴》及《乞巧》两出戏,参考庚辰本上的夹批,一出预示了元妃之死,一出伏笔了贾家之败。《红楼梦》第二十二回中,元春差人送出了一个灯谜儿,让大家猜,谜面是: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谜底是爆竹,乃一响而散之物,并不吉利,预示着贾家繁盛一时的败落之态。

元春的溘然离世,使贾家失去了靠山,加速了贾府的衰败,如秦可卿所言“月满则亏,水满则溢”、“登高必跌重”。元春为贾家做出了最大的自我牺牲,“明知自己是金丝笼里的小雀,时时有被虐杀的危险,却不懂冲出枷锁,面对提笼者还得欢快跳跃,嘤嘤鸣啼,甚至希望笼丝能坚实些”(《红楼十二论》),却仍挽不回封建大家族的颓势。或许她最大的幸福,如同涂瀛所言:元春品貌才情,在公等碌碌之间宜其多厚福也,然犹不永所寿,似庸才亦遭折者。说者谓其歉於寿,全於福矣。使天假之年,历见母家不祥之事,伤心孰甚焉!



情感小贴士:如何活出“贵妇人”的自我?

表面上,那些衣着光鲜、生活奢华的贵妇人总是让到羡慕,因为她们不必为生活而忙碌,不必为将来而忧虑,由此很多女孩子的梦想就是一跃成为贵妇人。但贵妇人就真的快乐无忧吗?俗话说,穷有穷的乐,富有富的愁,酸甜苦乐本身就是人生百味,缺了哪一味人生都不完美。那么,身为“贵妇人”,怎样才能活出自我来?

1.  强化独立意识

生活中,有些贵妇人是通过与丈夫共同打拼才成为生活的强者,也有些贵妇人是鲤鱼跃龙门,一跃而就的。前者虽与丈夫平起平坐,却十分担忧会有他人乘虚而入,后者不求与丈夫平起平坐,却十分担忧决策中的话语权。无论怎样,贵妇人最大的自我保障是自我的独立意识,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贵妇人唯有确保了自我的独立性,才会在任何时候都有自我保护。

2.  正视消极情绪。

在面临着精神困扰时,“贵妇人”或为了颜面或为了责任,往往选择忍耐和隐瞒,或者转而以其他方式进行宣泄,如疯狂购物。这都不是健康的压力释放手段,因为隐瞒解决不了问题,购物买不到真正的开心。更可怕的事,面对消极的情绪,如果一味回避,则可能使情绪更加抑郁。因此,贵妇人需要正视自己的消极情绪,寻找有效地情绪释放手法,以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3.  拓展交际圈子

心理学研究表明,有益的社交活动是压力释放的最有效手法之一。不少贵妇人为了平衡家庭关系,安心做丈夫的后盾,居家教子。这无可厚非,但贵妇人不能为了家庭和睦而完全牺牲自己的社交圈子。家庭和朋友对于个体而言是两种不同功能的社会支援体系,家庭给人以安全感和亲密感,而朋友却给人以情感互助与支援,两者缺一不可。因此“贵妇人”需要关注自己的朋友圈,拥有自己的空间。

4.  培养兴趣爱好

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兴趣爱好是化解烦恼的有效手段,人们可根据自身的特点选择兴趣活动,旨在放松情绪,愉悦心境。“贵妇人”要培养积极的兴趣爱好,这不是为伪装成“假忙碌”状态,而是适应自己的“精神充足”状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找回自我。此外,广泛的兴趣爱好也有利于促进人际交往。 收藏 分享
元春患有微笑型抑郁症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红楼梦》心理诊所(15):元春患有微笑型抑郁症 鲁迅曾患抑郁症想自杀?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红楼梦》元春原型后人乃丹青世家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当《红楼梦》变成一部侦探小说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齐白石的女弟子们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从网品看人品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解手”的由来之说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母爱没有盗版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敢顶撞毛泽东的省委书记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十年女友一夜成小三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诸葛亮“七擒孟获”是真是假?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毛泽东为什么爱吃武昌鱼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毛泽东怎样看待李自成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林黛玉其实被指婚贾环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挨打的滋味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北京人和上海人的是是非非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林黛玉是大观园里的"豆芽菜"?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八大胡同是老北京的“天上人间”?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父母是家里的佛!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红楼梦》的美女排行榜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红楼梦》宣泄曹雪芹反叛心理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宝玉不是被吓大的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 追寻《红楼梦》诞生的源头 - 文学畅读 - 青年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