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秀智综艺: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宣讲报告会材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0:07:49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

和发展规划纲要》宣讲报告会材料

 

7月13号到14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以下简称“全教会”),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前简称《纲要》),为全面贯彻全教会和《纲要》精神,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教育部组织若干宣讲组,由教育部党组成员带队,分别赴各省(市)就贯彻落实全教会和《纲要》开展宣讲活动。8月11日上午,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惠青同志在石家庄河北会堂做了宣讲报告。各设区市主管教育工作的副市长、市教育局长、有关副局长、省级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省属高校负责同志、中等职业学校及中小学校长和教师代表参加了报告会。报告会由龙庄伟副省长主持。

 

以下是报告的主要内容(根据录音整理):

7月13号到14号,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刘延东同志作了总结讲话。在会前,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和教育规划纲要描绘了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宏伟蓝图,指明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方向,可以说是开启了我们国家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新的历史征程,必将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学习和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教育战线的中心工作。下面主要谈7个方面的内容:

一、关于全教会和《纲要》的时代背景

这次全教会是党中央国务院改革开放以来召开的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第一次是在85年,当时小平同志参加了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现在教育界还记忆犹新的一些重要论断都是小平同志在当时那个会议上讲的,比如说“忽视教育的领导是缺乏远见和不成熟的领导;各级政府要像抓好经济一样抓好教育工作”等等。这次会议颁发了《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第二次会是94年,第三次会议是99年,在这两次会议之后,中央分别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二次和第三次会议江泽民同志都出席了,并且发表了重要讲话。也就是说,从改革开放以来,在三个关键时期,召开了三次重要的教育工作会议,同时颁发了三个纲领性文件,推动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教育事业不断迈向新台阶。这次会议时隔十一年,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际事务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入了关键的最后十年,教育开始从大国迈向强国,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教育规划纲要,又一次对教育工作做出了全面的战略性的部署。我理解主要是基于四个迫切需要:

第一是应对国际竞争新形势的迫切需要。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空前的创新一级和产业变革的时代,知识和创新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很多国家都在积极谋划教育和人民资源开发战略并且将其作为抢占国际竞争有利位置的重要举措,比如美国,去年在金融危机爆发中,国会通过了二战以来最大的经济刺激计划,叫做“美国复苏投资计划”,在7000多个亿中拿出了将近1000多个亿来支持教育的发展。另外,奥巴马也明确提出,就国家而言,今天教育的滞后就意味着明天竞争的出局,今天放弃了他们教育大国的主导地位就意味着失去未来在世界的领导地位。可以说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谁占领了教育和科技的制高点谁就占领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我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地位,就必须要有长远的眼光战略思考和及早谋划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第二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需求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深入发展,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都突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国家要实现十七大提出的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根本,教育是基础。近几年,中央出台了三个规划纲要,一个是科技,一个是人才,还有一个是教育,这三个纲要,对国家未来的发展进行了战略性的整体谋划。

第三个是满足人民群众新期盼的迫切需要。教育承载着人民群众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随着知识技能的价值越来越充分显现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渴望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不断完善和公民权利意识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教育公平的关注也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和人民群众生活的日益丰富,人民群众对多样化个性化教育的需求也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迫切。

第四个是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经过新中国成立发展的六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不懈努力,现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可以说我们在教育方面开辟了一条道路,建成了一个体系,实现了一个转变,这条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道路,这个体系就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这个转变就是我们国家实现了由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可以说今天中国人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教育起了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的作用。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我国教育还不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需求,主要的问题是大而不强,质量不高。主要的表现在人民群众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但是上好学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学生适应社会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的人才短缺。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一个就是教育观念相对滞后,教育的内容方法比较陈旧。第二个就是教育的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第三个就是教育的体制和机制不完善,学校的办学活力不足。第四就是教育的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还没有完全落实。所以,接受良好的教育成为人民群众强烈的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为全社会的共同心声。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成为最紧迫的任务。正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在这样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教育规划纲要,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全局的战略高度充分肯定了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伟大成就,深化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总书记明确提出了五个十分重要的结论,就是对我们国家教育发展规律的一个规律性的总结。这五个规律性的总结,第一个是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根本的事业,第二个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习和建设的接班人,第三个是教育的生机和活力在于改革开放,第四个是改善民生,保障社会和谐,教育是一个重要的途径。第五个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在于教师。总书记深刻阐述了教育的重大作用,即一个推动两个促进:推动国家社会和经济的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总书记全面提出了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也就是五个必须,号召全党全社会共同为推动教育事业而奋斗。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总揽全局,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纲领性的文件。在这次会上,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全面分析了谋划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入阐述了促进教育公平,推动全面和谐发展,推动素质教育,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五个方面的重大问题。讲话内涵丰富,重点突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刘延东国务委员作了总结讲话,对于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和规划纲要提出了明确要求。着重强调要正确把握和处理好若干重要关系,她主要讲了八个方面的关系,即教育的优先发展与服务全局的关系,促进公平与注重效率的关系,扩大规模与提高质量的关系,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的关系,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的关系,立足国情与面向世界的关系,改革发展与维护稳定的关系。这次会议是一次高举旗帜,坚定信心,明确方向的会议,是一次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会议,是一次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团结奋进的会议。

二、关于教育规划纲要研究制定的主要的特点

这次教育规划纲要制订工作历时将近两年,制定工作主要体现了三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正确引导,为教育规划纲要的制定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规划纲要研究制定工作始终是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进行的。胡锦涛总书记高度重视,多次做出了重要指示。强调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提高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都是总书记的明确要求,为规划纲要的制定指明了方向。温家宝总理作为教育规划纲要领导小组的组长,主持研究制定工作,先后发表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两篇重要文章,多次主持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各个方面的意见。刘延东国务委员担任教育规划纲要领导小组的副组长和工作小组的组长,广泛听取境内外各个方面的意见,主持召开了十次工作小组会议,对若干重大问题深入研究,对重要政策措施进行综合协调。今年4月15日和5月5日,温家宝总理先后主持召开了国家科教领导小组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且原则通过了规划纲要的送审稿,5月27号和6月21号胡锦涛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并且通过了过话纲要送审稿。在这四次审议会议期间,中央领导同志对许多问题都提出了重要意见,他们的意见对于修改和完善纲要,对于开好全教会,对未来十年的教育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个特点就是开放民主和透明的方式,为教育规划纲要的研究制定提供了坚实的民意基础。这次规划纲要在研制过程当中,中央领导同志反复强调要广纳民言,广集众智,问政于民,问计于民。要采取开放的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学生以及家长的意见,重要问题要在全社会公开讨论,按照中央的要求,把规划纲要的制定过程成为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同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可以用四个广泛来概括:一是广泛动员各界力量,二是广泛深入开展调研;三是广泛凝聚各方共识,四是广泛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个过程大家都能感受到,包括我们在网上两次公开征求意见。这次规划纲要的制定可以说是动员人力之多,覆盖范围之广,社会参与度之高,是历次教育规划纲要制定所没有的。体现了五个结合,一是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与遵循教育规律想结合,二是把立足我国国情和借鉴国外经验相结合,三是广纳群言与咨询专家相结合,四是听取教育系统的意见与听取社会各方面的建议相结合,五是把充分讨论与凝聚共识相结合。

第三个特点是牢牢把握基本原则,为教育规划纲要的制定提供了充分的科学依据。这次的规划纲要在制定过程中做到了三个始终坚持:一个就是始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第二就是始终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第三是始终注重体现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总体战略部署。概括起来规划纲要制定的基本原则具体体现在七个各方面,或者说是把握七个原则:一是坚持把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作为思想基础,认真贯彻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加强和改善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发展道路;二是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紧紧抓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牢牢掌握学校的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坚决抵制西方不良思想的侵袭和国内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三是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深入总结新中国成立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教育取得的成就和经验,借鉴世界各国的有益做法,努力把握教育规律、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四是坚持以人为本,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规划纲要的落脚点,努力解决群众最关切,反应最强烈的问题,体现雪中送炭;五是坚持立足基本国情,深刻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各级各类人才和劳动者素质的的全面需要,充分考虑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差异大,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六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突出改革创新,尊重基层和群众的首创精神,支持和鼓励各地各校大胆试验,努力冲破陈旧的观念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七是坚持依法治教,体现教育法律法规的原则和精神,注意与科技和人才等中长期规划纲要相协调,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系统性。社会各界对于规划纲要编制的方式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对于规划纲要文本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符合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既体现了国家的意志又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关切,既符合中国国情又反映了世界教育的发展趋势,既有长远的战略谋划又部署了近期的任务,既有理论上的创新和发展又有扎实的政策举措,有许多的亮点和创新点。这个社会普遍认为,规划纲要是一份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指导性文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这个纲要表达了中国跻身世界最好教育行业的长远思路。世界银行认为,这个规划纲要提出了许多新颖的改革思路,教育必将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路径。世界经合组织认为,未来十年教育将在中国经济增长和现代化进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三、关于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规划纲要的基本精神

这次全国教育会议和规划纲要的主题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主线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教育规律,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所以简单的讲,这次会议和规划纲要的主题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主线是遵循规律,科学发展。这些基本精神集中的体现在了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当中,他提出的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要做到五个必须,也就是说无论大会也好,还是规划纲要也好,他的基本精神都反映在了总书记在讲话当中提到的五个必须。这五个必须:

第一、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提出并且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重大方针,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为什么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所以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强国必先强教。通过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推动国家的科学发展,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二层意思就是什么是优先发展,从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体现优先发展,总书记在讲话中也明确提出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中,必须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再有就是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体现了优先发展的要求。教育规划明确提出,我们的教育的发展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而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到2050年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教育的目标是提出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教育的现代化提前国家现代化三十年,也就是说教育发展体现了优先发展这样一个定位。第三是三个优先举措来体现优先的地位,三个优先的举措就是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第三个方面是怎样做到优先发展。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提出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把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发挥教育的重大作用作为检验各级党政领导班子是否真正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而且明确提出要尽快形成科学发展优先教育的制度。

第二、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在教育中的集中体现就是育人为本,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这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问题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全体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的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根本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推进的思路是三个坚持:一是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从小打好思想道德基础。二是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三是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促进德智体美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第三、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三十多年我国教育事业取得的成就是改革的成果,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必须始终不渝的坚持改革方向,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国力。推进的思路是根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阶段性特征,注重系统设计,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试点先行的基本的思路。推进的重点内容是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着力推进培养模式、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改革,扩大教育开放,以开放促进改革。改革的目标是围绕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消除制约教育发展和创新的体制机制性障碍,全面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第四、必须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总理讲,是实现社会公平最伟大的工具,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的教育政策,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保障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促进教育公平推进的思路是,坚持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以发展促公平,以改革促公平,以政策支持促公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根本的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有四个方面措施:一是要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加快缩小城乡和区域的教育发展差距。二个是健全国家的资助政策体系,完善助学贷款体制机制,包括建立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国家资助制度,建立研究生的国家奖学金制度,逐步对经济困难家庭的子女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实现各级各类教育的全覆盖。三是切实解决特殊群体的上学问题,进一步完善农民工等流动人口的子女的上学问题,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平等接受教育,努力不让一个适龄儿童少年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因为就学困难,或者因为学习困难而失学。四是着力推进教育制度的规则公平,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坚持用规范管理来维护教育公平。比如招生阳光工程等。

第五、必须重视教育质量。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对建设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意义重大,要摆在各级各类教育更加突出的位置。重视教育质量一要强化质量意识,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坚持规模与质量的统一,注重教育内涵发展;二要明确质量标准,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积极开展教育质量标准的研究和探索,形成一套科学规范、符合实际,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标准体系;三要加强质量保障,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强教育质量的评估和监督,建立健全教育质量的保障体系;四要紧紧依靠教师,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最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来抓,进一步激发和保护广大教师,专注教书育人,投身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五个“必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集中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总体要求,体现了我们党对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五个“必须”始终贯彻于规划纲要全文之中,在规划纲要表述为20字工作方针:育人为本、优先发展、促进公平、改革创新、提高质量。育人为本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提高质量发展的两大重点任务,优先发展和改革创新是两大重要保障。

四、关于教育发展的总体战略

教育改革纲要由总体战略、发展纲要、体制改革、保障措施四个部分组成,一共是22章70条,总体战略是教育规划纲要的总纲,系统阐述了指导思想、工作方针、战略目标、战略主题。

指导思想有三个层面的意思,第一层面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第二层面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第三层面阐明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要求;

工作方针即: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战略目标是两个基本一个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行列;

战略主题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行素质教育。

在这里我着重说明战略目标,也就是两个基本一个进入,科学合理地确定战略目标是研究和制定教育纲要的重要前提,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实现两个基本一个进入的总体战略目标。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是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提出的重要目标,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进入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行列的重要基础。两个基本一进入的战略目标具体细化为五个方面:一是要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二是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三是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资源;四是构建体系完备的终生教育;五是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五、关于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规划纲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继续强调了义务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三大重点;二是突出了终生教育理念,首次对学前教育、继续教育进行了系统的规划,从而构建了以国民教育为主,覆盖人的一生的终生教育体系;三是特别强调了教育的薄弱环节,这两个薄弱环节一个是民族教育,一个是特殊教育,把这两个教育作为专章列入了规划。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有八个方面:

一是要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其中重点是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二是依法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和提高教育水平,重点推进均衡发展,消除辍学现象,夯实教育公平的基础;

三是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合理确定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招生比例,提升我国新增劳动力受教育的水平,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四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完善职业教育的支持政策,提高学生就业创业的能力,特别要加强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五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整体水平,优化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鼓励高校办出特色,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步伐;

六是发展继续教育,通过建立学分转换,完善自学考试,办好开放大学等制度措施,构建终生学习的立交桥,努力建设学习型社会;

七是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大力推进双语教学;

八是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健全特殊教育的保障机制。

在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这八个方面,我想就重点有六个问题再说明一下:

第一个说明的是关于学前教育,在两次我们对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当中,学前教育的关注度始终是位居首位。社会反映的主要意见是入园难、入园贵、管理不规范、教育资源少、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对政府的要求是要明确责任、加大投入、加强管理。规划纲要从实际出发,在发展目标上提出了到2020年普及学前的一年教育,也就是说达到95%,基本普及学前两年的教育,达到80%,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的三年教育,达到70%,这三个指标我们现在的现状都提高了大概20个百分点。在办园体制上提出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和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在工作思路上提出要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兴办幼儿园,要加大政府的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的机制,要加强学前教育的管理,提高规范管理水平,要依法落实幼儿教师的地位和待遇等政策措施。在工作重点上提出了要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程度,考虑到学前教育普及难点在农村,规划纲要特别还涉及了推进农村学前教育的项目。

第二个说明的是关于义务教育的年限。在征求意见过程当中,一些同志建议把我们国家义的务教育的年限从现在的9年提高到12年,特别是一些发达地区,这个要求还是比较强烈的。其中有的提出建议把义务教育向下延伸到学前教育,有的建议向上覆盖到高中阶段的教育。我们认为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的基本制度,它不仅具有普及性,免费性,同时还具有强制性和统一性。综合目前我们国家的国情国力考虑,延长义务教育的年限条件还不完全具备,所以今后的十年国家仍然坚持九年义务教育,同时我们也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进一步加快普及学前教育、高中教育的步伐,并且为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资助,甚至是免费。

第三个说明的是关于减轻中小学的课业负担,这是一个长期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问题。规划纲要从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思路出发,明确了政府、学校和家庭、社会各方面的责任,即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要采取改革考试评价制度和学校考核的办法。科学设计课程和教材的难度,建立监测公告制度,规范各种社会补习和教辅市场等一系列措施,这是对政府的要求。对于学校的要求,要做好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丰富学生课外及校外的活动。对家长来说,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培养子女的良好习惯,加强与学校的沟通与合作。规划纲要还明确提出,不得下达升学指标,不简单以升学率对学校进行排名,不得将各种等级考试、竞赛成绩作为升学入学的依据等,这些要求都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得到体现。

第四个说明的是关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择校问题,这是一个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深层次的问题在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分配不均衡、家庭对子女期望过高等。规划纲要提出了远近结合的解决思路,近期主要是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县域内高校教师、校长合理流动,优质高中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的初中等办法。远期要推进学校标准化的建设,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这些措施在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得到了社会上比较多的认同,同时各界也希望能够尽快出台这些措施。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教育纲要提出的均衡发展主要是指义务教育阶段的资源配置,包括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等。在义务教育阶段,目标是首先在县域内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并逐步扩大范围。

第五个说明的是关于保障农民工子女就学,这是伴随城镇化进程,必然产生并且长期存在的问题,主要的是涉及到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两个群体,规划纲要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方面要切实落实,以输入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确保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在这里还特别提出了,要研究制定接受义务教育后在输入地参加升学考试的管理办法。另一方面是加快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动态监测体系。

第六个说明是关于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问题,国际社会将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作为衡量国家现代化进程的主要指标之一,本世纪初中等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了46%,世界的平均水平也已经达到了25%,我们国家现在的毛入学率是24.2%,实现40%这样的一个目标是到2020年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人才强国的基本要求。根据这样测算,到2020年我国高等教育的学龄人口将从目前的1.23亿下降到8700万人,减少3600万人,维持目前的规模,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就会自然提高到34%,学龄人口这十年下降明显,现在我们的高等教育的学龄人口是18岁到22岁,有1.23亿人口,到了2020年只有8700万,也就是说自然就会下降3600万,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增加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也会从现在的24.2%提高到34%,提高将近10个百分点,也就是说达到40%的目标,实际上只是需要增加高等教育的招生规模,只需要增加6个百分点。按照规划纲要,增量部分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二是发展继续教育,这个继续教育主要包括自考和远程教育;三是增加研究生的专业学位招生规模;四是用于扩大民办教育和中外合作教育。公办高等教育的本科规模,相对比较稳定,十年增加不到2个百分点,主要用于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支持应用学科、薄弱学科和教育欠发达地区, 以促进整个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和科学发展。

六、关于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教育规划刚要以人才培养、体制改革为核心,系统设计了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明确了六项改革任务,今后十年改革的任务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更新教育观念,创新培养模式,改革教育制度的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

二是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按照政府宏观管理、学校自主招生、学生多次选择的基本思路,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招生考试制度,同时还要加强信息公开和社会的监督。

三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保障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规划纲要对于什么叫做现代大学制度,也做了一个比较明确的内涵阐述,就是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和社会参与。

四是改革办学体制,坚持教育公益性的原则,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确保全社会的积极参与,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大力支持、依法管理民办教育。

五是改革管理体制,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中央政府向地方放权,政府向学校放权,形成政事分开、责权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提高公共教育的服务水平。

六是扩大教育开放。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我国高水平教育机构到海外办学,提高我国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

关于体制改革方面我想重点说明五个问题:

第一是关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这个问题应该说十分重要而且十分复杂,可以说不是高等教育一家能够完成的,关系到各级各类教育,涉及到方方面面,所以规划纲要从德才兼备、文理兼容、独立思考的要求出发,提出了更新教育理念、改革教育体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调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推进大中小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紧密结合,改革社会的人才评价与选择制度等等。规划纲要在全面部署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专门设计了在学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探索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争取这些年有所突破。

第二是关于高考改革,高考改革的社会关注度高,反应的主要问题有几个方面:一是选拔标准比较单一,考试的内容和形式不利于素质教育,学生的负担比较重,高校的招生自主权不够;二是入学机会不公平等等。规划纲要按照高考制度必须改革这样一个基本原则,提出了一是要按照不同类型人才培养要求,把普通本科和高等职业教育分开的举措。二是完善高中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并逐步纳入到高校评价和选拔人才的指标体系当中。三是探索有的科目一年多次考试,减轻高考的压力,比如英语,是不是可以一年多次考试。四是完善高校招生名额的分配办法,清理并且规范升学加分政策,维护考试和招生公平公正。随着高考招生阳光工程的实施,高考加分政策成为关注比较高的一个方面,我们也感觉到确实有一些加分政策比较乱,在下一步改革中将把规范高考加分政策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五是要进一步扩大高校招生的自主权,现在我们有76所高校有5%到10%的招生录取自主权,这个规模我们还要继续进一步扩大。考虑到高考的涉及面广、敏感度高、政策性强,规划纲要提出成立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研究制定改革总体方案,指导改革积极稳妥有序推行;

第三是有关高校行政化问题,前一段对这个问题社会议论的比较多,看法也不尽一致。不同的看法主要的意见是不赞成政府有关部门管理学校,学校在管理内部事务时感觉到过多的采用了行政管理的手段和方式。规划纲要从实际出发提出:一是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这是党对高校领导的根本制度,而且被我国多年实践证明,是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必须长期坚持并且不断完善的一个基本制度;二是政府有关部门要转变职能,改进管理高等学校的方式,进一步由办教育向管教育转变,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转变,由单一的直接管理向更多的运用综合手段进行管理转变;三是高校应当面向社会,按照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自主办学,要完善内部管理机构、加强制度建设、实行民主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四是要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推进,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这是两个大的前提。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硬化管理的模式,克服行政化管理的倾向。

第四是关于发展民办教育,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支持民办教育,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的多样化的需求。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增强民办教育发展的活力,在政策上要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和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权利地位,清理并且纠正各类歧视性政策,不断完善优惠政策,引导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出资捐资兴办教育。要健全对民办教育的政策,特别是对民办非营利性学校的大力支持,在管理上对民办教育统筹规划。支持民办学校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和信息公开制度,积极探索赢利性和非赢利性民办教育分类管理的办法,在目标上要鼓励民办学校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争创一流,形成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第五是关于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提高公共教育的服务水平。明确各级政府责任,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促进管、办、评分离的体制。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是,政府要按照教育规律管教育,学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办教育。重点是:一是改进政府管理学校的方式,把应该管的管好,把该放的放开,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行政审批和直接干预,更多的运用法律、政策、标准、公共财政等手段来引导和支持教育的发展;二是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与责权,重点是扩大省级政府统筹教育的权利,加强省级政府发展教育的责任,促进省域内教育合理布局和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保障能力,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发展教育的积极性。

七、关于教育改革发展的保障措施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六项重大措施,一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教师管理制度,改善教师的地位待遇,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二是要保障经费投入,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增加财政性的教育投入,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的积极性,完善受教育者合理分担机制,加强管理,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加强优质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教质量和管理水平,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四是推进依法治教,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法规,坚持依法治校,从严治校,加强教育执法、教育督导和监督问责;五是加强和改善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切实履行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的职责,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工作中的作用,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切实维护教育系统的和谐、安全和稳定;六是要着眼于教育改革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本届政府的10项改革试点和10个发展项目。在保障措施中重点说明三个问题:

第一个要说明的是财政性教育支出占国内总值的4%,这一目标是国家93年提出来的,当然大家对这个4%比较熟悉,当时提出的是本世纪末实现,有一个时间节点,后来一直提尽快实现,努力争取等等。这次全教会和规划纲要亮点就是明确提出了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到2012年要达到4%,也就是说明确了时间要求。胡锦涛总书记特别强调教育投入是支撑国家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的投入,2012年实现4%并保持稳定增长。总理指出,规划纲要特别提出到2012年要实现4%的目标,这表明了党和政府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坚定决心。刘延东国务委员对如何实现4%,如何用好4%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社会各界对此给予了高度的评价,认为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令人振奋和鼓舞。党的十六大以来,国家对教育的财政性经费投入年均一直是保持在19.6%的增长幅度。即使在去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情况下,我们国家的中央财政教育经费支出比上一年还增长了23%,要做到这一点应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经济增长在一定程度上要靠政府的投入来拉动,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也要靠财政资金的支持,而我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相对是偏低的,财政部门的压力应该说很大,为此他们作了大量的工作。现在到2012年实现4%只有不到三个财政年度,可以说时间紧,任务艰巨,必需研究一些特殊的政策拓宽财政教育经费来源渠道,统筹兼顾加以落实。同时我们也要健全体制机制,切实把经费配置好、使用好和监管好。

第二个是关于教师队伍的建设,社会各界对教师问题十分关注。总书记和总理在讲话中都强调了教师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广大教师对教育事业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规划纲要提出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要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的教师队伍建设,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也就是说 在基础教育阶段,在职业教育还有高等教育今后十年教师队伍的建设重点,规划纲要给予了明确。规划纲要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措施:一是完善教师的准入、退出制度,提高师德和业务水平,优化教师队伍总体结构;二是要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激励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三是要完善农村教师的津补贴标准,还有就是加快周转宿舍的建设,让优秀的教师能够下的去留得住;四是加强和改进教师教育,办好师范院校,健全教师培养和培训体系。

第三个要说明的是关于本届政府启动实施的10个发展项目和10项改革试点。这次规划纲要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坚持了远近结合,既设计好十年发展的长远目标又注重近期的政策措施,努力让老百姓能够看得见、得实惠、有信心。规划纲要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着眼于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以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为重点,专门设计了本届政府启动实施的十个发展项目和十个改革试点。这是本届政府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贯彻落实纲要的重要载体。

为了加强对教育改革发展的领导,根据规划纲要的要求,国家成立了由中央和国家机关二十个部门组成的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审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方针和政策措施,研究部署指导实施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统筹协调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同时还将成立教育咨询委员会,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咨询论证。

 同志们,二十一世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世纪,也必将是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世纪。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翻开了新世纪教育改革发展新的篇章。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强调,贯彻落实好教育纲要是摆在全党全社会面前的重大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出实施方案,加强领导、明确目标、制定措施、加大投入,切实把教育规划纲要贯彻好、落实好。相信,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党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教育系统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艰苦奋斗,全面推动中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报告会后,龙庄伟副省长就进一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提出了三点要求:

一要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热潮,8月6日,省委召开常委会就学习和贯彻全国教育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进行了研究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立即行动起来,迅速传达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国务委员刘延东的总结讲话精神,积极宣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上来。要采取学习培训、座谈研讨、专家解读等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学习宣传活动。通过学习宣传使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进一步提高认识,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思想,增强教育优先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使广大教育工作者找准努力方向和工作重点,坚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方向,落实好教育改革发展的任务要求,使全社会共谋教育发展大计,让全社会更加了解教育,更加关心教育,更加支持教育,形成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浓厚的社会氛围。

二要抓紧研究制定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在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符合我省实际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确保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各级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各有关行政部门,要按照教育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部署,结合我省实际,积极开展政府主办和鼓励社会力量办园试点,义务教育发展改革试点,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教师资格注册制度试点,中小学教师和校长培训试点,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改革试点等7项教育部试点工作。承担改革试点的有关单位要按照教育规划纲要精神和即将出台的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总体方案要求加强调查研究,科学确定改革目标,充分论证和不断完善改革试点项目方案,切实把我省的改革试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各地还要结合本地教育发展的实际,结合推进国家教育改革试点项目,确定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教育改革发展项目,推动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

三要扎扎实实的抓好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落实。学习贯彻全国教育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教育战线的主要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落实,进一步深化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招生考试制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努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分工明确、各尽其责、统筹协调的贯彻落实体系,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制定配套政策,完善体制机制,强化督促检查,努力把我省的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宣讲报告会材料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宣讲报告会材料——袁贵仁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保障教育信息化进入快车道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1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心得体会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心得体会1 学习《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体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的六大热点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