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修工程施工方案:2006全国两会报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22:58:16
黄培劲:中国的世界级种子企业在哪里?
本报特派两会记者 邵中兵 王平
“一个在我国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老行业却没能形成自己的产业和世界级的龙头企业。为什么?”在参加湖南团分组讨论的间隙,全国人大代表、超级稻制种专家黄培劲对记者如是说。这位袁隆平院士门下弟子所说的“古老行业”,就是他现在所从事的“种子产业”。
黄培劲认为,种业在外人看来如雾里看花。大家的感觉是中国有袁隆平,有杂交水稻,是世界顶尖水准。但是,尽管中国杂交水稻中的新一代超级稻制种技术和产品世界领先,但是却没有世界领先的龙头企业。而且,除了超级稻外,随着先锋、孟山都这些世界种业大鳄进入中国,大豆、棉花这些门类种业更是告急。
“龙头企业应该是种业推广的主体,中国没有世界级的种子企业,就没办法在竞争中胜出。”黄培劲认为,国家应该大力扶持、培育超级稻选育、加工、推广应用龙头企业,尽快成长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种子公司。
黄培劲说,目前我国种业纵向比较,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而横向比较,落后状况也非常明显。以自己所熟悉的超级稻的推广应用为例:2000年,该稻种选育成功,开始推广,经过6年已经形成20个超级稻主导品种,整个超级稻占水稻总面积的30%,亩产增产60公斤。但是,超级稻的潜力仍然远远没有发挥,推广效率偏低。
分析原因,黄培劲认为主要是“种子企业存在问题”。长期以来,各地种子推广应用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等偏差。而目前粮食作物品种的主要推广方是各级地方政府,在一味追求增产的时候忽视了开发成本、知识产权保护、受益者权益再分配等,实力雄厚的世界级龙头企业很难产生。
这位袁隆平院士的弟子,曾在上世纪90年代因两项水稻制种发明专利,让我国的杂交水稻制种单产达到301.7公斤,在制种、推广行业工作了20多年。超级稻难普及,他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旧房子破了,新房子还没建好。”黄培劲这样形容,“推广不利,首先是体制问题。”他分析说,“我国种子推广体系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2000年《种子法》出台前,种子的推广以行政为主导。《种子法》出台后,以企业为主体的新体系在慢慢建立,但现在很不健全。”
他告诉记者,现在推广种子的主体是企业,这些企业大多数是由原来的事业单位转制而来。但不论是转制的企业还是新生的企业,总体比较弱小,实力不强,技术力量、网络等不完备,不具备推广能力。一些有技术能力的稍具实力的公司在推广良种过程中,又因为地方保护主义而举步维艰。
“一个县长曾经跟我说,我不能让大公司的种子进来,我县里的种子公司要是破产了,这些人如何安置?”各地小企业自己没有研发能力,在行政保护下,继续推广低产的老品种。有高产品种的外地企业,只能望洋兴叹。说起这些,黄培劲显得有些无奈。
种子生产领域仍然存在重计划轻市场的毛病。种子生产按各地种植面积计划分地区进行,只能是小范围内短期计划经济模式的粗略平衡,使很多优秀成果不能在市场利益机制下得到迅速普及。另一方面,我国农业部门行政管理体制几十年来形成一贯制,造成各地种子公司“圈地盘”,这种在地方行政干预和保护的双重“保险”中建立的种子公司,习惯安于现状,缺乏市场竞争力。
“目前全国有2700多家县级以上国有种子公司和2000多个县级以上良种场,但是分属不同行政管理权力中心,难以在资本和商业利益的前提下跨地区和跨部门来年和起来,成为被各个省、市行政管理机构利益驱动的农业管理工具,相对于国外种业较高的一体化程度,这对整个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提升也非常不利。”黄培劲对记者说。
1995年开始,我国实施“种子工程”,截至2004年,该工程计划投入资金42亿元资金,其中中央财政投入29亿元,“但是实际到位资金还不及美国先锋种业一家公司的投入”。针对这样的情况,黄培劲建议,应该加大对种子现代化生产和工艺技术开发的投入,有计划培育一批龙头种子企业,并鼓励他们以市场手段对资源进行最价整合配置,把我国种业育种方面的局部优势转化为行业的整体优势,进入国际竞争市场,从整体上提升种业整体水平。
黄培劲认为,我国种业不缺乏有潜力的好的品牌,但是营销服务网络相对滞后,这些品牌缺少覆盖率。企业的经营意识和市场观念也需要加强,还有行业企业间的相互交流进行资源整合,对整个种业的发展也同样重要。
中国的世界级种子企业在哪里?对于这个问题,答案就在黄培劲他们的心里。
『关闭窗口』
主办:湖南省人民政府经济研究信息中心
联系电话:0731-2214480 2214481   e-mail:WebMaster@hunan.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