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心by困倚危楼未删减:特级教师家园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2:19:59
博客登录帐号为:20000@cersp.com
新课程杂志社:我你他
铜川互动空间:无边界
一个大写的人:于 漪
情境教育诗篇:李吉林
童心母爱教育:斯 霞
我比大师还大:钱梦龙
教育界活化石:吕型伟
没有教不好的:霍懋征
久违的教育家:魏书生
智慧生活空间:蒋敦杰
愉快教育史诗:倪谷音
新教育追梦人:朱永新
爱心民主教育:李镇西
人文书生校长:程红兵
主题教学空间:窦桂梅
什么是好校长:傅禄建
人生为一大事:张天孝
给数学以美丽:张思明
不愿跪着教书:吴 非
诗语文的主人:刘建琼
生活在化学中:李 佳
六三语文教育:肖人翔
课堂艺术人生:于永正
触摸教育风景:陈惠芳
跨学科课程人:刘定一
激情思想同行:窦桂梅
语文心根人生:刘云生
一轴两轮模式:白金声
必要的乌托邦:陈钟梁
在水一洲大侠:关心凤
教学反思立场:张 莹
理解教育探索:吴金瑜
播种理想的人:袁 瑢
把爱献给教育:李月娥
唤醒成功欲望:刘京海
生活就是课堂:张启建
让语文课归家:吉春亚
“和谐之魅力”:华应龙
教育就是服务:石少波
生命存在教育:唐江澎
追寻理想教育:钱守旺
追寻理想教育:钱守旺
在路上的感觉:夏青峰
永远追求创新:朱兆林
河南特级教师:李富林
给教学以甜味:徐 斌
教育走向智慧:蒋静波
从心造就自己:周 萍
教学挚爱智慧:沈峰
引导发现教学:贺诚
用心灵去诵读:支玉恒
追寻书中快乐:刘克锡
情趣教学智慧:杨 屹
有思想的教师:朱益群
在后退中前进:刘德武
引导启发指导:欧阳代娜
第一个吃螃蟹:宋运来
新语文教育派:韩 军
适时施教理论:蒋振远
夯实基础教育:吕红芳
我以心表忠诚:张学伟
最后的丰盛餐:毛经文
平实而有深意:王凌
我一定要微笑:朱璟贻
自然表达情感:张惠萍
一切为了学生:杜小芳
有灵性的课堂:陈金才
英语特级教师:曹荣苏
高效学习方法:祝庆东
一人撑一片天:汪来九
生命为何精彩:王崧舟
师德决定成败:盘振玉
拥有理想朝阳:朱玉如
大道简约之美:薛法根
行动证明思想:周积昀
智慧与诗相随:余志君
名师怪才风采:支玉恒
语文艺术真谛:贾志敏
返璞归真之心:张 莹
遗忘的小黑板:许 慧
构建诗意课堂:盛新凤
打开生命匣子:郑冬梅
情智语文课堂:孙双金
猎智慧和乐趣:陈家英
拥抱语言的人:黄桂林
咳嗽成就事业:唐惠慧
数学味生活味:许志坚
分享智慧快乐:潘华莉
坐着读站着读:王崧舟
心比金子还纯:贾志敏
美与大气融合:虞大明
美与大气融合:虞大明
崇尚真字之师:孙建锋
班主任创新记:张化万
浓浓的语文味:吉春亚
折东风第一枝:孙维刚
紫色耕耘之歌:谭青峰
课堂神韵如茶:闫 学
追寻数学激情:李国良
寻找中间地带:顾泠沅
陶醉读唱吟舞:戴建荣
精美诗文教育:欢乐谷
历史学科天空:胡柏玲
月亮悬挂课堂:张康桥
伙伴教学实验:周一贯
语文教学叛徒:黄玉峰
新教育新行动:袁卫星
探点拨教学法:蔡澄清
卡片辅助教法:宁鸿彬
探讨诗化语文:周益民
气质如兰之韵:汪秀梅
作文双重转化:方仁工
生命拔节声音:薛法根
激情点燃智慧:刘 军
阅读教学研究:刘志春
马芯兰教学法:马芯兰
路在脚下延伸:刘显国
情真真意切切:游彩云
评语文导读法:靳家彦
享受诗意语文:孙建锋
点滴语文智慧:聂在富
习作生命风采:李冰霖
少谈虚多务实:蔡 明
课堂调控大师:程 翔
生命铸造云梯:余映潮
张扬教育个性:高万祥
茶香弥漫教室:张庆祖
追求平等对话:薄俊生
平实自然顺美:陈晓梅
集中识字专家:马淑珍
追求不露痕迹:卢雁红
驰骋生活作文:徐 鹄
构建诗意课堂:盛新凤
数学思维研究:王 凌
数学生命目标:朱乐平
弥漫书香课堂:陈建先
用爱诠释教育:李烈
研究学习心理:刘德武
班主任的选择:黄静华
数学美丽天空:张思明
终身以书为伴:任小艾
体育唱游教法:卫 红
一切为了学生:吴正宪
数学王国风采:唐志华
五自能力实验:范建国
营造美趣环境:聂永春
再现诗景诗情:潘文彬
七彩数学天空:葛文君
飞翔音乐空间:陈萍飞
十字教法风采:贾春华
数学理性思考:钱金铎
描绘七彩大地:黄黎敏
给教学加点甜:徐 斌
四情情满课堂:刘 红
看课堂作反思:陈义鑫
彰显数学生命:滕 云
巧搭数学之桥:华应龙
春风化雨课堂:夏青峰
板书浓缩课堂:顾代慧
走向美的语文:戚韵东
支教奉献爱心:王学其
幼儿韵律教育:吴邵萍
优化园本培训:贾宗萍
论继承与创新:肖林元
求真求实求美:陆长根
英语校本研究:陈静波
英语写作策略:曹荣苏
数学怎么说课:张天孝
和谐教育艺术:陈立春
研究讲练结合;杨剑春
创建生命课堂:吴自光
电辅教学误区:陶维林
历史教学天空:马学松
活教育研究论:陈 虹
全纳教育研究:嵇明海
知性情感融合:虞晔如
教师五观定位:蔡肇基
解放作文个性:靳贺良
开发校本研究:唐志华
种下一粒种子:王栋生
美术欣赏要素:傅幼康
多元智能理论:陆 静
英语思维能力:程 呜
教育二律背反:龚修森
物理智慧课堂:周久璘
英语阅读策略:葛 敏
兴趣合作铺垫:严小玲
整合化学课堂:张发新
我教我苦我乐:陈绍兰
发掘教育因子:朱建廉
以生为本而教:钱小龙
流淌人文精神:王伏才
英语教学先锋:姜贤来
物理实验指导:徐荣亮
埋头实干之人:张兴华
反思传统课堂:钱守旺
成功源自执著:袁晓莉
品尝学会之乐:张钧箎
守候教育生命:贾国均
让学生会解疑:赵景瑞
追求永无止境:杨丽娜
创设视听环境:黄爱华
自然课型研究:周友富
名师专题研究:转 载
流派
智慧
行动
特级教师通讯录
群组CERSP::教育新闻::教育视点
特级教师家园
最近访问者卫珠礼的博客
章中林雁的博客
淡漠的紫色的博客
韩城二小宋士顺的博客
浙江小虾的博客
凤凰的博客
秀秀的博客
小孙的博客
婷婷的博客
惊蛰雪de博客
存档 +10035172010年5月(1)
2010年4月(1)
2009年3月(2)
2009年2月(1)
2008年12月(5)
2008年9月(12)
2008年8月(2)
2008年05月(10)
2008年04月(7)
2008年03月(27)
特级教师家园您的博客地址为:http://blog.cersp.com/index/1003517.jspx CERSP首页 | 新闻 | 资源 | 赛埔学院 | 博客 | 论坛 首页 | 特级教师群组 | 留言 | 管理 方仁工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二)     2006-04-07 15:33:00, 特级教师家园 江雪无痕推荐, 7153, 0/1227, 原创 , (2)       

方仁工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二)

 

 相反相成 辩证统一
  主要内容:故事引发的思考。
  师:我们先交流上次的作文。
  生:(蒋梦娴读《弯腰•购物•应聘》)(略)
  师:这篇作文有几个优点:
  1.叙述事例注意了概括,把最能够说明问题的内容讲了出来,而不是把故事都原封不动地写出来。写这种文章叙述故事与记叙文叙述故事是两样的。
  2.后面的议论紧扣着故事展开,不是硬加上去的,议论生发自然,是故事自然的引申。
  3.三个故事三段议论,有着一层深似一层的内在联系,结尾的时候提出:要多看,要深看,要远看,有一定的深度和高度。
  今天,我们继续讲讲故事引发的思考。我先提一个问题:大家都喜欢足球,足球罚点球的地方为什么叫12码?
  生:因为罚球点距离门线是12码。
  师:那么,“码”是什么单位?
  生:是长度单位。
  师:属于什么制?
  生:是英制,英国的计量制度。
  师:对了,码是一种英制单位。那么,你知道1码等于多少米?1码等于多少英尺吗?
  生:不知道。
  师:1码等于3英尺,1英尺等于0.3048米,这是公制与英制的换算。有人可能会问,我们现在都用“米”作为长度单位,为什么罚球点还用“码”呢?
  在请同学们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告诉大家另外一个长度单位:美国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是4英尺85英寸。4英尺8.5英寸为什么不说成4.85英尺?
  生:因为它是十二进制。以前买东西以“打”为单位,一打就是十二,一打汽水就是十二瓶。
  师:那么,有谁知道这4英尺8.5英寸是谁订出来的,为什么美国铁路两条铁轨之间的标准距离就是4英尺8.5英寸,而不是更宽或更窄呢?
 ∩呵岸问奔淇幢ㄖ剑凳且蛭拦奶吩仁怯捎⒐嗽斓模⒐焯返娜嗽扔质窃斓绯档模斓绯档娜艘郧坝质窃炻沓档模蛭郧暗墓怕蘼淼穆沓档朗?英尺8.5英寸,所以造马车的人也沿用这个宽度,古罗马又为什么把马车道定为4英尺8.5英寸呢?很简单,因为两匹马的臀部之间的宽度为4英尺8.5英寸。
  师:这位同学讲得都是对的。两匹马的臀部的宽度决定了马车道的宽度,后来变成了电车的车道宽度,又变成了铁轨的宽度。所以,得出的结论是:两匹马的臀部的宽度决定了后来美国铁轨的宽度。这说明了什么?大家仔细想想。4英尺8.5英寸与12码联系起来,能否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生:最先进的东西往往决定于最落后的东西。我记得这个故事后面还有一段,就是美国航天飞机燃料箱的两旁有两个火箭推进器,它们之间的距离也是4英尺8.5英寸,因为这些推进器造好之后要用火车运送到火箭发射点,路上要通过一些隧道,而这些隧道的宽度只比铁轨宽一点点,铁轨宽度是由马的臀部的宽度决定的,也就是说,最先进的火箭推进器居然与古时候两匹马的臀部的宽度有关。所以,我认为,这说明了最落后的东西有时决定着最先进的东西。
  师:刚才这位同学讲的这个故事说明了最先进的东西往往决定于最落后的东西,其他同学还有要补充的吗?
  生:12码与4英尺8.5英寸都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偶然中蕴含着必然性。当初决定罚球点为12码和马车的宽度为4英尺8.5英寸都是偶然的,但是这偶然却被大家约定俗成,并且一直沿用下来,没有改变。为什么呢?这里面其实包含着必然性:在长期的实践中人们发现,其实12码与4英尺8.5英寸都有一定的科学性。罚球点定为12码,不近也不远,罚球者是不能轻而易举罚入的,守门员也不是没有可能扑出点球。显然,12码的距离平衡了罚进的概率与扑出的概率,从而增加了比赛的紧张和刺激性。铁路也是一样,铁轨的宽度定为4英尺8.5英寸并约定俗成一直没改变,也是人们发现4英尺8.5英寸的宽度带来的便利,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宽一点或窄一点都不如4英尺8.5英寸科学。
  师:这位同学说是偶然与必然的结合。12码与4英尺8.5英寸一开始是偶然定下来的,为什么一直被沿用呢?因为偶然中蕴藏着必然,实践证明,12码与4英尺8.5英寸都是很科学的。这种看法也是有道理的。
  师:我觉得这是一种依赖心理,特别是铁轨的宽度沿用两匹马臀部之间的宽度4英尺8.5英寸,有一个专门的名称叫做“道路依赖”。什么叫“道路依赖”呢?一种制度制定以后,人们往往就会沿袭这种制度朝前运行,并且不断地强化,这就叫做“道路依赖”。开始定两匹马之间的距离为4英尺8.5英寸,然后一步一步地推到美国最先进的铁路,两条铁轨的宽度也是4英尺8.5英寸,就连火箭推进器的宽度也是4英尺8.5英寸,这就是一种习惯、一种规律。有时一种规定会顺这个方向不断朝前发展,好像有一个惯性,人们一旦选择了这个规定,就好比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惯性的力量会使这一规定不断自我强化,让你轻易走不出去,这种规律的东西就叫做“道路依赖”。等会儿我们再引申开去。
  下面,我再讲一个关于猴子的故事:
  科学家们做了一个实验:将五只猴子放在一个笼子里,并且在笼子顶上挂了一串香蕉,猴子想吃香蕉,管理员却不让它吃。只要有猴子伸手拿香蕉,就用高压水把它冲下去,来教训所有的猴子,于是猴子没有一个敢吃。不久,科学家用一只新猴子替换出笼子里的一只猴子。新来的猴子不知道这里的“规矩”,动手去拿香蕉,结果竟触怒了原来在笼子里的四只猴子,它们代替人执行了惩罚的任务,把新来的猴子暴打一顿,直到它服从这里的规矩为止。科学家如此不断地将最初经历过高压水惩戒的猴子换出来,最后笼子里的猴子全是新猴子,但再也没有一只猴子敢去碰香蕉。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则故事说明了什么?与铁轨的故事是否说明了同样的道理?
  生:这则故事说明了制度的制约作用。猴子天生爱吃香蕉,可是偶然形成一种“不许拿香蕉”的制度后,这一违背猴子天性的制度居然自我强化而成为第二天性,新来的猴子也都自觉地遵守着,没有一个敢违反。
  师:说得很好。其实,这则故事与上面的故事说明的是同一个道理,即“道路依赖”。在铁轨的故事中,“道路依赖”是一种物质的,定下来了,大家就遵循着去做,而猴子不敢摘香蕉是一种思想的、精神的规定,定下来以后,猴子也都按照这种规定去做。所以也是一种“道路依赖”。
  下面,我们就对“道路依赖”发表看法,这种依赖是好,还是不好?有积极作用,还是有负面影响?我们怎么来认识它、使用它。如引申开来,写一篇作文“有感于道路依赖”,你怎么写?大家讨论讨论。
  师:我请一排同学来说一说。
  生:这种“道路依赖”对人的思想、对改革都是一种禁锢,因为当人们墨守成规的时候,就走不出这个圈子,发现不了更为科学、更为出色的东西。铁轨的宽度定为4英尺8.5英寸可能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是人类这样一步一步地探索下去,说不定有朝一日可以发现更好的、更科学的东西,然而他们这种“道路依赖”禁锢了自己,难以发现更科学的东西。师:这位同学的观点是:“道路依赖”是对科学发展的一种限制。
  生:“道路依赖”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关键看“道路依赖”本身的科学性如何。如果它有利于发展,我们就应该遵循它,如果它阻碍了发展,我们就要对它进行改革。
  生:我举一个“道路依赖”好的例子——黄金分割。黄金分割是科学的,这个规律一直被沿用下来,建筑家们利用这个原理,造了许多美观、壮丽的建筑。师:这两位同学的观点一致,就是要扬其所长,利用它的长处限制它的短处。
  生:“道路依赖”我觉得弊大于利。首先,历史在不断前进,要前进,就要有更新,如果一味遵循“道路依赖”,虽然可能有好的被沿袭,或者是古人的一些智慧的结晶被发扬,但如果过度地依赖,就会养成一种坏习惯,比如亚里士多德关于“物体的重量与下落的速度成正比”的理论,沿袭了两千多年,当时的人们都认为很正确,然后一代一代地传了下来,我认为这就是“道路依赖”的后果。直到伽利略摆脱“道路依赖”,对亚里士多德理论提出了怀疑,并通过实验推翻了它。试想,如果伽利略也遵循“道路依赖”,也许人们还都认为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也快。
  生:弊大于利。旧的思想使人类落后,“道路依赖”与我们现在提倡的敢于创新是格格不入的,我们要的是不断的创新,而不是遵循“道路依赖”,只有创新,才会有更好的发展。
  师:对。我们看待“道路依赖”要一分为二。有些“道路依赖”有先进的作用,那么我们维持;有些“道路依赖”限制了事物的发展,那么我们就要突破。更重要的是,我们对“道路依赖”在观念上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上次看到一幅漫画,一座新造的桥,旁边是一座独木桥,一个人偏偏在独木桥上走,就是不走新桥,为什么呢?他不是讨厌新桥,而是习惯了走独木桥,这也是一种“道路依赖”,对这种“道路依赖”,我们就要坚决进行改革。
  说到这儿,我想起这么一个故事:
  公元前333年,马其顿一个将军叫亚历山大,他带领军队攻打到一个亚洲的城市。当时这座城市有一个传说叫“哥顿神结”:谁把哥顿神结解开,谁就能做亚细亚之王。亚历山大正想做亚细亚之王,可解来解去,就是解不开哥顿神结,后来他想,难道一定要用老办法来解吗?于是他想出了另外一个方法:用宝剑将“神结”一剁,解开了。于是他成了亚细亚之王。
  这个故事与前面我们讲的故事好像不大一样,我们前几次讲的故事之间都是相联相通的,而这两个故事似乎有点相反,说明的道理不一样。如果我出一个题目“道路依赖”与“哥顿神结”,该怎样写?
  类似于“哥顿神结”或对“道路依赖”有发展的,我们可从生活中举一些例子。比如,打排球,以前是9人制,现在是6人制;以前是轮换发球,现在是直接得分制,还增加了“自由人”,如果是“道路依赖”,现在就还是9人制。又如,乒乓球,现在也改成打大球,提高了比赛的观赏性。还有篮球,三秒区本来是没有的,现在加了三秒区;推进前半场的具体时间限制,也都一直在改进。这些都是类似于“哥顿神结”的例子,或者说,是对“道路依赖”发展的结果。
  下面,同学们讨论讨论。
  生:我觉得“道路依赖”与“哥顿神结”并不矛盾,关键是怎么看待,用在对待什么事物上。不让猴子吃香蕉,实际上是科学家训练猴子的一种制度,让猴子遵守这种制度,这和我们生活中的法律制度有一定联系。坏人通过非法途径谋取暴利,触犯了法律,就会得到法律的制裁。所以我们这个社会的大部分人都自觉遵守法律,保持稳定的社会秩序。这是“道路依赖”积极的一面。再说“哥顿神结”,亚历山大敢于突破常规思维,不陷入设定的圈套,想出一个最简单然而最有效的办法,解开了绳索。由此,我想到了前段时间在书上看到的一则故事:
  一对德国夫妇带着小孩去租房,房东说:“我这房子不租给有小孩的人。”正当这对德国夫妇垂头丧气的时候,小孩瞧了瞧房东的神情,灵机一动,对房东说:“爷爷,我没有孩子,只有一个老人,你租给我吧。”房东一听,微微一笑,立即答应了。
  原来,这房东是怕小孩吵闹,打扰他休息,所以一开始不租给这对夫妇。但当他发现这小孩很聪明可爱时,他放心了。同样一件事情,夫妇习惯常规思维,没能租到房子,小孩则换了一种思维,想了一个办法,解决了问题。
  师:这位同学想得很开阔,讲到了习惯思维与创新思维都不能全盘肯定或否定,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所举的例子也很生动。还有没有补充的?
  生:我认为,习惯思维与创新思维两者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还可相互转化。比如,伽利略突破“道路依赖”,进行创新思维,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但是他“物体下落的速度与其重量无关”的理论又成了一种新的“制度”,成了一种新的“道路依赖”,只不过亚里士多德创造的“道路依赖”是错误的,伽利略创造的“道路依赖”是正确的。罚点球定为12码是一种“道路依赖”,现在还是,但说不定什么时候国际足联会来一个创新思维,改为另外一个距离。“道路依赖”或摆脱“道路依赖”本身并没什么错,关键是看事物本身科学不科学,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生:我觉得,“道路依赖”或摆脱“道路依赖”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一直在斗争着,推动着历史的发展。比如,以前过年都放鞭炮,大家都遵循这个“道路依赖”,然而,最近因此而引发的事故越来越多,城市放鞭炮越来越不安全,于是市政府又出台了一些限制措施,甚至提倡不放鞭炮。以前,放鞭炮是一种“道路依赖”,现在,不放鞭炮是摆脱“道路依赖”,谁能说,不久的将来,不放鞭炮又将成为一种新的“道路依赖”呢?
  师:刚才同学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同学们基本上能够辩证地看待“道路依赖”,但大多数是从反面说的。如果从正面的角度来思考,怎么样?比如,一个班级制定了一个良好的制度,如果一个新来的同学不遵守这个制度,就会带来很大的秩序混乱,这就是“道路依赖”的长处。还有,大家都说苍蝇脏得很,这是一种“道路依赖”。最近,科学家作了一个实验,将苍蝇传染细菌的部位去除,苍蝇便成了一种很好的营养食物,这就打破了一种“道路依赖”。
  作业:根据我们今天所讨论的,以“有感于‘道路依赖’”为题,写一篇文章。

相关链接
  • 2006-04-07 15:35 方仁工作文教学课堂实录(四) (特级教师家园 江雪无痕推荐)
  • 2006-04-07 15:34 方仁工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三) (特级教师家园 江雪无痕推荐)
  • 2006-04-07 15:33 方仁工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二) (特级教师家园 江雪无痕推荐)
  • 2006-04-07 15:32 方仁工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一) (特级教师家园)
  • 2006-04-07 15:31 方仁工 学生的作文不是老师改出来的 (特级教师家园 江雪无痕推荐)


  • 上一篇:方仁工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三)
    下一篇:方仁工作文教学课堂实录(一)
    新思考推荐阅读区域
      看不到举起的手,老师生气了 爱,可以创造奇迹
      教学风格不可复制 坚持写随笔好处多
      复习课也可以生机盎然 日常生活——培养幼儿语言的摇...
      爱上阅读 植一棵树于心中
      我们也需要幸福教育 还是应该鼓励“农村孩子上大学...

    日志评论 没有找到评论! 注:近期博客中出现少数恶意诽谤、诋毁、漫骂的评论,新思考网监控巡视人员对不良信息进行删除并且保留相关网络数据信息的备份,对于行为恶劣、触及法律的个别人员,平台将保留进一步付诸法律诉讼的权力。为保证新思考网给广大教师创造和谐与宁静的网络环境,希望大家共同维护我们的网络家园。 发表评论 请稍候,评论提交中...
    姓     名: * 请输入您的姓名! 姓名的长度不能超过100个汉字! 个人主页: 个人主页的长度不能超过500个字符! 标     题: * 请输入评论标题! 评论标题的长度不能超过100个汉字! 内     容: 字体 字体大小 请输入评论内容! 验 证 码: 看不清,换一张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错误!   验证码是为了防止恶意广告信息的发布,如果给您带来了操作上的麻烦,请您谅解,谢谢! 验证码不区分大小写。
    5,054 篇文章 |3,564 条评论 |307 条留言 |6,945,556 点击数 Copyright (c) 特级教师家园 .
    注意:中国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对于博客中的内容不负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