袭建国:素描70年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7:48:21
这一代是个矛盾的综合体,他们是忧郁的一代、英雄辈出的一代、最具可塑性的一代,他们是最后一拨男女生明明互有好感,却故作嫌恶状在课桌上刻三八线的人。
   他们是最后一拨学校开会一冷场有事没事就高唱“没有花香,没有树高”的人;
       他们是最后一拨过“六一”节还必须找齐白衬衫、蓝长裤的人;
他们也是最后一拨和泥巴、过家家、弹弹子、拍画片,背着军用水壶、揣着茶叶蛋春游的人;
       他们还是最后一拨看全了山口百慧的《血凝》系列,天天查看自己手臂上有无红点,担心自己也得白血病的人……

       书讯栏目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一个相似的面孔——《拒绝和七十年代的人交朋友》,《情定日桥——70派私人史》、《生于70年代》;经过繁华的南京路华山路口,一大幅20平方米的杂志海报上“70年代大声喊”几字赫然醒目;再将“70年代”几个字打入GOOGLE搜索引擎,跳出了3,420,000个选项,而百度则更捧场,足有3,570,000个。
       大众传媒兴师动众地将“中国未来梦”的大旗毫不吝啬地交到了他们的手中,那么,70年代真的等于中国未来吗?
       实际上,这群仍显毛躁的70年代还处于青春期的末尾,精神上的几何裂变刚刚结束,心理地震余波未尽。牢笼式教育把他们变成了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患者,像所有笼养动物一样做作、冷漠、脆弱。而所谓承上启下一代的另一层意思就是两头不靠,他们不被上一代认同,下一代也很快会对他们不以为然,在幼稚和成熟之间,他们摇摆不定。
       但青春永远属于更年轻的一代,60年代人的光芒很快就要被70年代人掠走,每一代都有无法改变的弱点。所以眼前的事实是,他们的时代刚刚开始,70年代的光辉岁月即将到来。
       这代人几乎和醒过来的中国一起成长,同步扩展,尤其是其中的精英分子们,他们才华横溢、自信大度、激情进取、个性鲜明,已经做好了全方位接管社会的准备。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上继往开来的一代的中坚力量,这些精英注定要做出前无古人的事业。在他们30岁到50岁这个阶段,也就是到2025年之前,中国将会进入真正的发展期,中国的质变将在这期间真正完成,而他们将亲手导演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
       他们会开风气之先,当然,也许会像胡适那样“但开风气不为师”。不过,历史毕竟是从他们这代开始翻开新的一页,70年代的精英注定会大展拳脚,中国的未来离不开他们!

成长岁月
       70年代有一个意识形态浸泡的童年,生于动乱中,长于红旗下,接受正统的学校教育,受英雄主义熏陶,背负着传统文化的良知、责任。
       他们降生于革命激情过后的萧条时刻,父母在生下他们的同时,已经开始怀疑和思考,所以,一开始,他们就错过了最真诚的信仰。
       所以,他们也是出生在中国现代史上文化史上最为荒芜的年代里,他们不得不在一种青黄不接的贫瘠文化氛围中度过童年和少年。在他们童年的街道上,一开始只有单调呆板的苏式建筑外表书写着的巨大的毛主席语录,图书馆里除了“毛选”、《鲁迅全集》之外,其他书籍寥寥无几。
       但是,他们也生逢其时,他们正处于精神领域的开拓初期。新文化、新思想通过某种氛围、某种提示、某种似是而非的语境,和他们心有灵犀一点通,乘着他们的困惑开进了他们的精神处女地,以开创者的姿态占据了他们的精神领土。
       同时,历史没有给他们留下什么伤痕,他们见证和经历了国家和生活的巨大变化,相信未来会更好,培养了他们乐观向上的性格。
       他们没有经历过苦难,“大跃进”和上山下乡对他们来说仅仅是历史书上的记载;他们永远无法真正体验知识青年们在农村冬夜炕上的疲惫与忧伤;他们没有体验过饥饿,没有接受过超负荷体力劳动的摧残,也没有经历过命运被政治运动残酷地修改。所以,与前几代人相比,他们是幸福的一代。

青春记忆
    在他们的记忆里,关于校园青春岁月的美好永远都是刻骨铭心的,即使是当年反感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五讲四美三热爱”、“为革命保护视力,眼保健操现在开始”,如今想来却是亲切无比。课间10分钟他们从不错过,踢毽子、打弹珠、跳山羊,应有尽有。逢上休息日那就更是不得了了,男孩子们疯狂一样地在空地上滚铁圈,用自制的弹弓打鸟,女孩子则当仁不让地跳房子。还有每每教师节的郑重其事、听老山英雄报告的热血沸腾、阅读五分钟租借的小人书的痴迷,都是那个年代独有的灿烂。
    在70年代的青春记忆里总少不了几个“青春偶像”,或真实或虚构,都激励着他们奋发向上。受师长认可的第一号人物肯定是雷锋,之后便是陈景润、张海迪,大群体的要数中国女排,而私藏在他们心里的可就眼花缭乱了,周润发、张国荣、陈百强、林青霞、史泰龙、高仓健……太多的人,太多的梦。
    未开化的岁月里,他们会在学校无忧无虑地高唱《让我们荡起双桨》;他们会和伙伴们嬉闹地演绎小虎队的《青苹果乐园》;他们会故作深沉又大摆动作地吼着《冬天里的一把火》;他们也会每天放学后迫不及待地把书包扔在一边津津有味地看《圣斗士星矢》;他们还会恶作剧地互相问候“今天你喝了没有?”(乐百氏广告语)。凡此种种,都是他们青春岁月里乐此不疲的玩耍方式。
    进入中学,少年情愫若隐若现、哥们友情与日俱增、升学压力水涨船高。手写的小便条绝对是当时的革命象征物,无论男女都乐意当个“小小邮差”,这纸条虽没有今天的所谓信纸精致却也是匠心独具,配上不同的折叠方式绝对像模像样。另一方面,师长对早恋的三令五申让“交笔友”开始盛行,反正大江南北谁也见不着谁,师长们也揪不着小辫子。这种在极端压抑下衍生的火热或许就是今日网友泛滥的前因也不一定!
    迈进象牙塔中,他们赶上了《大话西游》的末班车,深谙其道地接受了这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无师自通地继承了父母们骨子里的实用主义传统,并极为出色地发扬光大。他们会很熟练地给老师送礼,以使其在考试中高抬贵手;他们会请学生处的干部喝酒,为的是在学生会中谋取一官半职,为将来的分配占据有利形势;大学周围的小饭店因为他们而生意火暴,他们在里面推杯换盏,模仿社会上做法彼此拉关系攀交情;他们还在学校里做买卖,一开始是推销文具、生日卡和小礼物,后来就开始炒股和倒卖汽车,他们恨不得立刻拿到毕业文凭,以获得瓜分社会资源的资格。还有一定要提的是,学生宿舍的扩音喇叭从没有休息的迹象,某某某的叫嚷声永远此起彼伏,门卫室排队的盛况也是屡见不鲜。

性格烙印
       他们是现实主义的倡导者,包容且开放,习惯以特有的“值不值得”理念来衡量、判断。他们有中国根本+国际化的思维方式,Word hard, play hard ! 喜欢工作、生活中激情饱满的状态,要激情也要放松;追求更高品质的物质享受也是人生的一种表达方式。
       当然,他们是西式生活方式的实践者,Enjoy life是他们生活的基本法则。他们懂得如何平衡工作压力,调节自己。领先的想法+享受品质生活=status,归属感的追求不断提升,敢想敢做是他们的典型性格特征。
       心理随着生理的成长而成熟,渐渐将勇敢和理智结合起来,综合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开始独当一面,能够耐心地听取别人的建议,高度关注、敏锐,时刻关注寻求突破和创新的机会,具有相当的进取心,主动出击、创造机会。个性也愈加独立,个人品牌的塑造是他们不遗余力经营的终身事业。
       中国在不同阶段发生的巨大变化,使经历过的人都会被打上时代的烙印,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
       这代人的精英族有着极强的社会责任感,他们看到与世界的差距,努力想通过科学知识缩短差距。他们是站在时代最尖端的消费人群,能敏感察知文化和社会时尚潮流的方向,不断制造、引领潮流,他们易接受新事物,也有实现物质欲望的经济能力,是高品质生活的追求者和创造者。他们不乏沉淀反思的精神,对时光的流逝充满焦虑,充满激情地工作和生活着。
       70年代的人是中国的未来,这些精英们有潜力并且正在成为中国社会乃至国际社会的主流;他们已成为许多消费类型的中坚力量;他们是所有进入中国的世界企业需要把握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