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神学院为梦而来:乔冠华70年代的诗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3 17:52:35
乔冠华70年代的诗作—可当笑话看。。。
查看原复制链接
【共8条评论】【浏帖
收藏
览622IP】
乔冠华是我国杰出的外交家,在他的40多年革命生涯中,执笔写下了难以计数的国际述评和外事文稿。写诗乃是他历经文化大革命的坎坷之后,为遣兴抒怀而作,他从不示人,故外人不得而知。
乔冠华晚年,在病中将自己写的35首诗重新抄录,并作注释,留给夫人章含之作纪念。笔者应江苏人民出版社之约,写《中国二乔·胡乔木、乔冠华传略》时,历经几年艰辛,终于觅得35首诗的全璧。
乔冠华写得最早的两首诗,是林彪叛国、飞机在蒙古温都尔汗坠毁之后,消息传来,乔冠华甚为庆幸。1971年9月15日,乔冠华在一首题为《赠崔奇》的诗中写道:
月黑雁飞高,林彪夜遁逃。
无需轻骑逐,大火自焚烧。
郭沫若称赞这诗为“巧合无间,妙不可言”。同年10月,乔冠华又写了一首题为《毛家湾》的诗:
大江东去过黄域,黑夜林彪尚有村。
一去温都埋朔漠,独留空冢向黄昏。
尸焦省识奸雄面,计取长安叛国名。
千载是非何待说,毛家湾里本分明。
他在诗后自注说:“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以压倒多数通过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毛主席指定我和其他一些同志出席会议。周总理让我们看了《‘五七一’工程纪要》,并参观了毛家湾林宅。林彪、叶群他们私人生活的腐败、糜烂令人吃惊。因仿杜甫《咏王昭君》(应为《咏怀古迹》。———引者),以抒愤慨。”
毛泽东主席亲自点将,乔冠华代表新中国首次率团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他踌躇满志,心境特佳,接连写下了五首诗。其一题为《从上海飞巴黎》,诗曰:
我辈乘机将欲行,忽闻黄浦淌歌声。
长江万里深千尺,不及同仁送我情。
乔冠华在诗后自注说:“1971年11月9日,出席第26届‘联大’代表团离开北京乘飞机到上海。周恩来、叶剑英等政治局全体同志到机场送行。叶剑英当场赋诗以壮行:‘我队一行壮,任务亦艰巨,乘风飘万里,横渡亚欧美。’诗成即兴,意深可感。登机后,仿李白《送汪伦》诗,信手写了上面几句打油诗。”
其二题为《过大西洋》,诗曰:
万里大洋横渡,一望长空尽碧。
此去欲何为?擒虎子,入虎穴。
诗后自注说:“出国前,毛主席多次找我们去谈话。最后一次,我问毛主席还有什么话交待,毛主席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其三题为《赠陈楚》,是1971年11月11日在赴纽约飞机上写的,诗曰:
林陈丑类成何事?扫荡残余指顾间。
且喜红旗升虎穴,五洲万国尽开颜。
其四题为《心事》,是26届“联大”闭幕后归国途中所写,诗曰:
离却喧阗地,天高夜寂寥。
倦极不能寐,心事如波涛。
万人争握手,一语动群僚。
帮腔虽有人,主犯终难逃。
黄发小儿何足道,徒识挥拳其咆哮。
苏修胡言固可耻,美帝软弱亦可笑。
独有堂堂中国敢讲话,一百多个国家同声讨。
君不见,四海翻腾云水怒,犁庭扫穴看明朝。
诗后自注说:“1971年12月18日,写于从纽约到巴黎飞机上。12月29日下午在北京作报告,夜不能寐,起又改一遍。”
其五题为《开怀》,是1971年12月21日,飞机由缅甸进入云南时所写,诗曰:
三日飞行今始安,开怀畅饮过云南。
纵然一阵狂风起,死在中原也心甘。
1972年11月,乔冠华第二次率团出席第27届“联大”,这期间他仍然踌躇满志,心境良好,27届“联大”闭幕后,他顺道访问英、法,又写了五首诗。一为《纽约楼》,写于11月14日,诗曰:
何处望环球,无限风光纽约楼。
四海翻腾多少事,何愁!?粪土当年万户侯。
奋起古神州!高举红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帝、修!不斩楼兰誓不休。
同一天,又写了一首题为《访英》的诗,诗曰:
大雨倾盆离纽约,万家灯火到伦敦。
问君何事最难忠,革命情谊化海深。
同年11月17日到19日,乔冠华访问法国。17日抵达法国的当天,就写了一首题为《访法》的诗,诗曰:
黄昏微雨巴黎市,小别重逢也喜欢。
往事依稀劳梦想,壮心不已话当年。
又有《拜谒马克思墓》,诗曰:
束发读君书,今来展君墓。
四顾皆荒凉,独此多花朵。
有花无花小事尔,人心向背事才大。
八十九年如逝水,惟有君思翻帝座。
红旗招展古神州,非君之故更谁何?
我亦从君四十年,谒君涕泪双滂沱。
大错小错千千万,赤胆忠心信无过。
迟早终将见君去,促膝畅谈当有所。
来日方长吾即归,且献鲜花寄微慕。
《游枫丹白露》,诗曰:
梦里依稀翡翠冷,枫丹白露雪中看。
云下偶窥蒙白浪,天边隐约见天山。
1973年至1976年,乔冠华又四次率团出席第28、29、30、31届“联大”,由于外事工作繁忙,加之“四人帮”作祟,他心境不佳,诗兴大减,总共只写下三首诗。一首题为《联大三年·告别纽约同志》,是1973年10月30日写的,诗曰:
前年来此射长蛟,白浪如山意气豪。
去年来此风稍静,谁知遇敌犹能叫。
虎子不易得,虎穴须常捣。
地球尚年轻,人生惜易老。
帝修未灭心未平,青眼高歌望尔曹。
另两首是1976年出席第31届“联大”所作,一首题为《离京有感》,写于这年9月30日,诗曰:
五年来去意轩昂,赖有吾师作主张。
今夕灯光何黯淡,岂缘魔怪又猖狂?
诗后自注说:“1971年10月25日,中国进入联合国,毛主席指示,对苏已无甚可谈,应转而对美,每年‘联大’皆由我去。”
另一首题为《悼主席》,写于同年10月1日巴黎至纽约的飞机上,诗曰:
巴黎依旧秋光好,旧客重来心境殊。
独立小园寒意重,无言还寝泪如珠。
诗后自注说:“1976年10月3日或4日到纽约。我把这首诗告诉了一位同志,是悼念毛主席的。”
1973年4月,乔冠华与詹金斯举行中美建交谈判,这期间写了两首打油诗,一首题为《狗腿》,诗曰:
友人送我一狗腿,对之想吃又生畏。
忽思楼上既有黄花兄,楼旁又有红兰姐。
人生会面不可常,何不三五成群,
高谈阔论,大嚼狗腿消长夜。
另一首《无题》,诗曰:
八重樱下廖公子,五月花中韩大哥。
莫道敝人功业小,北京卖报挣钱多。
这诗的后两句,还是毛泽东为他续成的。1975年5月,乔冠华随邓小平访问法国,这期间写了几首游览诗,一首写于5月12日至17日,题为《游来抱》,诗曰:
来抱群山里,山中别有天。
虎狼迹不到,谈笑夜灯前。
另一首写于5月26日至6月2日,题为《重游白云山》,诗曰:
白云山上白云飞,白云山下爬乌龟。
白云不知何处去,白云依旧笑朝晖。
同年9月,乔冠华去丹东迎接金日成首相来访,写了一首题为《重到丹东》的诗,诗曰:
廿年不到丹东市,重到丹东春意浓。
烽火狼烟何处有,隔江遥望郁重重。
诗后自注说:“1951年6月,第一次到丹东,由此入朝谈判。1954年回国,最后一次过丹东。为迎金日成首相来访,始又重来,相隔20年矣!”
1975年10月和1976年6月,乔冠华陪外宾在扬州、成都参观,也写下了诗作。一首浣溪沙词《无题》,写于1975年10月9日,词曰:
一曲新词唱正欢,当年天气旧池垣,
种桃人去不回还。
二十五年如反掌,八千里路看谁先,
人间正道是沧田。
两首题为《再游都江堰》,写于1976年6月4日。诗曰:
岷江之水峨山来,绕过成都头不回。
赖有李冰挥巨斧,平川千里万花开。
其二:
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
何如一李冰,稻谷万千筐。
在乔冠华的诗作中,有为数不多的几首怀念友人的诗,其中怀念陈毅的就有两首,一首写于1972年秋,题为《怀人》,诗曰:
去年出国时,萧瑟门前柳。
落叶下长安,共饮黄花酒。
今日出国时,景物仍如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青衫袖。
乔冠华在诗后自注说:“1971年5月27日至7月10日,与陈毅同志同住301医院朝夕相处。‘九一三’事发,皆大欢喜。同年10月底11月初,陈总邀叶帅、王震及我共饮甚欢。不久,陈总病复发,1972年1月6日去世。”
另一首写于1974年5月26日至6月2日,题为《重游滇池》,诗曰:
滇池依旧映西山,千字长联绿竹间。
遍地山花诚可喜,旧游零落亦心酸。
乔冠华在诗后自注说:“1974年5月,英保守党党魁希思来访,由我负责陪他参观西安、昆明,从广州出境。昆明还是像从前一样可爱,往常一起来游的陈毅同志早已不在人间了。”
乔冠华与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交谊颇深,互有诗画赠答。1975年5月,乔冠华写了一首题为《解放西贡》的诗,寄给关山月,诗曰:
消息传来动地欢,胡翁地下应开颜。
从来富贵轻贫贱,今见幽兰胜牡丹。
诗后自注说:“西贡解放声中,收到关山月同志从广州寄来近作热带兰,艳丽胜牡丹,云访越时始见此花,因以画赠。1972年至1973年间,为答谢画家们为外交部作画,曾赠关(山月)二十字:‘为送关山月,请饮酒一杯。风波正浩荡,大笔正应挥。’”
乔冠华抗战时在重庆的老友李灏,是位医生,先后为龚澎、乔冠华治过病,新中国成立后,李灏历经坎坷,乔冠华始终不忘这位老友。1980年8月21日,乔冠华治病刚出院,就写了一首《怀李灏》的诗,诗曰:
长忆寒山寺,江枫映火明。
何时一杯酒,促膝话生平。
过了三年,乔冠华又在李灏寄来的册页上,写了一首打油诗,诗曰:
李灏,李灏,不知有何好?
千里送册页,要人签个到。
可笑,真可笑!
乔冠华的晚年遭遇坎坷,从王洪文家中抄出的“四人帮”组阁名单上,有乔冠华、章含之的名字,因此被隔离审查。在“四人帮”横行时,乔冠华写了一首题为《鸡虫斗》的诗,诗曰:
笑看鸡虫斗,惶惶无已时。
无如小窗里,卧读辋川诗。
这首诗是讥讽“四人帮”的,后来被曲解成乔冠华反党的一大“罪证”。乔冠华被隔离审查后,于1978年1月22日,写了一首题为《有感·笑答含之》的诗,抒发内心的不平,诗曰:
长夜漫漫不肯眠,只缘悲愤在心田。
何时得洗沉冤尽,柳暗花明又一天。
不久,乔冠华因患肺癌住院,手术后回家养病,他又写了一首《抒怀》诗,诗曰:
百亩园中半是苔,萧艾未尽兰花开。
边缘战士今何在?前度乔郎今又来。
一位青年慕名登门探望,乔冠华置个人病危于度外,关心的仍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他抄了一首《诉衷情》的词,送给这个青年作纪念。词曰:
先烈忠贞为国仇,何曾怕断头!
而今祖国红遍,江山靠谁守?
虽未终,鬓已秋,长驱倦,
你我后辈,忍将夙志,付与东流!?
从以上的介绍可以看出,乔冠华的诗作有其独自的特色:
一是感情充沛,爱憎分明。他对毛主席十分崇敬,“五年来去意轩昂,赖有吾师作主张”,毛主席去世他十分怀念,“独立小园寒意重,无言还寝泪如珠。”对林彪、“四人帮”则痛加鞭笞,“无须轻骑逐,大火自焚烧”,“千载是非何待说,毛家湾里本分明”。对新中国的崛起,表达了无比自豪之情。“且喜红旗升虎穴”,“奋起古神州”。像这样的诗句,在乔冠华诗中信手可捡。
二是直抒胸怀,毫不隐晦。他立志“帝修未灭心未平,青眼高歌望尔曹”,坦言“大错小错千千万,赤胆忠心信无过”,直到晚年,仍牵挂着“而今祖国红遍,江山靠谁守”?寄希望于下一代,“你我后辈,忍将夙志,付与东流”!
三是明白如话,不事雕琢。他以白话入诗,不用典故,不计韵律,但情真意切。如“长江万里深千尺,不及同仁送我情”,“此去欲何为?擒虎子,入虎穴。”“人生会面不可常,何不三五成群,高谈阔论,大嚼狗腿消长夜。”
四是善于运用前人诗句,略加改动几个字,便成了意境俱佳的一首新作。卢纶的《塞下曲》、杜甫的《咏怀古迹》、陆游的《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晏珠的《浣溪沙》、李白的《赠汪伦》、苏轼的《赤壁怀古》等等,在乔冠华的笔下,稍加改动,即赋予了时代的新内容,可谓独出心裁,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