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老虎咬伤的女人照片:福禄寿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4:06:01
 福禄寿喜     目录::::::::::::封面内著书  玉旨:::::::::::二济公活佛  序文:::::::::四福星仙翁  序文:::::::::五寿星仙翁  序文:::::::::六福部:第一章  三代同堂::::::::七第二章  父母健在::::::::八第三章  夫妻和合:::::::十一第四章  手足和睦:::::::十四第五章  朋友重义:::::::十七第六章  儿女贤孝:::::::二十第七章 子孙满堂:::::::廿三第八章  四肢健全:::::::廿五第九章  思想清晰:::::::廿八 第十章  能吃能喝:::::::三十第十一章 行善有余::::::卅二第十二章  工作稳定::::::卅五第十三章  困苦时获拯济::::卅七禄部:第一章  事业亨通:::::::四十第二章  生意兴隆:::::::四二第三章  同业提携:::::::四四第四章  转业相续:::::::四六第五章  工作顺利:::::::四八第六章  上司眷顾:::::::五一第七章  同事相亲:::::::五三寿部:第一章  百岁健步:::::::五五第二章  道龄增长:::::::五八第三章  无疾而终:::::::六一第四章  悟道舍业:::::::六三第五章  耳闻能详:::::::六七第六章  养生有道:::::::六九第七章  扫洒涂地:::::::七二喜部:第一章  金榜题名:::::::七四第二章  修行眷属:::::::七七第三章  儿女在侧:::::::八十第四章  子女上进:::::::八一第五章  儿女归来:::::::八四第六章  创业如意:::::::八六第七章  新车代步:::::::八九第八章  新居落成:::::::九一第九章  善用钱财:::::::九四福星仙翁  跋文::::::::九七禄星仙翁  跋文::::::::九七寿星仙翁  跋文::::::::九八欢喜佛  跋文:::::::::九九福禄寿喜  完书玉旨:::::一○○  福禄寿喜  著书玉旨 本道院院尊关  登台                九十七年三月五日圣示:今夜恭接【著书玉旨】,命本道院监察尊者十里外接驾,命本道院天上圣母五里外接驾,其余神人排班候驾。可。  吾退!钦差太上老君  降诗曰:恩垂宝典修身道。教育民心布圣章。寡欲清思真善美。超凡入圣慧增光。圣示:喜哉!贵道院于戊子年新春又再度蒙受天命之眷顾,降垂一部教化民心之宝典。吾今夜乃奉  玉诏前来为贵道院颁布着造新书之使命,愿贵道院神人尽心以赴也。玉诏宣读。神人俯伏。钦    奉玉皇大天尊玄灵高上帝  诏曰:朕居凌霄,上掌三十六天,下辖七十二地,日理万机,无时不以苍生是念。今查尔南赡部洲台疆《懿敕宝德大道院》,自创建道院以来,神人于鸾务之推动不遗余力,对于迷途众生之偏思观念,颇有导正向觉之功,建树颇多。唯观末法众生常有「福德不彰、运途多舛」,并且不能「寿终正寝」者,大有人在,尤其是诸喜难得。有鉴于此,乃悯念迷途众生,倘若尚有一线之善,当垂予增添福德,平顺运程,添延健康寿算,及添喜气之妙法。乃聘中洞八仙翁为主着仙师,命正鸾宣笔:邱生原章为主着正鸾,题其颜曰:福禄寿喜。并择定于农历戊子年二月十五日起,直至书成为止。愿贵道院神人能得努力以赴,为末法众生开启一扇难思难量之福音正门也。钦哉勿忽。叩首谢恩。天运戊子年正月二十八日济公活佛  降                     九十七年三月十五日诗曰:福德千秋代代昌。禄延万事年年彰。寿元尽老时时好。喜气临身日日香。序贺喜贵道院再添一部无极宝书:【福禄寿喜】之着造,实是末法时期的一大福音。末法众生久离正知、正见,并且已然失去正定、正慧,人人又在迷雾里穷摸索,并且以迷愚再传迷愚而迷中加迷,导致正知、正见的日渐偏离礼门教化之道。尤其是红尘俗世众生,业愆深,过失重,并且积福深者几稀,却人人妄求福禄、妄思长寿。然而,真正长寿之人,却又少见有真福气者;而有福者,反而少见有再加深植福者,实是人心可畏。并且有福之人妄造罪孽,有寿之人浪费诸种资源,福寿逐渐被减算而不自知。幸天下总有喜修善事、乐造福德者,本书正是提供正知、正见者,有依循、有凭据之修养〈福禄寿喜〉之宝典,同时提供偏离正知、正见者,能有导归正法理谛之门径。甚愿时下诸子,珍惜研味,并付诸实践也。济公活佛  序于懿敕宝德大道院天运岁次戊子年二月初八日 福星仙翁  降                     九十七年三月廿二日圣示:为《福禄寿喜》一书做序。诗曰:福由天定勤耕造。禄帛无穷克俭成。寿算难明先后计。喜从十方纳恭诚。序末法众生对于福寿之祷求,可言殷勤有加,但是却不明福寿之真谛,并且于生活当中,不断造作足以削减福寿之诸般无明。因此本书名为:【福禄寿喜】,乃在道破世人对于福寿之真实见解及耕耘福寿之妙法,藉以提供末法众生与诸修行者造作福寿之不二法门。愿本书之著作,能更受广大世人之响应,并落实以累积福禄寿喜也。福星仙翁  序于懿敕宝德大道院天运岁次戊子年二月十五日寿星仙翁  降                      九十七年三月廿二日圣示:为《福禄寿喜》一书作序。诗曰:福深德重天明鉴。禄布勤真慧智长。寿定仁心行善道。喜随慈悯爱心房。序俗世求福者多,造福者少;并且杀生者多,护生者少,放生者又都因为不得要领而事倍功半。甚而,众生欲求旺盛,反求禄帛。本书《福禄寿喜》正为迷途众生指引「造『福』之方」,更为末法道破「增『禄』之法」,同时为娑婆世界众生点化「添『寿』之途」,重要的是为九六亿原灵开启一扇「『喜』气真理之门」。众生因为迷愚,导致无明,进而蒙蔽善根慧性。如今《福禄寿喜》一书,将引导迷众醒觉,并且积极耕耘福寿,以利千秋万世也。愿本书之着造,能为弘法利生,带领末法众生朝向多福多寿之理域也。寿星仙翁  序于懿敕宝德大道院天运岁次戊子年二月十五日张果老仙翁  降                   九十七年三月廿九日福部  第一章  三代同堂末法时期,小家庭林立,有些家庭虽然属于大家族群,但能有三代同堂的,毕竟不多。何谓:「三代」?夫妻为主,上有父母,下有儿女,共居一处,称之为「三代」。父母乃是我人至亲之尊长,我人能与父母至亲同住,是何等荣幸!在我人遇到事业繁忙、公司加班…等,有临时要事之时,正因为家中有双老,能为我人看顾儿女,使儿女不至于孤单,而显得日夜不宁。如若因为临时之急事,必须亲自处理,放任儿女在家,于我人心中总是倍感不安;若因为我人之疏失,造成不可弥补之伤害或遗憾,怎不令人哀叹?因此,父母能在家中,正适时能为我人解除照顾儿女的困扰,让我人得以安心,并且放心的全力做事;因为心中减少了一分的挂碍,方能用心且专心尽全力的将每一件事物完成。在我人遇到有种种困扰事情之时,因为家中有父母守护,更可对父母诉说我人所面对之困扰,让父母依其过去经验,提供我人排难解困的方法,至少在我人心有戚戚的时候,能够获得尊亲的安慰与鼓励,都是无比的尊荣与欣喜。当我人有某些压力及郁闷需要发泄时,正可带着儿女四处散心,看着儿女天真无邪的笑容,以及面对从未认识的同年时,竟然能够无分彼此的玩在一起,怎不令人省思:当年的无邪天真,究竟何时消失的无影无踪?面对父母的鼓励及儿女的无邪欢笑,不禁让人倍感福气之至!藉由省思,找出昔时的天真无邪;透过省思,让我人对父母的恩德,更增一分的敬爱。然而有些人,虽然本身不见得有机会能够三代同堂,但是经常与邻里的长辈们相处共叙,亦能从中获得许多宝贵的经验与知识,以提升我人的智慧。亦可以常关怀邻里的幼童,从中找回过去的无邪与笑容,更藉由关怀,让自己有受到别人尊敬的时候,不也是福气一件吗?愿世人能体会并领悟「福」之从何而来? 锺离权仙翁  降                     九十七年四月五日福部  第二章  父母健在自古以来,有「父」则在外不会受到同年纪儿童的欺凌,并且在邻里间,也比较不会受到长辈们的轻视;因为父亲在家庭中,乃是经济的收入者,家庭中的大支柱。因此,有父亲的孩子,在邻里间是非常有尊严,并且很尊贵的。而且,有「妈」的孩子像个「宝」,没妈的孩子像棵「草」;母亲在任何一个国度、在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其相当重要的地位。「忠臣」出于慈母的教诲,平凡的人们,何尝不是深受慈母的光辉所庇护?每一个孩子,都是母亲的心头肉,照顾得无微不至。平时父亲在外,忙于工作,以获取家人生活上的安定,而母亲则在家里照顾着儿女,使之生活有序。随着时代的变化,小家庭林立,或因工作需要,或因个人理想,父母始终是经验多、能力好的象征者。当众生面临心理上的压力时,当面临工作异动的彷徨不决、不安时,父母始终都是给予我人安慰、鼓励、支持、协助的重要人物;每逢我人面临一些大小的问题,有父母出面作为排难解纷的桥梁,对于事情总是比较能够圆满解决。然而父母的长寿,也象征我人的福报大,何以故?世间人在于未成年之前,接受父母的庇护,无论教育、医药、大小事物,都深深受到父母的保护,而丝毫没有压力,这是非常大的福报;虽然众生年满二十岁,已算是成年,但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地位也显得不高,此时父母的意见提供,正可以使我人减少许多复杂的经验探索,使处事上顺利许多。另外,虽然父母年纪已高,而我人年纪已渐长,在整个社会的伦理上,家有老人是很受大众羡慕的,就算在外与人发生一些摩擦,事主都还是得看在老人的份上而和颜悦色,轻松化解纷争。是故,父母的健在及长寿,使众生的福运更显得昌旺。许多人对于朋友,甚至于远远胜过父母的关怀与亲近。当知,一旦身逢病痛、种种伤害之时,照顾我人的还是父母,再好的朋友、长官,也只不过是尽人情事故的探望罢了。因此,父母的健在,使得我人身体受到照顾,心灵受到安抚,我人在为人处世上,又岂能让父母丢脸呢?「父恩、母德」,在社会每一个角落,都是一样的大,不分平民百姓、不分高官显贵,失去了父母,就像失去了日月一样,人生黯淡无光。而父母的健全与长寿,皆因众生在过去生中,对于老人的敬重及真诚的恭敬,始有现世父母健在并长寿的因缘。于十七年前,在阿里山有沈姓人家,儿女为了生活而在山下做生意,晚上回山上与父母居住。沈家父母于白天闲着没事,就在附近的园里种植农作物、除杂草、洒肥料,让儿女能专心做生意,减少儿女看顾作物及施肥时间;而老人家利用白天将成熟的农作物采集,儿女则每天只要将农作物运送下山,便可轻松做生意,其福不可言小。有一次,有位陌生人想动沈家农作物的脑筋,幸得沈父巡园看到,乃使窃贼惊吓,当场尿失禁,连滚带爬的急速离去。追溯过去生中,沈某乃是非常孝顺的秀才,而且对邻里的长辈老人们,都非常敬重,且常予以协助生活所需。就因为敬重老人及孝顺父母的因缘,现世的沈父到了九十高龄,方才辞世,而沈母亦在九十余龄而别尘。愿众生对父母要孝敬,对长辈老人们要诚心恭敬,一来培养本身孝德,二来增长福寿也。 李铁拐仙翁  降                   九十七年四月十九日福部  第三章  夫妻和合红尘俗世,相处最密切及最亲近者,莫过于夫妻之间,而夫妻位居五伦之中间点。古云:「夫唱妇随」,便是言明女子无论本身有多大才能或知识水平有多高深,一旦嫁为人妇,则理当依循丈夫来生活,上山下海都得一致,方能使生活互相有所照应。有所谓:「男主外、女主内」,昔时农业社会,男子皆有远离家园,外出工作或经商,乃至从事政治等等,长期必须与家庭分隔两地;因此,照顾家庭的担子,便由为人妻子的一手扛下来,料理家庭,照顾公婆,教育子女,分工合作,让丈夫安心在外谋图生计,且无后顾之忧。新时代的观念,四处可见小家庭,因为缺乏长辈或父母的德荫与协助,有些家庭常常延伸一些小问题,甚且导致于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有些家庭则是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战火四起,刀光剑影,令人观之感慨,闻之无奈;有些家庭则是丈夫嗜酒如命,为人妻的嗜酒如水,如此天天饮醉,如何称之为「家」;有些家庭则是丈夫勤奋工作、省吃俭用,为人妻的却是好赌成性,或有不当的到处投资,以败家产;有些家庭虽然妻子刻苦耐劳,却又得另外张罗丈夫在外花天酒地之经费;有些家庭虽然夫妻二人皆能勤奋工作,并且省吃俭用,但总是三天二头出现意见不合,而彼此争吵不休。凡此种种,天天上演,皆足以让家庭沦落成为战场,夫妻成为仇人般的斗争,令人观之,甚为感叹不已。社会上虽然有许多夫妻不和睦,但有更多的家庭仍是能够和谐的,为人丈夫安份守己,勤奋工作,时时刻刻照顾妻小,并且能供给家用而不断炊,对于妻小的生活之必需品必当有所补给,使妻小生活不致乱序。然而为人妻子的,也知道丈夫工作辛苦,赚钱不易;因此,平时能克勤克俭,善用每一份资源,毫不浪费,总是体谅丈夫的辛苦钱,能省则省,对于丈夫的生活起居皆能观前顾后,而且照顾丈夫的生活起居有条有理,久而久之,家运自然能逐渐茁壮与兴旺。夫妻理念相同,志向一致,彼此互敬互爱的相处,共同奋斗,同时克勤、克俭的持家;因为刻苦克难,珍惜资源,福田已在无形中耕耘与积累。如此又哪怕生活会失调、日常会失序?因为平时夫妻二人俱能善用一切资源,不予过度使用,亦不浪费资源,已是在造福耕德;更何况彼此能珍惜缘份、互相包容、互相体谅,永远的谦虚与互敬的共处;如此积极的营造夫妻情感,进而惜缘与惜福,自然而然,福份与日俱增。生活在社会上,便能成为人人欣羡的家庭;因为和合的缘故,在职场上亦能有冲劲、有活力,在同事与上司之间,则是热心服务的好伙伴,人生又岂会不成功?家庭又怎会不昌隆?愿天下有情人皆能和合,把握人生,使因缘深耕也。 吕洞宾仙翁  降                   九十七年四月廿六日福部  第四章  手足和睦华夏民族乃以兄弟为家族之重要传承,而自古有言:「打虎捉贼亲兄弟」,已经言明万事仍需手足合作,方能使家族兴旺隆昌起来。一个家庭里,手足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对外也就无人敢予以欺侮;若是兄弟之间有所阋墙,那么这个家族便不能兴旺,并且经常会遭受到外人之轻视。想做事业,更由于兄弟不能和睦,各行其道,将使事业耗弱;若是兄弟之间知和睦、能合作,则事业必能日渐稳定及昌隆。在二十年前,于台东地区,有陈姓兄弟二人,经营运动器材贸易以及汽机车相关零件买卖;年纪虽轻,却做事稳重,并且对于每一件事物皆能冷静思索,经冷静后,再仔细的审慎思虑,此后才做出抉择,并且予以贯彻执行。陈二凡事皆能与陈大商量,并征询陈大之意见,凡是所提出之事件,只要经过陈大考虑后,认为有所不妥,陈二便不再提及,并予以放弃,丝毫不执己见;然而陈大对于弟弟陈二的意见,亦是百般重视,许多决策皆能放手让陈二处理。所谓:「兄友弟恭」,因为陈大非常器重陈二,是以,陈二对陈大更加敬重。数年间,兄弟不但买下一片土地,建造别墅,更规划田园,让父母能在平时种些蔬菜,打理茶园,当成是每日之运动。陈大及陈二不但珍惜与父母相处之时间,更珍惜兄弟合作之关系,虽然偶而会因心情不好而有所摩擦,总是很快就能恢复正常。由于手足和睦,使产品之质量不断提升,产品也不断创新,以致财富一直增加。而且常以无名氏之名义,施助一些弱势团体及慈善事业。陈姓兄弟一直在心中感觉到,有兄弟如此,我当珍惜难得之因缘福份,长期来兄弟二人分别在心里如此想着,于是在行为上也就更加使众人见到和睦的表现;而家运一直稳定成长,福报绵延不绝,善行也持续不断,形成福德日渐深耕的景象。在二十七年前,新竹乃有李氏兄弟,李兄及李弟虽然不是富裕家庭出身,但是皆能克勤、克俭,并且克难;因为家境较贫,李氏兄弟养成省吃俭用之习惯。李兄在工厂上班,住在公司宿舍;李弟在电子公司上班,亦住公司宿舍。兄弟二人平时除了假日会常回家看望父母外,下班之后亦常相约到公园或一些风景幽美之处,一来骑自行车运动,再来是兄弟二人聊述着一日之工作。虽然李氏兄弟常相约出游,但都自备茶水及一些白天吃剩的饼,作为临时充饥之用,而由于克勤、克俭、克难之习惯,很少吃零食,并且较昂贵些的平价物品都甚少使用;最常做的是,利用卖场打烊之前的折价,购买第二天的食物;而每月之收入除预留少量生活费之外,其余皆交由父母处置。李家父母本是贫困生活,更加简朴克难,对于吃喝,但求温饱,数年后,已将李氏兄弟寄交回身边的财产累积高达百余万元;然而兄弟二人首先决定,让父母先获得较好之安置处所,于是买下一片土地。开始时,先委人搭建小型木屋,再不久则是改建水泥屋,并且将外围土地规划耕耘为一片有花、有草、有树、有河的美丽庄园。由于李氏兄弟不分彼此,和睦相处,使家庭日渐昌旺兴隆,家中经济亦不断在增加当中;因为兄弟和睦,使得家运逐渐兴隆,福运也不断增长中,后来行善亦不落人后,不但有福并且有慧,此皆是「手足和睦」带来之天大福德也。 曹国舅仙翁  降                   九十七年五月三日福部  第五章  朋友重义古有名言:「出外靠朋友」,而朋友之义,有两肋插刀,在所不惜,并且朋友之间更有疏财之义。在红尘俗世里,虽然人情淡薄,但是在某些角落里,仍然有着部份众生充满着满腔热血,待人亲切且热情,丝毫没有任何令人感到陌生的,也对别人不陌生,像这样的人,心中充满着义理,实在让社会充斥着一股温馨,将人情之冷淡给予暖和起来。在整个社会上毕竟还有一些人,在朋友之间是情谊相挺,远远比亲兄弟还要讲义气,遇困难则三五好友仗义相助,心中有任何感伤之处,朋友间互相安慰及鼓励。古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自远方而来,无不是尽其全力,善加接待,使朋友倍感受到尊重及关怀,当我人在生活上有任何需要他人帮助时,首先出面相挺者不外乎朋友。由此可见,朋友之义与我人之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而我待人之义又岂能有稍浅之乎?在十五年前,于嘉义地区,乃有谭某,家境算是小康,平时除了与亲戚有些往来之外,便是与朋友相处居多。论谭某之友人,若不是登山队友,便是赏鸟之朋友,在性格上大致是谦和的。有一次谭某因为工作关系,被老板拖欠薪资超过三个月。虽然谭某在过去的日子里有些积蓄,但每个月总有些日常固定支出,加上连续三个月以上未领到薪资,又谭某身体有恙,正需用钱当中;这样的消息让赏鸟的朋友们知情了,乃发起每日轮流为谭某家送餐饮之义举,并且每月由这些赏鸟之友仗义给予生活费数千元不等,以为照料谭家生活之用。虽然生活有些改善,只是谭某之病必须长期之医疗费用,于是登山的朋友们又发起对谭某医药的赞助,适时解决谭某之困境。后来谭某的老板营运恢复正常,以前的呆帐也回收了,为了感念众员工的鼎力相挺,乃特别分发奖励金二个月。从此,谭某对于朋友的种种困境,更加尽心去关注,并且只要朋友有需要,一定彻夜相陪,倾全力为朋友相挺。追溯谭某在多生以前,乃是中康生活的人家,平时并无特别嗜好,只是常参访名山古剎;每次出门必定带许多碎银子,无论身在何处,只要见到有人行乞,便给予施舍;若是遇到有境遇较差的乞者,除了一般施舍,必定从中了解乞者之家境背景,真有困难者皆鼎力协助生活,直至能够自主为止。现世在谭某身边的朋友,乃是过去生中种下施舍所结来的善缘,因而朋友之义气相挺,正如当时鼎力助人改善生活一样。在十七年前,于台东地区,乃有高氏,家庭小康,不知是高氏运途不彰或命犯小人,每每皆有无端口舌,非但与同事常起口角,连主管也对高氏常有些微言。面对职场的无奈与委屈,偶然间在好友的聚会中,打开话匣子,甚而逐一吐诉心事;经好友们听后,予以安慰,并且鼓励高氏不要放弃现有工作,再接再厉;高氏经好友们的安慰,原本的难过与不甘,亦逐渐释怀。在这群好友当中,有人认识高氏所服务公司董事长的姊妹,于是便转向其董事长的姊妹提及,并诉说高氏平易近人,又尽守岗位;而董事长与其姊妹感情笃厚,事业合作无间,始有今日之成就;由于透过姊妹的居间介入,使得董事长对于高氏有进一步之了解,经观察一段时日后,加以考核,乃调任为董事长助理。追溯高氏在多生以前,乃是一名讼师,平时除了为人书写诉状以维持生计外,凡是遇有重大冤情,纵使苦主身无分文,讼师亦仗义兴讼,力图平冤,有许多冤情在讼师的仗义而为之下,使苦主获得平冤及应有之赔偿。在现世当中,这一部份善因缘,便在适当时机中产生微妙作用。以上事例,奉劝世人,平时善结良缘,莫造恶因,对待朋友当义气相挺,则福运必将绵延不绝也。 韩湘子仙翁  降                   九十七年五月十日福部  第六章  儿女贤孝世人皆希望其子女能在家孝敬父母,在外做社会贤能之才,然而欲使儿女有所贤孝,有其必要条件,就是身为父母的自己必须【以身示教】。对于父母方面,首先,理当秉持恭敬真诚之心,顺从父母心意,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其次,手足礼让,朋友守义,谋事必以正当而尽心守责。若是能够顺从父母的心意,孝敬父母,以身作则,子女耳濡目染,则身为父母的自己也才有能力教育子女,否则往后子女何以孝敬自己。对于子女方面,则必须能够深入了解其心思,方能正确引导其所需,对于子女并非一意苛责,更不该宠溺;过份苛责子女,容易养成叛逆性格;过份宠溺子女,容易使子女无法在社会生存,成为偏差思想的一群。在二十年前,于台中地区,乃有卢姓人家,家庭务农,卢某父亲晚年而逝,尚有一母,卢某为能让母亲过比较正常的生活,于是改经营齿模工作,从此生活便有规律。卢某为侍奉母亲,每日必定准时于五点下班回家,让母亲可以宽慰。卢某对于母亲之生活起居,皆不敢稍有疏忽及怠慢,凡是母亲未能准时用膳及餐饮而与以往有所不一之时,皆予以关心,并耐心的询问母亲身体状况及心情如何。若是询问之下,是身体出了状况,便立即求医诊治;凡询问之下,是心情产生无明烦闷等,便带着母亲前往海边或山区,藉以让母亲纾解情绪,散除烦闷之心情。卢某之子女从小便在旁看着、学着,现在子女各自成家,但凡有事出远门,必定先向卢某夫妇禀报,得其应允;若遇私事出远门,亦事先征得父母同意或者邀父母随行;在工作岗位上,更是善尽本分,此便是上行下效之孝德。在三十年前,于嘉义地区,乃有林姓人家,林氏乃是一般上班族,父母早年亡故,幸在其双亲亡故之前已成家,并育有一子一女。随着林氏之父母亡故,自己及妻子又为了工作而无暇照顾子女,幸有邻里及一些亲戚平时皆能发心轮流照顾林氏的子女。后来,林氏的子女皆很懂事及乖巧聪明,对于林氏夫妻从无怨言,乃能体谅父母之辛勤,全是为了使兄妹生活无虞匮乏。追溯林氏过去生中,乃是农家子弟,平时对待长辈,无论亲疏皆能恭敬招呼,对于幼小的孩童皆能关怀,常教以孝顺父母以及兄友弟恭。因为这个善因,造就林氏现世获得子女贤孝的善果。是以故,奉劝世人,人生处世,应抱持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不断培育孝子贤孙的善德,始得绵延传承也。蓝采和仙翁  降                 九十七年五月十七日福部 第七章 子孙满堂华夏民族,自古以来乃是以农立国,四处可见稻田林立,无论在广大的平原,或是崎岖不平的梯田,皆能长出肥硕的米粮。而农业全赖人工管理,或插秧,或除草,或收割,皆需动用庞大人力;虽然现代科技发达,能有机械代替许多人力,但并非样样皆能以机械取代人力,诸如:包装及等级分类,乃非机械所能代替的,于是人力便有其存在的道理。另外,埋在土里的农作物生长,更不能以机械取而代之。因此,「子孙满堂」正象征务农的家族,可以有足够的人力去管理农田,生产更多农作物,而使家庭经济增长。虽然新时代的生活环境,家庭务农的情形减少,但若是家庭中,子孙满堂便能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进而置产与创造家族事业,并且子孙多,则更能分担家族苦乐而不感觉压力太大;有些家庭子孙少,在面对突遭事故或困难时,因人口鲜少,因此面对经济等种种问题时,每个人的压力实在非常沉重。在十五年前,于花莲地区,乃有林姓家庭,夫妻育有四名子女,皆各有其成就。某年,林姓二子经营之事业,因职员在上班期间驾驶货车送货,而不慎与人擦撞,并且造成对方之伤亡,而其职员又是贫困人家,根本无力对苦主做赔偿;而林姓二子所经营之事业亦非很大,又要独自面对苦主的需求,对于苦主总是不能不予理会,但若是将公司资金拿出做赔偿,则员工的薪资便发不出来,并且有厂商的原物料费用必须支付,于是报予林父知悉。此时林父乃召集其它子女协调,让每人各出资一些钱财,共同协助二子度过难关,这就是人多好做事的福报。在四十年前,于宜兰地区,乃有陈姓务农的人家,而陈家有兄弟二人皆已成家,并共同管理一片土地,有些人则规划农场,有些人则规划茶庄,有些人则规划工厂及民宿、小木屋等。因兄弟二人,各育有七子及四女,待其等长大后,乃分配在各种产业学习管理及推广产品,再由兄弟二人,将每一产业之盈余集中,另外投资其它产业。此时,陈家的孙辈已然出生,最长的亦有十数岁年纪,仍安排在各种产业中学习,同时培养其专业学识,从来不让任一产业成为各自独立之产业,而是采取统一的管理事业;一旦出现有哪个产业人手多余,而哪些产业人手不足,便立即做适当的人手调配,使事业皆能运作正常。在有效利用与分配人力资源之下,不但业务蒸蒸日上,更使家族的经济能力与财富有增无减。是故,子孙满堂,又能善于运用及管理,乃是天大之福报因缘也。 何仙姑  降                     九十七年五月廿四日福部  第八章  四肢健全人的身体,主要是头部,其它则是双手双脚。手的部位乃有左手、右手,而双手部位各有五只手指;脚部亦有左脚、右脚,而左脚及右脚亦各有五根脚趾,始能站立得稳;双手因为有五根手指,始能拿取物品而不会掉落。所以,众生能够拥有健全的双手及双脚是多么幸福的事。人因为有双脚,乃可以四处走动,想到深山,便走到深山,想去登山步道,便走去登山步道,这是双脚给予人们的方便与福利;有时想要去海边,乃可以由双脚一步一步的走到海边,想要到田园里探视种植在园里的农作物,皆能由双脚带动身体前往各地,实在是幸福之至。人因为有双手,正可以写字留下每个讯息给周遭的人知悉;因为有双手乃令众生得以作曲、作词,以使音乐有更新潮、更美好的音符及乐章,来陶冶普遍大众的心灵;人因为有双手,便能够将一生的心路历程,为有缘人留下〈传道、授业、解惑〉的不朽法雨,让有缘人得以启迷向觉。是故,能拥有健全的双手及健全的双脚,实在是天大的幸福。工作乃是每一位众生,赖以维持生活的重要项目,而工作必须由双脚走进工作场所,做制造业的工作,众生的脚便必须配合走进工厂的岗位所在,并且得由双手配合将欲制造的产品,放入机台中,进行一连串的加工;其次,以双手将制造完成的产品,拿给眼睛做进一步的审视,察看产品是否合乎质量标准?如果有已经合乎标准的产品,乃交由双手将合格的产品,放入合格的区域里;若产品不合格,则乃必须由双手将不合格的产品,放入不合格的区域里。有些众生从事裁缝,乃必须由双手将布料依所需尺寸予以剪裁,才能进一步的加以缝制衣物;有些众生工作在文职岗位者,亦必须由双手为其书写各种数据与计算好的数字,此皆必须仰赖双手的配合才能起作用。有些众生身为捍卫国家疆土的军士,乃必须有健全的双脚,方能在沙场冲锋陷阵;而且更要有健全的双手,方能为国家守卫疆土,杀敌护国。若是遇到地方有灾难发生之时,更必须以健全的双脚,方便迅速抵达灾区,并配合健全的双手,始能以最快速的抢救灾区,解救受困的灾民。无奈的是,有许多的众生忽略了天赐四肢的目的及功用,导致双脚常步入歧途,让双手错用了功用,造成偷窃、抢劫、走私、贩毒、吸毒、作奸犯科等不正当用途,使得四肢的幸福,成为自己祸害的源头。另外,有些人总是认为自己缺少福运,有人认为每天要工作实在辛苦。但是放眼天下之各阶层社会里,却有人因为先天缺少双手,或缺少左手,或缺少右手,有人先天缺少双脚,或缺少左脚,或缺少右脚,这些被排列在残障身体的人士们,无论是男众或女众,皆非常认真的在图求工作机会;现代更有口足画家,仍不因缺少双手而对人生有所失望,反而更积极的面对人生,创造人生的生机。在社会的角落里,有多少众生以蜷曲的身体,手也不全,脚也不全,但仍然非常卖力的拖着抹布、口香糖、……等物品,藉以谋求生存维生之机会。然而世上健全手脚的人们,比起这些残障众生,有双手亦同时拥有双脚,是多们幸福的事。是故,能够同时拥有健全双手双脚的众生,除了善加珍惜之外,更应积极的善用得之不易的健全四肢,好好修善造福,弘法利生,以身示教。幸福已然具备,能不善用幸福,广造更大更广之幸福乎! 张果老仙翁  降                 九十七年五月卅一日福部  第九章  思想清晰人生之方针与处事之方式,关系到人生旅程的成功与否,此时便需仰赖思维来判断自身所要行走的目标在哪里?欲有良好的判断能力,以决定其人生方向及规划各种方针,便必须要拥有非常清楚与非常明白的思考审虑,才能够准确的决定出自己的人生目标。有些人经过一番学习及观照后,觉得自己比较偏向于贸易,因此便积极的朝向与贸易有相关连的产业发展,接洽各种企业,以谋求工作机会。其先决条件,便是从中洞悉贸易的诀窍与潮流方向,加以熟悉,并且等待时机成熟,始能自我独立,再从中创造全新机运,这就是「思想清晰」所带来的幸福。有些人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兴趣在于艺术,因此日常生活中,总是不离开文化艺术的事业,并且自我经常予以揣摩,更从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增长自己的艺术天份。一方面非常诚心,并且非常有耐心的、恳切的向前辈们请益相关要领,而自己又能洞察他人作品的优缺点,此后截取他人之优点,而避开他人之短处,使自己的艺术作品逐渐达到尽善尽美的境界,这乃是「思想清晰」带给社会的幸福。有些人观察到自己对于教育工作很有天份,并且能够有耐心的传授他人知识,于是很认真的学习一切文学,并记诵各种文学的美妙所在,等待时机到来,果能发挥专长,而以相当柔和有理性的教育年轻学子,使众等对于授课内容,产生极大之兴趣,愿意认真学习,这就是「思想清晰」带给教育莫大之幸福。其次,欲明白人生真谛,欲获得人生恒常的喜悦,欲使众生离苦得乐,则必须仰仗佛道的法理,始能使众生皆深沐于法华当中,进而止恶、修善、解愆;于是发心输诚深入诸经藏,藉以提升智慧,再予以教育迷途羔羊,使之明白「因果报应」的可怕,令众生知悉「因果不昧」的道理,让人人可以修善、造福、积德,以利益广大众生。所谓:「上求智慧、下化众生」,能深入经中义,加以吸收,再藉由体悟去领会个中妙理,以方便教导给顽强众生,使彼等进入法藏的世界里,从中悟得妙理;并且加以修身、行善、立德,进而导引其它迷顽众生,去迷向觉,而自利利他。实践力行,法轮常转,幸福便从思想的清晰与明白之中,逐渐增长及扩大也。 锺离权仙翁  降                   九十七年六月七日福部  第十章  能吃能喝众生时常莫名的感觉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上,非常的苦闷,并且认为凡事都要自己动手做,才能获得些许报酬,藉以糊口,因此时常对生活环境感到不满意,甚至于抱怨之语不断产生出来。世人总是希望自己能够获得许多人在身旁侍候着,才认为是快乐的,亦认为只有被众人服侍着,才叫做福气;有这种念头的人要注意了,因为众生有了这种强烈的被服侍的意念,深植到潜意识当中,将有祸事发生,是什么祸事呢?仔细观察,一个人若是连吃饭都会将饭菜散落一地,饭菜送进口中的少,而掉在地上的多,因此得由他人来喂食三餐,这样的生活难道是福气吗?若是一个人想要喝杯水,都会被溅得全身湿透,而真正喝到的水却微乎其微,非得有人服侍着,方才能够顺利的喝完一杯水,这样的日子难道是福气吗?在这个社会里,有许多人甚至连想吃顿饭都觉得是奢侈的事,因为自己没有任何吃饭能力,有些人则是有口、无手,乃至左右手不能俱全,想吃饭、想喝水都无法如意。我人能够拥有一张好的嘴巴,能随意吃尽山珍海味,能够拥有一双健全的手,自己可以随意端饭取水,送进口里,丝毫不会有任何米粒掉落于地,更不会有任何一滴水溅散于外,如此,自食自饮,非常逍遥,非常自在,想吃多少东西就吃多少东西,想喝多少水就喝多少水。并且,今天想要早上多吃一碗饭,就能够自在的多端一碗饭来吃,下午想多喝一杯水,便自由的取一杯水来喝,晚上不想吃太多,便可以自己少盛一些饭,何其自由?何其自在?福气不外乎如此而已。在这个社会里,有些人一样的有一双手及一张口,但是,饿了不知道要吃饭,还得别人看时间到了,帮忙喂食,实在也够惨。有人饿了,想吃东西,却无法表达出来,只能忍着饿,等到喂食的时间到来,才被喂食,但此时已经饿了好一段时间;难道这样的被服侍着,真的是福气吗?不是的。凡是能够自我主宰身体,饿了想吃就吃,渴了想喝就喝,并且,想吃什么,要吃多少,想喝什么,要喝什么及喝多少,全部依自己喜好来决定,而不是别人分配好的;有时碰巧不太饿,却要被喂食很多饭菜,饿时知道饿,渴时知道渴,并且能够自己去端饭吃、取水来喝,这种才叫做福气,而且是实实在在的福气。如果想要生生世世都保有良好的一张口、健全的一双手,就得经常行造善举、说出善语,藉以让好口好手在生生世世当中,继续获得连续良好的使用权,这是永远的福气,更是随身俱足的福气也。 李铁拐仙翁  降                 九十七年六月十四日福部 第十一章 行善有余末法众生在娑婆世界里,获得福报者大有人在,但能惜福的却少之又少,尤其是能够知道续耕福田的人,更是微乎其微。所幸红尘俗世之中,正法尚称鼎盛,而有缘人皆能蒙获苍天之垂怜,引导闻法、修身以立德;另外,行造诸善事,乃为众生居住在俗世当中必须施行之一种人生准则与日常必备之行为。「行善」不见得一定要是富裕人家才能做得的事,而是每一位众生不论「富贵贫贱」皆能造作之普遍性善德,为何有人对于行善乃能秉持人饥己饥之精神造作?为何有人本身已是三餐不继,却能乐于尽一己心力施造善行?此乃众生深俱「慈悲喜舍」之愿力,肯放下我欲,知世间一切皆属短暂,不能长久,明白及时行善胜于享一时之快活。能「慈」,所以对于世间万物皆视若己出,凡年纪比我稍长的男众,乃视如兄长伯叔一般敬重;凡年纪比我稍长之女众,则视如姊嫂姑姨一样予以敬重;有事尽力效劳,不会有所忧虑悲伤,见世间苦难众生,感同身受,见他受尽苦楚,我心恸彻心扉,不忍其苦,不愿世间多灾难。于是能够从心里散发出一股欢喜之心,为拯济灾难同胞,尽一己能力舍财,以令正在遭逢宿命之受灾逢难之众生,得以因有我喜舍之带动下,获得离苦得乐;因我人之慈悲喜舍,故让灾难众生得以脱离人间苦楚炼狱,令苦狱从心中破灭,登上净土国度,而效法菩萨,反过头来能够学习菩萨救苦救难之精神。而我虽身无一物,却也知付出,并依从菩萨行者,对其他苦难众生,尽一己心力去救援,虽然我在财力上无法付出多少,但能付出时间与毅力,去协助苦难众生远离苦境;我能尽一己正知见,协助苦难众生,将心中之苦狱打开,走出灾难之阴影。是故,行有余力,即是【福】之臻也。行造诸善事,并非一定得非常有金钱,或者要有很多时间及体力,只要众生秉持大爱精神,将每一位众生皆视同自己眷属一样的对待及关怀照顾,自然任何善行皆能舍予。有些人在生活上并非很宽裕,但是对于施造善行皆能尽其心力,唯恐有此需求者不能等待太久,故行诸善事皆秉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如此善者,其福德已不断在增长中。修行者,不仅能有行善机缘,更有闻法之殊胜,能修身,能行善,福之不臻也难,但求出于至诚,始知其益,幸福便在其中耳。吕洞宾仙翁  降                 九十七年六月廿一日福部  第十二章  工作稳定俗世之间,众生赖以为生的便是米粮。在过去的社会里,户户有田可耕,是故,米粮也就能够自给自足,而不虞匮乏。二十世纪以来,社会由农业转入工商,而今更处于科技时代,于是便有各行各业分工合作之型态;米粮已经不再能够自我生产,于是便得以其它工作换取所得,再将收入支出一部分来购买米粮,以维持每一日之餐饮,使每一餐的餐饮,有所能量与营养供给身体每一日之所需,而能维持其身体之生命力与每一天之动力。因此,工作便取代了米粮的耕种,各行各业无不是在利润上做计较与规范,众生得卖力在所负责之职务上,努力工作,让所负责之岗位上,所有产品能顺利生产并往下运作,使之流程顺畅。然而末法众生做一行、怨一行,有人工作在制造业,初时还感觉工作不错,可以学到些东西,但是时日一久,逐渐发现自己所负责的工作,只是流程的某部份,而且很单调、很枯燥、很乏味;于是开始从心中产生怨尤,认为制造业很辛苦、很劳累。有些人工作在业务上非常轻松,只要面对前来之客户表现出亲切的态度,并用固定模式的介绍公司产品之妙用,诸如:汽车业务,则仅需将汽车产品的类别、属性、优点比较,让客户有更正确的了解便是,但时日一久,或碰钉子多次,便又感觉业务行业很麻烦。有人每天只要负责烧水,煮好甜点,等待贩卖,但是时间久了,亦感觉这种工作非常辛苦,很不想做下去。有些人整日开车送货,总是觉得工作不轻松,又累又忙碌,而不想做下去。太平盛世,没有战争,将士仅做一般例行性的训练,日复一日;又因为没有沙场征战之实际冲击;因此感觉到日常枯燥,人生毫无目标,生活毫无意义,每天仅是擦拭一些装备,或是训练体能,每天如此相同之工作,久而久之,便开始产生抱怨,认为当兵浪费时间、虚度生命。然而工作再辛苦、工作再劳累,总是生活上的一部分,众生想获得生命的持续力,得不断的工作才行。大部分的人们,在工作上或许处于比较劳动性质的事务,而能够整年不出现原料中断,或工作不会中途被强制停止,乃是一种幸福。有人在经济不景气时,尚且必须经常性加班,这不就是一种幸福吗?有人虽然非常不喜欢做事,整天有怨言,但终究未被老板开除,这真是大福份啊!有人虽然工作经常更换与异动,却能在短期间内使工作接续上,这就是福气所在。因此,工作能稳定,能让自己经常抱怨太累太忙,得感恩国家赐予安定的福气,得感恩社会所给予工作机会的福气。当将士感觉到浪费时间的同时,得感恩假想敌并没有真正的成为敌人,自己才有时间可以将战备武器做保养,而自己也免于战死或受伤等结果,这实在是天大的福气啊!愿世人可以珍惜当下一切所有的幸福,不要让幸福从身边不断流走而把握不住也。 曹国舅仙翁  降                 九十七年六月廿八日福部  第十三章  困苦时获拯济众生时常在感叹自身不够幸福,总是感觉自己福报比别人差,更常抱怨上天不公平,让自己出生在不够富裕的家庭。其实,在社会许多角落的苦难众生,也有同样的心理,总是觉得苍天对他们并不公平,为何让许多人衣食无缺,而自己却是三餐不继?一旦有人将剩余之饭菜舍予这三餐不继的人家,却能令这户人家全家大小感动与满足,使原本的愁忧顿时减少许多,而一种幸福的感受便涌上心头。有些困苦家庭的小孩想要一双鞋,是非常不容易的,甚至是件奢侈的事,一旦有人将家中多出来的鞋子施予,则这孩童乃能感受到幸福无量。有些儿童想要文房四宝,都深深感觉到是一种妄求,一旦有人施予简单文具,在彼等幼小之心灵,无不是感受到幸福与满足,并且深深感动。末法时期,众生总是身在福中,又到处寻找福运,从来没有真正用心去体会福报,其实就在自己身边,有时总是非常轻易就让幸福从手中溜走。试想,当自己置身在困境时,最先想获得的究竟是什么呢?有人在困境中,唯一渴求的是人身自由,有人渴望三餐能不断绝,有人渴求家庭能获得团聚。但真正人身自由的人,反而痛苦忧愁不断,因为要工作的关系,所以觉得自己很苦。一旦三餐非常俱足的人,反而认为餐饮不够新奇、特别或不够多,总觉得不能满意。而真正家庭成员团聚的,经常父子不睦,经常手足失和,甚至夫妻反目的大有人在,这与原先想要的幸福,似乎将上天所赐予的幸福放置在地上任意践踏,如此又有何容颜面对于天地?工作是一种福报的象征,众生却将福报当成一种束缚及痛苦,因此,有许多服务业便从此延伸出来,休闲小站的饮料便应运而生,工作内容非常简单而轻松,年轻人乐于此类工作,许多人乃是自我用心于此。虽然是服务业,却也很尽心尽力在工作着,但有些人却连这样的工作都不愿意做,平白让幸福从手中失去,而不愿把握住,实在不智!当手足团聚在一起时,理当彼此珍惜难得的幸福因缘,更加和乐才是。但却有许多人在幸福当中,破坏和乐的福报,有人想要与兄弟姐妹相聚,却是非常不容易获得,有人想要找寻父母是多么坎坷的事,有人盼望儿女能在身边是多么不容易的事。但是幸福的众生,有福报和父母相聚,有福报和兄弟姐妹团聚,有福报和儿女在一起生活,岂能不更加珍惜彼此的幸福因缘呢?岂有不把握当下的任何一种幸福机会呢?是否真要在一无所有时,才来悔恨过去的不知珍惜幸福乎?韩湘子仙翁  降                   九十七年八月二日禄部  第一章  事业亨通娑婆众生在红尘当中,最重要的是事业能够获得相当之报酬率,而报酬率的多寡及长短,乃与世人之财帛禄位有关联性;由此可知,一个事业体的竞争力方面,是否有远大前景。若是经营者之福德深厚,则其所经营之事业体,必定有相当程度之订单,让其事业获利;发放工资之后,仍有非常大之盈余,可供给事业体分配红利及各种折旧与退休金之安排等等。若是福德不够深厚的人,在管理事业上,则其经营方向有可能产生错误之判断,导致事业体屡屡不能获利,反而亏损;纵使经营策略及方针都符合时局,但因管理者本身福薄德浅,则无论再怎么好的获利,都将只是达成利损平衡而已,甚至逐渐产生亏损之情况也。在三十年前,于台中地区,有黄某经营一家电信产品,刚开始有些获利,后来却逐渐萎缩,同业之间却少有如此情形产生。看在黄某眼里,很不是滋味,心想自己的服务都比别人好,不但事业愈来愈差,而且客源总是留不住。追溯黄某在过去生中,乃是一位事业家,拥有工程及制造厂数间,但人无横财不富,大事业家常在工程方面与同业恶性竞争,并与官府互送利益,而又多偷工减料,造成工程弊端百出。而所制造之陶制品也有偷工减料情况,造成每件制品,出售后总是很轻易的便损坏。过去生中从公帑点滴私取,又从商品中偷工减料,因此现时当自身经营事业时,乃逐渐亏损,使财禄无法积留,非得依附在其它事业中,或当工人或做小主管,才能维持其禄位部份之绵长而供生活所需也。在二十年前,于嘉义地区,乃有唐氏,年少便往北部发展,在某个机缘里,得知有朋友想创业百货行,便以朋友立场予以支持,其余也没想太多;后来,百货行逐渐获利,而唐氏也在无意间,每月增加不少红利。未久有公司主管,因年纪稍大想回南部家乡经营休闲餐厅,就因本身的退休金仅是足够装潢,并无余力做其它设备与原料购置,于是向唐氏提起此事。因为主管长期对唐氏也很照顾,而唐氏本身也想以后可以朝休闲餐厅发展,于是便立即答应投资事业,原本只是纯投资打算,并未料休闲餐厅在不久后,便大为获利,并从原本一家增开到五家,而唐氏的额外收入,又比预料中每月增多而更胜于工作所得,一直到近期才因想要学习些休闲事业的经营与规划而全心投入,此时唐氏投资之土地,也从原先的租赁,进而到购买。追溯唐氏在过去生中,本身不是很富裕,但是为人乐善好施,从不与人计较,并曾经无条件提供仅有之房舍,给一对虚弱的母女做为栖身养病之用,而自己则另在旁边搭建一间房子供读书之用;凡是邻里有人借米调盐,皆未予算计,更不主动索讨,积其一生行善不断,造福人群颇广,现时则处处逢贵人,财帛禄位点滴回流。愿众生省悟「福报因缘」皆是过去积造,财禄皆由布施所得,愿能修身行善,以蓄财禄位,以享生生世世也。 蓝采和仙翁  降                   九十七年八月九日禄部  第二章  生意兴隆众生处于娑婆世界当中,虽然有许多人无法像企业家开设公司营运,也无法像资本主开设工厂营运,但是却能在某些条件俱足下,开创店面或摊位做些小本生意,藉以发挥自我理想,从中赚取应有之利益而维持生计。生意之兴隆程度,却因人而异,有些店铺虽然每日有大排长龙的客源进门消费,但看在店家的眼里,总是认为生意并不怎么好;而有些店铺虽然生意只是客源三两成群,看在店家的心里,却认为生活有余,非常感恩大众的支持与认同。有人经营咖啡厅,不断提升自己煮咖啡的技巧与火候,使每一杯咖啡都能浓郁纯香,以良好的气味来吸引顾客,并捉住顾客的味蕾口味,而稳定顾客消费的心,并能亲切招待每一个顾客,多做寒暄来促进主客间之情感,生意自然能永久不中断,并且有绵延不绝之顾客群,如此便为店家带来财源滚滚。有人经营小吃摊,虽然并不是什么大店面,却能招来顾客一个接一个,座无虚席,让摊位的老板生意络绎不绝,于是不断增长技艺,此皆为财帛禄位,有福者始拥有之。而像这样生意能滔滔不绝的因缘,除了身上拥有良好的技艺,与待人接物上的诚恳及亲切之外,最重要的是在过去生中,对于普行善事、济贫恤困,皆能禀持虔心,长期不中断的修造福德,而如今所经营的生意,便能轻易的营运而不出现空窗期。有些店家更能续造诸善而深耕福田,使财帛禄位不断增长,而贵人也不断产生。有些人为了理想打造休闲庭园,既能欣赏庭园位置所在的大自然景观,更能观赏庭园内主人辛勤规划的布置及园景,而吸引许多爱好自然景观的人们前往,一方面能静下心来欣赏风光明媚,一方面则能品尝茶饮,而提升主客人文风尚之气息,而这些都是生意兴隆的来源,也是财帛禄位的贵人。因此大自然与理想,其实能够互补不足而相辅相成,财帛禄位便在其中也。 何仙姑  降                       九十七年八月十六日禄部  第三章  同业提携华夏民族,自古以来便有「同行相忌」之事,但同行之间一旦无法相互研究、观摩与研讨,在各方面技术便无法提升,久而久之,在社会上便有些会被淘汰,甚至于同业间之彼此恶性竞争,使同业间无一个能够完整受到社会肯定,甚至质量常参差不齐。因此,真正想要在同业间获得永续发展,便该在专业领域上不断互相探讨技术,使每一个同业技术提升,而形成连锁技术与经销,才能令专业有所发展空间。当本身产品技术有所超前时,以及本身产品需求量高于负荷能力时,自当对于一些拥有厚实的同业,一方面提携同业之工作量,二方面减轻自身压力,三方面使产品皆能保持在一定质量水平上,并尽力促使同业不断进修专业相关学术与技术,便能创造出同业的优良竞争力,从中统筹分配各种产品订单于各层同业间进行营造,使同业能有创造及革新,令同业不要恶性竞争。如此一来,当本身有空档时,其它同业始能提携与分配些工作量,使彼此相辅相成,方能在财帛禄位上绵延不绝,更不至于有空窗期的产生。在三十年前,屏东地区,有位柯某经营餐厅生意,由于生意常座无虚席,经常应付不过来;原本想要多应征师傅,但仔细想想,又不见得能够长期皆是爆满,于是便想起另外一位同业,在联谊上得知同业感叹常有客源缺少情形,于是向同业陈某询问下,得知可拨出旗下师傅数名以供应急。后来,好运似乎落到陈某所开的餐厅上,陈某的餐厅亦常有师傅不足情形产生,乃向柯某调动旗下师傅。由于二家常举行厨艺研习,让彼此师父技术能不断增进,及待人接物与态度皆能维持在一定水平;后来每遇有客源过多,便彼此协调,互相支持,让食客选择是否愿往交流之餐厅,若有同意则便直接由该处送往,待食客餐毕,再由餐厅送回原处。因此,彼此同业间便不曾有师傅过多、食客过少的烦恼与压力存在,因为同业彼此间做了非常良好及完善的规划与管理,致使财帛禄位便在两家餐厅持续不中断的绵延下来。 张果老仙翁  降                 九十七年八月廿三日禄部  第四章  转业相续众生在红尘俗世当中,赖以维生的便是有好的事业,或是有好的工作,然而工作或事业,在人生的旅途中通常会有少部份之变化,而有一句曾经被统计过的名言:「想在固定的公司行号工作,或创业长达十五年以上,实在不容易。」其因不外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不易,再者是众生求稳定之心不易,于是有些众生便常面临失业危机,甚至于谋求可以接续的工作更不容易;但是有些众生却非常容易的,可以在失业不久后,便接上其它工作,虽然是异地谋生,总是工作能够轻易的接上线,使生活不至于断炊,这就是在「禄格」上有相当深厚的缘故。在三十年前,于高雄地区,乃有林某,于兵役退伍后便在台北谋职,很快的便在某电子公司上班,虽然并不是做干部的职务,却也工作非常喜悦及认真,但未几个月时间,公司倒闭,使得林某必须重新寻求工作;不到三日的时间,林某便又寻得送货司机的工作,但当时同公司失业的同事及干部乃有长达三年找不到工作者。林某对于送货这项新工作抱以学习的精神,很认真的在与客户交流上,下深功夫,其工作精神也深得客户的敬重。数年后,林某因为父母年迈,决定返回高雄老家,于是辞去送货工作,应征于某钢铁公司上班,虽然工作稍累,林某也甘之如饴,并且卖力工作,深得干部的器重;可是好景不常,钢铁公司数年后无预警关厂,使得林某又得面临重新找工作,此次花不到二日时间便找到一家某贸易公司而当上干部,此后便在同业间继续其工作。追溯林某之前生,乃是为官之人,虽然不是多大的官位,却是只要有贫民百姓或商人或农夫或工人等,前来申请一些工程或呈请地方公共建设,林某在当时皆能尽量以小区建设发展为诉求,并以社会福祉为诉愿,极力为这些百姓施予方便及争取各项福利,于是善缘普遍结造。因而,在林某的现世当中,方能在财帛禄位上能够持续不断的绵延不绝,虽然工作常变异,但是财帛却能衔接,丝毫未受到工作中断所威胁,实在是前生之身为公务人员以便民为主,以小区发展及社会福利为目标,不以私利为手段,才有此财帛禄位绵延不绝的情况。勉励世人平时尽量给予众生方便,尽量为众生谋福祉,则福德深耕,财帛禄位随手可得,当然亦须加上平时生活的勤奋与简朴。愿大众研而悟之,实践力行,以广结善也。 李铁拐仙翁  降                   九十七年八月三十日禄部  第五章  工作顺利大凡民生皆以仰赖工作来换取其生活所需,而工作多元化,并且每一种工作皆各有其难、易之程度所在;相对的,比较简易之工作,获利就比较少,而工作之获利比较大的事项,其难度也相对比较高些。无论工作内容如何,只要能在处理事务上,顺心应手,就能多为自己争取许多休息时间出来。比如:从事包装工作的,只要分类好物品的种类及包装的大小、长短,便不至于有包装不顺畅之情形产生;一旦在包装上有了不顺畅的情形,则先予放置一旁,待整批对象处理完毕后,再回头检视无法平顺的对象,仔细找出不能顺利的原因,并加以改善。若因一时的对象处理不顺利,便将所有心力全放在上面,却忽略了更多为自己创造财富的机会。就好像修理车子,本该将比较好处理之部位,先行处理完毕后,再逐项修理下去;如此一来,工作便容易完成,不会有一大堆物品放置在旁,就等着某部位的维修处理,看起来似乎一整天都没有处理到东西,而处于不顺利当中。比如:工厂排定产品制造之项目流程,若是先将过去有经验的产品,先尽速完成,再逐项处理其它甚少做过之物品,便能快速将产品制造出来;若是将难度高的产品放在前头,则容易拖延工作完成的时间,虽然后方的工作比较容易做,但因已被前项工作拖了许多时间,或许就因此全都无法如期交货,进而就有影响商誉之情形产生,甚至于外销产品未按船期出口,公司则无法押汇,亦会影响到公司资金的运作或调度。在二十五前年,于台中地区,乃有丁某,平时早出晚归,是一名诚实的上班族,在工作方面非常认真并且卖力,每日都过的很愉快,而有些同事则似乎并不能每天都有愉悦的心情;除了丁某平时工作勤奋,进而能用心于其中,重要的是丁某知道如何快速的将工作完成,面对一样的工作,丁某能将做起来顺畅的物品,一直不间断的往下做完,遇到有无法立即处理的物品,便先放置于一旁,待手中工作告一段落时,再回头检视无法顺畅的原因,能处理的便迅速处理且往下推动,而确定无法处理时,便往前方各部门逐一送回处理。因为平时都能将工作顺利完成,并且保持愉悦的心情在过每一天,后来更受到上级主管的器重,而公司裁员时都顺利的避开被裁遣的命运,因此财帛禄位可谓一帆风顺。愿众生禀持「人生以服务为目的」,切不可因小而失大,把握住任何一个可以工作、贡献与学习的机会,财帛便能永不枯竭也。锺离权仙翁  降                   九十七年九月二十日禄部  第六章  上司眷顾红尘俗世诸多众生皆有共通问题,就是本身在工作上,是否能获得上司主管的关照?因为职场上最直接面对的便是主管上司,若是不能得到上司的眷顾,纵使自己拥有再多的才能,纵使自己对工作再如何卖命,也都无济于事。因为某些因素,时常遭受到上司的刁难与责难,而本身若是又缺乏忍耐的性子,非常容易与主管发生争执,最后或有可能在主管尚未使用特别手段予以遣退之时,也许自己早就已经因为长期受上司的无端刁难而自行辞退,如此便将使自己在财禄格上受到冲击,因此在工作职场上,受到上司的眷顾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欲在工作职场上获得上司的眷顾,必须于宿世当中与众生造下善因缘,生生世世方有贵人出现;而贵人又来自于平时应对进退之间的良善对待,或是平时对于弱势者的关怀与照顾,然而任谁也不敢想象,这些曾经受到自己照顾的无助者,在机缘成熟时,会是自己的上司贵人,当然得在职场秉以本身对工作强烈的忠诚使命感。在二十三年前,于嘉义地区,乃有何姓人家,何忠乃是在某制造业上班,平时早上八点工作、下午五点下班,时有加班,但并非长期如此。虽然仅是一名作业员,工作非常认真,并且从不多话,凡是班长交代的事,全部能依交代做完;虽然学历并不比其它干部高,但是主管就是对何忠非常关照,若有工作时间超过而未见前来上班,其主管便主动联络其家人,了解未能上班之原因,总是怕有些什么闪失。在何忠工作的期间里,只要有来自于干部的喝叱或同事的为难,其主管都会睁大眼睛,并且从中了解其缘由,并适时的为何忠排除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使得何忠在工作职场上还有一份依靠,而能更用心做好份内工作。碰到有些困难点,也会主动找主管协助,并获得充分的支持。追溯何忠在过去生中,曾经是一位清寒的子弟,虽然本身家境已是清寒,却能够经常去对相同困境的人家进行协助,使其它困苦的家庭能改善一些环境或农耕工作,以便多少使困苦人家增加些生计来源,却又从来不要求回报,仅是尽一己之心力要帮助别人而已;若是有任何人因为其帮助而改善家庭,最后欲回报些银两时,也能转移给更困苦的人们施予救援。平时待人非常和气有礼,于是善因缘愈耕愈深,在因缘聚会成熟时,过去曾经受到何忠帮助过的人,转世成为何忠的主管,也就因此对何忠更加的眷顾及关照;加上何忠能用心学习工作技术,使得何忠在工作职场更加的得心应手,前途也更光明,若能持续下去,更有望耕深福德。但愿世间众生能谦和、能善待身边每一个人,纵使仅是初次见面的人,都该施予亲切的招待,令众人有温暖的感觉,人际善缘从此缔造也。 吕仙祖  降                      九十七年九月廿七日禄部  第七章  同事相亲娑婆世界芸芸众生之间,人与人的聚合离散,或多或少皆有其宿世因缘,人际关系上的同事亦是,或从事企业间之各部门职务关系,或从事军警皆有其同袍,在工厂亦有其作业同事,这层关系看似无奇,却是深藏着一股非常深奥的大学问。众生之间,互动最多的就是同事,每日工作时间一到,和工作伙伴分门别类的处理着前后段事务,此时若是与职场伙伴不能互相合作,则工作就不能顺利完成;在制造某些物品时,若是不能与工作伙伴相处融洽,则容易在工作时与同事产生磨擦而导致双方起口角,如此对于工作之心情,自然产生某些程度的影响,到时势必使工作减少不少冲劲,容易使工作质量经常出状况,而拖累正常工作流程。伙伴之间若能彼此敬重,互相协助,自然能使工作流程畅通,产能因此提升,福利则为彼此所共享。在二十年前,于台中地区,乃有朱某,自高级中学毕业后,便在加工区上班,从事食品加工,工作表现非常尽责,与同事相处也能融洽,并且同事之间,和睦度更胜于自家手足。虽然偶有摩擦,总是能彼此在很快的时间里淡化掉,并彼此互道抱歉,使同事之间的情谊更深更浓。无论是工作上或是下班后的私人时间里,朱某都能主动的邀约一些同事进行友情联谊,有时与同事一起上馆子吃饭,有时与同事一起唱唱歌,有时则是与同事们郊游联谊,有时则分别在不同的同事家里聊些文学,做些手工艺、家政类,藉以增进同事们的和气及情感。果然在朱某的规划中,不但使同事间平时的生活充满乐趣,并且工作上更是提升不少活力,每天都能使工作多增长些产量,无论公私方面,朱某都有着和睦情谊深厚的伙伴,此皆同事相亲相爱的力量也。同事之间,关系着一个职场的气氛,职场气氛和谐,则同事间心情便能安稳,工作也就有所乐趣,一天的愉悦工作,便有着一天的顺利。若能彼此更珍惜难得之因缘,时时合作,提升工作竞争力,如此财帛禄位便能取之不竭,而工作才能无所中断,这便是同事彼此互敬、互助、互爱的福缘与利益,更使人人之财帛禄位皆可增长也。 曹国舅仙翁  降                   九十七年十月十一日寿部  第一章  百岁健步世间人皆希望自身能获得长寿,以便可以在人世间长久的生活,但是从来未曾有众生可以在希望得长寿的时间里,尽一己之力,对社会、对人群普行诸公益事,仅是妄求长寿,欲享受世间福报而已。孰不知现世能获得较长寿之寿命,全是在过去生中勤行诸善事始得善果报。然而长寿之人,必定要有健康的身体,才能衬托出长寿的真实性意义;因为一个人的寿元较长,必须要有福气,更要有财帛禄位做辅助,这样的长寿才算是完整性的。为何有人可以获得比较长寿之寿命,又有健康的身体,全都是过去生中珍惜五谷杂粮,并能对于贫病中人施舍医药或救活人命;另外,则是常施行放生义举,以累积诸善,造作种种仁德,始能孕育出福禄寿,以令世间人年老而不衰,论气力绝对不输给年轻人,谈体力纵使健行百里,登高百岳,仍能气势如虹;因此,长寿算是有其实质之利益。众生贪生怕死,勤求长寿,而修行者却也不少迷于长寿的漩涡当中无法出离,此凡夫之名相,佛云:「不住寿者相」,因为对于某位修道人或许在三十岁已经算是长寿了,对于有些人或许六十岁已经是长寿了,对于有些人或许百余岁便属长寿,但每一个人都有其长寿的年限,只是因人而异罢了。欲使本身能增长寿元,则必须有些实质之造作,首先要珍惜五谷,不使食物平白浪费,更不过度囤积食物,导致造成食物的损耗而浪费,绝不暴饮暴食,徒增肠胃消化系统之负担,并且不作无谓的熬夜,致使肝、肾、脾之功能不断退化。人的身体机能,常在作息的失调当中,失去功能的活络,并且常因众生长期熬夜而形成气损元虚,久之必患诸疾;因此求长寿之不二法门,乃必须配合作息之正常。另外,世人通常疏忽运动,人要活,就要动,「运」乃气血之运作,使之筋骨气血活跃,畅通无阻塞,「动」乃为了促进身体机能之新陈代谢,排出毒素,以利益菌、益细胞之增长,自然气血顺畅,健康一生。人要长寿,尚有一个重要关键,便是保持心情愉悦,不生气,维持情绪稳定。一个不曾生气的人,将会因为身体充满愉悦而天天法喜无忧愁,人无忧无愁,便无苦恼,其心情便永保平衡稳定,于是身体各部位都布满益菌,全身上下都受到益细胞的拥护,自然长寿无病。此外,常行放生,所谓:「放生得生,护我灵性真如」,但放生更必须注意到大自然之生态保育,并且不污染环境;若能藉由正法及如实放生之道场予以大力参赞,更能令放生物与诸佛菩萨结下一段法因缘,能早日脱离畜生道,同时,行者与放生物及仙佛菩萨结下善缘、法缘、佛缘,而长寿因缘便在平时不断的累积当中增生也。 韩湘子仙翁  降                   九十七年十月廿五日寿部  第二章  道龄增长原灵子有因「应劫下凡」,有因「犯劫下凡」,而一旦下红尘进入凡胎,甚至有「隔胎之迷」者,皆大有人在;若是能醒觉而深深沐浴法雨,令生活处在正法理谛之熏陶当中,这样的人生,才算是真正的有了生命。若是每一位众生,每日仅是迷迷糊糊的早出晚归,每日庸庸碌碌于各行各业之中,仅为了贪图每一天的生活而打拼奋斗,却对生活之目的,毫无认知,并且对于人生的目标,毫无规划;每天都在迷茫的日子中度过,这样的人生实在是过得毫无意义。纵使身体度过凡间岁算长达百年,却仅落得行尸走肉一般,并不能称得上获得长寿。因为人生都在愚迷中虚度光阴,无端浪费生命,使得岁月日日空度,尽其一生,毕竟只是没有灵魂的活鬼罢了。一个人若能充份利用每一天有限的时间,不断充实自己,无论是在工作上的技能学习或是在人际关系的促进感情交谊,以创造人与人之间分工合作的向心力。能够像这样学习生活的人,每一天都在充实、学习,方称得上是享受人生。但是,在日常生活之中,必须注意三个过程:做中学、学中觉、觉中悟,人生始有意义。首先是「做中学」,在每日的做事当中,不断学习应对进退的道理,由每一日的事物中学习改良、改善,不管是职场上的工作方法或是人际应对态度,皆使之逐次改良、渐次改善,让生活的每一日都能有崭新的日子。虽然有人学习的速度快,有人的学习速度慢,只要肯秉持学习的精神,这样的人生每天都能过得非常的精采。其次是「学中觉」,因为学习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平时自己有难题但不得其解之事,从每一天的学习中吸收新知识,让自我体会、领悟,进而融合往昔所学,加以觉察新的人生观,使自我突破旧有观点。久而久之,渐次的「觉中悟」,融入新理念,甚而创造出不失正道而深具新生命之超然人生,善加贯彻,令觉知不断审慎内心而散发形诸于外,付出真善美的行动,开创人生的新希望。此外,修行者因为比一般众生有更多机会之闻法修身,以落实在日常生活间,藉以培养性德,又能于平时量力造作诸善良行为,使生活充满性理心法。所谓:「正法」,并非单指经书里的法义,而是普遍泛指国际礼仪与国民生活须知,这才是真正的正法理谛。而经书里的法义,亦不外乎国民生活须知与国际礼仪,只因为众生常忽略人际关系之正面营造,使得不良风气弥漫整个社会,造成人群间的恶性竞争及相互争斗,如此生存一天即如迷昧人之虚度人生一年;是故,真理正法乃藉由各宗各脉之经义,从中挽化民心,让人与人之间再度振兴纲常与伦理,令修行者生活更光明,每一天都自在。生活能获得这样的有规划,有气度、有礼仪、有廉节,并且有慈悲万物而热诚助人,不辞辛劳,秉持这样的正法精神在生活,人生的每一天都充满着活力,并且是富藏光明灿烂的生命,是多么的愉悦!是多么的法喜!正相应孔夫子所云:「朝闻道,夕死可矣!」因为人生已然超脱生死的迷愚,自然长寿,自由来去也。蓝采和仙翁  降                   九十七年十一月一日寿部  第三章  无疾而终人生在世,不求苟活,但求好死,有健康的身体,才能享受人生;身体有够健康,做事才有活力;身体保持健康,长寿便有了正面的意义;并且拥有健康的身体,才能造作种种良善的行为。若是一个人终日病禢不离,这样的人虽然拥有长达百岁的寿命,但实际上只是藉长寿命,使身体在承受苦楚而继续的延长时间罢了;对于并不是有许多福德的人而言,增长寿命则是苦业未尽,必须延长受苦磨摧残的时间而已。有人虽然年纪轻轻,五十岁寿算便告终结,但五十载来未曾发生过任何怪病,并且甚少有药石的服用,尽其一生,身子硬朗,健步如飞,虽然年方五十岁,却称得上是长寿并且寿终正寝。世人能拥有身体健康的人生,才能不断的在社会行造公益,而对于世间灾难的救援,更必须积极培养健康身体的人们,有正知正见地肯付出救援,才能以迅速而有效率的行为来展开一连串的救援行动。身体足够健康,才有攀登百岳、登山健行、跑步等活动的机会,来增强身体气血的旺盛,并充沛体能,而使元气饱满,活力十足,才能够享受美好的人生。在经营人际关系方面,若是没有健康的身体,将使人际关系日渐疏离,因为身体经常感觉到不舒适,便逐渐减少了笑容,替代的是愁眉苦脸,当别人以充满法喜愉悦的心情在与我人打招呼,但我人响应的是愁容,便会令对方感到不舒服,长久下来,善的因缘便逐渐减少,取代的是恶缘;虽然自己并没有对别人造作任何不善的行为,就连不雅的言语都未曾说过,就只因为身体的不健康,所带给别人愁眉苦脸的对待,虽然并非出于本意,但恶的因缘却已经不断的在增长当中。人生究竟必须拥有多少的寿命,才算是长寿,实在是因人而异,有人每一天都过的非常的不自在、不高兴,每天都在悲伤痛苦,那么这样的一个人,寿命愈长,只会造成痛苦愈久;在这些人的心里,反而是苦不得减短寿命,早日解脱痛苦。有些人每天过得很充实,工作、休闲、进修皆分配的非常平均,生活的每一天都相当的愉悦,并且自在逍遥,虽然称不上富裕,却由于心灵拥有相当丰富的妙智慧,懂得如何去生活每一天;无论工作或人际关系的营造及家庭的经营,都非常的有规划、有条理,像这样的一个人其实已经是随顺生活,并无所谓寿命长短的问题,因为「不住寿者相」,所以「远离颠倒梦想」,身心轻安,而且怡然自得,每一天都是灿烂的日子,每一天都充满着长寿的深层意义,如此之人本身已然长寿,无须更待外在的长寿名相也。唯有凡夫迷沦在所谓长寿的泥沼当中,让自己每一天都过得非常的恐惧、烦恼、不安宁,深怕有一天会见不到天明,于是日夜常颠倒,随着身心失调,最后梦想一大堆;这样的一个人,虽然拥有相当长的寿命,但生活不得安宁,更不能充实每一天的生活,如此的盲目过着每一天,只称得上是长命的非人也。甚愿世人将自己的身体营造在健康活力上,让心灵保持愉悦的情绪,在每一天享受生活、生活享受,这才是真长寿的人生也。 何仙姑  降                      九十七年十一月十五日寿部  第四章  悟道舍业人生自从呱呱坠地时,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致使每一个人的生活习惯与性格不同,纵使是双胞胎之性格亦皆不一样;因此,当一个人于突然间,听闻到令人省思的事情,听到一个足以改变以往的认知的言语、思想之后,便能体会,并且能够从中多少领悟到人生的真实理谛,真正的明悟:生活的目的以及人生应有的义趣。因为一个人由过去的迷茫无知,虽然在迷愚中日子照样在过,在迷愚中事业照常一直往上发展,但是从未知悉人类之生活的目标与生活的目的以及待人接物应有的精神。例如:人生应秉持以服务人群为目的,但是许多人往往忽略了这件事,只认为反正我想要存活下去,就必须有一份工作,而工作就是要有利可图;因此,每日都在追求利益中存活下去,弄得自己竟完全失去了愉悦的心情,虽然每个月都有固定一笔不算少的金钱收入,但是每日都在紧张、焦虑中度过,甚至以十年做检定,看不出这十年来,到底自己的积蓄有多少?但是情绪已经不能永远保持稳定、祥和、快乐,或许积蓄有增多出来,却是以往在尚无多少积蓄时,生活是快乐的,但现在虽然身边是有一些积蓄,但快乐已然不再,并且常使生活上屡出状况。有朝一日,一旦接触宗教、法门,获得殊胜的机缘,受到启发或听闻「人生的意义」,进而领悟「人生的真谛」,才会发觉人与人之间是必须互相抱持着服务的精神,应该要彼此的为对方服务,而在恭敬、诚心的服务、付出之后,乃能彼此获得相当的报酬做为鼓励;从此人生观,便能更加呈现出诚心来付出对社会人群的关怀。在关怀当中,人际关系不断的有善的增长,及人与人之间良好的互动,在人与人之间彼此的互动中,使祥和、温馨不断的充满在每一个人的身上,从心灵深处散发至身体行为,令温馨满天下,这都是在真诚的关怀中所创造出来的祥和,当然真心的愉悦也就能够分布在每一日,而相对的报酬率,也能在良好的互动下逐渐延展下去,这便是悟得真道的精髓。由于悟得真道,于是开始逐渐将以往对于人生不正确的观念及行为,一件一件舍去,过去都是以厌恶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个人,因此,人缘搞得非常差;刚悟得真道之时,便能转变原先的厌恶之心,用欢喜之心去接待每一个人,从此,人际关系便能大幅增善。过去对于每一个人、每一件事都经常性的抱怨责难,搞得上下不睦;悟得真道后,便将抱怨责难改变成认同好的部份、赞美优点,如此能使上下关系更融洽。过去总是认为别人有超越过我的长处,若是不将他打压、抑制,我将会被取代;在悟得真道后,转变过去对能力超越于我之上的人,从嫉妒变成为欣赏、学习的态度,不但能让别人的长处尽量发挥,也能激励自我向上进取的精神,如此,在彼此良性的竞争之下,彼此学习增长,来造就三赢的境界。因为在悟得人生应有的目标、在悟得人生真谛之时,生命终于有了真价值的存在,而真理将恒长不退,「真寿元」就在其中耳。许多众生每每见到「悟道舍业」这四个字,都充满厌恶现在的生活环境,该远离现在的事业工作与人群之错误观念;一朝「悟道」,乃能彻悟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善良对待,并展现出彼此互助合作的友好精神,不分人我之平常心相处;「舍业」并非舍弃凡俗用来供给生活行道修身造善增福的事业,而是要舍弃任何一个能造作恶业的机会。此外,凡是一个能秉持服务众生、提高世人之生活质量的事业,理当持续发展下去,因为服务的精神,能令社会进步,服务的心,能让世间人感受到温馨,而社会呈现祥和也。张果老仙翁  降                 九十七年十一月廿二日寿部  第五章  耳闻能详人的寿命随着往昔所造之因缘果报,乃有长短之别,但人类存在这个世间之价值性却与寿命的长短毫无关系;但世间人的存在,必须早期做好生活规划,方能使每一天的生活有目标。众生往往误认为必须获得比较长的寿命,才能在世间上享受一切,但无奈是许多众生为了让自己拥有较长的生命,反而将短命建立在屠宰动物之上,致使生灵在人为的偏差行为下,饱受割截身体而短命之痛苦哀嚎。虽然动物的牺牲,有时能够让众生身体换取短暂的机能活力,但为了使自身机能更加延长使用时间,必须不断的让动物短命;于是,慈悲之心已然丧失,虽然有时能如愿获得较长的寿命,却是人生反而并无任何生存的价值性。有些众生总是喜欢追求声光效果的日子,将生活重心全投入在声光场所当中,而忽略了还有大自然界的美妙存在,使身体久处温室,长期与外界隔离,从不知人生的真实价值所在,未能对社会人群贡献些许属于自己的能力,只是虚晃生命,让生命失去意义。然而什么样的人生存在世间上才算是有价值呢?就是要「耳闻能详」。当一个人听闻到他人的话语时,便能很快的判断出当事者所说的话语中,是否有其深层涵意,当听闻一个人的话语时,便能立即判断出,这个人究竟是否心怀不轨,虽然是非常谦卑的话语,有时也可能暗地里充满陷阱,适时的洞彻出任何人的话语,做出适时的应对处置,不使假话误认为真,便不会被陷于不义或难于脱身之圈套当中。当一个人诉说出一句话的同时,能够在很快的时间里,判断出这个人是出自于真诚的心,而适时结下一段善缘,而不使善缘由身边悄悄消逝,不让善因缘平白的从身边溜走,因为流逝的善缘,有时将会使自己损失深重而不自知。当听闻到有一个人不断数落着我人,应该从此人的言语中,洞悉当事者数落我人的心态,凡是心态充满高傲,凡是心态充满恶劣,这样的话语只是想要造成我人失去自信心,根本不必去在意它,因为「自我增长」才是唯一,「自我鼓励」才是真实,别人永远只有对我人数落而已,根本不能有任何建设性言语,唯有数落才能表示出该人的长处。明眼人听闻至此,便知一个只有靠贬抑别人才能令自己满足,像这样的一个人实在是失去了生活的价值观,人生都处于负面能量,生活都在负面的磁场中,因此这种人生活环境必定是负面的,自然言行举止都处于负面当中,不能精进。众生为了要使自己的生命有其存在的价值性,理当学习判断每一个人的话语是否真诚?判断出每一个人的话语是否话中有话?判断出每一个人的话语柔和中是否含带悲伤忧愁?洞悉一个人的话语洪亮中是否含着无奈?洞悉一个人的话语虽然有些不满,是不是含有哪些暗示意味?人生在世,能够正确的明辨善恶与真伪,则生命已然获得其真正永恒的价值性,这方是长寿者真正所要拥有的价值也。 李铁拐仙翁  降               九十七年十一月廿九日寿部  第六章  养生有道娑婆世界的众生,尤其是修行中人,除了平时在「待人接物」方面学习「应对进退」之课业外,尚有一门更重要的行道准则,究竟是何种行道准则呢?那便是千古以来,一切富具真道者所代代相传的道学:「养生法藏」,养生之珍宝秘传,如非真修实练者不传,如非一心向道者不传,如非心系众生者不传。何谓「养生」?实乃涵养生命之真髓,其一:作息正常。其二:勤于运动。其三:饮食恰当。其一,以作息正常而言,凡是世间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乃为道之所藏。凡世间人〈日出而作〉,旭日之初升,则大地之气随之苏醒,万物行气之开始,精神培育冲劲便在其间耳。盖世人之于此旭日初升,未能顺应其行气,乃谓之「逆道而行」,如此精神必然不能济济,乃损元之甚也。况且,一日之计在于晨,世间人每每于清晨之间,未能顺应天命之行道,称之为「忤天之行」。既然不能顺其天命运行,必然久损其元,累耗散其元真,而后便折其寿也者,不免令人大感惋惜乎!凡世间人〈日落而息〉,旭日既已西沉,万物从此安息,而大地从此沉静,人之气血于此安歇,人之脏腑从此安宁,是为天地之造化,地之数理于兹。末法众生,多有忤天、逆地,不从天命、不按地理者,常使肉体凡躯熬夜,不愿安息休养,更且习以为常,甚且还沾沾自喜,不知已然逐渐耗神、损元,气之不能畅通,并且血气不能顺遂,实乃养生无方也。《太上老君》曰:「道在其日常,道在其呼吸耳,道在其晨暮。」清晨以来,出门而工作忙碌,夜幕低垂,入门而安息休养,是为【真道】。一旦众生有人熬夜,不免其精神久久不能振作,而且隔日又必定不能准时起居,长期如此,日复一日,造成生理时钟错乱,形成晚睡晚起,与天地时序不能谋合,不能感应道交,于是身心开始涣散,灵神不能清,久久必有幻识产生,而侵扰其身心,盼世间人谨守「作息正常」之法则也。其二,以「勤于运动」而言。世间人乃血肉之躯,如果不能经常的运动身体,使之舒筋、活血而畅通其气,则久久必然易昏沈、易气滞血栓与疲惫,酸痛之症亦层出不穷也。其三,以「饮食恰当」而言。子曰:「中庸之道」,养生者对于饮食不图精致,虽粗茶淡饭,亦甘之如饴。并且不超过甜、不超过辣、不超过酸,一切仅以调味之适量,并且避免油炸之物,方足以养其生,而利其五脏六腑之运作。凡此种种,果能落实,则长生之妙乐在其间也。锺离权仙翁  降                   九十七年十二月六日寿部  第七章  扫洒涂地俗云:「要活就要动。」人之气行,医学有云:「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在在证明,气血之于人身乃攸关重大。修行者一旦体魄不佳,在聆法研理上便要无头神、乏气力,甚至易生倦累,皆为气血不能畅通而形成昏沉之现象。欲在修行、学法、悟理上有所增进,必须借着「活动筋骨、促通气血」,而武术正是最佳之健体良方妙法。因而,达摩祖师初传少林,乃为拳术、腿法,藉以强健修行人之体魄。时至末法,功利现前,人人迷于追求名利,造成拨不出时间学习武术来强健身体,使得修行之重要课目失传甚久,沦为运动家之强项,迫使修行者再度沦为文明病之辈。幸佛道传世,尚有另外一项可供修行者与众生学习,用以增强气血之循环,来达到舒筋活络、畅气通血之目的,那便是「扫洒涂地」。论及「扫」之功夫,没有修行基础、缺乏道行或没有领悟力的人,在扫地方面都是随随便便的,有扫就好的应付心态。因此,无论再如何的扫地,都达不到健体的目的,更不用说体悟人生。有真心修行之人,对于扫地乃能深入每一个角落清扫,并且每一个手法轻而稳,腿法更是稳而疾,在一扫一提之间,气行已然一循环,行之有年,自然可以运气扫沙、运气破土。在悟理方面,更能体会出人生百态,行事之应对进退,便在扫地中深明其义。「洒」乃水的施法,何时必须施水?水量当施用多寡?时时用心,乃能练就点水成珠、滴水穿孔之运气功法,水之拨动乃有其程序、有其方式,能用心领悟,虽未修习任何禅静,亦能有超越修禅之最高境地。洒水功夫在于昔时多有超然之妙境,末法已无昔时之环境,但仍可藉由拖地达到运气行道、活血修身之功夫。凡有用心于拖地者,行之有年,当有挥水成河之妙境。「涂」乃清洁佛桌、佛金身或庙宇墙饰等,每一涂之间,更有奥秘深藏其间,用力之大小、干湿及可涂之次数,皆须认真用心,才能适时清洗干净,绝非一涂到底就能解决。为人处事端在涂抹当中,便可领悟到更深层之道理出来。一般人虽然并没有高深的智慧,也少了行气的功夫,但仍能经常藉由勤行无畏施之「扫洒涂地」,从中活动筋骨,促使气血之循环,使之平顺;同时亦在「扫洒涂地」之间,与神佛结下深缘。是故,「扫洒涂地」为健康长寿之代表性行动也。 吕洞宾仙翁  降               九十七年十二月十三日喜部  第一章  金榜题名俗世之间,实在有很多事情是值得众人所给予贺喜的,自古有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在过去的年代里,一个地方上若是产生出一位皇榜上有名的乡亲出来,尤其是前三名的状元、榜眼、探花,其地方上,真是家家户户的庆贺非常,虽然不是自家门庭的亲人,亦无任何血缘关系,却也是同感荣耀,因为这份荣耀毕竟是属于地方大家所有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帝王举办的科举制度已然成为过去式,如今民主的时代来临,人人皆有机会接受国民教育,读书识字;大多数众生总是碍于家计,并非每一个家庭皆能有足够的能力,可以栽培子女读上最高学府。台湾光复的初期,只要一个村庄里,有人考上大学,可以顺利进入大学就读,这都是村子里的骄傲、荣耀,从一发榜的那一天起,从街头鸣炮到街尾,为的就是庆祝该村出现了一位大学生。随着时光逐渐的过去,农业式微,工商亦几近萎靡,而科技挂帅的现代中,每一个家庭里,父母亲想要栽培子女读上大学,尚能有其余力,在这样的年代里,反而报考高中程度之学校,却有压力、紧张、苦恼不断的加在身上,才有换取入榜高中学校之机会;一旦发榜时,见到自己的名字登记在学榜上,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亲戚朋友也为之高兴庆贺,甚至有些人为了鼓励学子的努力,并进一步的要为其加油打气而争相宴请,做为学前的鼓励、考后的庆贺。除了这些之外,自进入小学起,在每一个学程之中,都有其月考,教育单位为了明白学生一段时间以来,究竟吸收了什么?又记诵了多少?于是一学期必有二│三次的主要考试,让学生自我激励,自我要求读书之习惯;有些学生虽然无法名列在全校之最,却也有人名列全班之冠,纵使未能名列前茅,只要一次比一次都有所进步,也是非常值得喜悦、庆祝的事。尚有一种非常值得喜悦的事,虽然不是能提高自己学籍的事,但只要榜上有名,也是一种非常欢天喜地的一件事,那便是「高普考」。因为一旦能在高普考上通过考试,必定能获得光明似锦的前途,在公家单位稳定的任职各种工作,实在是一种人人心羡的一项职业,其代表着有保障,更代表着退休后没烦恼。另外一种值得欣喜的事,虽然没有公家职业,本身也并非属于高等学识,却是有些人在平时的为人处世,善尽本份,谨守纪律,凡事皆以利他为前提,时时抱以热诚心来待人接物;有朝一日,被人选上「好人好事代表」或「模范代表」,虽然并非自己本意要报登扬名,却也是一种令人不觉由内心深层产生出来的一种法喜心。此外,有些人辛勤的穿梭在求职的行列中,大小职场奔波不断,一旦见到自己的名字被登记在录取的名单上,那一种满心欢喜的愉悦,是别人所无法体会到的;因为工作一经录用,除了本身可以有长期收入之外,更可以有养家活口的来源,个中的喜悦真是只有自己面临过,才能知道而已。人生在世,并非只有坏处,凡事得朝正面的方向去看待,生活才能有一番作为与成就,不需要处处与别人做比较;凡事必须用自己来比较自己,今日有无比昨日懂一点人生的哲学与处世道理,今年有无比去年多吸收一点人生哲学,今天有无比昨天或比去年的今天少喝一点酒、少抽一根烟、少骂人一句、少生气一次,只要今日有比别日多一些进展,才能称为成就的喜悦。 曹国舅仙翁  降                 九十七年十二月二十日喜部  第二章  修行眷属红尘俗世,诸事着重于「传承」,在传承之前,必定有其诸般磨练,始能有好的传承品质,方得以技艺永久流芳。而在此学习过程之中,除了要有「良师」之外,最重要的是「益友」。人生在世,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有其同伴,才能有相辅相成的交相成长。从幼年上学堂读书之时,逐渐识字,若是缺乏同学一起学习,虽然有教师在课堂上非常用心,并且殷勤的传授各种学识,此时因为欠缺同学互相做伴、共同读书的缘故,必定减少其学习的兴趣。若是缺乏同学的激励与竞争,亦将减少强烈的学习心与吸收力。众生由学堂步入社会,无论士、农、工、商、百家行业,若是完全没有同事可以从中合作,于每一个段落的工作阶段,任凭自身有多大的能耐,任凭自身有再大的才情,亦将使事情的进度受到阻碍而事倍功半,并且工作起来亦会缺乏冲劲。就连运动这门法轮来讲,千年以来,运动已从修道的秘传中消失,原因在于运动家都各自有其自我观点及自我目标与方向,造成运动的法轮,从道家的内修功夫脱轨而沦为如今的各类运动,而不再是一门道家功法,这乃是缺乏同伴所造成的影响。众生在各行各业钻研奋斗,行行出状元,总是希望自己能得出人头地;社会上并没有谁比较有成就,也没有谁比较差劲,因为每一个人的际遇不同,相对的生活环境便跟着不同,每一层级都有它的成功与失败。但真正的成就并不是拥有万贯家财,也不是拥有权势名气,更不是拥有土地万千,一个人的成就在于能够战胜自己,在于能够控制得了自己的情绪,并且每一天都有正确的观念,每一个时刻都能呈现出正面的能量与正面的磁场。广义而言,眷属即是道侣,亦称同修、道亲、同奋、……等等。在茫茫人海当中,世人处世行道必须仰赖眷属的协助,才能使生活更充实,亦必须透过眷属的扶持,才能令各自道行日渐增长。凡是与我有志一同者,便是我之眷属;无论是张三或李四,只要志气相投,只要彼此诚心,能互助合作,便为眷属;修道中人有缘千里来相会,因为缘而成就南、北聚合,而共为行道尽一分心力,眷属之情谊,难分东西,仅凭一心向道,而紧紧相依相长。愿天下有情之道子能得不分南北、不弃东道或西道,但尽结眷属道侣,相互勉励,参研佛道,以慰母心。狭义而言,眷属就是夫妻。因而另有一喜,世间男女每每学得修行义理,而服务于社会人群,虽不求丰衣足食,乃能尽心于人群中付出,藉以施展一己之所学,在社会上努力广结善因缘,仅图能够服务一些需要服务的人群,而在服务当中,无形中获得能够相依相助之生活伴侣,实是天大喜讯。然而众生以家庭为中心,眷属更是生活中能够真正彼此增长的对象,也是真正能够善待的对象,不论心灵的创伤或是身体的伤害,只有眷属间能够彼此疗伤怯痛,故有情人最后终能成为眷属,以照应彼此,进而同步于道场,亦是天下之一大喜也。韩湘子仙翁  降                 九十七年十二月廿七日喜部  第三章  儿女在侧人生在世之第三喜,就是生育儿女。随着儿女之出世,为家庭中增添许多喜气,婴儿天生带给人们祥和之气,让见到之人立即心生欢喜,丝毫不必刻意,纯粹自然而然的露出亲和力;待婴儿渐渐成长后,开始学走路,虽然是经常跌跌撞撞,却更是增加其积极想学走路的决心,而大人们看见那幼童跌跌撞撞未能稳走的模样,更是增添不少欢乐,对于幼童自然更加倍的给予呵护着。随着时光一日一日消逝去,幼童已经长大进入学堂,开始读书求知,身边已是有许多成群的同年纪之玩伴与同学,此时对于父母之依赖已经减少了许多;后来长大成人,各有所学、各有所专,于是步入社会,在各行各业中奋斗前程。同时,开始要对社会服务之时,亦是贡献人群的时机,总是造作中不断在学习应对进退的态度,并且在造作中不断增长为人处世之应有精神。回到家庭里能更孝敬父母、尊长,而为人父母者,只要儿女能经常陪伴在身边,虽然没有华美的服饰,虽然没有精致的餐食,总是粗茶淡饭,满心获得喜悦及满足;因为儿女在外奉公守法,遵守纪律,于各行各业中当尽一己之能力,使所担负之工作达到尽善尽美,并遵照上级所指定的使命乃丝毫不推诿。世间人欲使儿女在外能够守法纪,荣耀家门,则在幼年时便应教导明礼仪、知节制,稍有偏差言行,当立即予以纠正,不可任其自由,更不该加以赞许其偏差言行,而徒增往后之无法教养。当儿女出门在外,或因求学或因谋职工作,理当从中了解其人际关系与在职场中之待人接物态度,有值得赞美的部份,当予以赞美,藉此增长其求学或工作的法喜心;遇有该改进之处,当善加诱导儿女,步入正轨,莫使偏颇日盛。身边若有儿女愿意亲近陪伴,亦表示教养有素,而全家之喜悦便在教养中建立,修身行道深藏其间;是故,未来的主人翁或未来佛应该如何栽培成就,全赖为人父母的用心导引,则莲华圣境时刻相伴,是为天下第一大喜事也。 蓝采和仙翁  降                     九十八年一月十日喜部  第四章  子女上进为人父母者,皆不乐见自家的孩子在各种的表现上呈现得很散漫,更不愿看见自家孩子各种行为过于迟钝,于是经常为子女伤透脑筋;但对于子女的上进心,许多为人父母的却又经常表现出压抑而使之无法伸展的情况。当自家小孩拿着彩色笔正在兴高采烈的涂鸦作画时,虽然图画是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却也自得其乐;此时,许多身为父母的都会喝斥子女不可随便涂鸦,不可胡乱作画。殊不知天底下有许多出名的画家都是从小培养起美术的兴趣,如果像这样未予适当之导引出美术技巧,随意压制,到后来将会使子女该有的美术天分给予埋没掉。有时看见自家小孩喜欢坐在火堆旁,观看大人们烤些虾、鱼、蔬菜、玉米、……等,其小手亦常会不自主的拿起食材往火网上放,虽然尚不懂如何烤东西而让手中食物烤个熟透而不烧焦,但却也是满心欢喜的在大人的身旁显露出快乐认真的表情以及无邪的笑容;有许多大人们总是会喝斥小孩:不要玩,但此时子女们正处于强烈的学习欲望当中,若父母们能用引导的方式,让孩子们一方面实地体验,因为在家庭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皆有参与感,与从来没有参与过家庭生活各项事物,这时候的心情会完全不一样,而大人们就在身旁督促,保护着这些学习中的子女,将能提早让小孩有烤食材的技能,这是一种上进之心。面对子女之上进学习,不该仅基于保护心态或惧怕麻烦心理,而铸成子女们学习速度上比人家慢。当自家小孩经常在土堆里玩耍时,许多大人们总是认为身体或衣服会弄脏,便禁止小孩们到土堆里玩耍,而造成小孩们对于土的性质不够认识,造成小孩们对于土的用途缺乏认知。一个真心在观察小孩成长过程的大人,乃能在于小孩们喜欢玩泥土的同时,对小孩们教育讲解土的性质,让孩子们明白泥土的作用及其用途所在,甚至于可以进一步的引导小孩们实习种植简单的植物,比如:绿豆、红豆、……等植物,并且让孩子们由好奇,逐渐成为研究了解而满足,然后养成爱护各种作物,了解各种作物的性质、成长环境、生长过程,到后来看到结果的法喜愉悦,这便是身为父母的应该给予子女正在求知学习以及图上进心时的正确心态。看见子女们力图上进、知悉学习的良好表现,不正是为人父母的喜事,也是宗族之间的一大喜事;就因为知上进乃喜事,因此更该让喜事尽善尽美,亦是修行的目的也。 张果老仙翁  降                 九十八年一月十七日喜部  第五章  儿女归来为人父母者,无不是心系在儿女身上,经常担忧儿女身体之健康,一旦儿女有食不下咽时,做父母的心中是何等忧虑,四处投医,尚且不论;平常的辛苦劳累,只为了要让儿女身体能得健康,父母的心里才能展现出宽慰放心。随着日子的过去,那些童稚时期的儿女已经逐渐长大成人,有的已经在外独立求职谋生,有的已是留学生,甚至已为人师表,只是碍于工作的因素,得远赴它乡异地,而与父母相隔甚远,有些儿女或许各自嫁娶而迁居它地,不能经常与父母有相聚的机会;类似种种情形,在末法的时代里乃是不稀奇,司空见惯。一旦有儿女归返家乡探望父母尊长,身为人父及身为人母的,一见到自己的儿女拨空返家,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心中乃有说不出的感动及喜悦;虽然有时只是短暂的数日相聚机会,虽然有时仅是数个小时的见面机会,只要看见儿女平安健康,心中是多么的欣慰与高兴。 每当儿女到外地工作,为人父母的无不是日夜盼望着儿女能得假日返家;甚至于日夜难安,思虑着儿子、女儿在到外地工作有没有饿着?有没有被人欺凌?有没有被人诈骗?是否在外与人冲突?有无在外违法犯纪或感染坏习惯?总是一颗心难安难稳,直至儿子、女儿真正归返家中,让自己亲眼看到儿子、女儿已经是独当一面的人物,身体平安无损、健康无疑,为人父母的才露出欣慰的喜悦,从此开始睡能安稳,三餐正常有序。每当儿女出国留学,为人父母的总是经常思虑着儿子、女儿出门在外,并且远在不同的国度里谋求学问,不知道功课如何?不知道教授好坏?不知与同学间是否相处融洽?不知道天气是寒是暖?不知道儿子、女儿有没有正常吃饭?不知道儿子、女儿有没有睡好?生活习不习惯?心中总是忐忑不安。稍有风吹草动,便以为是儿女回来,心中高兴的很,但喜跃却又在瞬间消失了,原来只是野猫在奔跑时撞到家里的门,并不是儿女真的回来。直至儿子、女儿学成,即将归国,当父母得知消息,心中无比的宽心喜悦,早早便在规划要如何妥善的替儿子、女儿庆祝;这种父母与子女之间别离又相聚的时光,得之不易,喜悦外露,自然而然的展现出心中的愉悦境界。每当儿子娶媳,迁居在外,每当女儿出嫁,纳为人媳,心中经常思想着儿子与媳妇在外是否和睦、有无争吵?总是思虑着女儿嫁为人妇、丈夫有无善加照料?夫妻是否和合?公婆是否好沟通?在在都令身为父母的深感不安,一旦亲眼见到儿子与媳妇两相和睦,亲自见到女儿及女婿和谐相携,身为父母的,心中才感到宽心许多;不但身为父母的见到儿子、女儿会有说不出的喜悦与安慰,就连身为儿女的见到父母亲,也能感受到有如释重担,有见到光明的活跃,心里有说不出的感动及振奋。是故,修行人道,乃在于能够把握住每一个亲子间相处的机会,予以圆满也。 何仙姑  降                        九十八年二月廿一日喜部  第六章  创业如意众生在此娑婆世界当中,经过学习专长和经历技术之后,想要有一番轰轰烈烈的作为,就会规划创业,然而事业则可分为:自业、家业、志业、圣业。以「自业」而言,每一个人都有其某些特定之理想所在,然而并非每一个理想都能很顺利的实现。有些人总是思想着欲开创属于自己的一个美术天地,当然在刚开始时,先有了这样的想法,有些人便会非常积极的投入相关学习、筹备与完善的规划;同时寻找支持者,或者寻找一群有共同志向的有缘人,一起朝美术天地奋斗,一旦理想中之事业逐渐明朗,而成就现实的生活领域,不是令人喜悦之至吗?以「家业」而言,因为创业惟艰,初期由自家人投入与支撑,因而自家人必须共同学习与付出,并且同心协力的努力;历经一段时日,逐渐突破各种瓶颈,并加以克服与融合,其事业层次便更往上增进一层。在「家业」当中,由于成员大多为自家人,事事便无计较之处,而且分工合作,都在彼此的协助中度过去,虽然「家业」有大有小,总是家族成员共同生活与勤奋工作,也是一种福气。以「志业」而言,当「家业」从共工而共利,不断稳定成长,甚至不断扩大。虽然从表面上看起来,不过是和其它人一样的从事着生意,但唯一不同的乃是经营生意之理念与目的。有些人经营生意的理念在于能够使南货北送,互相观摩,从中谋求大众福祉,并且让有些区域之特定产物能运送到该种产物缺乏的区域,或者根本未生产及生产不出来的地区,让人们可以得到充份的物资;同时也让该项产物出产过量之地区,能出售过量之产物,以免影响物价过于低贱及物资过份的囤积,造成日后之损失及毁坏。因此,商人南北奔走,其理念在使四方共享充裕之物资,而在经营当中,要有适当利润,方能使得事业永续长转。且因学习商道之人有过人之智,乃能长期不断的提供必要之物资,做为救灾救难之使命。因为立志之故,乃尊为「志业」。以「圣业」而言,乃为「志业」之延伸,平时除了修身养性、圣凡双修之外,积极出钱出力,回馈社会,赞助参与扶持贫瘠、拯救急难众生的行列,亦秉持仙家的恻隐之心,不忍众生苦,抱持「人饥己饥,人溺己溺」之同理心,为救度世间苦难众生而努力。甚至于自身投入救灾、救难,更效法观世音菩萨之「无缘大慈,同体大悲」闻声救苦之大无畏精神,无论何处发生灾难,必有我迹之大无畏精神,全心全力投入救灾救难之圣命,此即是「圣业」。世人开创事业,若能依此四种程序步骤,利己利人,则为天下一大喜也。 锺离权仙翁  降                   九十八年二月廿八日喜部  第七章  新车代步新时代的众生,生活在四方交通便捷以及处处讲求方便与快速的环境里,因此,从原先必须步行走到千里路、万里山的生活环境,逐渐演化成有自行车代步。在昔时的人们,只要家庭中能够共同拥有一辆自行车,便能成为地方上受人羡慕的对象,家族的每一位成员走在路上都能雄壮威武,一直到机车大量的引进,普遍的人们开始又将交通工具转向以机车代步。直到如今,汽车林立,有些人一辈子都盼望不到自己能够拥有一辆汽车,有些人则是有机会获得以中古汽车代步,让生活更加便利,不但可以载很多物品,也可以多人同时上路,既方便又有伴,并且想到哪儿就到哪儿去,实在省时又方便。这个时候若是能力再好一些的人们,便会选择让自己的家庭增添一辆全新的汽车,用来做全家人假日出游或探视亲友之用途,甚至有些人则将车子用来做为平日上班通勤的交通车。当人们拥有新的车子是多么值得高兴的事,但是新的车子,每一个人的定义方向不同,有的人认为身边开了二十年的老爷车,时常停摆,干脆换成十年的车子,对这个人而言,这十年的车子就是一辆完完全全新购买来的车,将予以特别的照顾与保养,心中的喜悦,可想而知;因为新换了车子,便迫不及待的想要开远一点,迫不及待的想要让自己的亲友知道,我已经重新买了一辆车子。经过一段时日,认为车子只有全新,而且完全没开过的车子,才能激起兴奋;于是,积极储蓄或分期付款,终于可以心想事成的为自己、为家庭购买一辆完完全全刚出厂的全新车子,难免要尽快的昭告天下,让所有人都知道,我已经买了新车子,而且是全新的哦!开始到处向亲友宣传,并开车到处兜风。因为新买了车子,那种心境是多么的激昂痛快,于是一整天开着爱车都不觉得累;因为车子是全新的,激起了自己的精神,让自己活力十足,这便是一种欣喜、愉快的表现。甚至在新车刚买来的最先几个月,都要在下班后特别开车到山区欣赏夜景,或者到海边吹拂海风,或到郊外驰骋兜风,直到夜深人静,才肯好好的将新车子停好,且熄火休息。像这样的喜悦,其实是可以每天都拥有的,只是众生都很容易将喜悦的心给隐藏掉,若能够维持刚买新车的情境,那种欣慰、愉悦,不难每天都呈现出来的。 李铁拐仙翁  降                     九十八年三月七日喜部  第八章  新居落成娑婆众生整日忙碌,无非是为了想改善家庭的生活环境与生活质量,于是辛苦计较,就为使安身立命之处所有个着落。自古以来,众生除了以食物做为养命重要来源,尚且更要有洁净朴素的衣饰来庄严其身,紧接的便是居家之问题。昔时,凡是众生在海边、在山区、在溪边,只要能够随手运用各处尚未有其它人搭建房舍,或未有人种植农作物的场所,仅需捡拾木材善加搭建,就有遮风避雨之处所。时值今日,原本上苍给予人们耕种及居住的土地,却受到有心人士之谋略,造成提供人们居住的场所辛勤一生都毫无下落;因此,得透过借贷方式,方能使居住问题有个着落。因而无壳一族的人们,干脆选择在外租屋,以解决居住的问题,至少本身没有了房屋折旧的损失以及房屋修缮之耗费;此外,省吃俭用大半辈子,日月不断点滴节省下来,好为日后能够找寻居住的良地,做一番努力。经过长时期之后,积了一笔购屋经费,更在千选万挑之下,终于能让居住场所有个固定,并且有个属于自我的空间,不必再看别人脸色,更不再受别人所左右,实在是一种令人愉悦的心情。有部份的人们,乃将居住当成是随时可以变易的场所,住惯了同一间房子,看惯了同一个环境,数年间再易地而居。旧的住所予以出租或售出,让自身永远处于全新的心情,让自身永远有新的邻居及新的环境,也是一种人生因「住」而产生的乐趣。人生在世,不拘任何一定的模式下生长,虽然类似游牧的生活方式,但对于某些人,正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生活品味,展现出不同的人生经历,至少在人情冷暖的时代里,经常变换居住的房屋及其环境,有助于调剂身心灵,并且有助于广结善因缘,亦是一种妙乐。有些众生甚至将自身的爱车当成是永远可以走动的房屋,平时除了正常上下班、工作之外,到了夜间乃索性居住在车内,一来可以看顾爱车,二来可以省下租屋之费用,三来可以不断转换居住的环境。当想处于田园农庄时,便将车子开往田园间夜宿;当想看山景时,更可将爱车开往山区夜宿;有时想看海景时,更可将爱车开往海边夜宿。生活是如此的灵活,日子是如此的妙用,虽然没有水泥屋可以居住,却能以车为房屋,做到不浪费牌照税及燃料税的方式下,使爱车在二六时中都善尽良用,亦是一种生活的另类情调。无论自身所看重的房屋是借贷而来,或者是将大半辈子省下来的生活费拿出来购屋,一旦亲自进住新屋时,那种感受是多么的欣喜、愉悦!有一种迫不及待的心情想尽快昭告天下,让亲友们、让乡里们知道自己已经买了房子,这样的喜悦,若非当事者,是无人可以体会的。是故,能够时时保持新入住房屋当时的心境,就能使喜跃欢乐永继年年;修行的功夫就是在保持有这种法喜之心,自始至终不增不减,是乃内德之功也。吕洞宾仙翁  降                   九十八年三月十四日喜部  第九章  善用钱财芸芸众生,身为人父母者,养儿育女,而且用心栽培,辛劳大半辈子,无非是希望儿女们能够不必再和自己一样过着贫困生活;于是终日辛劳工作,赚取生活费用,除了供给平时生活必需之外,绝大多数乃用于子女身上。既然要栽培子女,就要营造适当的环境,但究竟提供儿女什么样的生活环境,才是最好的呢?所谓:「孟母三迁」,乃是母亲为子女营造适当学习环境的典型例子。但是天底下并没有所谓的最佳生活环境,因为一切由心造,再如何恶劣的生活环境,只要一颗心保持在清净无欲的状态之下,放眼天下,并不觉有任何事物是不佳的,因为心念不同了,环境也随着心念改善了,一切都归于完美。此时,最需要注意的是,让子女能够熏陶学习正确的处世观点,并让子女深刻了解人际间之应对进退的正确态度,而本身带头尽心于克勤、克俭、克难,做为子女最佳的人生范典。至于钱财方面,当省则省,当用方用,面对救苦救难之义财,绝不吝于喜舍,为子孙留下德泽以庇荫人生,让人生旅程能够尽予平顺,稳定中求发展。最典型的方法,乃是能够连自身舍业报后的身后问题都规划得非常完善,如何个完善法?有些父母乃能积存一笔棺材本,留给后代子女不必再为自身的丧葬费造成负债累累,甚至到处借贷,而欠下人情债难偿。而有些父母更将子女的创业基金,在其出生之后便已经开始点滴打理,希望将来儿女有机会创业时,能够不必或者减少子女将来创业所需的借贷额度,使子女有机会创造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当今的众生要比以往的众生和以后的众生还苦,不只身苦、心也苦,道理何在?当今众生尚且面对「上奉爹娘、下抚儿女」,正将面对孝养父母的最后一代及被子女遗弃的第一代。因此,不但身苦、心也苦,但总是得将生活的一切规划,使之尽予妥当,得规划爹娘日后养老所需。因为过去观念中的父母,甚少为自身投保医疗险;因此,医疗方面也就得开始准备应急的规划。除此之外,尚有自身生活所需费用,如今不得不开始规划准备,将来一旦子女各自成家立业,仅剩老夫妻在家,或许将面临退休问题之种种,得在此时先行有所规划。人生在世,难免有所病痛,佛云:「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因此,有智慧的父母、够聪明的孩子,乃能利用孝养父母的同时,为父母多少造善植福,或者保调冤亲,令父母多少减消一些怨戾纠缠;为儿女造功修善德,或保调冤愆,使儿女人生运程中多顺遂、少障碍;为自身造功,消冤解业,减轻子女日后的负担,及减少影响自身在生活过程中的磨扰、烦恼。是以故,善用钱财,用之得当,亦是人生一大喜事,对父母好,对自己好,对儿女也好,这便是「三喜临门」的最佳做法。         福星仙翁  降                     九十八年三月廿八日诗曰:福乐随心喜气昂。禄添正位心意明。寿延满足知福慧。喜笑迷黎意不清。跋文本书《福禄寿喜》,旨在阐明福气之真理与谈论禄格之妙义,并且论述寿元个中妙法,更道明喜悦与身心之变化。同时,藉《福禄寿喜》四字,令众生明白人生在世也脱离不了心情之变化,而心之变化来自于贪嗔痴之衍生,主因乃在欲求之过旺所致。世人一旦从心中彻底降伏过盛之欲望追求,人生便能获得无边乐趣,生活则自然富足也。福星仙翁  跋于懿敕宝德大道院天运岁次己丑年三月初二日 禄星仙翁  降诗曰:福满人间乐无疆。禄格充盈世代昌。寿正慈光吉祥意。喜临天下有良方。跋文本书《福禄寿喜》,言虽短,意虽浅,却有甚深妙法在其间。自古以来,识宝矿者,方能淬炼出奇石之珠光,使之宝气呈现于世间。本书若能深入研习,则更胜于宝石之淬炼,其法益及妙道,非亲身体验乃无法领会个中殊胜妙道所在。愿有缘者,珍而惜之、悟之、行之也。禄星仙翁  跋于懿敕宝德大道院天运岁次己丑年三月初二日 寿星仙翁  降诗曰:福照凡尘俗世深。禄增格重志如金。寿添一笔恩德泽。喜应人间布佛音。跋文本书《福禄寿喜》,顾名思义乃在表述,福者、禄者、寿者、喜者各有不同之心志,各有不同之造作。无论是福、或是禄、或是寿、或是喜,皆因心识变现,一切逆,由于心中障,一切顺,皆因心中畅;心无所罣碍,自然处事无忧,心无忧自然身不受五行生克之禁制;人生于世,便自然涌出满足法喜,而无异于身外富贫忧乐也。                  寿星仙翁  跋于懿敕宝德大道院天运岁次己丑年三月初二日 欢喜佛  降诗曰:福贵人间照十方。禄延德泽现慈光。寿增岁月珍五谷。喜布真心映瑶乡。跋文本书《福禄寿喜》,乃是修行【人道】的一环,因而,主旨在于阐明人生处事应有之态度及为人应对进退之哲理,并且从中道尽身心灵调和的重要,甚至于不时谈论珍惜现有资源,不得轻易浪费一粒米饭,不可轻易弃置一片菜叶,当思农民耕种之辛苦,珍惜资源。是故,把握当下每一个能够行善造福人善的因缘,这便是《福禄寿喜》的精髓也。欢喜佛  跋于懿敕宝德大道院天运岁次己丑年三月初二日   福禄寿喜  完书玉旨   本道院院尊关  登台             九十八年四月十八日圣示:今夜恭接【完书玉旨】,命本道院福德正神十里外接驾,命本道院天上圣母五里外接驾,其余神人排班候驾。可。  吾退!钦差南极仙翁  降诗曰:福布因缘德义心。禄垂耐毅正天音。寿延惜福珍资物。喜照胸怀大爱深。圣示:今夜,  吾乃奉玉诏前来贵道院,特为《福禄寿喜》一书颁布圆功玉旨而来,愿贵道院神人能得再振文风于时时也。玉诏宣读。神人俯伏。钦    奉玉皇大天尊玄灵高上帝  诏曰:朕居凌霄,统御万灵,上掌三十六天,下辖七十二地,位居尊而鉴卑,无时不以苍生为念。今查尔南赡部洲台疆《懿敕宝德大道院》奉旨著作《福禄寿喜》一书,业已完书,本书将能带来末法众生对于「福禄寿喜」有更进一步的态度及心地养成。同时古有「乐天知命」,秉先天法喜于刻刻。今宝书既已完成,合该颁敕赏例如下:一?凡护持本书达全勤者,准各予以赐记二道功,增二级福禄寿七载,赐喜讯三件。二?凡护持本书半勤者,准予各赐记一道功,赐一级福禄寿三载,赐喜讯一件。三?凡护持本书过半勤而未至全勤者,每缺一期减五十功计。四?凡护持本书未达半勤者,每参与一期,准予赐记四十功。五?凡《无极五方证道院》诸位灵修士各缩减修限一个月,不含未入列满三载者。六?凡神祇各晋三品二级,果添二果。七?凡助印本书达一千本者,准予开智慧,消减大功名障碍一件,并解其业因。八?凡助印本书达三千本者,准予消减大福报阻障三件,并解其业因。九?凡助印本书达五千本者,准予消减天劫厄一件、解官符二宗、增福禄一笔。十?凡助印本书达一万本者,准予消减天地厄一件、水火劫二宗、官兵劫一件、雷火厄一件、枷锁劫二件,增添福禄寿喜各一笔。愿尔后贵道院神人对于文风教育及人文栽培建树再造高峰,莫负寄望。钦哉勿忽。叩首谢恩。天运岁次己丑年三月二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