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污染的酿酒园wow:消除物价暴涨的货币基础还不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8 07:20:23

消除物价暴涨的货币基础还不够

 

家宝在记者招待会上,指出治理物价上涨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控制货币的流动性。我想补充一点,对于物价这一点也是重要的,也就是说消除房价物价上涨的货币基础”。实际上,当前我国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在于货币驱动型和成本推动型上涨。

 

在我们看来,所谓货币驱动型物价上涨,主要是超额货币的供应,导致流通中的货币增加,形成了游资和热钱。所谓成本推动上涨,主要是由于上游产品上涨,透支了成品商品利润空间。这些主要是由于我国的信贷政策畸形造成的,一方大量的民间资本需求大量的信贷资金和融资,却告天无门(现在好一些了),另一方面,靠身份和垄断获得巨额信贷,形成高利贷资本和游资,处处推高物价;一方面制造品严重过剩,一方面是资产价格和原材料劳动力价格飙升;一方面是处于过剩周期需要宽货币,一方面房价暴涨需要紧信贷;这些两难的根源在于,当前处于过剩周期,所谓的资产价格火爆,在一定程度是由于政府大量印钞驱动的,是由于大量的资本在实业中没有出路推动的。

 

如果不消除我国物价上涨的货币驱动基础和成本推动基础,大搞紧缩的货币政策,比如上调准备金和加息,无疑是垄断资本一个更大波段可做,无疑是让过剩的制造业雪上加霜,无疑是继续迫使资本哗变为游资。

 

最近,高层也不得不承认,由于我国庞大外汇储备,多印不少货币,形成了超额货币供给。央行货币委员会一位委员研究指出,每年新增的国家外汇储备,全部是央行用基础货币买进来的。如1997至2005年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为8.26元,意味着每增加1美元国家外汇储备,央行就要增加动用8 .26元人民币的基础货币向商业银行购汇,这8.26元“高能货币”转入商业银行,再乘上4至5倍的货币周转速度,可放给市场的贷款总额就是40元人民币上下。此前,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今年1月就曾撰文指出,央行虽然进行了大规模对冲操作,但市场流动性仍非常充裕,引发通胀预期。自2003年4月开始发行央行票据算起,大规模对冲操作已持续八年,截至2010年9月末,对冲率(即存款准备金余额+央行票据余额/外汇占款余额)约为80%。

 

其实,外汇储备并不是我国高能货币投放的基本原因。在我看来,当货币之所以被超发,还是由于改革的成本使然。实际上,在此前,我国的外汇储备并不多,但是,我国却发生多次高物价通胀。原因在于,货币幻觉比财政税收更能够促进居民增加财富的干劲,但是,如果长期运用于此,或者失控,就会导致通货膨胀。实际上,世界上很多国家之所以搞上市场经济,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利用人们的货币幻觉,可以为国家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也确实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这却是要比官僚经济或者计划经济,来得更便捷和容易。

 

当然,现在西方国家想通过促使中国物价上涨,迫使人民币升值。事实上,这是一个相反的过程,正是又有人民币的升值,才导致基础货币大幅度投放,才导致大量的信贷资金和产业资本形成虚拟炒作资本。那些通过升值来解决国内通胀的,只会给国家带来更严峻的滞涨之中。既解决不了物价上涨问题,又可能促使实业经济更加过剩。

 

一位研究者认为,上世纪90年代发生的货币供应量的波动是主要由外生性(M0)货币供给变化所主导的;而本次货币供应量的波动则主要是由内生性(M1和M2)货币供给主导的。这种判断,我们认为有一定道理,不过,本次货币超额供应主导因素,具有全方位的因素。

 

实际上,从2005年伴随加息和上调准备金,带来的是人民币的升值,这些都导致了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涨,最明显的阶段是2007年,不仅是房市暴涨,股市也在暴涨。这诱发了产业资本向金融资本(我认为是高利贷资本的现代变种)大规模的转移,形成了财富第三次再分配的效应。

 

另外,由于随着政府财政支出的增加,印钞数量也会随之增加,在身份企业圈钱和掠夺利润的前提下,在政府支出不断增加的驱动下,在升值和加息增加了实业资本的使用成本的打击下,才驱动了最近几轮物价上涨,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恰恰是货币主义的失误,导致了日本的衰退和美国的次贷危机,也是我们当前货币政策两难的根本原因。仅仅消除物价上涨的货币基础还不够,还要消除物价上涨的实体因素和信贷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