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技巧与表现手法:笑逐“盐”开,国民理性何时回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4/29 14:29:30
笑逐“盐”开,国民理性何时回归  
2011年03月22日 08:28:54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碘盐抢购风潮刚刚过去,与盐有关的段子就漫天飞舞:“核出此盐”、“妖盐惑众”、“盐而无信”、“相顾无盐,惟有泪千行”、“谣盐止于智者”、“无盐的结局”、“日本地震真的让我们无盐以对”……

国人确实擅于无情自嘲,而且自嘲得非常艺术,只不过习惯于自嘲,却不习惯于反省。自嘲能抚慰创伤,却不能开启理性之门。非典时期抢购板兰根的情景恍若昨日,一听说日本核泄漏,抢购碘盐的男男女女又排起长龙。当然,这一情景并非中国独有,整体科学素养比我们高很多的美国人,也抢起了碘片。只是,相比对他人指手画脚,自我反省更显重要。

不知那些热衷于段子创作与传播的人中,有多少原本就是抢购碘盐的生力军。也不知道,一场闹剧的收场总以段子的流行为尾声,这种现象是否可以视为精神胜利,但可以肯定,不少人再一次借助段子的搞笑功能,完成了思想的麻醉和对苦痛的健忘。

如果将时间短暂却影响广泛的抢盐风潮,上升到国民性之类的宏大命题,或许会被认为是小题大做。但以此为契机,反省一下国民理性,却很容易令人紧皱眉头。抢盐风潮一夜之间风行大江南北,总有人习惯性地辩称,灾难如何突然,个体如何渺小,专家话语又如何捉弄人之类,这些貌似无奈的辩解,其实对理性的培养并无益处。

固然,那些抢盐的人多是穷人且文化程度不高,他们无论经济资源还是文化资源的占有量都少得可怜。一方面,弱者抗风险能力本来就低,在大灾面前缺乏安全感以至病急乱投医,这可以理解。但并不是所有穷人和文化水平低的人都参与了抢购,甚至经济和文化状况,并不是是否参与食盐抢购风潮的决定性因素。决定性因素在于,这个人是不是有独立的品格和思考的习惯。姑且不论碘盐无法抵抗辐射的科学常识,只要稍稍关心资讯并借此把握真相,就不会去抢购碘盐。

也不能责怪同胞过于惜命,无论哪国国民,也无论高低贵贱,生命原来平等,但为了自己活命而疯抢赖以生存的物资,哪怕愿意给出数倍的高价,也是自私的表现。那些为了抢购一袋食盐而不择手段的人,一旦真遇上巨灾,很难指望他们会把紧缺食物分给老弱病残,更不要说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3·11”地震不仅考验了日本国民,也考验着国人。不少同胞在这场灾难中表现出可贵的人道主义精神,但碘盐抢购风潮也像一面镜子,照出部分人灵魂中的“小”。

这是一个需要崇高但崇高往往被消解的时代。面对“3·11”地震中日本国民的种种表现,不少国人一方面为其坚韧、镇静和守秩序而慨叹,另一方面却不由自主加入囤盐风潮,甚至事后因抢盐过多而发生退货纠纷。当谣言与谎言被戳穿,便编写和传播段子以自娱自乐。缺乏理性的人,虽然也不缺乏笑声,但这种笑声并不代表自我解剖,只是为了死要面子而打圆场的自我解嘲。俄国作家果戈里在《钦差大臣》里的那句话多像是为他们准备的:你们笑什么?你们笑的是自己!(朱述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