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唱歌颂农村新面貌:武汉更需“中端崛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1 02:10:51
武汉更需“中端崛起”(2011-03-15 10:39:48)转载 标签:

财经

      武汉系列之九      

 

罗天昊

 

 

大中国,大武汉。

在某种意义上说,武汉非常适合作为中国的代表,有显赫的战略地位,但是目前并不发达;版图很大,但是却并不够开放;有些地方很繁荣,但是,更多地方还很贫穷;都市阶层庞大,但是,农村人口仍然很多。

 

武汉之崛起,有如中国在世界的崛起。

有非常之事,然后有非常之功。

作为中部中心的后发者,武汉欲后发先至,亦需要有非常的发展战略。为此,武汉确立的未来战略为“高端崛起”。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作为一个并不发达的国家的并不发达的内陆城市,武汉实现“高端崛起”的根基并不稳固,就现状而言,武汉更需要“中端崛起”。

 

 

    “中端崛起”方为正道

 

本次十二五规划,新兴产业被寄托厚望,隐约透露出整个国家欲实现“高端崛起”的战略意图。

中国的崛起,既是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的历程,亦是参与全球产业链获得的回报的过程。中国未来的发展,仍需服膺其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目前,中国仍然位于全球产业链的低端。

 

在高新技术行业,中国与世界的差距巨大,中国最先进的航天工业,已经落后于世界先进十年以上,在大飞机领域,核心技术控制美国、法国,以色列等发达国家手中。而在新兴的电动车,太阳能等领域,核心技术亦在美、德、日等国。中国虽然已经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大国,但是,市场上的高档汽车,如宝马、奥迪等,却几乎都是外国货。在中国热火朝天的工地上,我们将发现日立、神钢、现代、大宇这些挖掘机,起重机等机械都是来自日本和韩国。

 

在主流的大众制造业领域,由于核心技术的缺失,中国企业亦是大而不强。

 

同时,中国市场的另一大特点,即以低端消费为主,中国目前国民收入偏低,这种状况,决定了在中国,高端产业不可能成为主流。中国更需要“中端崛起”

 

事实上,真正的全球性大国,必是“中端崛起”,只有大众产业发达的国家,才可以屹立久远。作为全球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不仅拥有很多高端技术产业,其大众制造业,亦非常发达。美国企业在世界500强中的名单,多数出自大众消费产业,如通用,IBM等。而昔日的霸主西班牙,荷兰和英国等,正由于其本土“高端化”,奢侈品消费流行,金融投机比实业更受商人欢迎,最后导致空心化,而随着其海外殖民地失去控制,遂至迅速衰落。

 

鉴于此,整个中国,仍然需要以满足大众需求为主。而对应的产业结构,应该是大众产业为主体,兼顾高端产业。

 

十二五规划虽确定新兴产业为战略性产业,但是就全国而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可能只是10%。现在出现的一个不好的现象是,各地对于新兴产业蜂拥而上,造成了严重的同质化竞争,而对于传统产业,大有将其当做“落后产能”的趋势。

 

传统产业是现实的支柱产业,而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是未来的产业,如果过早地将未来产业作为寄托,忽视当下,则容易形成产业空心化,成为经济上的孤岛。珠海在珠三角落后的教训,不可不察。

 

武汉已经确定未来重点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动力汽车、动漫、半导体、生物医药等15个新兴产业,而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未来的总收入,设定为8000亿,几乎等于再造两个当下的武汉。是否现实,值得考验。光是国家级的高新产业园,全国就有50多家,武汉有光谷,广州也有光谷,河北还有电谷,可谓群起争雄,绝非武汉独美。

 

在很多地方欲发展新兴产业时,地处沿海的浙江,反以传统产业破局。浙江是本次金融危机的重灾区,但是,浙江却仍然坚守传统产业,通过市场转移,产业链的完善与拓展,在设计与销售领域的提升等方法,实现传统产业的转型。而在广东,部分城市的“腾龙换鸟“已经导致实业衰退,出现了经济下滑的困局,这是当初始料不及的,连沿海都不合适全部抛弃传统产业,内地更可想而知。

 

以此为鉴,武汉未来的产业发展,首先是改变目前重工业比重过大的现状,大力发展大众工业,而非将希望寄托在高端产业领域。更理性的选择应该是“中端崛起,高端突破”。作为中国大陆中心,内陆腹地庞大的大众消费需求,是武汉成为中国制造业中心之一的根基。而在产业局部上,武汉亦需以现代制造业为主,以高新技术产业为辅,而不是本末倒置。湖北有一句方言叫做“嘴巴还没有尖就学鹰叫”,武汉且不可应验此言。

武汉在造船、冶金、纺织等方面有着比较好的基础。应该继续发挥其在传统工业上的优势,同时大力发展大众工业,积累更强的技术力量和财富之后,才可以在高新技术领域进行突破。

 

 

            以何优先?

 

高铁时代的到来,使武汉成为四方通途。

 

事实上,武汉一直以来都欲实现“两通起飞”,即以交通和流通促进武汉乃是湖北的发展,使之成为中部核心,为此,武汉市政府还给当时的战略提议者,珞珈山下的李崇准教授颁发了“第一号嘉奖令”,足见武汉对此战略的推崇。

 

以今日的眼光来看,“两通起飞”的战略在过去时代功过参半。符合未来大势,却未必切合当下时势。武汉通过两通战略,成为中国的第一流通市场,曾经的汉正街,亦曾享誉天下。有“货到武汉活”之说。同样,也由于忽视了工业,“退二进三”的战略,导致武汉的在主流产业领域长期缺位,大众工业滞后。汉正街亦兴而复衰,反是浙江的义乌市场,因为有本土产业的根基,遂至后来居上。

 

武汉未来的产业规划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并重,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在武汉的计划中,十二五期间,武汉的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52%,现代商贸、现代物流和金融业占服务业增加值的50%,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和现代服务业中心。某种意义上说,这种规划,相当理性。

 

第三产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众所周知,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比重达70%,而在香港,第三产业比重,更是达到80%以上。而在国内,北京的第三产业比重最高,达75%以上。广州超过60%,上海接近60%,深圳53%,在直辖市中,重庆和天津的比重都未过半。全国平均水平为42.6%。湖北为39%。

 

一直以来,很多人认为,第三产业越发达,越证明城市发达。但是,反过来,却并非如此。是否以第三产业为主体,对于各个城市是不一样的。

 

到底哪种产业为主,受到两种条件的制约,其一是工业化发展阶段,其二,是它在所处经济圈中的定位与地位。武汉的两通战略的失误之处,在于十余年来过于看重第三产业而忽视工业。事实上,很多主流城市的发达,有一个发展历程,即,先通过工业化,达到一程程度后,再发展第三产业。(澳门,纳斯维加斯等有特殊政策的城市除外)。如果跳过第二产业,则会使第三产业也受到局限,甚至最终还要补课。

 

我的老家红安的发展,就经历了多次波折。

 

90年代,红安曾一度走工业化之路,红安在2003年烟厂被兼并之后,其支柱产业被“釜底抽薪”,对工业立市产生怀疑,一度欲以旅游兴市。欲实现“跨越式飞跃“,结果,因为没有工业的支撑,第三产业也无以为继,几次波折之后才重回归工业兴市之路。

 

不过,红安在重新确立“工业立市“的发展方向之后,近年来发展比较迅速。自2007年起,红安的工业增长更是迅猛,近两年增长分别达到了33.0%和32.6%。在全国性的制造业萎缩的情况下,更现速度惊人。

 

事实上,武汉未来的发展,不在于第三产业,而恰恰在于工业,目前,武汉与其他发达城市的差别,也主要在于工业领域。

 

众所周知,世界最发达的国家是美国。其第三产业执全球牛耳,但是,如果问,世界第一农业大国是谁?估计很多人都会产生错觉,认为似乎中国,印度。而事实是,仍然是美国。

世界第一工业大国是谁?

很多人也将产生错觉,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已经很多年了,也许是中国?但是,答案仍然是美国。

 

在以第三产业衡量国家发达程度的时候,在最传统的工业和农业领域,美国仍然是第一,其经济结构非常合理。这也是美国历经多次经济危机,而不至于衰落的原因。

 

武汉同样当以此为鉴。作为中国的大陆中心,武汉未来具有成为中国服务业中心之一的潜力。特别是发展物流业有天然优势,其港口运输和金融业,也潜力巨大。但是,现代制造业一样不可偏废,武汉需要兼顾制造业与服务业,而且尤其是要优先发展制造业,以弥补武汉重工业过重,而大众工业受压抑的困局。

 

虽然很多国内发达城市第三产业的比重很高,如北上广,基本都在60%左右,但是,武汉作为后发的中部地区中心,并不适合比例太高,相反,比沿海中心城市稍低,比全国平均水平稍高,才最符合现实。

 

武汉若真的是天命所归,亦需耐心等待。

芝加哥在成为美国最大的交通中心之后,在上百年的似乎间内,仍然是美国的重要工业中心,只是在最近几十年,芝加哥才成为全国最大互联网中心,最大的光纤通讯中心,实现了“高端崛起”,同时,最近十年,其第三产业迅速崛起,就业岗位逐步超过纽约,甚至在物流等局部领域,居全美榜首。

 

武汉被誉为“东方芝加哥”,当效法其崛起战略,先实现传统产业繁荣,再谋求高端崛起;先成为制造业中心,再发展服务业,厚积薄发,大器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