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格列自由求和:四川:财政资金“下乡” 施足农业发展“底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3 06:11:25

  □我省财政从2007年试点建农业担保体系,目前各市州已注册农业担保机构18户

  □截至2010年底,省级财政共投入1.68亿元引导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共撬动金融资金70多亿元

  3月16日一早,资阳市雁江区东庵生猪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云贞刚进办公室,电话就响了。半个小时,李云贞就接了5个电话,3个来自成都,2个来自重庆,“都是来订猪儿的,8块钱一斤的商品猪供不应求。”

  在资阳,农民的增收、农业的规模发展,从根本上说,来自财政资金的支持和导向。东庵生猪专业合作社就是受益者。

  缺乏有效抵押物 合作社遇资金瓶颈

  在资阳,东庵合作社很有名,但成立之初仅有28户农户参股,股本也只有36万元,“这点钱,修好点儿的圈舍都不够,更莫说购进良种仔猪了。”李云贞说,当初合作社想扩大养殖规模,农户凑不够资金,找银行贷款又不够条件。

  “这样的情况普遍存在。”雁江区农办副主任周良耘告诉记者,以养殖业为例,因为养殖户不是规范的企业法人,且畜禽生长周期长,市场不确定因素多,尤其是养殖场的活物不能抵押,银行无法放贷。“缺乏有效抵押物,合作社发展就难迈过资金这道坎。”

  省财政厅农业处介绍,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病虫害、技术、经验、市场等综合因素影响较大,由此产生的风险,一直制约着信贷资金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加之农村信贷缺乏抵押物,资金瓶颈更难突破,直接影响了农村现代农业的发展。

  财政投资作后盾 撬动金融大资本

  如何破解农业融资难题?我省财政从2007年开始试点建农业担保体系。

  在最初试点农业担保体系的资阳市,以财政资金投资为主的资阳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担起了为农户、合作社作担保的角色。东庵合作社得益于担保公司的帮助,用30万元作为风险保证金,顺利从银行获得300万元的贷款支持。如今,东庵合作社已发展成为一家拥有82户农户、12个养殖小区、年出栏近万头猪的大型合作社,总资产超900万元。“没有财政资金作担保,合作社根本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李云贞说。

  据统计,目前全省21个市州已登记注册农业担保机构18户,覆盖全省85%以上地区,其中资本金1亿元以上的就达16家。截至2010年底,省级财政共投入1.68亿元,引导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共撬动金融资金70多亿元。仅2010年,成都、资阳、内江等市就提供农业贷款担保38.77亿元。

  与此同时,担保公司也吸收民间资本不断壮大。资阳市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初注册资本为1419万元,到了2010年已增长至2亿元。其中,财政资本14272万元,占71.36%,企业及个人资本5728万元,占28.64%。而相较于目前由公司作保、金融机构实际累计放款的44.03亿元来说,财政资金被放大了30倍多,撬动作用十分明显。

  构建联动新机制 增强抗风险能力

  3月11日,在全省农业财政工作会议上,加快推进全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仍被列为我省农业财政工作重点。而构建风险防范机制,推进农业担保可持续发展也被提上议程。

  按目前担保公司运作规则,凡担保借款的企业和合作社,均按贷款总额的10%至20%向公司缴纳风险保证金,还清贷款后即退还。同时,财政资金也建立了给担保公司提供担保贷款风险补助的长效机制。

  有风险保证金和风险补贴,并不代表可高枕无忧。省财政厅农业处负责人认为,按国际通行做法,担保机构承担责任的比例一般为70%-80%,其余部分由协作银行承担。“然而,并非所有金融机构都愿承担这部分风险,这也是未来引导农业担保体系建设要解决的问题。”要增强抗风险能力,就应全面建立起担保机构和金融机构风险共担的联动机制,共同强化对贷款业主的监管。(记者 陈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