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柜推拉门滑轮安装图:“1+4”学习模式形成“四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九乡新闻网 时间:2024/05/06 00:38:13

1+4”学习模式形成“四化”

——江干区建设学习型城区的调查

作为城市新中心、都市新门户的江干区,这几年进入了城市化深刻转型期,城市化使大量郊区农村变成了城市社区,15万郊区农民转变为城市居民,农民市民化任务艰巨。城区的转型,也对广大干部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上半年以来,以1+4模式,即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为龙头,带动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村)、学习型家庭建设,初步构建起高起点、多样化、开放性、广覆盖的学习型城区整体框架。学习型城区建设以其“统筹全局化、形式生动化、主体群众化、机制常态化”的特点,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使学习成为转变发展方式、改变群众生活方式、提升城区文明程度的重要动力。

突出统筹全局化,注重整合优化各类教育资源,积极调动各方参与,构建多形式、多层次、开放式和社会化的教育体系,是建设学习型城区的基础。

坚持学习统筹全局化,强势推进,层层推动。明确建设学习型城区目标,区委、区政府召开全区建设学习型城区动员大会部署工作,大力营造上下共抓、全民共学的浓厚氛围。各街(镇)、社区(村)和区直属各部门各单位也相继通过召开动员会、推进会,进行层层动员部署,进一步统一了全体市民的思想认识,形成全社会崇尚学习的良好风气和浓厚氛围。与此同时,通过评选出六大类先进典型,以区委、区政府名义进行表彰,起到有效激励和典型引领作用。

注重学习组织网格化。建立各级各类的学习型组织,形成上下联动、平行推移、全员负责、立体交叉、齐抓共管的学习型组织网络。一是建立学习型城区主支架。建立了覆盖城区每个角落的1+4学习组织体系,即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学习型家庭,使人人在学习之中,人人在组织之中。二是厘清各类组织的创建重点。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建设学习型城区的基础和核心。由宣传部牵头抓总,坚持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争先创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强化两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定领导干部“学分制”考核制度和开展先进基层党委中心组评比等活动,重点抓好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各级机关是建设学习型城区的骨干力量,由区机关党工委牵头完善和规范全区各级机关、群团组织及事业单位的政治学习、业务培训、学历教育和系统自学制度。学习型企业建设由发改局牵头以提高员工素质和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目标,通过在岗培训、脱产进修、挂职学习等形式,加强对管理人员、企业员工的科学管理及专业技能培训,深化职工读书自学活动。学习型社区(村)建设由区文明办牵头围绕提高社区文明程度,丰富居民生活的要求,依托市民学校、基层党校、社区课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宣传橱窗等学习教育阵地,开展思想道德、科技普及、文化生活、就业技能、卫生保健、法律法规和家政等方面的教育和培训。学习型家庭建设由妇联牵头以提高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通过开展“小手拉大手”老少共学习活动,开展家庭读书和评选学习型家庭活动。三是组建三级宣讲团分众宣讲。组建区委常委宣讲团,11位常委带头深入到8个镇街及大系统作报告。组建区委宣讲团,15名部门主要领导组成宣讲骨干,深入社区、农村、企业、学校、机关进行广泛宣讲。组建基层宣讲团,由热心于宣讲工作的离退休老同志、老党员、老教授、劳模英模代表和义务宣讲员组成,随机宣讲。去年以来,共组织宣讲200余场。各级各类的学习型组织的建立,形成了社区、学校、家庭、单位“四位一体”全过程、全覆盖、全员化的城区教育体系。

推动学习资源社会化。一是整合辖区学习资源。坚持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的学习型城区建设思路,科学、合理地整合辖区学习资源,积极吸收辖区内机关、学校、部队和企事业单位参加创建活动,推动各类单位进一步面向社会开放,扩大各种教育资源利用率。二是免费开放学习设施。面向城区全面免费开放图书馆、体育场馆、计算机房等学习设施,提高各类场馆的利用率。三是推行菜单路径服务。在全区推行文化品牌三级菜单式服务,将“新市民大讲坛”、“一社一品”、“月月读”系列活动等亮点品牌制成菜单,同时绘制全区文化品牌分布路径图,分发给居民群众,让全区市民群众都能就近选择、参与自己喜欢的文化品牌活动。

突出形式生动化,注重发挥领导的示范带动作用,巩固学习阵地,根据不同的学习主体,探索创新学习平台和载体形式,构建立体化的学习模式,是建设学习型城区的有效途径。

巩固全方位的学习阵地。一是发挥三级党委中心组龙头作用。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实施意见》,对区、镇(街)、社区三级中心组学习提出了具体要求。2010年,区委中心组组织学习16天,举办专题报告会9场,撰写心得体会文章165篇,其中在报刊上发表文章86篇,人均达两篇以上。组织开展领导干部学习交流活动2次,召开学习讨论会、座谈会31个。二是发挥党校+高校主阵地作用。主动加强与国内高等院校的“联姻”,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浦东干部学院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采用异地办班、项目管理的形式,先后举办高级研讨班6期,投入干部教育培训资金835万元,培训区管干部580余人,并相继选派5名优秀中青年干部到发达国家参加MPA深造,完善各级干部主体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技能。三是建立规范化的继续教育制度。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党员服务中心、市民学校、社区教育学院在学习型城区建设中的主阵地作用,组织广大干部群众进行脱产与半脱产、长期与短期、集中与分散的培训。各街道(镇)、社区(村)干部参加各类培训5000余人次,覆盖面为100%;在全市率先开展“万名党员大轮训”,计划用5年时间,对全区2万余名党员集体轮训一遍,目前已培训20期3000余名党员;实施征地农转非人员就业技能培训25000余人。

拓展有效管用的学习平台。根据城区转型期市民教育引导的实际需求,拓展了多种有效管用的学习平台,形成了多层面、立体式的教育学习架构。一是拓展宣讲学习平台。创建了面向机关干部和市民群众的“新市民大讲坛”。根据社会转型期市民教育的需求,开展全方位、多样化的培训,参加学习人数已达到13000余人次,影响大、规模大,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还带动一些部门开设了基层讲坛,如区法院开设了“钱塘论坛”,区建设局开设了“城建大讲坛”,区卫生局开设“健康大讲坛”等。二是拓展短信学习平台。借助现代通讯手段,将理论学习的内容、形式和现代科技、通讯手段巧妙地结合起来,坚持每周二、五编发理论短信,为干部群众提供免费“营养午餐”。三是拓展网络学习平台。开通远程学习教育网络,引进中国国家机关理论武装在线“宣讲家”门户网站,利用江干新闻网开设干部理论学习网上精品“超市”,视频演播室推出“一把手话学习”访谈栏目,开通网上读书沙龙,为干部群众搭建了个性化的学习空间、开放型的教学园地、网络化的交流平台。

搭建生动活泼的学习载体。一是推出“月月读”系列活动。在全区广泛开展以“提升全民素质,建设中心城区”为主题的“月月读”系列活动。围绕学习型城区创建目标,以“月月读”活动为总载体,设定每月的第二周为学习周,精心设计读书征文、演讲竞赛、知识关爱、文化展示等8大学习板块,开展了网上读书沙龙、学习技能比武、青年创业者论坛、阅读之星挑战赛、经典诵读比赛、学习型组织演讲赛等28项群众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二是开展打造“家门口”的文化活动。以打响“一社一品”、做靓“一社多品”为抓手,积极开展各种寓教于乐、寓学于乐的基层品牌文化培育活动,搭建群众自我教育平台,努力使学习“活起来”、“动起来”、“乐起来”。三是鼓励基层创新载体。各基层党组织也在实践中积极创新,如南肖埠社区“三学+三促”,整合区域资源打造党员学习平台;万家花园社区的“巧手星期一”、“妙厨星期二”、“英语星期三”、“泼墨星期四”、“学唱星期五”等“12345快乐学习周”活动,细分居民群体开展有针对性的学习教育,为推动全社会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

突出主体群众化,强化群众的主体意识,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按照不同群体的学习诉求,确定学习方式,安排学习内容,分层分类推进,是建设学习型城区的有效方法。

注重分层分类推进。一是领导干部层面。以建设学习型领导班子为龙头,中心组学习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读书会、报告会、研讨会、专题讲座、基层调研、撰写调研文章、推荐学习书籍、集中培训等途径和方式,不断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二是机关干部层面。围绕“读书、求知、进步”主题,开展机关读书征文活动;通过区直机关干部、职工经典诵读比赛、书画摄影比赛、计算机操作比赛等活动,丰富机关干部、职工业余文化生活,提升机关干部综合业务能力,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三是青少年学生层面。举办“中小学生经典诵读”比赛,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接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中国传统美德的教育;围绕“读书、快乐、成长——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开展校园读书征文活动;在全区各中小学间开展图书漂流活动,促进中小学生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同时广泛开展各类益智、动手、普法活动,使广大青少年在活动中享受到乐趣,启迪智慧。四是市民群众层面。通过举行“创建学习型企业,争做知识型职工”演讲比赛,举办“知识成就梦想”青年创业者论坛、开展技能比武、技能培训和巾帼建业等系列活动,在全社会广泛开展以学文化、学理论、学政策、学科学、学技能、学礼仪为主要内容的“六学”知识武装工程,不断提高广大市民群众综合文化素质和文明素养。五是“新江干人”层面。推出“新江干人”图书借阅一卡通工程,方便“新江干人”及其子女就近到街道或社区图书阅览室免费借阅图书。依托新市民学校等学习阵地,深入开展文明礼仪、职业技能和就业培训。在“新江干人”集聚区建设电子阅览室、图书室、室内健身房、室外活动场等文化基础设施,目前已建成4家“新江干人文化家园”通过验收,大大地丰富了外来务工人员的业余文化生活。

突出机制常态化,着力健全完善制度机制,逐步实现学习型城区建设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做到用制度规范学习行为、用制度养成学习习惯,是建设学习型城区的有效保障。

健全领导责任机制。区委成立建设学习型城区工作指导委员会及指导协调小组,指导协调小组设在区委宣传部,具体负责联络、协调、检查、考核等日常工作。5类学习型组织牵头单位,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力合作,切实做好组织指导工作。全区各级部门成立了相应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建立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党委领导、政府推动、职能部门齐抓共管、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共同拉动,覆盖全社会的领导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要求各级领导既是学习的组织者,又是学习的带头人,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实行定期会议制度和联席会议制度,协调、研究、规划部署建设学习型城市的重大事项。

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将建设“学习型城区”纳入全区的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中,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指标,建立了“述学”、“考学”、“评学”、“督学”机制,并将学习考核与干部年度考核、先进评选、选拔培养相结合,切实增加学习考核的实效性,推动学习制度化、常态化形成。制定一系列奖励措施和操作办法,对学历教育、科研成果、发表文章、岗位培训等学习活动进行表彰和奖励。2010年,开展了首届江干区杰出人才、“十佳”大学生留学人员创业先进个人评选活动,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的市民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了市民高昂的学习热情。

拓宽经费投入机制。把建设学习型城区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各部门和单位也都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教育培训工作以及学习型组织的软、硬件建设。同时,多渠道筹措学习型城区建设经费,不断加大对各种教育培训设施、文化设施、学习场所的投入,使各种设施日趋完善并充分发挥作用。

统筹:建设学习型城市理论宣传课题组

执笔:朱吉